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保定,傳說中的堯帝故鄉 ,有著3000多年歷史,是歷史上燕國、中山國、后燕立都之地。承載著千年歷史文化底蘊,散發著濃郁北方風情的保定古街巷,象一條條涓涓溪流,把一代代人勤勞奮斗的故事,緩緩地流進人們心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br></h1><h1>每當我看到這些古老街巷的畫面,總有一種依戀的感覺。街巷兩邊的房屋、臨街的大門洞、滿街飄過的槐花香味,總是那么藹然可親、撥動心弦。</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溫馨的街巷,是人們和睦相處的家園。</h1><h1>清真寺街,位于古城東南隅,因街中的清真寺而得名。清真寺有西寺、東寺、女寺,以西寺規模最大。清真西寺建于明代萬歷44年,我國古建筑風格,灰磚簡瓦,氣勢壯觀。清真寺四周逐漸形成回族居住區里習武摔跤盛行,涌現了眾多武術摔跤高手。不遠處的白運章包子鋪、真素齋糕點、白蘭齋羊雜罩火燒,生意興隆,名聲遐邇。</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四棵槐,地處城東北城部撲朔迷離的胡同群中,長400米,基本呈長方形街塊。四周有前平嘉胡同、王家樓、公德胡同、胡家井和扁豆胡同等五條小巷環通。街中間原是個蓄雨水的池塘,因有四棵明代高大粗壯的古槐而得名。這里和享譽保定的槐茂醬園有著割舍不開的淵緣。</h1><h1>相傳醬園開業于清康熙十年(1671)。光緒二十九年,慈禧太后謁西陵在保定駐蹕,品嘗槐茂醬菜賜名"太平菜",名聲大噪。光緒三十一年,槐茂醬園擴大經營,在四棵槐蓋起作坊,生意更加紅火,成為"保定三寶"中的"一寶"。</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悠長的街巷,是人們社會交往的縮影。</h1><h1>古城西北部的半畝園街,因西街上張宅后院一個半畝地大的花園而得名。半畝園街北側有門洞五個,最大的是安徽會館。光緒年間,因有安徽籍大員任直隸總督,此處會館同鄉聯誼聚集,人聲鼎沸,熱鬧非凡。</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王字街,地處南大街中段東側,南北走向,街長320米。《清苑縣志》記載,此街曾為元、明、清朝四個王姓進士居住而得名。該街有湖北都督王占元開辦的乾義面粉公司營業處、山東會館、秦漢青宅、保通煙行、馬氏宅等大宅院。1997年舊城改造中,除保留原乾義面粉公司營業處大院外,其余全部拆除,建起裕華園小區。</h1><h1>窄窄的巷子,如今成了寬闊街道。路邊居民樓與小店交雜,顯得密集緊湊。樓里、墻外、路旁都有很多綠植,與五顏六色的店鋪燈箱搭配起來,顯得干凈整潔,形成很美的居住環境。</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幽雅的街巷,給人們淡泊寧靜的空間。</h1><h1>延壽寺街位于古城西北隅,街長半里。街名源于街中一座延壽寺。街中段直隸總督署直轄督標五營右營守備署衙門,于民國八年改建為省立女子師范附屬第一小學,后更名延壽寺小學,文革時改為向陽小學。延壽寺小學教室為舊衙門廳堂,寬暢明亮,庭院槐樹參天,青磚鋪地,教學環境優越。60年代,我在延壽寺小學上學,延壽寺街上留下了兒時歡快的腳步和笑聲。</h1><h1>現在,街巷路兩邊都是綠蔭大樹,社區花園綠意盎然,陽光灑在草坪上,充滿勃勃生機。</h1><h1>巷里的山東會館(山左會館),創立于清嘉慶14年,民國初期吳佩孚捐資重建。山東會館旁邊有吳佩孚故居,房基高出街面一米多,院周環以條石為基,磨磚對縫的高墻,臨街大門高聳臺階之上,門旁的抱鼓石雕刻精細。延壽寺街宅院都有獨特的建筑格局,有講不完的故事。</h1><h1>不長的小巷,集廟、衙門、學校、會館、大宅院之于一身。可惜這些宅院在1997年舊城改造時拆除,代之高樓林立的雙彩小區。</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通衢的街巷,飽含人們對知識的追求。</h1><h1>穿行樓,正名"應奎樓"。建于清代初年,位于大慈閣以南,是一座建在四周有堞口臺城上雙檐、八角、四面開門、八面設窗的亭樓。臺城城基四面各有一拱券門洞,人可往來,俗稱穿心樓,后稱穿行樓。上世紀五十年代因擴路拆除。今仍有穿行樓街地名。</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閑暇的街巷,是人們怡靜心逸的港灣。</h1><h1>勝利胡同,地處城中南,曲折形南北走向。清代以前北端是水坑,南部是清苑縣署和縣捕廳。民國初年從兩署之間開出此巷。舊稱縣署胡同,抗日戰爭勝利后,改稱勝利胡同。此巷最大院落是北端31號,是一個二層小樓,氣勢雄偉、構建華麗。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的作者李英儒曾在這里居住。新中國成立后,河北省參議室入駐,后改為民居,1993年定為市級重點民居保護院。</h1><h1>在這里,那些時代見證物不僅被完好保留,還與新的東西交織在一起。你在灰舊掉色的墻面下,一邊探索市場新的玩意兒,一邊可聞見舊時光的味道。</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興華路,地處古城南部,東西走向。明清以前曾駐清苑縣衙署,民國初年命名為舊縣街,解放后改成興華路。清河道署位于興華路西段路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雍正四年裁撤大名道,設置清河道署后移駐保定府,其官員為主管水利的正四品,轄保定、正定二府及數縣。民國初,此官署由北洋軍第二師長王占元購為私產,改建成公館。解放后,由河北省供銷社、河北省檔案館駐入。</h1><h1>人們喜歡這里,不止是因為那些小巷小店,而是它在融入創新與個性的同時,它還能保留那份獨特的時光痕跡。那些接地氣的小餐館和便利店,讓這里時時散發出悠閑的氣息,耳邊回蕩的店鋪里陣陣音樂和笑聲。</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轱轆把胡同,地處城內中南部,路長百余米。因胡同中央有一段長約5米的轉彎處,整條胡同俯瞰酷似過去水井打水時搖動的轆轤把,稱之為"轆轤把胡同"。胡同內多大院,原保定糕點名店福蘭齋經理郝錫九宅院就在這里。</h1><h1>街邊的小吃店有更親切隨和的味道。路人在這兒吃飯,店里播放著足球世界杯比賽實況,用完餐,眼睛盯著屏幕,也舍不得離開。</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一條條古街巷,帶人走進"三山不顯、四水不流"的保定,走進古城人平凡寧靜的生活。歲月的痕跡,時光的流逝,令人心動,唏噓不已,好在它永遠留在人們記憶里。</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后記:保定俗語"三山不顯、四水不流",當地人說法不一。比較認可的說法是, "三山不顯"指小梁山胡同、泰山行宮、廒山胡同。 "四水不流"指城內秀水胡同、單井胡同、雙井胡同和井兒胡同。</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圖片為王亞楠先生創作。</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個別圖片來自網絡,謹向作者致謝)</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凭祥市|
建宁县|
通州市|
榆树市|
宜良县|
临夏县|
新龙县|
南靖县|
石楼县|
德州市|
大关县|
娄烦县|
黄冈市|
榆中县|
介休市|
合江县|
贵溪市|
剑川县|
资阳市|
瑞昌市|
南部县|
石阡县|
成安县|
中阳县|
沁水县|
西乌珠穆沁旗|
讷河市|
交口县|
卢龙县|
井陉县|
福海县|
策勒县|
苗栗市|
武山县|
六安市|
胶州市|
东台市|
都匀市|
涪陵区|
乐业县|
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