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哈爾濱南崗區(qū)東興街的深處,一片占地9.9公頃的綠蔭中,一棵百年野梨樹舒展著繁茂的枝椏,如同一把撐開的綠傘,守護著這座城市一段跨越世紀的記憶。這座以古梨樹命名的園林,歷經從苗圃到公園的百年變遷,如今已成為哈爾濱城市文化中不可磨滅的符號。</p><p class="ql-block">1959年,哈爾濱太平區(qū)苗圃在一片荒蕪中建立,作為市園林處的經濟樹種培育基地,最初種植了山梨、山楂、葡萄等3萬余株喬灌木。這座以實用功能為主的苗圃,在30年間默默為城市輸送著綠色生機。1989年,哈爾濱市政府將其改建為開放式公園,經過5年建設,于1994年10月8日以“宏偉公園”之名向市民開放。彼時的公園雖初具規(guī)模,但深藏其間的歷史密碼尚未被完全解讀。</p><p class="ql-block">一棵古樹的傳奇:張作霖與“扎根東三省”</p><p class="ql-block">在宏偉公園的南墻根下,一株胸徑70厘米、冠蓋面積達300平方米的野梨樹,是園內最引人注目的存在。這棵樹的命運與東北軍閥張作霖緊密相連。據民間傳說,1920年張作霖巡閱中東鐵路護路軍時,特意將取自天恒山的梨樹移栽至此。彼時測字先生解“梨”字為“木扎根土,利寓大吉”,與張作霖姓氏“霖”相合,更添“立足東北”的祥瑞之意。這一舉動,既是為護路軍將士祈福,亦暗含其穩(wěn)固地盤的雄心。百年風雨中,這棵古樹不僅見證東北歷史的跌宕起伏,更以年輪鐫刻著城市記憶的基因。</p><p class="ql-block">2003年,哈爾濱啟動生態(tài)園林城市建設,宏偉公園迎來轉折點。太平區(qū)政府以“民族、古典、生態(tài)”為理念,對公園進行開放式改造,最終恢復“古梨園”的歷史名稱。此次改造不僅新增了仿古亭臺、雕塑小品、漢白玉圍欄等園林元素,更通過文苑、梨苑、奇樹園等11個功能區(qū)的劃分,將歷史典故與自然景觀深度融合。孔子雕像與日晷的文苑,丁香小徑與臥龍榆的奇樹園,每一處設計都在訴說哈爾濱作為移民城市的文化交融史。</p><p class="ql-block">如今走進古梨園,春日梨花如雪,秋日梨果垂枝,四季流轉中古樹始終生機盎然。這棵被列為哈爾濱市第51號古樹名木的“綠色文物”,不僅是園林的視覺中心,更成為市民集體記憶的情感載體。每年梨花節(jié)期間,滿園潔白的花簇吸引著攝影愛好者與游客,而園內明清風格的牌樓、石橋與楹聯(lián),則在現(xiàn)代都市中重構著古典美學的意境。這座歷經六次更名的園林,最終在歷史與現(xiàn)代的對話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文化坐標。</p><p class="ql-block">百年古梨樹下,哈爾濱的城市故事仍在生長。當春風拂過枝頭,飄落的不僅是花瓣,更是一個城市對歷史的溫柔訴說。</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安县|
秦皇岛市|
厦门市|
周至县|
来凤县|
衢州市|
林周县|
青冈县|
汝州市|
新平|
龙南县|
双桥区|
巧家县|
右玉县|
新乐市|
固阳县|
新民市|
阜南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宜良县|
陕西省|
信宜市|
封开县|
泰顺县|
如皋市|
泉州市|
逊克县|
临澧县|
大余县|
太原市|
双桥区|
池州市|
额敏县|
阆中市|
兖州市|
乐安县|
额尔古纳市|
施秉县|
红河县|
咸宁市|
永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