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陽春四月?,上海植物園杜鵑花開了,該園種植了多種杜鵑花品種,包括映山紅、杜鵑花、馬銀花等,各色園藝品種爭奇斗艷,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在杜鵑花園內(nèi)游客可以在這里欣賞到各種顏色的杜鵑花,包括常見的錦繡杜鵑、春鵑、夏鵑,以及較為少見的落葉杜鵑和高山杜鵑等?。這些杜鵑花不僅花朵形態(tài)各異,有的重瓣、有的單瓣,顏色也從常見的紅色、粉色到金色、紫色等多種顏色應(yīng)有盡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杜鵑(學(xué)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落葉灌木、山躑躅等。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于海拔5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杜鵑花全株供藥用:有行氣活血、補(bǔ)虛,治療內(nèi)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jīng)不調(diào),風(fēng)濕等疾病。又因花冠鮮紅色,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世界各公園中均有栽培。中國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花為省花,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dá)七八個。1985年5月杜鵑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于漢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書中將“羊躑躅”列為有毒植物。</p><p class="ql-block">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到唐代,出現(xiàn)了觀賞的杜鵑花,此時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772-846年)對杜鵑花情有獨(dú)鐘,不但寫下了許多贊美杜鵑花的詩句,而且還親自移植栽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正因?yàn)槎霹N花在園林上的價值,早在19世紀(jì)末,西方多國就多次派人前往中國云南,采走了大量的杜鵑花標(biāo)本和種苗。其中英國的傅利斯曾先后七八次,發(fā)現(xiàn)采走了309種杜鵑新種,引入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愛丁堡皇家植物園。</p><p class="ql-block"> 1919年傅利斯在云南發(fā)現(xiàn)了“杜鵑巨人”大樹杜鵑,高25米,胸徑87厘米,樹齡高達(dá)280年,并把大樹砍倒,鋸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biāo)本帶回國,陳列在倫敦大英博物館里,公開展出,一時轟動世界。大樹杜鵑已經(jīng)受到國家保護(hù),它是云南的驕傲,中國國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世紀(jì)早期西方出現(xiàn)了對落葉杜鵑最早的雜交。有著最早記錄的是佩日珂麗夢諾德杜鵑和泊妮提庫幕杜鵑的一次偶然的雜交。這項(xiàng)雜交培育出來的杜鵑花——襲玻日杜幕杜鵑R.hybridum也加入到1814年在愛丁堡的皇家植物園的收集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十九世紀(jì)早期,英國人對杜鵑花的興趣越來越濃,在1848年和1849年,約瑟夫·道爾頓·霍克爵士收集并描述了四十多種新的杜鵑品種,比所有當(dāng)時正在栽培的所有杜鵑花的總和還要多。</p><p class="ql-block"> 在1804—1834,比利時的根特城,一個名叫皮莫迪埃(P. Mortier)的面包師開始培育根特雜交杜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世紀(jì)后半葉,歐洲成功地培育了抗寒能力更強(qiáng)的常綠杜鵑。英國在玫紅石巖杜鵑基礎(chǔ)上培育的杜鵑花有較強(qiáng)的抗寒能力,能在南部郡種植。在荷蘭,來自于博斯科普(Boskoop)的布拉奧培育了雜交種布拉奧粉,至今仍深受歡迎。它有橙紅色的花瓣,疊瓣的花朵,被認(rèn)作是久留米雜交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全世界的杜鵑屬物種有900多種,而杜鵑的園藝品種都是由杜鵑原種(野生資源)通過雜交或芽變不斷選育出來的后代。近一個多世紀(jì)來,世界上已有園藝品種近萬個。中國從20世紀(jì)20-30年代開始從日本歐美等國引進(jìn)杜鵑進(jìn)行栽培,也有少量通過雜交培育出一些新品種,如近幾年來培育出的“復(fù)色仿西鵑”、“笑二喬”、“重瓣紫萼杜鵑”、“紫樓春”、“矮化云錦杜鵑”、“恨天高”以及高山落葉杜鵑雜交種“紅蝴蝶”、“紫蝴蝶”、“白蝴蝶”等新品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20世紀(jì)20-30年代,中國以外杜鵑園藝品種開始進(jìn)入中國上海、無錫、廣州、寧波、福州、廈門、青島、丹東等沿海城市。無錫有園藝愛好者每年向日本的“薔薇園”、“百花園”和“橫濱植木式會社”郵購杜鵑花苗木。上海真如黃園,是辛亥革命后黃岳淵先生建立的花木場,面積7公頃,收集種植杜鵑花品種是國內(nèi)最多的花圃,有毛鵑30余種,東鵑500余種,夏鵑700-800種,西鵑近100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杜鵑花分為“五大”品系:即春鵑品系、夏鵑品系、西鵑品系、東鵑品系、高山杜鵑品系。</p><p class="ql-block"> <b>春鵑</b></p><p class="ql-block"> 指先開花后發(fā)芽,四月中、下旬、五月初開花的品種,所謂春鵑首先主要是20世紀(jì)20-30年代沈淵如先生自日本引入到上海栽培的,同時當(dāng)?shù)鼗ㄞr(nóng)通過對原種的選育及雜交形成國內(nèi)特有品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夏鵑</b></p><p class="ql-block"> 春天先長枝發(fā)葉,5-6月初時開花,故稱夏鵑。夏鵑的主要親本據(jù)說是皋月杜鵑、五月杜鵑。</p><p class="ql-block"> <b>東鵑</b></p><p class="ql-block"> 東鵑是日本的石巖杜鵑的變種及其眾多的雜交后代,從日本引入,為與西洋杜鵑相應(yīng)故稱東鵑。東鵑花期春天,有的地方將其納入春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西鵑</b></p><p class="ql-block"> 因其花朵艷麗是深受人們歡迎的種類。尤其是比利時杜鵑,因它是由歐美雜交的園藝栽培品種,故稱西洋鵑,又稱西鵑。日本1892年引入后,西鵑品種名稱譯成日文,因此中國從日本引入的仍用日本譯名,同時中國用西鵑再進(jìn)行雜交也培育出一批新的品種,因此,中國西鵑品種約有200-300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高山杜鵑</b></p><p class="ql-block"> 高山杜鵑,為杜鵑花科高山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p><p class="ql-block"> 高山杜鵑的形態(tài)特征: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株高1-3米,枝條粗壯,葉叢生枝頂,厚革質(zhì),長6-12厘米,寬2-5厘米,4-5月開花,花型以套瓣、重瓣為主,也有少量單瓣,花期1個月左右。花色有白色、粉色、淡紅、桃紅、黃色等。一般生長在海拔600-800米的山野間,適應(yīng)性強(qiáng),經(jīng)過人工馴化、培育可望成為園林綠地中常綠觀賞植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辨認(rèn)東鵑、毛鵑、西鵑、夏鵑的簡要方法:</p><p class="ql-block"> 一、相同點(diǎn):四種杜鵑皆屬落葉杜鵑;都耐寒怕熱;要求土壤肥沃偏酸性、疏松通透。</p><p class="ql-block"> 二、不同點(diǎn):</p><p class="ql-block"> 來源有異:東鵑、夏鵑屬日本杜鵑;毛鵑屬中國杜鵑;西鵑屬西洋杜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杜鵑花語</b></p><p class="ql-block">1.愛的快樂、鴻運(yùn)高照、奔放、清白、忠誠、思鄉(xiāng)。</p><p class="ql-block">2.繁榮吉祥,堅(jiān)韌樂觀,事業(yè)興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圖片/春風(fēng)化雨;</p><p class="ql-block"> 文字/綜合網(wǎng)絡(luò)資料;</p><p class="ql-block"> 拍攝地點(diǎn)/上海植物園</p><p class="ql-block"> 謝謝您的瀏覽!</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丰县|
桑植县|
博野县|
肥东县|
乐安县|
巴林右旗|
枣强县|
方正县|
桑日县|
郸城县|
巨野县|
长顺县|
治多县|
安乡县|
丹巴县|
灵武市|
宣化县|
大连市|
子洲县|
旬阳县|
改则县|
安龙县|
库伦旗|
甘孜|
昌宁县|
泸溪县|
安庆市|
阿拉善盟|
汕尾市|
中阳县|
通江县|
富阳市|
尼木县|
如东县|
临潭县|
汝城县|
西藏|
临夏县|
全南县|
清远市|
关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