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北方局舊址”轉發。</p> <h3>1919年5月4日,熱血沸騰的愛國學子從北大紅樓出發,發起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1921年7月,五四運動之后僅僅兩年多,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h3></br><h3>從1919到1921,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百年前中國歷史上接連發生的這兩件大事,有著怎樣的內在關聯,其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歷史必然?</h3></br> <h3><strong>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的準備<br></br></strong></h3></br><h3>近代以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中國的先進分子曾熱烈地向西方學習,然而各種“藥方”都不見療效。“茫茫華夏,中流之砥柱伊誰”。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苦悶中彷徨的中國人由此看到了新的光明和希望。五四運動的爆發,猶如一聲春雷震醒了萬千暗夜中徘徊的靈魂,激發了人們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偉大覺醒,一些先進分子的思想方向由此發生根本轉變,將目光從西方轉向東方,從資本主義救國方案轉向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道路。</h3></br><p data-pm-slice="0 0 []">1918年12月,梁啟超以個人名義組織了一個民間團體,赴歐洲考察。此行主要目的,是希望以中國民間代表顧問身份參加巴黎和會,從而為徹底解決中國青島問題贏得時機。梁啟超抵達巴黎后,利用與各國政要、各政黨黨首會見的機會,反復申明中國應有的權益,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國內方面,他與北洋政府外交委員會的汪大燮、林長民始終保持熱線聯系,及時把和會內外的情況傳到國內。</h3></br><h3>1919年4月24日,得到外交失敗消息的梁啟超立即從巴黎致電汪大燮、林長民。</h3></br> <h3>汪、林兩總長轉外交協會:</h3></br><h3>對德國事聞將以青島直接交還,因日使力爭結果,英、法為所動。吾若認此,不啻加繩自縛。請警告政府及國民,嚴責各全權,萬勿署名,以示決心。</h3></br><h3>啟超,二十四日</h3></br> <h3>林長民根據梁啟超的電報,5月1日寫成《外交警報敬告國民》一文,與梁啟超的電文一起,發表在5月2日的北京《晨報》上。他在文中驚呼“膠州亡矣,山東亡矣,國不國矣”,呼吁“愿合我四萬萬眾誓死圖之”。</h3></br><h3>5月2日晚,北洋政府國務總理錢能訓密電在巴黎的中國代表團,準備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5月3日凌晨,汪大燮前往北大校長蔡元培家告知此消息,“告以此時形勢,說學生不可不有點表示”。汪大燮所稱的“學生不可不有點表示”,顯然是指通過學生游行,施壓北洋政府,推翻已作出的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的決定。蔡元培不僅認同,而且馬上行動,隨即到北大,轉告新潮社的傅斯年、羅家倫、康白情、段錫朋,以及國民社的許德珩等人。隨即,北大等高校學生在北大三院召開全體學生大會,決定于第二天,也就是5月4日舉行大游行。</h3></br> <h3>1919年5月3日晚,北大等高校學生在北大三院禮堂召開</h3></br><p data-pm-slice="0 0 []">5月4日,北京大學學生和北京十幾所學校的學生3000余人齊集天安門前示威。學生們匯集在一起時,才發現沒有可以散發的傳單,于是,北大學生羅家倫火速趕回北大紅樓起草宣言,在愛國情緒的感染下,他很快完成了《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提出了五四標志性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羅家倫印刷了兩萬份宣言,送到游行隊伍中。</h3></br> <h3>《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圖片來源:北京大學新聞網</h3></br><h3>示威隊伍來到東交民巷使館區西口被阻,就改道奔向趙家樓胡同曹汝霖住宅(曹汝霖是親日派官僚、中日“二十一條”的談判人之一)。“一學生看到臥室陳設得太華麗,十分氣憤,就用火柴把綠色的羅紗帳點燃了”,引發了大火。北洋軍閥政府出動大批軍警進行鎮壓,32名學生被捕。但學生們并沒有屈服,他們成立了北京中等以上學校聯合會,舉行總罷課,上街演講,提倡國貨,抵制日貨。由于反動當局公然表彰曹汝霖等并再次嚴令取締愛國運動,從6月3日起,北京學生重新走上街頭演講。講演者“垂淚而道”,聽眾則“掩面而泣”。數百名學生遭到逮捕。天津、上海和其他一些城市的學生,紛紛響應北京學生,進一步舉行抗議行動。<br></br></h3></br><h3>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舉行游行。新華社發</h3></br><h3>我們黨的早期建黨者和領導骨干,大多數都是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集合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例如陳獨秀,在五四運動以前,他對英美法等帝國主義抱有很大的幻想,然而,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給他上了深刻的一課。他認識到,“十八世紀以來的政制已經破產,我們正要站在社會的基礎上造成新的政治”。1920年夏,他明確地表示了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信仰。<br></br></h3></br><h3>毛澤東也是在五四運動以后,通過認真的學習、研究、比較,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1936年他在同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回憶說:“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間,讀了許多關于俄國情況的書。我熱心地搜尋那時候能找到的為數不多的用中文寫的共產主義書籍。有三本書特別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這三本書是:《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譯,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書;《階級斗爭》,考茨基著;《社會主義史》,柯卡普著。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而且從此我也認為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h3></br><h3>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蔡和森也是經過了五四運動的洗禮,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1920年8月他在致毛澤東的信中說:“我近對各種主義綜合審諦,覺社會主義真為改造現世界對癥之方,中國亦不能外”。他“猛看猛譯”,直接將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經典著作從法文譯成中文,供自己學習,也供周圍的人們閱讀。蔡和森是中國留法學生中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新民學會“留法學員中的先驅者”。在他的影響下,留法學生中的一些進步青年也逐步走上了馬克思主義的道路。</h3></br><h3>五四運動時期雖然還沒有中國共產黨,但是已經有了大批的贊成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可以說,五四運動在思想上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準備。</h3></br><h3><strong>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準備了組織基礎和干部條件<br></br></strong></h3></br><h3>近代以來,中國革命之所以經歷曲折、屢遭失敗,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能夠科學把握革命規律、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充分代表人民意愿的先進政黨作為領導力量。五四運動進一步促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意識到創建新的革命政黨的重要性。在這場運動中,當青年學生遭到鎮壓時,全國各地的工人階級站了出來,成為革命斗爭的主力,展示了領導階級的偉大力量。一些初步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在斗爭中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于是他們主動走出校園,到工人中去進行活動,使中國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初步結合起來。這樣,建立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工人階級革命政黨的任務需要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h3></br><h3>1920年1月,有人在報刊上發表題為《勞動團體與政黨》的文章,呼吁“勞動團體應當自己起來做一個大政黨”。同年2月,李大釗與陳獨秀化裝成商人,一同坐騾車去李大釗的家鄉河北省樂亭縣小住,“在途中則計劃組織中國共產黨”。同年3月,李大釗與鄧中夏等經過多次研究,成立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建立這個團體,是李大釗把“對于馬克思學說研究有興味的和愿意研究馬氏學說的人”聯合起來的最初嘗試。研究會成員回憶說,從主要方面來說,成立研究會,“這是馬克思主義者的結合,企圖建立共產黨”。1920年5月,陳獨秀、李達、李漢俊等人也在上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同年8月,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在上海法租界老漁陽里二號(今南昌路一OO弄二號)《新青年》編輯部成立。上海共產主義者建立的這個組織,一般被稱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1920年10月,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立。隨后各地紛紛組建了共產主義小組,中國共產黨的隊伍初步建立。</h3></br> <h3>之后,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到工人中開展宣傳和組織工作,促進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共產主義知識分子與工人群眾的結合。通過這種結合,初步確立了共產主義信念的知識分子逐漸了解了工人群眾的疾苦,認識了他們的力量,從而使自己的立足點進一步轉移到工人階級一邊來。與此同時,一部分工人則由此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教育,開始了解了舊社會制度的本質和社會階級的剝削關系,了解了本階級的歷史使命,具有了階級的覺悟。隨著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階級相結合,先進知識分子和工人階級相結合,在中國成立統一的共產黨組織的階級條件和思想條件逐漸具備。</h3></br><h3>在這個基礎上,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工人階級革命政黨的光榮誕生。</h3></br> <h3>位于上海興業路7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h3></br><h3>由此可見,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兩個歷史事件之間有著內在的關聯。第一,五四運動有力地打破了中國先進分子對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幻想,促進他們轉而確立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并推動他們從事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工作,這就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提供了思想條件;第二,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偉大力量的顯示,促進了知識分子與工人的結合、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產生了一批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工人階級先進分子,這就為中國共產黨準備了組織基礎和干部條件。正因為如此,在五四運動之后僅僅兩年多,中國共產黨就正式宣告成立了。</h3></br>來源:人民出版社讀書會公眾號、《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1921—1949)》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qA5mo5RORNQxeGOaNeQzZQ"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上县|
上虞市|
建阳市|
江山市|
迁安市|
临沂市|
友谊县|
东安县|
甘泉县|
尉氏县|
合山市|
凤庆县|
图们市|
望城县|
射洪县|
冕宁县|
南陵县|
南康市|
鱼台县|
花垣县|
泸溪县|
洮南市|
望奎县|
白山市|
乌拉特中旗|
故城县|
陈巴尔虎旗|
芒康县|
通海县|
永州市|
柳林县|
嘉义县|
宁国市|
巴彦县|
津南区|
称多县|
若尔盖县|
灌南县|
红原县|
图们市|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