<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在中華民族抵御外侮、救亡圖存的歷史洪流中,無數共產黨人以鮮血和生命詮釋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周大根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炬,照亮了那段風雨如晦的歲月,更讓入黨時的錚錚誓詞在烽火硝煙中淬煉成不朽的精神豐碑。</span></p> 初心如磐:在信仰的土壤中扎根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共產黨如同刺破暗夜的朝陽,在苦難深重的華夏大地上播撒革命火種。周大根正是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中,懷揣著對光明的向往,堅定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信仰,立下了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奮斗終身的誓言。入黨時的莊嚴承諾,不僅是他個人的政治抉擇,更是一代進步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深刻思考——他們深知,唯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才能掙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枷鎖,走向偉大復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獄后的周大根,雖歷經牢獄之災,卻絲毫未動搖對黨的忠誠。1934年,他毅然來到由革命先驅林鈞擔任名譽校長的五卅小學任教。這所位于閘北區的學校,本就是為紀念“五卅”慘案中犧牲的烈士而設立,從建校之初便浸潤著反帝愛國的熱血基因。周大根在這里以教師身份為掩護,一邊向學生傳播進步思想,一邊四處奔走尋找黨的組織。三尺講臺上,他是傳播知識的園丁;夜幕降臨時,他是穿梭于街巷間的燃燈者。那些在油燈下抄寫的革命傳單、在教室后墻秘密繪制的宣傳漫畫,都是他和先輩們對黨的忠誠最樸素的注腳。正所謂:身可囚,志不可奪;路雖艱,心向光明。這份對黨的赤子之心,如同深埋地下的種子,在黑暗中積蓄著破土而出的力量。</p> 挺身而出:在民族危亡前踐行使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盧溝橋的炮聲撕裂了華北的天空,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上了中華大地。同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上海淪為抗日救亡的前沿陣地。面對山河破碎、生靈涂炭的慘狀,周大根毅然放下手中的粉筆,辭別五卅小學的師生,投身上海難民收容所的工作。在難民潮中,他親眼目睹了日軍的暴行:燃燒的房屋、流離失所的百姓、街頭堆積的尸體……這些場景如利刃般刺痛著他的心臟,更讓他深刻認識到:只有拿起武器,以血與火的抗爭,才能拯救民族于危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在這關鍵時刻,地下黨組織向周大根發出了組建抗日武裝的指示。他沒有絲毫猶豫,迅速聯絡志同道合的同志,在浦東南匯泥城,與同鄉吳建功等一道發起組織了抗日武裝。“保衛二中”——這個由周大根擔任中隊長的武裝組織,名字雖樸素,卻承載著“保衛家園、保衛中華”的堅定信念。他用在黃埔軍校中所學到的軍事理論知識訓練組建起來的部隊,以在上海大學學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引“保衛二中”的方向,在浦東的蘆葦蕩、青紗帳和水網地帶中逐漸發展壯大。當日本侵略者發現這支“草根武裝”竟然在眼皮底下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甚至開始襲擊日軍據點時,恐慌與震怒之下,一場殘酷的圍剿在所難免。</p> 浩氣長存:在血色黎明中鑄就豐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8年12月16日,浦東的東海灘籠罩在一片肅殺之中。日軍調集重兵,對“保衛二中”活動的匯角地區發起圍剿。周大根率領“保衛二中”的將士們,憑借地形優勢與敵人展開激烈戰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上午到黃昏,硝煙染紅了天際,鮮血浸透了蘆葦灘。這場被后世稱為“匯角戰斗”的慘烈戰役,打響了浦東抗戰的第一槍,也成為周大根等28位勇士的殉國之戰。當罪惡的機槍子彈射中了周大根,他那高大的身軀緩緩倒下,他們用生命兌現了入黨時的誓言,用熱血在浦東大地刻下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壯麗史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烈士的身軀雖已倒下,但他們的精神依然長存。如今,在上海師范大學附屬秋萍學校的“周大根烈士事跡陳列室”內,周大根的半身銅像巍然矗立,28位勇士的事跡依然在傳頌,仿佛仍在訴說著當年的鐵血榮光。他們的名字——周大根、吳志祥、李友章、邱來法、鞠林祥、董英華、金玉春、陳榮華、陳根福、朱鳳根、李榮祥、王順華、張小根……早已鐫刻在人民的心中,成為上海郊縣抗日斗爭史上最璀璨的星辰。那天的東海灘,連浪花都帶著血色,但我們知道,這血色終會化作黎明的朝霞。</p> 精神永續:在時代傳承中映照初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歲月流轉,精神永恒。周大根等烈士用生命詮釋的對黨忠誠,早已超越了時空的界限,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上海師范大學附屬秋萍學校“周大根烈士事跡陳列室”,至今保存著周大根當年使用過的一條圍巾,“秋萍精神”在這所以周大根烈士名字命名的學校里代代傳承;在紅色泥城主題館,每年都會有無數的黨員群眾前來參觀學習先輩們的英勇事跡、重溫入黨誓詞;在紅色匯角陳列室,當年“匯角戰斗”的場景和烈士們的英雄事跡在這里弘揚傳頌。那些曾經被28位烈士鮮血染紅的東海灘,如今已成為南匯新城鎮匯角村的地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里會建設一個永久性的紀念設施來緬懷這28位有名和無名的烈士……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都不能忘記他們,“愛國、尚德、求真、拼搏”的秋萍精神是我們后來人接續奮斗、賡續傳承的動力所在,“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始終是共產黨人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回望這段歷史,不僅是為了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更是為了從他們的事跡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們當以周大根等先烈為榜樣,將對黨的忠誠融入血脈、刻進靈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在新時代中的“匯角之戰”和浦東引領區建設中勇挑重擔、沖鋒在前,讓入黨誓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周大根和他的戰友們早已化作了星辰,照亮著后來者前行的道路。而他們用忠誠與熱血書寫的故事,將永遠在黨史的豐碑上閃耀,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奮勇前行的精神火炬。</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阳县|
边坝县|
宁阳县|
厦门市|
田林县|
扶风县|
东丽区|
建始县|
岫岩|
祁门县|
仁化县|
井研县|
弥勒县|
彝良县|
浪卡子县|
共和县|
正宁县|
永平县|
当雄县|
平果县|
苍梧县|
景德镇市|
准格尔旗|
澳门|
临沭县|
招远市|
通榆县|
甘谷县|
陆河县|
延寿县|
盐山县|
康定县|
定南县|
博客|
天柱县|
南召县|
吉林市|
武定县|
和林格尔县|
丹江口市|
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