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接續上篇!</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5.05.03,星期六,天氣晴朗,玉融福清。</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龍首橋早前就來過,但現在的橋,似乎比過去更有新面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龍首橋不遠處,還有一座橋,那是純粹的現代新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二橋所橫跨的,是當地人所稱的“龍江”。</p> <p class="ql-block">▽福清龍首橋,古稱利橋,位于福清縣城南門外,橫跨龍江,因其是龍江上的第一座古橋而得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龍首橋最初為木橋,后在宋天圣五年(1027年)由靈石僧人洞然募緣建造為石橋,名為“通海橋”。經過多次重修和改名,最終在明萬歷年間由葉向高之子葉成學募資修建,并改名為“龍首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龍首橋的結構設計非常獨特?。它是一座十九門的石橋,橋長五十五丈,結構堅固。由于龍首橋直通南門和縣衙,為堪輿所忌,因此在萬歷丁未年(1607年),葉成學募資將橋東移至小孤山下,并在橋頭新建瑞云塔。移建后的龍首橋經過多次修繕,最終在1987年被公布為福清縣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龍首橋在福清的歷史和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它是福清古縣城的重要交通樞紐,見證了福清的歷史變遷。橋東頭的瑞云塔也是由葉成學與知縣凌漢翀(chōng)募建,名匠李邦達設計施工,歷時十年建成。瑞云塔為石仿木樓閣式塔,八角七層,高三十四點六米,塔下建有瑞云寺,塔身雕刻有大量佛像和浮雕,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龍江,是福清市最大的河流,也是玉融人的母親河。它發源于莆田市涵江區大洋鄉瑞云山,自西向東流經東張鎮、宏路鎮、融城,于海口注入福清灣,有太城溪、可路溪、太北溪等支流,全長62公里(一說全長56公里),流域面積538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要看龍首橋(利橋),只能下到橋下方,看舊橋與新橋的相互疊加。</p> <p class="ql-block">▽橋墩還是用舊橋,橋面已是重新鋪設。中間沒有留下空隙。</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這種情況,讓我想起前二三年,去莆田時看過的寧海橋。</p> <p class="ql-block">▽莆田寧海橋也同龍首橋一樣,也是為了保護,在舊橋面的上方,鋪設了新的橋面,只是二個橋面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間,人是可以躬身慢行在舊橋面上。</p> <p class="ql-block">▽它們的橋墩,都進行了適當的加固。</p> <p class="ql-block">▽龍首古橋視頻;</p> <p class="ql-block">▽過利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明清以來,每逢正月十五和清明節,男女老幼成群結伴“過橋”踏青,以取吉利,故該橋又俗稱“利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過利橋也是利橋人獨有的風俗。如果是新婚夫婦,會帶紅桔過橋,到橋中心把紅桔拋入江中。帶有小孩過橋的父母,必買一根甘蔗給孩子,說是孩子日后日子過得甜。早年還有“播青”風俗,過橋后的人們,在野外摘下花草插在頭上或衣服上帶回,寓意著生命旺盛。</p> <p class="ql-block">▽視頻;</p> <p class="ql-block">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敬請期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水县|
万年县|
定安县|
喀喇|
迁安市|
垣曲县|
双牌县|
库尔勒市|
津市市|
双城市|
广昌县|
枝江市|
威远县|
子长县|
灵石县|
依兰县|
吕梁市|
靖西县|
岳普湖县|
依兰县|
洪洞县|
大兴区|
兴隆县|
嘉定区|
巢湖市|
永康市|
虹口区|
辛集市|
疏勒县|
沾益县|
应城市|
汤阴县|
仙居县|
萝北县|
五原县|
五家渠市|
屏山县|
临桂县|
台前县|
来安县|
磴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