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谷豐</p><p class="ql-block"> 淺草寺,全名叫金龍山淺草寺,位于東京都臺東區,建于公元628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東京都最古老的寺廟。淺草寺見證了江戶時代的繁華與滄桑,承載著東京人千年的信仰與記憶。</p><p class="ql-block"> 相傳兩個漁民下海撈起一座觀音金像,夜間出現金龍現身,于是大家集資修建淺草寺供奉觀音菩薩,山號定為金龍山。淺草寺名,有人說緣于白居易《錢塘江春行》中“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淺草,有人說緣于淺草地區地名,也有人說淺草與藏語的觀音發音或象征意義相關,暗示為觀音菩薩的居所。也許后面二種說的更靠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淺草寺最出名的是雷門那盞重達670公斤的大燈籠,黑字白邊的雷門二字,赫然醒目。雷門正式名稱是風雷神門,左右為威風凜凜的風神和雷神二將,鎮守淺草寺,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雷門到寶藏門約250米長的街道叫仲見世商業街,各種小吃、工藝品店鋪林立,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絡繹不絕,人流如織,熙熙攘攘,形成了獨特的市井文化。漫步在雷門與寶藏門之間,仿佛能聽到歷史在耳邊低語,感受到時光在腳下流淌。淺草寺不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東京城市記憶的活化石,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文化紐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走過仲見世商業街,來到中軸線上第二道門,叫寶藏門,其上層設有文化財產收藏庫,藏日本國寶《法華經》,故名之。寶藏門也有一個大燈籠,比雷門的小,書黑字白邊小舟町,上懸掛牌匾淺草寺。門左右置有仁王即金剛力士像,所以過去叫仁王門。寶藏門背后的墻上,掛著兩只長4.5米大草鞋,800人花了一個月時間用了2500公斤蒿草制成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在石板鋪就的參道盡頭是淺草寺主體建筑本堂,供奉觀音圣像之地,又稱觀音堂。巍峨宏偉,高聳的單歇山式屋頂,木柱、斗拱、框架、闌干和檐椽都漆成大紅色,基本是唐代的風格。堂高六米,分前間與奧間,奧間秘藏本尊,前間為觀音像。天花板鑲貼大型畫作“龍之圖”和“天人散華之圖”。參拜前要在手水舍凈手才能入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寺西南角有一座五重塔,高48米,僅次于京都東寺的五重塔,為日本第二高佛塔。基壇內部有靈牌殿、最上層置有舍利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本堂西側有阿彌陀佛如來銅制坐像和花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二天門位于本堂東側,木材建造。這門作為淺草東照宮的隨身門而被興建。門左右安有持國天、増長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二天門外,一名女青年在拉黃袍車,女孩略顯羞澀咧嘴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寺東北有淺草神社,造型典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在淺草寺拍攝的晴空塔</p> <p class="ql-block"> 回酒店的路上拍攝的晴空塔</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川县|
赞皇县|
香港|
来凤县|
南川市|
阳曲县|
瑞金市|
青冈县|
台前县|
仙桃市|
东平县|
正镶白旗|
高雄市|
宜川县|
晋城|
琼海市|
承德市|
酒泉市|
东丽区|
河间市|
乌审旗|
象山县|
旌德县|
临汾市|
南川市|
阿克陶县|
垦利县|
泰来县|
阿勒泰市|
朝阳县|
凌云县|
郎溪县|
宜川县|
勐海县|
正安县|
聊城市|
甘南县|
渝北区|
汝阳县|
巴林左旗|
承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