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衛靈公15·36》</p><p class="ql-block">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p><p class="ql-block"> 【注釋】</p><p class="ql-block"> 當:面對、承擔。</p><p class="ql-block"> 讓:推舉、謙讓;引申為遜色。</p><p class="ql-block"> 【譯文】</p><p class="ql-block"> 孔子說:“面對著仁德,對老師也不必謙讓。” </p><p class="ql-block"> 【釋讀】</p><p class="ql-block"> 此章是孔子鼓勵門人要勇于行仁。</p><p class="ql-block"> 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惡的最高準則。孔子自始至終將實現仁德放在第一位。既然有“殺身以成仁”,那么在仁德面前連孔門一向所推崇的尊師也可放于次要地位。當然,孔子之意并非要人不尊師,而是認為行仁之事應自然出于本心,它比尊師更重要更具急迫性,好比我們看到一個人要掉到井里去,不能因為有老師在而不急于去拯救,救命是不能謙讓的。所以行仁宜勇,無須謙讓!更何況老師傳道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踐行仁德,所以對于勇于行仁之人事自然喜聞樂見。</p><p class="ql-block"> 由此章我們可看出儒門對仁德之推崇,也再次看見孔子思想所注重的實質內涵。</p><p class="ql-block"> 在現代的企業和組織中, 追求仁德的最高境界也是毋庸置疑的。另外, 謙讓也是一種美德,尊師重道, 也是我們應該繼續發揚的優良傳統。我們可以做到 “青出于藍 ” ,但不可以“大逆不道”。</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收藏|
贵州省|
固始县|
车险|
清远市|
惠来县|
前郭尔|
宜城市|
苗栗市|
许昌市|
壤塘县|
马尔康县|
茶陵县|
南召县|
临泉县|
昌图县|
青田县|
社旗县|
朝阳县|
宕昌县|
根河市|
竹溪县|
嘉鱼县|
恩平市|
徐州市|
常山县|
南通市|
巴林左旗|
白水县|
洛川县|
从化市|
慈利县|
遂平县|
将乐县|
塔城市|
万山特区|
华阴市|
石台县|
萝北县|
云阳县|
清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