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堆云洞位于夏縣城西25公里稷王山上牛村土崗上,兩側溝壑深近百米。蛇虎、石健二澗環繞,澗水東流入涑水河。因雨后崗上積云繚繞,霧靄長存,洞門云封,故稱“堆云洞”,又因為其外觀似西藏布達拉宮,堆云洞又被稱為“小布達拉宮”。1928年中共河東特委在這里成立,并在此秘密活動長達十年,故此處堪稱晉南革命的搖籃。</p> <p class="ql-block"> 在蛇虎澗南遠拍的堆云洞全景,因道觀山門前巨大的皂角樹冠遮擋,只能看見西邊的一層、二層及頂部建筑。這是2014年10月7日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這是2017年10月22日站在堆云洞山門西側拍的照片。可以看到一層西院的南房及大門。</p><p class="ql-block"> 堆云洞始建于元朝,明清兩代相繼增建和擴建成一處全真道教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這是2025年4月23日拍的堆云洞山門前的風景照。十三級臺階端面涂紅漆綠,黑色大字“堆云洞”奪人眼目,所以紅色為主,是因為堆云洞也是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高聳挺拔翠綠欲滴的皂角樹下三個圓形廣告牌兩側是堆云洞照片,中間是“堆云洞景區—國家級四A景區”及婁勾。底部基座上紅底黃字“緬懷革命先烈 賡續紅色血脈”十分醒目,告示人們這還是一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這不,附近的聞喜縣軍人管理處組織了部分退役軍人前來參觀游覽,再度接受紅色革命傳統教育。隨手拍了幾張照片。臺階上的皂角樹高大挺拔,枝繁葉茂,充滿了靈氣與活力。皂角樹身上系著紅絲帶與大紅花,為堆云洞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也讓人聯想到嘉康杰烈士留給后人的崇高信仰和偉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 堆云洞依土岡而建,并不是僅僅只是洞,而是一個構造精巧、內涵豐富的奇妙古建筑群。道長們為潛心修煉而建的道場,自元代起經過多次擴建逐漸有了規模,領導晉南地區革命的河東特委也曾在這里秘密活動了10年。</p> <p class="ql-block"> 位于通道東側的四角攢尖四方石柱“初心亭”。</p> <p class="ql-block"> 位于通道西側的四方石柱四角攢尖“覺醒亭”。</p> <p class="ql-block"> 2014年拍的皂角樹。是當年道長為入藥濟世救人而栽植的,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稀有樹種,“龍角鳳尾”狀,當地習俗以掛果實為多少可預報年景稱為“氣象樹”,又因樹上有白蛇、白鴿的出沒而稱其為“神樹”。</p> <p class="ql-block"> 這是2025年4月23日拍的皂角樹稈圖片,可以看到樹桿下部面南有一大塊樹瘤,狀如虎頭,稍上樹桿上有一高近兩米的橢圓形樹洞,盡管如此,這棵皂角樹仍然是樹冠龐大,占地半畝有余,宛如北士守衛著道觀。</p> <p class="ql-block"> 堆云洞( 道觀)山門為三開間硬山頂過庭式建筑,庭內門楣上懸黑底金邊金字“堆云洞”匾額。門前廊柱上掛黑底綠字木瓦板楹聯:</p><p class="ql-block"> 得道溯洞天應憶前生證果;藏真來福地先知后進因緣。</p><p class="ql-block"> 園門創建于清嘉慶二十五年,上面所書的就是“堆云洞”三個連筆纂書,在此設置園門的主要目的是與外面的兩座大院相區別,越過此門就等于真正進入了神仙洞府。洞門不大,墻體卻很厚,要越過門檻必須邁大步方可通過。而邁步之時,出于慣性,身體自然前傾屈尊,這就意味著地位再尊貴的人到此都要放棄尊嚴,自覺低人一等,以虔誠的心向神靈參拜,這也體現出古代道士的聰明設計。</p> <p class="ql-block"> 進山門為一南北向通道,通道中間樹磚墻隔斷,墻上開一月亮門,門上鐫嵌一磚雕橫匾,中間有陽刻彖字“堆云洞”。洞門東側掛一導覽牌:左側西院“河東特委展覽館”,直行“河東特委舊址”、奉先祠。</p><p class="ql-block"> 僅僅十幾米的距離,有三道門。道家講究,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就意味著超凡脫俗,步入真正的仙界。</p> <p class="ql-block"> 向北過月亮門幾米又是一道門,是一座晉南特色的懸山頂式單牌樓,牌樓門楣上雕龍畫棟,黑底綠字匾額“月清云淡”。牌樓北通道兩側均有廂房,而南側東西僅為磚墻,但各有一門通往一層的東西兩院。</p> <p class="ql-block"> 通道盡頭就是通往二層建筑的砂石洞式通道,這是站在洞口插廊門亭下面南拍的照片,青磚石塊條形步道、牌樓門、月亮門、山門的門檻及山門外的皂角樹冠盡收眼底,好一幅古建藝術畫圖。有詞《菩薩蠻·古道幽思》:</p><p class="ql-block"> 青磚黛瓦苔痕舊,月門牌樓時光守。巷陌石鋪陳,幽情夢里存。</p><p class="ql-block"> 飛檐凌碧宇,畫棟留仙羽。光影映空庭,恍然悟大道。</p><p class="ql-block"> 砂石洞的洞門是通往上層建筑的唯一通道。進入洞中,拾階而上,便來到了堆云洞的第二層院落。</p> <p class="ql-block"> 這是2017年10月22日拍的照片。映入眼簾的這座牌樓,其披風板上正面鐫刻著“山曲水明”四個字,傳說最早是全真教祖師王重陽所提,后面則鐫刻著“月清云淡”四個字。它既是對堆云洞自然風光的描繪,也蘊含著出家人追求理想的最高境界。牌坊的建造則是增加堆云洞建筑等級的最好藝術體現。</p><p class="ql-block"> 進入景區大門,經過月亮門便看到了南北向通道中的單門牌樓和里面依崖而建的單坡房門樓及其內的砂石洞。經洞可上到二層建筑區。</p> <p class="ql-block"> 唯一可通往二層建筑區的“砂石洞”。</p><p class="ql-block"> 洞深十多米,為半弧彎形,幽深曲折,一人多高,僅能容二人并排通過。腳下是寬窄不勻高低不等的臺階,頭上是奇形怪狀的頑石,這里是進入洞院的唯一通道。小洞洞壁砂石結構,非常牢固,神奇而獨特。</p><p class="ql-block"> 沙石洞的洞門是通向上層建筑的唯一通道,也是堆云洞八景中的第二景“石穴隱云”。有詩贊曰:“未逢春烏報,只見白云屯,隱隱神仙府,幾人曾到門。“從這幾句詩中我們不難領悟出:當年的堆云洞風調雨順。洞門前及周圍溝壑間,四季云遮霧罩,如同瓊臺仙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 過月亮門往北可通往上層建筑區,右邊的門通向一層東院,東院現為導游休息室和景區管理中心。從這兒可以看出堆云洞依崗而建共有九層,而且上去的道路是陡坡洞穴,穿院而上。這種建筑風格實為罕見。</p> <p class="ql-block"> 建筑分九個層次,從外表看區分的標志是青磚花墻或女兒墻。</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層東廂院,可見堆云洞南面高聳陡峭的懸崖,全部用青磚砌壘。下面建有兩孔窯洞,一孔掛牌“導游休息處”,一孔庫房,東西各有瓦房三間,南房與山門連接,是為景區管理人員工作生活區。</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層西院,現為“中共河東特委展覽館”。北面三間磚券上建一山坡瓦房頂式窯洞現陳列著河東特委誕生和領導河東老區人民武裝革命運動的歷史史實,是堆云洞做為紅色教育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1928年6月山西省委書記汪銘在堆云洞主持召開了河東地區黨組織會議,正式成立了河東特委;1929年4月,省委書記汪銘再次在堆云洞召開了河東特委會議,根據斗爭形勢的需要,改特委為特支。</p><p class="ql-block"> 堆云洞做為河東特委的秘密活動中心,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領導晉南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至今遺留有“秘密印刷廠、地道、井中通道和藏身暗洞”等革命遺跡,嘉康杰、柴澤民、孫雨亭、賈蒿、金長庚、趙廷臣等革命前輩都曾在此學習、生活戰斗,為晉南乃至全國革命活動的開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后人譽為晉南革命的搖籃。</p> <p class="ql-block"> 西院西房三間,南房三間都是展館,西南角為景區內唯一的洗手間。神話黑悟空和哪吒上演上網,極大地推動了山西旅游的火爆發展,小院還專門陳設了“靈珠降世 福佑夏都”的宣傳畫。當然,河東特委展覽館”的紅色教育功能才是西院的精髓所在。</p><p class="ql-block"> 現在這三孔窯洞已改修為平民中學的教室。其中的一孔窯洞內,擺放著老舊的桌椅和銹跡斑斑的馬燈,窯洞的正中央,一塊書寫著“勞工神圣?平民自覺”的黑板赫然在目。講解員說,這三孔窯洞曾是嘉康杰創辦的“平民中學”的學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 這張航伯照清楚地展現了堆云洞二層以上的建筑風貌。曾聽人說:道觀去多了就不覺得新鮮了,都是差不多的建筑,差不多的神像。堆云洞卻完全不是傳統印象中的道觀,“洞里藏洞”“房上建房”的建筑形式讓人大開眼界。從下到上共有30余米的落差,卻又有九層,大、小院落12個,設計組合不拘一格,小巧玲瓏,錯落有致,曲徑盤桓,地上地下,皆為風景,布局之精巧,風格之獨特,結構之緊湊,實屬罕見。頂層屋檐懸掛的鈴鐺,風吹便叮叮作響,和著層層疊疊之下沙沙作響的皂角樹枝葉,別有一番韻致……</p> <p class="ql-block"> 堆云洞,隱匿于黃土溝壑之間。堆云洞是一座道觀,初建于元代,明清時期不斷增筑擴建,形成了房上建房,院中套院,洞里藏洞,層疊構筑的建筑奇觀,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美稱,被譽為“放大的盆景和濃縮的仙境”。寺內建筑多從諸洞穿越而登高,據說雨后岡上云從洞出,繚繞縈回,洞門云積霧漫,故名堆云。</p> <p class="ql-block"> 這是堆云洞航拍俯瞰圖:右下方一排房中間是堆云洞山門,兩側是一層東西院的南房。東西院中間是堆云洞從山門到第一洞的通道,內有月亮門、牌樓門及洞門。往里從二層開始都建在四周用青磚砌壘起來的土崗之上,從西(左)起是河東特委舊址、水井院等依次通連可直達頂層“北極臺”。總體呈西側半圓形東側不規則梯形,且東北高西南低。堆云洞西南有蛇虎澗,東北有石健澗,匯聚東流。</p> <p class="ql-block"> 從一層面南的洞口入洞,穿越部分坡道部分石頭臺階后就從這個有雙柱依墻面西門樓下出來,說明這個洞不是直的,而是拐了九十度的彎,才到達二層的第一個小院~水井院。可以看到洞門北側有一孔窯,掛牌為“糧倉”。</p><p class="ql-block"> 二層院落設置有磨坊、糧倉、水井、柴窯等,它們有機組合在一起,可以從不同方向通往其他院落。</p> <p class="ql-block"> 位于二層水井院的糧倉。</p><p class="ql-block"> 堆云洞道觀曾擁有一百二十余畝耕地,每年收獲的糧食就存放于此。</p> <p class="ql-block"> 水井院的南側有一口井,故名水井院。</p><p class="ql-block"> 道院吃水用井。河東特委期間,嘉康杰曾利用此井成功躲避敵人搜捕,被譽為“井中密道”。</p> <p class="ql-block"> 水井院西側有一高大的磚門樓,頂為硬山頂。涂紅木門前一對雕刻精美的石獅,門楣上方磚墻上鐫刻一凹陷的橫式磚雕匾額“景仰丹臺”,意為站在門樓下可看到對面最高處的“北極臺”。略呈八字的門內墻嵌有一幅磚雕楹聯:靜隱深山消俗慮;幽居仙洞樂天真。</p><p class="ql-block"> 門框左邊(南)掛一棕色底的白色字標志牌:河東特委舊址。</p> <p class="ql-block"> 這是在河東特委舊址院于2014年面東拍的門樓及南北房照片。可見門樓背面仍懸掛一兩側白底彩色花瓶中間黑底綠字匾額“道德為師”。北廂房門楣上懸掛標志牌“‘平民中學’紀念室”,南廂房門楣上懸掛“中共河東特委紀念室”。值得一提的是順著門樓方向的確看到了北極臺上的門樓與青磚幢。</p> <p class="ql-block"> 而作為曾經的“西經堂”如今卻成了“嘉康杰生平事跡展覽”室。這是2014年時的時況。正房西經堂的門楣上懸掛一黑底銀字匾額“澄心清神”。門前廊柱上懸掛一幅木瓦板黑底綠字對聯:</p><p class="ql-block"> 仙蹤萬古時于此中得道果;神跡千秋更從何處問真源。</p><p class="ql-block"> 最引人矚目的是西徑堂房檐下的一幅巨長的紅色標語“愐懷革命先烈 牢記黨的宗旨 弘揚優良傳統 努力踐行群眾路線”。這是來堆云洞接受紅色教育的根本要求。</p> <p class="ql-block"> 這是2025年4月拍的“西經堂”。上面的巨長紅色標語不見了,原來的“嘉康杰生平事跡展”牌換成了“平民中學教室”牌,屋里擺滿了老舊的桌椅板凳。但多了兩個獨立可移動展板,一塊是中國共產黨黨旗,一塊上是入黨誓言。</p><p class="ql-block"> 嘉康杰(1890年10月12日-1939年11月18日),字寄生,出生于山西省夏縣其毋村,中國革命烈士,畢業于北京大學。1939年11月,嘉康杰被選為出席中共七大的候補代表。11月18日,嘉康杰在返回中條地委駐地的路上,遭到國民黨特務暗殺,不幸犧牲。</p> <p class="ql-block"> 現今的北廂房變成了“嘉康杰生平展廳”,南廂房變成了“嘉康杰辦學展廳”。</p><p class="ql-block"> 集自然奇觀、建筑奇葩、道教文化、革命文物于一身的堆云洞,最大的閃光點是嘉康杰(1890—1939)在此創辦“平民中學”。嘉康杰被譽為“晉南著名的教育家”,1921年歸國后,一心從事平民教育,先后共創有1所小學和6所中學,在學生的心靈中播撒新思想、新文化的種子,培養了優秀革命青年三千余人,為河東地區的革命運動奠定思想基礎。 </p><p class="ql-block"> 1921年3月嘉康杰回到夏縣在他的老家其毋村的嘉家祠堂辦起了一所“以太”小學,這是他籌辦的第一所私立學校。意義在于希望這個學校培養的學生,起到“以太”(煤質)的作用,傳播新思想,實現他教育救國的目的。“以太”小學,招收同族和鄰里子弟入學,嘉康杰以自己在北京及日本學到或看到的新知識、新文化為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啟蒙教育。</p> <p class="ql-block"> 航拍堆云洞視頻。</p> <p class="ql-block"> 本人曾在以嘉康杰烈士命名的“運城康杰中學”工作了三十年,在康杰精神的激勵下,奮發圖強,任教期間為康杰中學成為全國名校做出了應有的突出貢獻。因此曾多次來堆云洞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雖然后來離開康中,但對嘉康杰烈士的光輝事跡和偉大精神卻銘記在心,并將其傳承下去,使子孫后代都能因此而為為國爭光!</p><p class="ql-block"> 篇幅原因,本篇主要介紹堆云洞紅色教育功能部分。</p><p class="ql-block"> 本組照片分別攝于2014年10月7日與2025年4月23日,編輯于2025年5月5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川|
桂平市|
民勤县|
商都县|
枣阳市|
巴林右旗|
珲春市|
汉阴县|
江口县|
玛纳斯县|
拜泉县|
巩义市|
茂名市|
来宾市|
泸水县|
伊吾县|
丰原市|
新源县|
新平|
香河县|
阜平县|
永和县|
石柱|
靖边县|
桑日县|
织金县|
福鼎市|
台中市|
榕江县|
揭阳市|
滨海县|
黄大仙区|
遂宁市|
奉节县|
新丰县|
遂川县|
兰西县|
黔西|
周口市|
德清县|
屏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