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原楊浦區中農新村老工房的方申勤與我通話,說上海機床廠家屬區的部分鄰居、同學、同事4月30日在楊浦區的東信港大酒店聚會,問我能否參加?并說讓我給大家拍拍照。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事,我聽后,沒加思索,立即同意了。</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30日,我坐地鐵8號線,一早就來到了東信港大酒店馬路對面的黃興公園。我想,這次聚會我打算做個美篇相冊,配點公園的天光水色、林木奇石,好增添些相冊的色彩,于是就先去了公園。</p> <p class="ql-block"> 黃興公園建成于2001年6月,現屬國家3A級旅游景區和市級五星公園。</p> <p class="ql-block"> 園內景色環繞浣紗湖布局,6米寬的環園大道周邊,或丘陵起伏、或緩坡伸入湖面、或平臺廣場綠水相連,形成山水交融、花草交融,四季秀美的迷人景觀。園內主要景點有黃興銅像、中心廣場、浣紗湖、扇形大草坪、玉蘭觀賞區、海棠林、銀杏林、沙灘運動區、兒童赤足園、多面象形神石、荷花池等。園內還有些游樂項目: 兒童游樂天地、游船等。風景不錯。</p> <p class="ql-block"> 下午,等聚會散后,我還要跑去楊浦公園,那是我兒提時常去的園區。楊浦公園建于1957年,公園整體布局模擬杭州西湖景觀,以愉湖水面為重心,通過橋、亭、廊、花架等園林建筑與花卉、植物,組成了諸個特色景觀。我拍照,將照片拿來配相冊,也該是個不錯的選擇。</p> <p class="ql-block"> 我在黃興公園內拍了些照片后,臨近10點,我穿過馬路,來到了營口路旁的東信港大酒店。酒店夾在兩旁高樓的一層平房內,內部有幾個餐廳。據說2019年11月,曾由楊蕓芳女士組織過一次上機廠家屬區鄰居的聚會活動。時間一晃五年過去了,這次由楊蕓芳再次牽頭,組織了近150人參與的聚會活動。</p> <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一次參加這上機廠家屬區大規模的老鄰居、老同學、老同事聚會聚餐活動,看名單,有些人竟有五六十年未見面了,自然該有“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味道了。果然,我湊近酒店四下里廵望,對大部分到場的人都感到陌生。有一位叫張漢華的中農新村165弄二埭頭我的老鄰居,他與我互報姓名,兩人都快驚掉了下巴。我還真不相信這就是當年屁顛屁顛跟著我們,下河摸蟹,上房揭瓦掏窩(麻雀窩)的張家老三。</p> <p class="ql-block"> 我1969年10月曾上山下鄉赴黑龍江省大興安嶺特區,四年后被抽調到大慶油田,在油田十年后商調到陜西漢中漢江機床廠(上海機床廠的支內單位),這次聚會,見到了隨父親支內到漢江機床廠的陳湘民、陳孝富、陳孝安三兄弟,郭 亮、秦 陽夫妻倆,以及宋文美等; 還見到我的小學同學杜國華和邵元明。工房里的鄰居、同學、同事相聚,自是萬分欣喜,很長時間未見,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嘮不完的嗑。我們為此便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看上海機床廠的歷史,該廠的前身是中國農業機械特種股份有限公司總廠,成立于1943年。1946年遷往上海,更名為虬江橋總廠。解放前,工廠主要生產簡單的農機具。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試制成功虬13式萬能及工具磨床,開創了新中國制造磨床的歷史。后逐漸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磨床制造廠。1953年,正式改名為上海機床廠。</p> <p class="ql-block"> 1968年,毛主席在一份關于上海機床廠的調查報告上批示:“走上海機床廠從工人中培養技術人員的道路”,這一著名的“七-二一”指示使得上海機床廠在全國范圍內聲名大噪。1973年,上海機床廠試制成功世界第一臺可磨5米長、5級精度長絲桿的大型螺絲磨床,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p> <p class="ql-block"> 1988至1993年,上海機床廠(1981年創建成上海機床有限公司)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進行合理化、現代化改造,引進美國蘭迪斯磨床公司的數控外圓、曲軸、凸輪輪軸磨床、德國萊茲公司的精密型三坐標測量機、德國西門子公司的磨床數控系統制造技術,為企業的科技進步和產品的升級換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 上海機床廠是全民所有制中的著名國有企業,有幾千名職工供職于該廠,五十年代,為解決職工的住房和子女的上學讀書,企業在工廠附近,在原住房的基礎上,先后增建了諸多的居民住房,形成了中農新村(其稱謂來自于: 上海機床廠前身為“中國農業機械特種股份有限公司”,取“中農”兩字而成)、遠東新村、松花新村、長白新村其完整的機床廠家屬區; 在中農新村佳木斯路(原叫觀音堂路)的一側,建了一個上海機床廠工人子弟學校。家屬區是個自成一體的小社會,在這樣一個社會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在經年累月中結下的友誼,非比尋常,讓人終身難忘。</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趕上無產階級當家作主的年代,我們是一些最早的十分幸運的受惠者,因為我們的上代父輩,大部分是窮人,若靠自己的能力供孩子上學大抵不可能,解放了,國家出臺的12年制義務教育,以及企業提供的就學便利,才能讓我們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度日。</p> <p class="ql-block"> 中午11點半,大伙兒進入餐廳,團團圓圓坐了十桌。聚餐前,由杜國華主持,另安排了三位鄰居代表,作餐前講話。</p> <p class="ql-block"> 杜國華說:</p><p class="ql-block"> “今天,大家從上海四面八方老遠的地方趕過來,希望這次聚會能成為一次互相交流,增進友誼的機會,成為一次難忘的機會。在此要感謝191弄70號的楊蕓芳,她為聚會做了大量的工作。另外我們請了我小學時的同學趙云康,為大家按桌面人員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五一勞動節明天就要到了,在此,祝大家五一節愉快!并祝大家身體健康!</p> <p class="ql-block"> “這次聚會,希大家該交流的交流,該拍照的拍照,難得碰頭見面一次,不容易。下面由老鄰居的代表發言,第一位是191弄70號里的楊祥冬講話。”</p> <p class="ql-block"> 楊祥冬給大家朗誦了由他提供素材和要求,委托Deepseek所作的一首詩《鄰友相聚寄懷》:</p><p class="ql-block"> 滄桑闊別幾十秋,</p><p class="ql-block"> 今朝執手淚欲收。</p><p class="ql-block"> 春深猶聽讀書聲,</p><p class="ql-block"> 夢遠長縈老宅樓。</p><p class="ql-block"> 鐵臂曾擎家國志,</p><p class="ql-block"> 銀樽今映晚霞柔。</p><p class="ql-block"> 東信煥彩春意滿,</p><p class="ql-block"> 同沐盛世鶴壽舟。</p> <p class="ql-block"> 朗誦之后,楊祥冬對詩的內容作了講解。一首七言律詩,詮釋了老鄰居數十年的家國情懷,跌宕起伏的人生征途,敦親睦鄰的恪守之道,如今相聚時如沫春風的歡樂情懷。</p> <p class="ql-block"> 第二位鄰居代表黃律師的發言,將我們帶入了往昔時光,他將中農新村房屋的布局狀況191弄、205弄、165弄五埭頭和兩埭頭等給大家作了詳盡的介紹。回不去的時光,中農新村的房屋改造蓋樓后只留下三埭平房,但給我們留下了對往昔難以忘懷的記憶。</p> 第三位鄰居代表錢明富發言說: <p class="ql-block"> “大家好!很高興能參加今天這盛大而又熱烈的聚會。首先要感謝為這次聚會忙碌了一個多月,精心安排,付出了辛勞的組織者!</p><p class="ql-block"> “明天就是‘五一’國際勞動節了。在這百花爭艷,春色滿園的大好時光里,有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這就是我們鄰居兄弟姐妹歡聚的現場。</p> <p class="ql-block">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在座的不少人也許已是兒孫繞膝,當上了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了,然而今天的相見又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了數十年前的中農新村,回到了我們童年和青少年時代。</p><p class="ql-block"> “中農新村是一片熱土。我們的父輩把真、善、美的陽光播灑在這片熱土上,把勤勞、勇敢、智慧的種子播撒在這片熱土上。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化在我們的血脈中,銘刻在我們的骨子里。我們在這片熱土上出生,在這片熱土上成長,中農新村就是我們的根,就是我們的家,就是一個無比溫馨的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大家又回到了這個大家庭。讓我們一起重溫往昔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交流今天,暢談明天,這應當是十分有意義的。</p> <p class="ql-block"> “最后,祝愿各位兄弟姐妹健康快樂!闔家幸福!萬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 鄰居三位代表發言結束后,杜國華便宣佈聚餐開始,于是餐桌上碰杯之聲此起彼伏,祝酒之語不絕于耳。慢慢的,大伙進入回憶和交流階段。重提往事,仍興趣昂然。</p> <p class="ql-block"> 五六十年代,我居住的165弄二埭頭,記憶中上機廠的中層以上干部在此還沒有,故上機廠的頭頭還沒在我們這些孩子的話題之內。</p> <p class="ql-block"> 這次聽大伙閑聊,才大抵了解到上機廠最早的黨委書記叫方 杰,廠長為艾 丁; 后一輪的黨委書記是劉希平,廠長是陳佑存; 騰企英擔任過副廠長; 魏居正從漢中籌建回上機廠曾擔任過黨委書記; 中層干部有顧樹琴(組織部長)、方樹茂(運輸科長)、金肖狗(財務科長)、呂有津(油漆車間書記)、沈又英(冷作車間頭頭)等。這些人都是上機廠的精英人物、中堅力量,曾為上機廠的前期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當年,企業將工人視作工廠的主人,所以從工人中選拔出一些模范榜樣人物,其中有盛 利、趙如春、朱大仙、張德彪等。楊連發的父親楊阿龍在毛主席7-21講話后,還應邀上過天安門觀禮臺。</p> <p class="ql-block"> 當然,更多的話題是鄰里之間互幫互諒,以鄰為友,大氣包容,所帶來樂陶陶的生活狀態。</p><p class="ql-block"> 真是:</p><p class="ql-block"> 鄰里團結樂融融,美好時光共相擁。</p><p class="ql-block"> 歲月如歌情誼深,風雨攜手笑前程。</p> <p class="ql-block"> 還有兩位,對鄰里的相聚有感而發,即興寫下了如下詩句:</p> <p class="ql-block"> 方申勤賦詩《長相思-再相聚》:</p><p class="ql-block"> 老鄰聚,滬上聚</p><p class="ql-block"> 聚到相見話不斷</p><p class="ql-block"> 處處談笑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事熟,相鄰熟</p><p class="ql-block"> 仿佛又回年輕時</p><p class="ql-block"> 一片思念情</p> <p class="ql-block"> 趙云成賦詩:</p><p class="ql-block"> 百余鄰里十桌宴</p><p class="ql-block"> 相逢已隔六十年</p><p class="ql-block"> 聊而不盡相思情</p><p class="ql-block"> 期盼年年有今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暖風輕拂四月春</p><p class="ql-block"> 兄弟姐妹聚東信</p><p class="ql-block"> 發小閨蜜頻舉杯</p><p class="ql-block"> 天涯咫尺永結鄰</p> <p class="ql-block"> 上機廠家屬區周邊,有我們兒時的娛樂天地。我們鄰里小伙伴和同學之間,常結伴去共青苗圃(如今的共青森林公園)粘知了捉蟋蟀,下江堤游泳摸螃蟹。我們經常在夏季進入上海機床廠頭道門(也常從上海機床廠技校的籬笆墻鉆洞入內的),在廠區廣場觀看納涼歌詠晚會的表演。沈家行、五角場、長白商店、楊浦公園、和平公園,經常是我們到訪游樂的地方。有時在虬江中游泳,恣意妄為地穿梭在中農新村的閘門橋下,當然,若去到如今的臟水中游泳,想都不敢想。</p>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上機廠家屬區的年代離我們已很遠了,可歌可泣的是這段心靈深處的音樂,就如萊斯特-E-加勒特寫的:</p><p class="ql-block"> 生命是計么?</p><p class="ql-block"> 它浸染在五彩繽紛的秋色里,</p><p class="ql-block"> 飄融在輕柔無語的冬雪中,</p><p class="ql-block"> 在陣陣春雨里,</p><p class="ql-block"> 在絢麗夏日中。</p><p class="ql-block"> 它包含在老人爽朗的笑聲里,</p><p class="ql-block"> 也隱匿在孩子們天真的嬉戲中。</p><p class="ql-block"> 它洶涌在人們的希望里,</p><p class="ql-block"> 它蕩漾在美好的祝福中,</p><p class="ql-block"> 生命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是歡樂,是領悟,</p><p class="ql-block"> 是心靈深處的音樂</p> <p class="ql-block"> 我要說的是,環境對生命的影響最大,處在一個美好的環境里,才能體會到生命的璀璨和美好,在上海機床廠家屬區和子弟學校的環境里,最能詮釋鄰里之間和子校中互幫互助結伴同行給我們帶來的溫暖和快樂!</p> <p class="ql-block"> 拍照也是這次聚會的主題,所以我們挨桌拍下了148位赴宴者身影:</p> <p class="ql-block"> 第1桌14人: </p><p class="ql-block"> 楊昆生、楊祥冬、鄧美英、楊蕓麗、劉楊林、劉楊慶、王娜君、劉杏菊、楊蕓芳、楊松林、任蘭珍、周德明、汪海鵬、汪麗新。</p> <p class="ql-block"> 第2桌12人: </p><p class="ql-block"> 王蓮娟、王全弟、杜國華、杜美芳、湯月珍、周玉蘭、石曉蓉、石曉瑛、丁學發、倪文海、徐云玉、朱新亞。</p> <p class="ql-block"> 第3桌14人: </p><p class="ql-block"> 楊春農、郭志達、浦亞國、戚雅琴、鄧新躍、張湘云、楊寒英、徐慧琴、浦信音、柯芬芬、柯宏銘、胡 丹、楊煒榮、( 華興)。</p> <p class="ql-block"> 第4桌15人: </p><p class="ql-block"> 沈 明、沈阿大、胡根妹、韓秀梅、韓美娟、楊連發、許幗英、趙海蓉、王建平、王勝英、秦 陽、羅美英、郭 亮、王建華、何金鳳。</p> <p class="ql-block"> 第5桌15人: </p><p class="ql-block"> 李立群、李立功、李立寧、林道蘇、沈臺英、沈文興、趙云康、趙云成、趙云動、宋文美、于榮珍、葉海明、張漢華、倪金秀、戴翠紅。</p> <p class="ql-block"> 第6桌16人: </p><p class="ql-block"> 蔡振興、范福珍、曹 磊、蔡雪萍、浦建民、高國英、徐勇豪、李克儀、李維敏、浦樹民()、姜鱉弟、張銀妹、夏 平、騰惠民()。</p> <p class="ql-block"> 第7桌16人: </p><p class="ql-block"> 方申勤、盛志祥、孫玲鳳、朱瑞英、閔榮康、何 平、陳鎮忠、張連華、張琳琳、陳凰艷、朱慶林、郁喜喜、丁永泉、王建平、陸國標、李維華。</p> <p class="ql-block"> 第8桌15人: </p><p class="ql-block"> 壽菊英、范桂珍、張寶發、施寅鳳、施 俊、陳湘民、陳孝富、陳孝安、施蓮云、溫躍忠、溫躍建、鄧田富、趙海舟、趙海琪、施 超。</p> <p class="ql-block"> 第9桌15人: </p><p class="ql-block"> 高粉娣、曾龍女、李美榮、錢蘭娟、秦樂英、吳小波、金梅英、宋金秀、周立蕓、張如娣、王蘭萍。李立德、李立農、(蔡 )、葉為德、燕鳳鳴。</p> <p class="ql-block"> 第10桌16人: </p><p class="ql-block"> 林水玉、蘇國珍、杜美娟、胡葉開、陳飛飛、錢明珠()、錢明富、樓利林、樓榮錦、邵元明、邵月妹、葛集云、周立芳、何啟能、潘靜娟。</p> <p class="ql-block"> 在東信港大酒店相聚的時間很短,但能為上機廠家屬區的老鄰居拍照留念是我的榮幸。望老鄰居、老同學、老同事身體保重,快樂安康!在群主楊蕓芳的組織下,有機會我們再聚。</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宁县|
射阳县|
科技|
长寿区|
邹平县|
瑞昌市|
盘锦市|
盐边县|
宁国市|
武川县|
寻甸|
偃师市|
东宁县|
周至县|
噶尔县|
平罗县|
得荣县|
象州县|
汉阴县|
温泉县|
清水河县|
元谋县|
尉氏县|
定陶县|
濮阳县|
长顺县|
墨脱县|
百色市|
依安县|
灵寿县|
大兴区|
故城县|
崇明县|
平谷区|
灵丘县|
札达县|
张家港市|
公安县|
商洛市|
六安市|
郓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