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秋,一伙軍人將武當山玉虛宮的銅質神像偷偷運走。群眾報告到均縣政府后,縣政府扣留了銅像,并把情況上報到國民政府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經查,此案是入伍生第三團、軍政部第七軍需局所為,共計盜賣神像銅4200斤。此后,均縣政府不僅沒有收回這批銅像,反而按鄂北行署的訓令將全縣寺廟銅鐵收集到民生工廠化用了。<br><br>官方檔案顯示,接到湖北省均縣縣長戴肇瓊關于武當山玉虛宮(俗稱老營宮)神像被盜賣的報告后,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一方面向下屬單位詢問情況,一方面給均縣政府回復,內容如下:<br><br><font color="#167efb">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代電,光緯字第六七七五號,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十月□日□時。<br><br>均縣戴縣長:未刪民代電悉,據報有番號不明之軍人偷運老營宮銅佛,已予扣留,請究辦等情。仰矦飭令第八分校徐主任及第七軍需局張局長查明到部,再行核辦。光,李宗仁,仁申庚緯燕印。</font><br><br>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關于查明偷運武當山老營宮銅佛的代電 1942年10月1日,軍政部第七軍需局給均縣政府發出快郵代電,稱“本局附屬材料廠前購神像銅系由入伍生三團莫副營長經買”,并要求均縣政府“請早予發還該項廢銅,以利軍需,至紉公誼。”該快郵代電的全文如下:<br><br><font color="#167efb">事由:為復本局附屬材料廠前購神像銅系由入伍生三團莫副營長經買由<br><br>擬辦:查案分報,獲予究辦。如擬。十.一<br><br>均縣戴縣長勛鑒:均民字第〇五二九號申江代電誦悉。查本局附屬材料廠樂組員金山,前在草店購買神像銅四千二百斤,系駐老營宮之入伍生團第三團莫副營長經售,共付價款二千八百八十元。準電前由相應電復查照,并請早予發還該項廢銅,以利軍需,至紉公誼。仍希見復為荷,酂,第七軍需局長張超。申寢服仁印。</font> 軍政部第七軍需局的快郵代電,要求均縣政府“早予發還該項廢銅,以利軍需,至紉公誼。” 從上面兩份文件可以看出,此次武當山玉虛宮的四千二百斤銅質神像是被入伍生第三團盜賣的,事前地方政府并不知曉。軍政部第七軍需局附屬材料廠的樂金山雖以二千八百八十元購買,但所買之物非賣方入伍生第三團所有,并且所買之物是國家文物,不是廢銅。購銷之物既屬國家所有,購銷雙方(入伍生第三團、第七軍需局)之行為便是違法行為,豈能要求均縣政府“早予發還該項廢銅,以利軍需”。<br><br>更為荒唐的是,湖北省均縣政府不僅沒有保住武當山玉虛宮的這批文物,而且在第二年(1943),奉湖北省政府鄂北行署的訓令,將本縣寺廟更多的銅鐵文物收集到民生工廠鐵工部化用了。下面是1943年2月2日湖北省政府鄂北行署訓令:<br><br><font color="#167efb">湖北省政府鄂北行署訓令,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二月二日,酂民字第2058號,于老河口。<br><br></font><div><font color="#167efb">事由:令仰該縣將寺廟銅鐵神像及破銅爛鐵詳可調查,擬具處置辦法,造冊報核,聽候運達化用由。<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擬辦:即將本縣已設鐵工廠收集化用情形電報查核。二.八<br>批示:分電民生工廠財委會尅日會同查收報查。二.八<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一、據報均縣寺廟林立,銅鐵神像器物特多。近來廟宇大半傾圮,神像器物亦殘片斷塊到處皆是。似此珍貴古物無形耗散,誠為可惜。現值抗戰時期,銅鐵最感缺乏,似宜令飭縣政府將所有完整銅鐵神像器物及碎毀神像器物,詳查集儲造冊報驗運送鐵工廠使用等語。<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二、仰該縣長即將縣境內寺廟銅鐵神像及破銅爛鐵,詳為調查擬具處置辦法造冊報核。<br> </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右令<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均縣縣長戴肇瓊<br> </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主任何紹南(公出) 處長程發軔(代行)</font><br><br><div>1943年5月17日,湖北省政府鄂北行署再次發出指令如下:<br><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font color="#167efb">湖北省政府鄂北行署指令,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十七日,政新字第2812號,于老河口。<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事由:據電復該縣寺廟銅鐵業經令飭民生工廠收集化用情形,請鑒核備查等情,核飭遵照由。<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擬辦:轉飭民生工廠尅即遵辦具報。五.廿一<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批示:□<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一、據三十二年三月十日均財字第一二五八號代電一件,為電覆本縣寺廟銅鐵業經令飭民生工廠鐵工部收集化用情形,請鑒核備查由。<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二、仰仍先行盡量清查冊報,勿遲行處置為安!<br> </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右令<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均縣縣政府<br> </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代理主任徐會之</font><br></div></div></div> 湖北省政府鄂北行署指令稱均縣“寺廟銅鐵業經令飭民生工廠鐵工部收集化用”(第一頁) 從1942年10月1日,軍政部第七軍需局要求均縣政府將所購武當山玉虛宮銅像“早予發還該項廢銅,以利軍需”。到1943年2月2日,湖北省政府鄂北行署訓令均縣政府“將寺廟銅鐵神像及破銅爛鐵詳可調查,擬具處置辦法,造冊報核,聽候運達化用。”再到1943年5月17日,湖北省政府鄂北行署指令中稱:“該縣寺廟銅鐵業經令飭民生工廠收集化用”。短短七個多月,武當山道觀的銅質神像即遭到有組織的全面清理,大量銅像被民生工廠鐵工部熔化使用了。<br><br>除以上原始公文的具體記載外,地方志書中對損毀武當山道觀文物也有記錄。《武當山志》大事記中稱:“公元1938年,國民黨政府軍第五戰區炮十六團。將太子坡以下各宮觀銅制像器大部拆運至陜西漢中。1947年,武當道人捐款,將像器由漢中運至安康。1985年通過國家文物局協商,這批像器遷回武當山。”<br><br>據新華社等媒體報道,2007年06月,在外漂泊長達69年的6尊武當山銅像從陜西安康市運抵湖北十堰市。據十堰市文物局局長介紹,這批銅像(3尊真武坐像、1尊靈官像、1尊周公站像、1尊桃花站像)均系銅鑄鎏金,屬國家一級文物。 媒體報道,2007年06月,在外漂泊長達69年的6尊武當山銅像從陜西安康市運抵湖北十堰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平|
乐都县|
永城市|
南华县|
梁山县|
延长县|
榆社县|
田东县|
牟定县|
秦安县|
航空|
文安县|
柳林县|
天长市|
南充市|
六盘水市|
高阳县|
梨树县|
泰顺县|
庆安县|
闽清县|
宁都县|
扬中市|
繁峙县|
读书|
夏河县|
新津县|
利川市|
莱州市|
厦门市|
银川市|
南江县|
景德镇市|
武义县|
化隆|
得荣县|
宜阳县|
凌源市|
海原县|
通城县|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