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 ? ?誼? ? ?亭 <p class="ql-block">友誼亭?:黿頭渚景區內的一座標志性建筑,位于中日友誼林區域,始建于1986年,由日本民間組織與黿頭渚景區合作建造,1988年正式落成并立碑紀念。友誼亭是中日民間友好交流的象征,尤其在櫻花文化傳播中具有特殊意義。</p> <p class="ql-block">友誼亭的建造源于1986年日本民間組織“日本友誼林建設實行委員會”與無錫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合作,旨在通過櫻花種植和亭閣建設促進中日友好。</p> <p class="ql-block">亭旁立有紀念碑,碑文由雙方共同題寫,現已成為黿頭渚景區內重要的歷史文化景觀。</p> 七十二峰山館 <p class="ql-block">七十二峰山館:即王昆侖故居,原是王昆侖的父親王心如于1927年所建的太湖別墅中的一幢建筑。1985年王昆侖逝世后,無錫人民為紀念這位既是國民黨元老,又是共產主義戰士的著名政治活動家,特將七十二峰山館辟為他的故居。“七十二峰山館”橫匾是由國民黨元老胡漢民親筆題寫。</p> <p class="ql-block">王昆侖(1902-1985):原名汝,無錫人。早年讀書于北京,曾參加過“五四”運動,并直接經孫中山介紹加入了中國國民黨。北大畢業后,曾在天津南開中學任教,后南下廣東,任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繼而隨煙北伐。1932年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內部長期從事反蔣活動和愛國統一戰線工作。建國后,歷任政務院政務委員、北京市副市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p> <p class="ql-block">當時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為“王昆侖故居”親筆題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昆侖</span>的故居本在無錫舊城區內的姚寶巷,是他父親王心如所建的一幢獨門獨院的小洋樓。因該樓早已被房管部門租給了幾家居民居住了,一時難已讓出、恢復原狀,無錫市政府遂決定舍難就易,將原王家“太湖別墅”內王昆侖青少年時期經常居住、讀書并進行革命活動的“七十二峰山館”,辟為他的故居。這座建筑,面闊六間,占地一百余平方米,仿歇山式,三面環廊,南對萬頃太湖,北有翠柏掩映,環境清靜幽雅。故居內現舉辦了《王昆侖生平事跡展覽》,供游人參觀瞻仰。</p> 王昆侖生平事跡展覽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1902-1932):參加五四運動投身民主革命。王昆侖,原名王汝琪,江蘇無錫人。1902年農歷八月初四生于河北保定。少年時期隨父母寓居北京,先后就讀于新開路小學、第四中學和北京大學哲學系。1919年,他參加了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投身民主革命大潮,探尋救國之路。1922年由孫中山先生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從此開始了歷時半個多世紀的政治生涯。</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1933-1948):國民黨內元老,共產主義新兵。在多年的革命實踐中,王昆侖終于找到了光明正確的道路。1933年,他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他以國民黨元老"太子派"的身份作掩護,在國民黨內部長期從事愛國民主活動和統一戰線工作。無論是戰火紛飛、戎馬倥傯的抗日戰爭時期,還是遭受國民黨反動派懷疑和監視,被迫出訪美國期間,他都始終不渝地堅持戰斗,勤奮工作,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1949-1975):共商建國大計,俯首甘為公仆。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王昆侖應中共中央之邀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新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工作,同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代表共商建國大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王昆侖先后擔任政務院政務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北京市副市長等職,積極參與新中國的政權建設,經濟、文化建設和外事活動,全心全意做人民公仆。"文化大革命"期間,他蒙冤入獄七年之久。他堅信真理,堅信未來,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的堅定意志和高貴品質。</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1976-1985):民革卓越領袖心系兩岸統一: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十年動亂結束。共和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王昆侖先后擔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他致力于民革的自身建設,把工作重點放在祖國統一大業上。不顧自己體弱多病,他不斷寫詩撰文,發表談話,多次參加考察調研和外事訪問,熱情接待從海外回大陸觀光的愛國人士,為架起海峽兩岸金橋,實現國共第三次合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p> 萬? ? ?方? ? ?樓 <p class="ql-block">萬方樓:倚山而筑,花木扶疏,視野開闊,樓名取自杜甫"萬方多難此登臨"詩句。萬方樓是王昆侖的父親王鏡明(字心如)于1927年購40畝山地所建的“太湖別墅”中的主體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門前有于右任先生寫的對聯:“月從水底出,船自天上來”,形象的寫出了太湖的壯闊之美。</p> <p class="ql-block">在萬方樓二樓陽臺的正面,還有一副抱柱聯:“湖天一角包萬方,煙波千里孕吳越”,門楣橫匾是“玉鏡平開”,和于右任的對聯相呼應。</p> <p class="ql-block">“萬方樓”特別有名并載入史冊,還因為這里曾是寧滬地區地下黨“萬方會議”召開的舊址。1935年,寧滬地區的地下黨組織為宣傳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八一宣言”,決定召開一次會議。中共秘密地下黨員王昆侖負責籌辦了此次會議。</p> <p class="ql-block">樓內正面墻上的一大幅油畫生動還原了當時的情景:站在中間穿西裝打領帶的就是王昆侖,周圍是一批可敬可親的熱血抗日先驅。</p> <p class="ql-block">萬方樓是觀賞太湖的好地方,目及神遠、鳥瞰廣博,萬頃的湖水挾裹著蓬勃的氣象鋪天蓋地而來,浩渺的煙波包孕著吳越春秋洶涌而至,讓人為之情動神搖。</p> 廣? ? ?福? ? ?寺 <p class="ql-block">廣福寺:位于黿頭渚風景區內,是無錫市最早對外開放的寺廟,在“黿渚春濤”和 “萬浪卷雪”的交界處,倚山面湖 ,坐北朝南。南朝蕭梁時,黿頭渚后山建有廣福庵,一名峭巖寺,古寺高林, 履有廢興。1925年,無錫的名人楊翰西將高價購得的“峭巖”十畝,捐作廟產,由量如和尚在黿頭渚募建廣福寺,寺名緣起于“廣土眾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p> <p class="ql-block">廣福寺的建筑格局遵循傳統模式,包括鐘鼓樓、天王殿、大雄殿等主要建筑,以及陶朱閣、缽緣堂、華雨軒、華嚴精舍、退廬等輔助建筑。雖然只有二十余間建筑,但布局合理,錯落有致,環境幽靜,可放眼太湖,獨占湖山佳處。寺內藏有鎮寺三寶:鴕鳥蛋、古畫《百鳥圖》及明末抗清義士楊紫淵鐵鞭。此外,廣福寺東面有竹林掩映的“小南海”,是觀音大士的道場,以素面素饌聞名。</p> <p class="ql-block">“廣福寺”額由曾任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尉天池書。</p> <p class="ql-block">廣福寺門前一處石壁上可見“劈下泰華”刻石,為嘉靖十七年(1538年)進士江蘇無錫人王問手筆。</p> 天? ? ?王? ? ?殿 <p class="ql-block">四大天王</p> 大? ? ?雄? ? ?殿 <p class="ql-block">“大圓滿覺”匾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國佛協趙樸初會長書。</span></p> <p class="ql-block">釋迦摩尼和二弟子</p> <p class="ql-block">十八羅漢</p> <p class="ql-block">地藏菩薩</p> <p class="ql-block">觀音菩薩</p> 藥? ? ?師? ? ?殿 觀? ? ?月? ? ?亭 云? ? ?水? ? ?齋 <p class="ql-block">觀音廊</p> 圓? ?通? ?寶? ?殿 藏? ? ?經? ? ?樓 圓通寶殿屋脊裝飾 <p class="ql-block">鴟吻</p> <p class="ql-block">聆濤</p> <p class="ql-block">聽梵</p> 太? ?湖? ?帆? ?影 后? ? ? ? ? ? ?記 <p class="ql-block">攝于2025.4.30</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云港市|
庆城县|
永兴县|
库伦旗|
普陀区|
苍南县|
尼玛县|
张家口市|
扎鲁特旗|
潍坊市|
龙江县|
西丰县|
鄂托克前旗|
宜丰县|
襄樊市|
巩义市|
龙里县|
新化县|
汝南县|
潢川县|
阜新市|
邳州市|
宁强县|
绥宁县|
平和县|
元氏县|
巴青县|
镇赉县|
平塘县|
常山县|
海原县|
汉寿县|
大石桥市|
琼结县|
崇明县|
工布江达县|
米林县|
翁牛特旗|
美姑县|
九台市|
五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