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笑三語:剝蝕、剝落、剝毀——十九聊書法之術語</p><p class="ql-block"> 家人們,在這墨香縈繞、歲月靜好的時光里,我是清和堂主人范云峰。四日前,我們暢聊了書法術語“拓本”,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剝蝕”這一凝結千年智慧的書法技藝世界,探尋那些藏在紙墨之間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然,“剝蝕”,這一書法術語,有著獨特而豐富的內涵。它主要指古代碑刻年久風化石有剝落。南宋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寫道:“漢隸歲久,風雨剝蝕,故其字無復鋒鋩。”歲月的長河奔騰不息,那些曾經嶄新、字跡清晰的碑刻,在漫長的時光里,遭受著大自然的磨礪。就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身上留下了歲月深深的痕跡。</p><p class="ql-block"> 說到這,我想起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年輕的書法愛好者小李,聽聞在一座古老的寺廟中,有一塊年代久遠的石碑,上面刻著精美的書法。懷著對書法的熱愛和好奇,小李不辭辛勞地前往探尋。當他終于見到那塊石碑時,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石碑由于長期暴露在戶外,歷經無數個春夏秋冬的風吹雨打,表面已經嚴重剝蝕。原本清晰的字跡,如今只剩下一些模糊的輪廓,許多筆畫都已經難以辨認。小李心中既感到惋惜,又對這歲月造成的剝蝕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p><p class="ql-block"> 在書法的歷史長河中,這種剝蝕現象屢見不鮮。許多著名的碑刻,都因為時間的侵蝕而改變了最初的模樣。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剝蝕也為書法增添了一份別樣的韻味。那些因剝蝕而殘缺的筆畫,那些模糊的字跡,仿佛在訴說著歷史的故事,讓后人在欣賞時,多了一份對歲月的敬畏和對古人書法藝術的遐想。</p><p class="ql-block"> 與“剝蝕”相關的還有“剝落”和“剝毀”。“剝落”相較于“剝蝕”,程度上更為嚴重一些,碑刻上的部分石塊或字跡成片地脫落。而“剝毀”則是毀滅性的,石像經過長時間的日曬雨淋,表面已經剝蝕甚至剝毀得坑坑洼洼,難以辨認出它原本的模樣。這讓我聯想到一些古代的珍貴文物,它們在歷史的動蕩和自然的破壞下,遭受了剝毀的命運,實在令人痛心疾首。</p><p class="ql-block"> 書法術語中的“剝蝕”“剝落”“剝毀”,不僅僅是對碑刻狀態的描述,更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讓我們看到了時間的力量,也讓我們更加珍惜那些留存至今的書法瑰寶。希望家人們在欣賞書法作品時,能多留意這些有趣的術語,感受書法藝術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蘊。</p><p class="ql-block">范云峰乙巳四月初八(立夏)北京早安!</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南省|
江永县|
鹰潭市|
扎鲁特旗|
白城市|
泸州市|
雷州市|
苏尼特左旗|
赫章县|
繁昌县|
大方县|
延川县|
武乡县|
郧西县|
鹿泉市|
沧州市|
正阳县|
阿合奇县|
苏尼特右旗|
肇源县|
宜州市|
福海县|
肇东市|
余干县|
营山县|
灵台县|
安国市|
大庆市|
香港|
昌都县|
高平市|
且末县|
饶阳县|
商南县|
阿克陶县|
那曲县|
伊宁县|
墨脱县|
肇庆市|
东安县|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