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其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全園占地3.009平方千米,水面約占四分之三,由萬壽山、昆明湖組成。園中分布著點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二十余處,古建筑三千余間,面積近7萬平方米。古樹名木一千六百余株。</p> <p class="ql-block"> 五一假期,沒出去蹓跶,就在網(wǎng)上閑逛,買到一起頤和園題材的極限片,分別由各種版本的明信片制作,頗為難得,在此貼出,與朋友們一起分享。</p> <p class="ql-block"> 玉帶橋,位于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該橋單孔凈跨11.38米,矢高約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橋面是雙反向曲線,組成波形線橋型,配有精制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其它的如江西省信豐縣玉帶橋,等等。</p> <p class="ql-block"> 十七孔橋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東堤和南湖島之間,用以連接堤島,為園中最大石橋。石橋?qū)?米,長150米,由17個橋洞組成。石橋兩邊欄桿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態(tài)各異的石獅500多只。</p> <p class="ql-block"> 長廊位于萬壽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萬壽山,東起邀月門,西止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1992年被認定為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繪,共有圖畫14000余幅,內(nèi)容包括山水風景、花鳥魚蟲、人物典故等。畫中的人物畫均取材于中國古典名著。</p> <p class="ql-block"> 被譽為“京西小九寨”的頤和園后湖,仿佛是四川的九寨溝,美如仙境,不來欣賞一下這里的秋景會覺得非常遺憾!后湖的秋色如畫,湖水呈現(xiàn)出海藍色,與周圍金黃或紅色的樹葉相映成趣,宛如仙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 清晏舫俗稱石舫,在長廊西端湖邊,是一條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頤和園唯一帶有西洋風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圓靜寺的放生臺。乾隆修清漪園時,改臺為船,更名為“石舫”。石舫長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船身上建有兩層船樓,船底花磚鋪地,窗戶為彩色玻璃,頂部磚雕裝飾。下雨時,落在船頂?shù)挠晁ㄟ^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個龍頭口排入湖中。</p> <p class="ql-block"> 諧趣園在萬壽山東麓,是一個獨立成區(qū)、具有南方園林風格的園中之園。清漪園時名叫惠山園”,是仿無錫惠山寄暢園而建。嘉慶十六年(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詩句“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意思,改名為“諧趣園”。園內(nèi)共有亭、臺、堂、榭十三處,并用百間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橋相溝通。園內(nèi)東南角有一石橋,橋頭石坊上有乾隆題寫的“知魚橋”三字額,是引用了莊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爭論而來的。</p> <p class="ql-block"> 佛香閣位于在萬壽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個高21米的方形臺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層四重檐的建筑;閣高41米,閣內(nèi)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復雜,為古典建筑精品。原閣于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后,光緒十七年(1891年)重建,光緒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頤和園里最大的工程。閣內(nèi)供奉著“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燒香。</p> <p class="ql-block"> 另外,還跟他購買了幾枚北京題材的極限片。</p> <p class="ql-block"> 這個店主不錯,每次買他郵品,送我禮品,這次送我一本精裝小人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温|
鹤庆县|
夏津县|
泸西县|
汤原县|
新田县|
新和县|
富锦市|
东港市|
商丘市|
龙川县|
新田县|
禹城市|
汕头市|
四会市|
肥西县|
华安县|
林口县|
临漳县|
星座|
紫阳县|
中宁县|
尖扎县|
栾川县|
文登市|
郯城县|
偏关县|
巍山|
中卫市|
南华县|
潜山县|
营口市|
晴隆县|
太和县|
体育|
邛崃市|
漯河市|
澎湖县|
梁平县|
宁海县|
深水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