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飛天山</p><p class="ql-block">郴州飛天山,翠江譽江南 </p><p class="ql-block">青山縱橫連,紅巖綠水環 </p><p class="ql-block">峭壁凌空立,深谷隱龍蟠 </p><p class="ql-block">巖石架空來,丹霞翠遙斷 </p><p class="ql-block">霧涌千峰掩,霞飛萬壑燃 </p><p class="ql-block">雄奇峻秀險,霞客驚贊嘆 </p><p class="ql-block">無一山不奇,寸土佳麗鐫 </p><p class="ql-block">摩崖藏佛影,野渡泊漁船 </p><p class="ql-block">溶洞垂鐘乳,暗河漱玉寒</p><p class="ql-block">古道盤危棧,苔碑篆舊年</p><p class="ql-block">懸棺葬崖隙,誰解先民殫</p><p class="ql-block">捫蘿知地迥,極目盡層巒</p><p class="ql-block">臨淵心自安,回首暮云閑 </p><p class="ql-block">乾坤鐘靈秀,大塊賦雄篇 </p><p class="ql-block">造化留鴻爪,長歌振林端</p><p class="ql-block">寫于二零二五年五月四日</p> <p class="ql-block"> 丹霞秘境飛天山</p><p class="ql-block"> 踏入郴州的土地,便如同翻開一本塵封已久的山水典籍。而飛天山與翠江,恰似書中最濃墨重彩的篇章,將天地的雄渾與歲月的滄桑,化作眼前震撼人心的壯美畫卷。這里的每一寸紅巖、每一滴綠水,都鐫刻著自然的鬼斧神工與歷史的深邃印記,等待著有緣人前來解讀。</p><p class="ql-block"> 沿著翠江悠悠而行,江水宛如一條靈動的碧玉絲帶,在群山間婉轉迂回。兩岸青山層巒疊嶂,縱橫交錯,赤色丹霞與碧綠江水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山水長卷。唐代詩人韓愈曾盛贊湘南山水“山作劍攢江瀉流,扁舟斗轉急于飛”,而眼前的翠江,卻以其溫婉秀麗的姿態,訴說著另一種動人的風情。江面上,偶爾有一葉輕舟劃過,漁人的歌聲在山谷間回蕩,為這靜謐的山水增添了幾分生氣。</p><p class="ql-block"> 行至江邊,抬頭仰望,飛天山的峭壁如同一把把利劍,直插云霄。那陡峭的巖壁,仿佛是被天神用巨斧劈開一般,凌空而立,氣勢磅礴。傳說,上古時期,這里曾是神龍修煉的洞天福地,深谷之中至今仍藏有龍蟠之跡。每當云霧繚繞之際,那若隱若現的山峰,恰似巨龍在云海中騰云駕霧,令人浮想聯翩。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歷至此,也曾被這里的雄奇險峻所震撼,在他的游記中留下了“郴之山,瑰奇險秀,飛天山尤為甲”的贊嘆。站在峭壁之下,仰望那高聳入云的巖壁,一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真切感受到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與微不足道。</p><p class="ql-block"> 飛天山的丹霞地貌,堪稱大自然的曠世杰作。巖石形態各異,有的如巍峨的城堡,氣勢恢宏;有的似精巧的寶塔,玲瓏剔透;有的像巨大的巨人,昂首挺立。它們仿佛是從空中憑空而來,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姿態,矗立在這片土地上。赤色的丹霞與遠處的翠綠遙相呼應,卻又被深邃的峽谷隔斷,形成了獨特而壯觀的景觀。清晨,薄霧如輕紗般彌漫,千峰在云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仙境;傍晚,晚霞漫天,萬壑被染成金色,仿佛燃燒的火焰,壯麗非凡。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古人的詩句:“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飛天山的晨昏之變,美得讓人窒息,每一刻都仿佛是一幅絕美的畫卷。</p><p class="ql-block"> 沿著山間小徑緩緩前行,一處處人文古跡如散落的珍珠,逐漸展現在眼前。摩崖石刻上,佛像的身影歷經歲月的洗禮,依然若隱若現,仿佛在訴說著昔日的香火鼎盛。據說,這些石刻始于唐代,無數的工匠耗費心血,在堅硬的巖壁上雕琢出栩栩如生的佛像。千百年過去了,風雨的侵蝕讓它們有些斑駁,但那份莊嚴與慈悲,卻依然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前來瞻仰的人。</p><p class="ql-block"> 古渡口邊,一艘艘漁船靜靜地停泊在岸邊,仿佛在訴說著往日的繁華。這里曾是湘粵古道上的重要渡口,當年商船往來如織,吆喝聲、船槳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如今,雖然繁華不再,但那古樸的碼頭、斑駁的船只,卻多了幾分靜謐與滄桑。看著眼前的景象,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唐代詩人韋應物筆下“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畫面,歷史與現實在此刻交織,讓人感慨萬千。</p><p class="ql-block"> 深入山中,溶洞的神秘氣息撲面而來。洞內鐘乳石姿態萬千,有的如利劍般垂落,有的似珊瑚般絢麗,有的像珠簾般晶瑩剔透。暗河在洞底靜靜流淌,水聲潺潺,清澈的河水如玉般溫潤。相傳,這里曾是仙人修煉的洞府,洞內的鐘乳石是仙人滴落的汗水所化。在昏暗的燈光下,沿著濕滑的小徑前行,聆聽著暗河的低語,仿佛穿越時空,進入了一個神秘而奇幻的世界。偶爾有水滴落下,在水面上激起一圈圈漣漪,打破了洞內的寂靜,讓人在緊張與驚喜中感受著溶洞的獨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踏上古老的湘粵古道,石板路蜿蜒盤旋在懸崖峭壁之間。路邊的石碑上覆蓋著厚厚的苔蘚,上面的文字早已模糊不清,卻依稀能辨認出一些古老的印記。這些古道曾是湘粵兩地商貿往來的重要通道,無數的商隊、旅人背著沉重的貨物,翻山越嶺,在這里留下了艱辛的足跡。遙想當年,馬幫的鈴聲在山谷間回蕩,商人們為了生計奔波,與險峻的山路、惡劣的天氣抗爭。如今,古道雖已荒廢,但路邊的古樹、石階上的凹痕,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稱奇的,莫過于崖壁上的懸棺。這些懸棺靜靜地鑲嵌在陡峭的崖隙之中,歷經千年的風雨侵蝕,依然保存完好。關于懸棺的來歷,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充滿了神秘的色彩。有人說,這是古代少數民族的一種葬俗,寓意著“升天”,希望逝者的靈魂能夠遠離塵世的紛擾,升入天堂;也有人說,這是為了防止盜墓,將棺木放置在常人難以到達的高處,以保護逝者的安寧。站在崖下,仰望這些懸棺,心中充滿了疑惑與敬佩。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古人究竟是如何在如此險峻的崖壁上放置棺木的?這其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智慧和勇氣?這些未解之謎,為飛天山增添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吸引著無數好奇的目光前來探尋。</p><p class="ql-block"> 攀援著山間的藤蘿向上攀登,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與艱辛。當終于登上高處,極目遠眺,才真正體會到“地迥”的含義。層巒疊嶂,連綿不絕,仿佛沒有盡頭。山風呼嘯而過,帶來絲絲涼意,吹散了攀登的疲憊。站在山頂,俯瞰著腳下蜿蜒的翠江,它如一條蜿蜒的玉帶,在群山之間靜靜流淌。遠處的村莊、田野,點綴在山水之間,構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田園畫卷。此時,心中的煩惱與憂愁仿佛都被這壯麗的景色所驅散,只剩下對大自然的敬畏與贊嘆,以及一種與天地融為一體的寧靜與豁達。</p><p class="ql-block"> 傍晚時分,站在懸崖邊,俯瞰著腳下的深淵,心中卻出奇地平靜。夕陽的余暉灑在飛天山的紅巖上,將整個山峰染成了金色,暮云悠悠,宛如一幅水墨畫卷在天際徐徐展開。此情此景,讓人不禁想起陶淵明的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這里,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與繁華,回歸了自然的寧靜與純粹,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與慰藉。</p><p class="ql-block"> 飛天山的美,不僅在于它雄奇險峻的自然風光,更在于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都承載著歲月的記憶,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它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正如古人所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飛天山,這座丹霞秘境,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人前來探尋,感受它的神奇與美麗。</p><p class="ql-block"> 當夕陽的最后一抹余暉消失在天際,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飛天山。但那壯麗的景色、神秘的傳說,卻永遠留在了我的心中。我知道,這片土地上的故事,還將繼續流傳下去,等待著更多的人來發現、來聆聽。飛天山,它不僅是一幅千年的詩畫長卷,更是一部永遠也讀不完的歷史典籍,每一次的探訪,都能讓人有新的收獲與感悟。它仿佛是一位歷經滄桑的老者,靜靜地佇立在湘南大地,向世人訴說著過去的輝煌與未來的期許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团风县|
景泰县|
桐城市|
左权县|
大方县|
轮台县|
婺源县|
共和县|
利辛县|
自治县|
赞皇县|
赣州市|
安康市|
商都县|
方城县|
拉萨市|
齐齐哈尔市|
灵寿县|
曲沃县|
凌云县|
定结县|
承德市|
嘉兴市|
慈利县|
凤庆县|
建湖县|
南城县|
大余县|
日照市|
衡山县|
宜章县|
平度市|
汝阳县|
南乐县|
泗洪县|
临安市|
西城区|
阜新|
天镇县|
集安市|
铁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