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個時代,都有一些常用的名字,時過境遷,很多名字已不復存在。比如說小秋收這個名字,在時下學生們的耳目里是比較陌生的,它是特定時代的產物,說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學校每年都要組織小秋收活動,就是發動學生翻山越嶺,在大山深處采摘即將成熟的橡子、梔子,然后由學校統一出售處理、增加收入的一種集體活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橡子、桅子都是書名,各地的土名叫法不一樣,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我們的區域,橡子稱為柴子,梔子稱為山子,自古而然,一直這么叫,這書名也是讀書時,因為常寫作文,老師讓我們一律使用書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秋收活動有著特定的時代烙印。當年,水稻、麥子的產量并不高,維持正常的口糧供應也有問題,不少有淀粉、營養成分的野生作物也就成為替代品,這樣既節約糧食,又充分利用資源。據說,橡子含有的淀粉比較高,其含量僅次于五谷而遠高于豆類,可以做豆腐,也可以釀酒發酵,提取乙醇。</p> <p class="ql-block">梔子營養價值、藥用價值比較高,尤其是瀉火除煩、清熱利濕作用明顯,是一種好藥材,這在當年物資匱乏、供應不足的時代,采摘橡子、梔子之類的野果,具有一舉多得之效。</p> <p class="ql-block"> 小秋收活動讓我們增長了見識。每年的小秋收,都在秋季進行。一般由學生三五成群自發組隊,偶爾也有老師參加或帶隊。春華秋實,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此時橡子、梔子的果實已經成熟,正是采摘并收獲的大好時節,如摘得過早,不夠成熟則會影響質量,摘得過遲,果實成熟過頭,會掉到樹下白白爛掉,這早摘遲摘的利弊,我們也是聽老師說的,后來在現場也得到了驗證。</p> <p class="ql-block">橡子的形狀長得有圓形和橢圓形的,這與所在區域的樹種有關,這個特征我們是在采摘時發現的,但在當年,不論是圓形還是橢圓形的,我們統統采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摘來的橡子,我們常會選擇顆粒長得比較大的橡子,揭去其“帽子”,或在“帽子”上扎個小洞,插入一根小竹簽,制作成一個小陀螺,上面的竹簽旋一下,這帶簽的橡子就會旋轉起來,它成為我們兒時年代自制的娛樂工具,樂此不疲。有時也成為同學之間的比賽工具,我們比誰轉的時間長,比誰能把對方的旋轉橡子撞翻,當年玩具少,我們玩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山上的時間段,還是夏秋之交的天氣,直面陽光且雜草叢生的地方,有時有野蛇在納涼,我們關注防蛇舉措,上山時一般穿上高領的膠鞋,小心翼翼地行進與采摘,沒有發生過意外,但避蛇防蛇的知識,我們懂了不少,那叫有備無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秋收提高了我們的綜合能力。當年的山崗,不象現在都是綠油油的一片,在那以糧為綱的年代,周邊的山崗上,樹木、柴草一般很少見,摘橡子、梔子就得往遠方的大山里采摘。</p><p class="ql-block">我們摘得次數較多的是饅頭痷、井頭灣等地方,離家里大概有七八華里的路程,那個區域的山地是我們村的,因為遠離村莊,那邊是群山環抱,崇巒疊障,山上林茂竹修,野樹較多,橡樹、梔子樹多長在這個區域,每次上山我們都是早出晚歸,都要帶上盒飯、水壺便向山上進軍,到采摘的目的地,步行時間較長,前一程還是平坦的,后一程就不一樣了,到了遼塢村蟹湖水庫左轉,便是進入大山了,再走三五華里,就是采摘的目的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我們村的山林,有專職的管山人員,我們叫他阿榮伯,他孤身住在山上,與山林為伍,與野獸作伴,挺不容易的。他會告訴我們,那一座山的橡子、梔子多一點,那一塊山比較陡、比較滑,要小心,我們倍感溫暖。</p><p class="ql-block">一般在中飯時分,我們會到他搭建的草屋里坐坐,吃掉盒飯,補充水源,常有一種回家的感覺。阿榮伯為人很好,也很熱情,早已燒我開水,等著我們去補充,有時還會烤上一鍋香噴噴的番薯,令我們食欲大增,增添了再度上山采摘的后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般的小秋收活動為期三五天,我們的戰利品是一次性上繳學校,對于摘得多、貢獻大的學生,學校都會召開表彰會進行獎勵,名稱是小秋收活動積極分子,獎品有圓珠筆、筆記本之類,這在當年已經是很亮眼的學習用品了,我得多次榮譽,一直引以為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時代在變,社會在變,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學生上山摘橡子、搞小秋收活動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我們這代人是很難遺忘的,那種精心準備、防滑防蛇、帶飯背水的畫面,那種吃苦耐勞、爭先創優的精神,早已鑲嵌在記憶的深處,每每地想起,總是倍感親切,它為我們日后走上社會、攻堅克難奠定了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良好基礎,所以始終記得,一生受用。</p> <p class="ql-block">(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分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陶县|
吴川市|
SHOW|
九江市|
金乡县|
公主岭市|
勃利县|
定兴县|
汉寿县|
宁南县|
华安县|
九龙县|
特克斯县|
奈曼旗|
安图县|
广平县|
麦盖提县|
华阴市|
青海省|
新疆|
成安县|
和静县|
贵州省|
遂平县|
余姚市|
绥棱县|
台江县|
灵宝市|
成安县|
玉树县|
恭城|
高清|
襄樊市|
连南|
恩施市|
温州市|
大新县|
安平县|
东源县|
四子王旗|
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