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八峰環繞,而一山中峙,迥然峭拔,勢如盤髻植荀、嘉木異卉,寒暑不改色,蓋絕勝之地也。”這是古人對莆田十八股頭的贊美,而當我親身踏上這片土地,才真正領略到它的絕美與神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和李兄、陳兄一起前往十八股頭。我們各相差一歲,出生年份個數分別是123,因此組建了“123戶外群”,開啟了一場說走就走的徒步之旅。</p> <p class="ql-block"> 上午8點,我們從荷澤小區門口駕車出發,一路歡聲笑語,10:15到達景區。這里游客稀少,仿佛是被時光遺忘的秘境。景區內有類似白水詳的仙水洋,還有仙游的少林寺、唐朝無塵塔、九蓮寺等景觀。我們最先來到無塵塔打卡,這是很著名的唐朝空心塔。</p> <p class="ql-block"> 無塵塔位于福建省仙游縣鳳山鄉鳳頂村九座寺西側,是一座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石</p><p class="ql-block"> 無塵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由正覺禪師創建,為該寺歷代寺僧圓寂后火化的荼毗塔,宋崇寧間賜名“無塵塔”,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無塵塔原建于唐懿宗咸通六年,為木質空心結構,宋紹興丙寅年被匪寇所焚毀,于宋乾道丙戌年伐石重建,變為石質空心結構。</p> <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體現為:</p><p class="ql-block"> 外觀造型:塔為三層石構,八角空心,高14.22米,內徑4.45米,塔尖為蓮花葫蘆形?;鶠樯徎ㄊ?,各層角柱呈瓜楞形,底層下部八面刻有奔龍舞獅等浮雕圖案,設南北開門,東南與西南兩面有護門衛士浮雕。?</p><p class="ql-block"> 內部結構:塔內有螺旋形石級盤旋而上,從底層直至塔頂均為空心結構,各層均有塔檐突出,拱形斗拱支柱,下為疊澀,上繞欄桿,建筑風格保留明顯的唐代遺規。</p> <p class="ql-block">文物價值:無塵塔是福建現存年代久的石塔之一,也是省內罕見的唐代古塔中最具特殊的石塔之一,對于研究唐代及宋代的石構建筑、佛教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實物參考價值。</p> <p class="ql-block">藝術價值:其精美的蓮花基座雕刻、奔龍舞獅浮雕、瓜楞形角柱以及獨特的斗拱、塔檐設計等,展現了古代高超的雕刻藝術和建筑技藝。</p><p class="ql-block">旅游價值:無塵塔周邊群山環繞、竹林茂密,自然環境優美,與九座寺等古跡相互映襯,吸引著眾多游客和文物愛好者前來參觀游覽。、</p> <p class="ql-block"> 在無塵塔打卡拍照后,我們便直奔十八股頭景區。我們向田間勞作的村民問路,村民不僅給我們指路,還善意地提醒我們爬上去要3個小時。結果,我們總共花了8個多小時,真是低估了這座山的難度。</p> <p class="ql-block"> 李兄用戶外徒步常用的“二步”app導航,查到我們起始點海拔為900多米,目的地海拔為1507米,要走十幾公里的路程,上山下山路線為環形路線。我們在一個分叉路口右側道路開始登山,海拔相差600多米,道路并不陡,但全是土石路的機耕道,不好走,腳踝很容易受傷。這次徒步李兄、陳兄準備充分,我卻準備不足,穿跑步鞋登山,鞋底光滑打滑,途中在陡坡滑倒好幾次,很是危險。陳兄已涉足徒步一年多,經驗豐富,他告訴我徒步登山要做好充分準備,穿登山專用鞋、登山帽、登山杖、登山專用手套、專用照明燈,還要帶上創口貼、速效救心丸、糖果。路途中吃糖果可以補充體力。</p> <p class="ql-block"> 手機的導航常常與我們實際的路線不吻合,幸好一路上有戶外驢友在樹上系有戶外運動機構名稱的路標指引著我們不迷路。</p> <p class="ql-block"> 在十八股頭登山的途中,處處藏著驚喜。一路上,總能看到一堆堆剝離的筍葉散落,可尋遍四周,卻不見挖筍人的身影。正當我們滿心疑惑時,山間突然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循聲找去,卻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這份神秘更是勾起了我們的好奇心。</p><p class="ql-block"> 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我們加快腳步,可走了一段路后,也有些疲憊,便停下來休息。燒上一壺熱水,泡上幾杯香茗,再拿出準備好的午餐,愜意地享受起來。吃飽喝足,稍作休整后,我們繼續踏上旅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沒走多遠,就遇到了之前那些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朋友。走近一看,他們正圍在路邊,專注地剝著筍。我們湊上前去詢問,一位熱情的大叔一邊手腳麻利地剝著筍,一邊笑著告訴我們:“這筍可是我們這兒的特產,口感鮮嫩,味道別提多好了!”</p><p class="ql-block"> 說話間,我注意到他們手中拿著一根細長的竹筍,手法嫻熟地按竹節一段段擰下,輕輕放入塑料袋中。看著那新鮮的竹筍,我心里直癢癢。下山途中,路旁隨處可見這樣的竹筍,生機勃勃地生長著。我們趕忙拿出手機拍照,記錄下這難得的景象。可惜天色漸晚,山間光線越來越暗,我們不敢過多停留,只能帶著些許遺憾,依依不舍地離開。不過,一路上那一堆堆路人剝筍后丟棄的筍葉,仿佛在訴說著大家對這山間美味的喜愛,也為我們這次登山之旅增添了別樣的趣味。</p> <p class="ql-block"> 經過幾個小時的艱難跋涉,我們終于來到海拔1500多米的山頂。這里有被稱為“生命之門”的巖石群,還有各種奇形怪石都集中在這個海拔處,風景美得令人窒息!我們在網紅視頻“南瓜石”打卡拍照,這也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這種奇異的巖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據地質學描述,十八股頭的巖石可能屬于玄武巖。玄武巖是一種基性火山巖,主要成分為輝石和基性長石,常呈黑色或灰綠色,具有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因巖漿冷卻時氣體逸出形成孔洞)。其名稱源自日本兵庫縣的“玄武洞”,漢語沿用日文譯名。 </p><p class="ql-block"> 十八股頭的巖石表面存在密集的槽溝或孔洞,可能是以下原因形成: -</p><p class="ql-block">1. 氣孔構造:巖漿噴發時內部氣體膨脹逸出,冷卻后留下孔洞。 </p><p class="ql-block">2. 風化侵蝕:玄武巖中的礦物(如橄欖石)易風化,長期受流水、風力等侵蝕形成溝槽。 </p><p class="ql-block">3. 節理發育:玄武巖冷卻收縮時產生六邊形柱狀節理,節理縫隙被侵蝕后形成溝槽。 </p><p class="ql-block">槽溝的形成機制</p><p class="ql-block">槽溝的發育通常與以下地質作用相關: </p><p class="ql-block">1. 火山噴發后的原生構造: </p><p class="ql-block"> - 玄武巖巖漿快速冷卻時,氣體未完全逸出,形成原生氣孔,后續侵蝕擴大為溝槽。 </p><p class="ql-block">2. 次生風化與流水侵蝕: </p><p class="ql-block"> 玄武巖中的鐵鎂礦物易氧化,巖石表面軟化后,雨水或河流沖刷形成溝壑。 </p><p class="ql-block"> 區域降水豐富,水流沿節理裂隙切割,形成規則或網狀溝槽。 </p><p class="ql-block">3. 冰川或風蝕作用: </p><p class="ql-block"> - 在寒冷或干旱地區,冰川磨蝕或風沙吹蝕可能加劇表面溝槽的形成。 </p> <p class="ql-block">十八股頭此類巖石集中分布的原因*</p><p class="ql-block">1. 火山活動遺跡: </p><p class="ql-block">該區域可能為古火山噴發帶,大量玄武巖巖漿覆蓋地表,形成臺地或熔巖高原。 </p><p class="ql-block">2. 構造背景: </p><p class="ql-block">位于板塊邊緣(如俯沖帶或裂谷),地幔物質上涌噴發易形成玄武巖。 </p><p class="ql-block">3. 抗風化性差異: </p><p class="ql-block">玄武巖雖堅硬,但節理和氣孔構造使其更易被侵蝕,長期風化后其他巖類消失,玄武巖殘留成突出地貌。 </p><p class="ql-block">4. 沉積環境: </p><p class="ql-block">區域曾有湖泊或海洋,玄武巖可能與其他沉積巖(如砂巖、頁巖)互層,差異侵蝕后玄武巖凸顯。</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一行人前往莆田十八股頭景區登山,開啟了一場充滿驚喜的自然探索之旅。一路上,我們不僅領略了壯美的自然風光,還邂逅了許多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仿佛走進了一個奇妙的生態世界。</p><p class="ql-block"> 在登山往返途中,我們看到了許多有趣的生物。最讓我驚喜的是,我們竟然看到了屎殼郎在搬動糞球!這可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如此生動的自然場景。小小的屎殼郎,奮力地推著比自己大得多的糞球,那專注的模樣讓人忍俊不禁。我趕緊掏出手機,把這一有趣的畫面拍了下來(見視頻)留作紀念。</p><p class="ql-block"> 在景區入口處,立著一面面宣傳牌,上面介紹了這里常見的野生動物,包括華南野豬、蟒蛇、毒蛇、穿山甲等。這些名字聽起來就讓人覺得神秘而威嚴,沒想到在這片土地上,它們就生活在我們身邊。而在登山途中,我們還看到了樹上棲息著非常漂亮的鳥兒,它們的羽毛色彩斑斕,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仿佛是大自然的精靈,為這片山林增添了許多生機。</p><p class="ql-block"> 最讓我意外的是,在下山途中,我們竟然遇到了猬獾!這種動物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極高,它的出現,無疑是這片山林生態環境良好的最佳證明??吹剿诹珠g穿梭的身影,我心中滿是驚喜,也更加感慨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好。</p><p class="ql-block"> 然而,這次登山之旅也并非一帆風順。這里蚊蟲很多,時不時有蜜蜂在我眼前圍繞,發出嗡嗡聲,讓人有些煩躁。陳兄笑著說,這可能是因為我身上揮發出的氣味糖分較多,才吸引了這些小家伙。好在我們提前做好了準備,雖然天氣炎熱,但我最終還是穿上了長袖和厚牛仔褲,陳兄還特別提醒我,登山必須穿長褲,最好是褲腳收緊的褲子。這一建議真是太明智了,不然我肯定會被蚊蟲叮得滿身包。</p><p class="ql-block"> 這次莆田十八股頭之行,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與神奇。在這里,我們不僅看到了許多珍稀的動物,也體會到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這些難得一見的生物,正是這片土地生態平衡的守護者。希望我們都能珍惜自然,保護環境,讓這些美麗的生靈能夠繼續在這片土地上自由地生活。</p> <p class="ql-block"> 天色已晚,我們開始下山。突然想起本次旅行是奔“十八股頭”而來,正想往回走尋找此景,偶遇兩個大學生勸我們不要回頭,下次再來。我們帶著遺憾下山,沒想到驚喜卻在拐角處!下山途中,我們終于見到了“十八股頭”?。▓D六)在半山腰,可以看到一塊長方形的巨石,上面是一組排列整齊而又瘦骨嶙峋的“牛股骨”,它,就是傳說中的“十八股頭”。我們歡呼雀躍著踏過去,一根一根地數著,呵!上面有十七個溝,十八個股。真是惟妙惟肖,為之動容!</p> <p class="ql-block"> 回到停車的地方,已經很晚了。陳兄說在山里登山,下午4點就要出山,5點山里天色很暗,很危險。今天這次徒步登山既刺激又驚險,還看到了常人無法看到的美景。年紀再大些,就無法完成此行了。今天我們過得很充實,收獲滿滿!</p><p class="ql-block"> 莆田十八股頭,這片神秘的土地,藏著太多驚喜。下次,我還會再來,去探索更多未知的美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仁县|
依兰县|
巫溪县|
定边县|
木里|
南岸区|
祁东县|
措勤县|
曲沃县|
盐源县|
屏东县|
利川市|
志丹县|
荣成市|
仪陇县|
丁青县|
静海县|
东光县|
诸暨市|
诏安县|
周口市|
广宁县|
金阳县|
思南县|
上饶县|
榕江县|
义乌市|
吉木乃县|
疏附县|
怀来县|
沽源县|
宝鸡市|
瑞丽市|
延安市|
石城县|
南安市|
延寿县|
景泰县|
尖扎县|
千阳县|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