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黔陽古城,自古便享有“滇黔門戶”、“黔楚咽喉”以及“湘西第一古鎮(zhèn)”的美譽,是湘楚苗地邊陲的重要重鎮(zhèn)。步入這座古鎮(zhèn),你不會感到鳳凰、麗江那般的喧囂與繁華,而是會被一種寧靜自然、平淡如水的生活氣息所包圍。古城內(nèi),明清時期的街巷格局保存完好,文物古建筑遍布其間,又被譽為“江南古建筑博物館”。其文化特色可概括為——人神共治,夷夏同城。</p> <p class="ql-block">黔陽古城橫跨清水江、舞水、沅水三江六岸,山水風光旖旎迷人。然而,古城的人文歷史同樣深厚,令人目不暇接。這座擁有2200年歷史的古城,自漢代起,各朝代均在此設立縣治。在黔、湘邊陲民族矛盾激化之時,這里更是少數(shù)民族反抗壓迫的首義之地,古時黔城亦被稱為五溪蠻地。中原文化、苗蠻文化、荊楚文化、百越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風貌。</p> <p class="ql-block">黔陽古城擁有三十余條街巷、二十余座宗祠、十余處官宦大院、數(shù)十個宮廟會館,可謂山水樓城塔對河,百姓千家萬年窩。民族融合,宗教昌盛。</p> <p class="ql-block">南正街是整個古城保存最完好,也是最有古樸韻味的街道,集中體現(xiàn)了黔陽“十二街口十一丁字”的獨特古城景觀。許多影視劇都曾在此取景,增添了其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黔陽古城的古建筑保存完好無損。漫步于石砌道路上,兩旁絕大部分都是老建筑,沿街的商鋪皆為木墻板、木門板,店主們既在此居住,也在此經(jīng)營。仿佛置身于上世紀初的老城,時光在這里仿佛停滯不前。</p> <p class="ql-block">黔陽古城中的古建筑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歷史。鐘鼓樓位于古龍標山普明寺內(nèi),是黔陽古城中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鐘鼓樓與原寺中的禪堂、寄亭、十院、香林、伏虎石、梅花塢、松林廊共同構成了“八勝境”。</p> <p class="ql-block">芙蓉樓是古城中的核心景區(qū)。唐代詩人王昌齡于天寶七年(748)被貶為龍標尉,在黔陽任職七年期間建造了芙蓉樓,作為飲酒賦詩、宴客會友的場所。王昌齡在此地留下了“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千古佳句。芙蓉樓后來成為黔陽古城的標志性建筑,雖然原樓已毀,但清嘉慶年間重建的芙蓉樓依然屹立在沅江邊,成為游客必訪之地。</p> <p class="ql-block">中正門原名為“安遠門”或“西門”,亦有“昌齡門”的稱呼,是古城保存最完整的城門。清康熙、雍正、道光年間多次修復,現(xiàn)為紅砂石堆砌的拱門,仍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1938年,戴笠在黔城舉辦軍統(tǒng)特訓班,蔣介石親臨視察,并在城樓上題寫“高瞻遠矚”匾額,西門也因此改名為“中正門”。</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的建筑,曾為供奉黔陽古代歷朝歷代節(jié)女孝子的節(jié)孝祠。民國時期,這里曾作為戴笠的臨時公館及黔陽縣“人民抗戰(zhàn)后援會”,軍統(tǒng)中央警官學校特訓班也在此舉辦,培養(yǎng)了許多軍統(tǒng)特工人員,在抗戰(zhàn)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王有為故居是黔陽縣古城內(nèi)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建筑,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這座建筑是湘西地區(qū)少見的抬梁式四合院,其斗拱做工極其精美。王有為,明代進士,與萬歷道輔張居正、著名諫臣楊繼盛為同榜好友,官至河南歸德府、浙江嘉興府、川貴湖道、四川按察使司。因不愿與嚴嵩父子同流合污,他掛冠歸鄉(xiāng),興鄉(xiāng)辦學,服務桑梓。</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黔陽古城之中,仿佛游走在歷史的長河中。歲月在這里留下了各個時期的印跡,喚醒了人們對過往歷史的回憶。生活總是如此,在時間的流逝中留下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讓后人去慢慢品味,體會其中的深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门市|
六盘水市|
科尔|
梁平县|
吉林市|
北海市|
利川市|
高雄市|
仙游县|
什邡市|
裕民县|
盘山县|
清新县|
万山特区|
酉阳|
高邑县|
西和县|
云林县|
九龙城区|
凉城县|
寻乌县|
潮安县|
原阳县|
茶陵县|
上林县|
江孜县|
修文县|
老河口市|
新郑市|
兴山县|
山东省|
赣榆县|
阿鲁科尔沁旗|
秀山|
北流市|
苏州市|
大兴区|
黎平县|
建始县|
房产|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