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明時節(jié)的廣州,空氣中飄蕩著潮濕與花香混合的氣息。廣州火車站的人潮依舊洶涌,推著行李的人們,臉上掛著各色的神情。我也在其中,竟覺得有些陌生。大約是離鄉(xiāng)日久,連粵語也聽不懂了。我拖著行李箱走出廣州火車站,撲面而來的熱浪中夾雜著熟悉又陌生的味道。幾十年了,自從離開廣州,我回廣州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這次,是為了給父親掃墓。</p> <p class="ql-block">廣州變化太大了,很多地方都找不到了。還記得:在廣州德政北預(yù)西一路的大榕樹下,藏著一座不起眼的三層小院。灰磚墻上攀著老藤,木樓梯吱呀作響,這里住著兩位走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老紅軍,將半生烽火歲月化作了巷弄里的尋常煙火。 </p><p class="ql-block">三樓住著韓朝中一家。他爸爸是江西紅土地走出的老紅軍。</p><p class="ql-block">二樓是我們家。我爸是1929年參加紅軍的湖南茶陵人,曾在湘江邊送別戰(zhàn)友,也在延安窯洞前種過菜畦。</p><p class="ql-block">還記得:廣東軍區(qū)門前有條鐵路,小時候我們經(jīng)常出了大門往右手拐,沿著鐵路一直走到沙河汽車站,去等在佛山上班的媽媽下班,這次回來過來過去經(jīng)過廣東軍區(qū)大門口,每次經(jīng)過都會不由自主的往里面看看,原來一進大門往前走一二百米右手邊第一排平房,是連級干部的宿舍,因為父親的去世,我家從禹西一路搬到這排房子最靠邊的兩間房子。我媽帶著我們五姐妹,在艱難度日。</p> <p class="ql-block">父親離開的那天,世界仿佛塌了一半。家里的頂梁柱倒了,只剩下母親單薄的背影,和五個不知所措的孩子。那一年,母親才二十九歲,可她的鬢角,卻早早地染上了霜白。 </p><p class="ql-block">記憶里的母親,總是天不亮就起床。她按排好我們的早飯,就趕頭班車然后在倒好幾趟公交車。到佛山鐵路南站上班,下班后又要長途奔襲回來。我媽常說:“別怕,有媽在。”可我知道,她也會在深夜里偷偷抹淚,只是從不在我們面前顯露半分。 </p><p class="ql-block">那時候家里窮,全靠我媽薇薄的工資和國家給我們每人每月二十元的撫恤金過曰子。就是在三年自然災(zāi)害最困難時期,我媽從沒讓我們餓過肚子。她總能把最簡單的食材變成溫暖的飯菜。過年時,媽媽會給姐姐做新衣裳,我們只能穿姐姐們改小的舊衣服。那時候不懂事,不想穿改小的衣服,不高興還耍脾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給父親掃墓</span></p><p class="ql-block">銀河烈士陵園坐落在白云山腳下,綠樹成蔭,環(huán)境清幽。走進大門,撲面而來的靜謐讓喧囂的城市突然遠去。我按照記憶中的路線尋找父親的墓位。</p><p class="ql-block">父親的墓前已有青苔爬上,我用手帕細細擦拭。照片上的他微笑著,仍是四十出頭的樣子。</p><p class="ql-block">碑文是新描的,每個字都是紅色的。很簡潔,只有父親的名字、參加紅軍的時間、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時間、所在單位、職務(wù)、生卒年月。我蹲下身,用手輕輕擦拭碑面。"爸,我來看你了。"話剛出口,眼淚就不受控制地涌出來。我手捧剛買來的鮮花藍,擺在墓前,深深地向父親的墓三鞠躬。風輕輕吹過,周圍的松樹沙沙作響,像是父親在回應(yīng)我。我坐在墓前的石階上,絮絮叨叨地講著這些年的生活,北方的干燥氣候,還有我這些年的這事那事。這些話,現(xiàn)在只能說給墓碑聽。</p> <p class="ql-block">在烈士陵園的紀念碑上女兒找到父親的名字瞬間繃不住了。我們的父親沒有被忘記,他是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看著紀念碑上父親的名字,流下思念的淚水。</p> <p class="ql-block">祭掃完畢,我決定去尋訪童年的足跡。走出陵園,我用手機搜索曾經(jīng)就讀的幼兒園和小學。建在白云山下的廣東軍區(qū)幼兒園已經(jīng)找不到了,陸英告訴我原來的廣東軍區(qū)馬蹄崗八一小學地址還在,但是學校不在了,己經(jīng)蓋成居民小區(qū)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到廣州,我去了這幾個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嶺南建筑藝術(shù)的璀璨明珠</span></p><p class="ql-block">廣州陳家祠,這座被譽為"嶺南建筑藝術(shù)明珠"的清代宗祠建筑,以其巧奪天工的裝飾工藝和嚴謹對稱的布局聞名于世。作為廣東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裝飾最精美的古代藝術(shù)建筑,陳家祠不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嶺南民間建筑藝術(shù)百科全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晨曦中的廣州塔與海心橋</span></p><p class="ql-block">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珠江,我乘著地鐵3號線直達“廣州塔站”。走出站口,抬頭便見那座被譽為“小蠻腰”的廣州塔,纖細的腰身直插云霄,在晨光中泛著淡淡的金屬光澤,宛如一位身姿曼妙的嶺南少女,靜靜守望著這座城市的蘇醒。 </p><p class="ql-block">塔身高達600米,是中國第一高塔,其流線型的設(shè)計既現(xiàn)代又優(yōu)雅,仿佛一根銀針輕輕刺破天際。站在塔下,仰望這座龐然大物,不禁感嘆人類的建筑智慧竟能如此震撼人心。正當我沉浸在這份壯麗之中,一位熱情的保安小伙子笑著建議:“想看小蠻腰的全景?去海心橋吧,那兒視野最好!” </p><p class="ql-block">順著指引,我沿著珠江邊漫步,很快便來到了海心橋。這座橫跨珠江的人行橋,宛如一彎新月,輕盈地連接著兩岸。橋身流暢的弧線與廣州塔的挺拔身姿相映成趣,仿佛一對戀人在晨曦中相依相偎。 </p><p class="ql-block">踏上橋面,視野豁然開朗。珠江的水波在晨風中微微蕩漾,倒映著兩岸的高樓與天空的云影。而廣州塔,此刻正以最完美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眼前——從塔基到塔尖,一覽無余。橋上的游客并不多,三三兩兩的晨跑者、攝影愛好者,還有像我一樣被美景吸引而來的旅人,都在這靜謐的清晨享受著珠江的溫柔與城市的活力。 </p><p class="ql-block">海心橋的設(shè)計靈感源自“琴鳴絹舞·嶺南花舟”,橋拱如古琴,橋面似水袖,漫步其上,仿佛能聽見珠江的低吟淺唱。這座橋不僅是交通紐帶,更是一座藝術(shù)雕塑,讓廣州的中軸線更加靈動。 </p><p class="ql-block">站在橋中央,我舉起手機,將廣州塔與海心橋一同框入鏡頭。這一刻,現(xiàn)代建筑的雄偉與橋梁的柔美完美融合,珠江的水、城市的影、晨光的天,共同繪就了一幅屬于廣州的絕美畫卷。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在珠江邊</span></p><p class="ql-block">清晨的珠江,披著一層薄霧織就的輕紗,在朝霞的暈染下緩緩醒來。江水輕漾,倒映著兩岸高樓的輪廓,也映照著這座城市的生機與溫柔。 </p><p class="ql-block">沿江的步道上,晨練的人們早已活躍起來。跑步的青年迎著江風,步伐輕快;打太極的老人氣定神閑,一招一式間盡顯從容;三三兩兩的街坊做著早操,笑語盈盈。珠江的水波仿佛也隨著他們的節(jié)奏輕輕蕩漾,為這幅晨光畫卷添上靈動的筆觸。 </p><p class="ql-block">江邊的廣場上,幾位老人手持線軸,仰頭望著天空中翱翔的風箏。彩蝶、飛燕、游龍……各式各樣的風箏在湛藍的天幕下翩躚起舞,也放飛著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微風拂過,銀發(fā)與風箏線一同輕揚,時光在這里變得緩慢而美好。 </p><p class="ql-block">珠江,這條廣州的母親河,不僅滋養(yǎng)了千年的嶺南文脈,更見證著尋常百姓的安穩(wěn)歲月。在這里,晨光與水色交融,幸福與安逸流淌,每一天的開始,都是生活饋贈的溫柔詩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山紀念堂:時光淬煉的青銅史詩</span></p><p class="ql-block"> 藍琉璃穹頂撐起世紀星空,朱漆廊柱間流淌著覺醒年代的呼吸。孫中山銅像靜望之處,木棉花蘸著珠江霞色綻放,鎏金藻井暈染中西合璧的月光。花崗巖基座鐫刻著山河浩氣,回廊飛檐懸著未褪色的誓言。這座八角形殿堂將歷史凝成青銅編鐘,每陣風過都是穿越百年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臺花園:雨中的花城明珠,邂逅浪漫與美味</span></p><p class="ql-block">雨絲輕落,為廣州的云臺花園蒙上一層朦朧的詩意。漫步其間,濕潤的空氣里彌漫著泥土與花朵的芬芳,仿佛連呼吸都染上了春天的色彩。這里被譽為“花城明珠”,四季繁花似錦,而雨后的花園更顯清新——波斯菊搖曳著粉色的裙擺,醉蝶花在微風中輕顫,向日葵依舊昂首,與灰蒙的天空形成鮮明對比,宛如打翻的調(diào)色盤。 </p><p class="ql-block">花園的中軸線以滟湖為中心,玻璃臺階在雨水的浸潤下折射出夢幻的光影,宛如一條流淌的彩虹。游人們撐著傘,在粉色的小屋前駐足,或倚欄微笑,或輕撫花瓣,定格下與花共舞的瞬間。羅馬柱廊下,火焰木的紅花熱烈綻放,為雨中的靜謐增添一抹熾烈,而澳洲火焰木則靜靜佇立,仿佛異國的使者,為這片東方園林帶來別樣風情。 </p><p class="ql-block">逛累了?不妨移步至花園旁的沙河粉村,這里藏著廣州最地道的米香記憶。透明的玻璃廚房里,師傅們正用古法磨米、蒸粉,一張張薄如蟬翼的沙河粉在蒸汽中誕生,韌性十足,米香撲鼻。本想點一份招牌干炒牛河,或是嘗鮮五彩蔬果汁染色的創(chuàng)意河粉,奈何分量太足,套餐價大,一個人實在難以消受,只好望著鄰桌的欖菜肉碎粉和牛腩粉咽下口水,暗自計劃下次有機會再來。 </p><p class="ql-block">這一日,雨中的云臺花園是獨屬于我的浪漫劇場,而沙河粉村的香氣則成了未竟的期待。或許旅行的意義,正是留一點遺憾,給下一次重逢埋下伏筆。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雨落越秀,尋訪五羊與英雄花</span></p><p class="ql-block">4月5曰到越秀公園重游,下雨了,還跑到附近一家超市花39.6元買了一把傘,撐著傘逛,就不怕被淋濕了。雨絲輕斜,為越秀公園籠上一層朦朧的紗。我從后門踏入,踩著濕潤的石階,沿蜿蜒的山路緩緩上行。兩旁的古木蒼翠欲滴,雨水順著葉尖滴落,在青石板路上濺起細碎的水花,仿佛在低語這座城市的千年故事。 </p><p class="ql-block">路過廣州博物館,轉(zhuǎn)過一道彎,邊走邊問就到五羊廣場了,上了一個長長的臺階,就看見五羊雕塑—五只石羊姿態(tài)靈動,銜穗而立,在雨霧中更顯古樸厚重。這座廣州的城徽,承載著“五羊銜谷,祥瑞嶺南”的傳說,雨水洗過的石雕紋理分明,宛如時光的刻痕。駐足凝望,恍惚聽見仙羊踏云而來的蹄聲。 </p><p class="ql-block">不遠處,幾株木棉樹昂然挺立,枝頭綻放著灼灼紅花,當?shù)厝藛舅坝⑿刍ā薄S甏蝻L吹,花瓣不落,反倒紅得愈發(fā)濃烈,像一團團火焰點燃了灰蒙的天色。傳說木棉是英雄的血染就,而這滿樹猩紅,恰似嶺南人骨子里的倔強與熱情。 </p><p class="ql-block">雨勢漸密,游人也比較少,我到五羊廣場坐上下山的電瓶車,穿行于綠意蔥蘢的公園。車窗上的雨痕將景色暈染成流動的水墨——亭臺隱現(xiàn),湖波微漾。車至正門回望,越秀山已隱在煙雨深處,唯有五羊的輪廓與木棉的艷色,在記憶中烙下鮮明的廣州印記。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兩代情誼一生守護——致梁陸英</span></p><p class="ql-block">每一次回到廣州,都能得到你們無微不至的照顧與真心實意的幫助。 </p><p class="ql-block">我們的父輩曾是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是生死與共的搭檔。在那片蔚藍的海防線上,他們用忠誠與勇氣守護著祖國的安寧,也用信任與默契鑄就了兩家人深厚的情誼。如今,這份情誼跨越時光,延續(xù)到我們這一代,成為生命中珍貴的紐帶。 </p><p class="ql-block">感謝陸英和弟弟妹妹們始終如一的真誠與付出,讓我們無論何時歸來,都能找到歸屬與依靠。兩代人的故事,寫滿了信任、感恩與傳承,而我們也將繼續(xù)攜手,讓這份情誼歷久彌新。</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父輩是戰(zhàn)友,年輕的父輩在一起,笑容比陽光還亮,父輩的鐵血歲月,鑄就了生死之交。</p> <p class="ql-block">這是兩家的第二代。現(xiàn)在的我們,也相他們當年一樣,守衛(wèi)者這份情誼,續(xù)寫著這份情誼的的溫柔篇章。父輩用生死交情釀的酒,到我們這里,倒進了客家菜的咸雞釀豆腐和潮州砂鍋粥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探望父親的老戰(zhàn)友—九十歲何恩鳳阿姨</span></p><p class="ql-block">推開門的瞬間,阿姨雖已九十高齡,卻精神矍鑠,一眼認出了我們,拉著我們的手連聲說:"都長這么大了!" </p><p class="ql-block">何阿姨的記憶力令人驚嘆。她清晰地說起父親當年在部隊的往事,那些我們只在老照片里見過的場景,經(jīng)她娓娓道來,仿佛就在眼前。"她說當時有一個星期天,她和幾個小護士上街去看電影,回來的時候超過請假時間了,參謀長罰她們在飯?zhí)瞄T口曬太陽,不讓她們吃飯,還是我爸說先吃飯,在做檢查……她甚至記得我們兒時的糗事:在信陽的時候,我們姐幾個不知道誰發(fā)燒了,她到我家去打針,坑上睡了5個,給一個打針,5個都哭了。這些連我們自己都模糊的片段,被她如數(shù)家珍般提起,惹得滿屋笑聲。 </p><p class="ql-block">臨別時,阿姨執(zhí)意送我們到電梯口。她銀白的頭發(fā)在陽光下泛著光,眼神依舊明亮如當年那個颯爽的女兵。我們緊緊擁抱她,心里默念:愿這位用一生珍藏情誼的老人,身體健康,歲歲安康。 </p> <p class="ql-block">從廣州返程</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賓館那里買了兩個肉包子吃了,喝了點水。在水果店買了兩個碰碰柑和兩個香蕉帶上路上吃。</p><p class="ql-block">上樓拉上行李,在大堂辦手續(xù)退房,拿回壓金。在賓館門口搭了一輛出租,20分鐘到廣州火車站,車費30元。上次同等距離是26元,有點不一樣。到車站找到母嬰候車室,坐下來一看還不到11點,就開始等,聽著值班人員不停的喊著著車次,看著一撥一撥的人進站,不自覺睡覺了………大廳空調(diào)有點涼,醒來就拉著箱子上廁所,拉著箱子在候車大廳來回轉(zhuǎn),到16時才想起來買了一碗餛飩吃,今天天也熱,餛飩也熱,吃的滿頭大汗,吃完了看著快到17點了,值班員喊k1296進站,2站臺上車,現(xiàn)在有電梯方便多了。</p><p class="ql-block">午后陽光斜斜地灑在站臺上,空氣悶熱凝滯。我拖著行李箱快步走著,輪子與地面摩擦發(fā)出規(guī)律的聲響。額前的碎發(fā)早已被汗水浸透,黏在額角,后背的襯衫也洇出一片汗?jié)n。周圍旅客都低著頭匆匆趕路,站臺上回蕩著行李箱滾輪的嗡嗡聲和廣播的提示音。我抹了把汗,攥緊身份證,不自覺地加快腳步,從12號車箱往前走,終于看見9號車廂,這才稍稍松了口氣。我是這節(jié)車箱第一個上車的,門口列車員掃了身份證,告訴我注意安全,車廂里的列車員問我那個鋪位,告訴我放好行李,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東西。感覺態(tài)度這么好。</p> <p class="ql-block">我就要坐綠皮回北方了,但這一次,我決定以后每年清明都回來。因為這座城市不僅有父親,更有我們共同的記憶。無論廣州如何變化,那些珍貴的時光永遠定格在那里,等著我去重溫。</p> <p class="ql-block">在寫幾句,廣州這個城市對退役軍人非常友好。不管你是在那個省市的退役軍人,持國家統(tǒng)一發(fā)的退役軍人優(yōu)待證,就可以免票坐公交車。現(xiàn)役可以坐地鐵免票。當?shù)?5歲以上老年人,也是憑老年證,坐公交、坐地鐵、景點進門都免票。外地人到廣州,拿身份證各景點也免門票。我們在西安老年證比退役軍人優(yōu)待證管用,坐地鐵、坐公交車、上城墻、到大唐芙蓉園……所有要票的地方都免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西县|
海淀区|
玉环县|
蓬安县|
萨嘎县|
岱山县|
石河子市|
铜梁县|
保定市|
灌南县|
古浪县|
大同市|
利辛县|
漯河市|
辛集市|
沧州市|
乌拉特前旗|
黑龙江省|
如东县|
常熟市|
濮阳县|
鹤峰县|
石门县|
沙雅县|
金塔县|
东兴市|
道孚县|
云安县|
遂平县|
瑞金市|
闽侯县|
朔州市|
武清区|
平塘县|
花莲县|
当雄县|
三穗县|
郧西县|
视频|
论坛|
蓝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