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攝于浙江。 杭州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白堤,從斷橋起,過錦帶橋,止于平湖秋月,長1公里。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有詩云:“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即指此堤。后人為紀念這位詩人,稱為白堤。 斷橋,位于白堤東首,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斷橋為白素貞與許仙邂逅之處。 錦帶橋,宋代此地原有涵碧橋。明萬歷年間(1573-1620)修十錦塘時重建,因望若錦帶,故名錦帶橋。 <p class="ql-block"> “平湖秋月”,南宋“西湖十景”之一。包括始建于清代康乾年間的水院空間、御書樓、碑亭、觀景平臺、曲橋、碑刻等建筑遺存。</p> 小瀛洲,從空中俯瞰,“湖中有島,島中有湖”, 亭榭、樓臺通幽,漏窗空靈,花木扶疏。上島需乘游船。 三潭印月,小瀛洲南側三座葫蘆狀石塔,以賞月著稱。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塔頂為葫蘆狀,高出水面2米,塔基為扁圓石座。三塔呈等邊三角形分布,每邊長62米。 魚沼秋蓉,“西湖十八景”之一。范圍包括小瀛洲中軸線南段湖中湖周圍。此地歷來遍植木芙蓉,“花時爛若錦繡,與湖中金魚相映成趣”。 卍字亭,始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2005年仿原樣式重修。亭外觀為“卍”字形,寓意“萬方安和”。這種建筑平面是中國建筑中僅見的一個特例。 九曲橋。 九獅石。始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一1908),石形玲瓏趣致,似有九只小獅子盤疊嬉戲。 浙江先賢祠,奉祀明清時有強烈民族意識和文人氣節的浙江籍學者黃宗羲、呂留良、齊周華、杭世駿。 雷峰塔,初建于977年,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為祈求國泰民安而建,因所在山峰叫“雷峰”,而被人稱為“雷峰塔”。舊塔1924年倒塌,2002年重建對外開放。 <p class="ql-block"> 新塔建在遺址之上,全部重量由鋼架支撐。臺基底層,基本保持完整,用深紅色堅硬山土夯筑而成。臺基外圍,包砌石灰巖基石,石面雕刻須彌山、海濤波紋圖案,象征“九山八海”。</p> 塔遺址平面圖。 <p class="ql-block"> 吳越忠懿王錢弘俶(公元929-988年),吳越國的末代國王,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赴開封納土獻地,羈留北土,終生未得南歸,死后被謚為“忠懿王”。</p> 臺基二層,雷峰塔內部最大空間,觀賞雷峰塔遺址的最佳位置。 雷峰塔在老塔原址上重新建造,通過奇特的“塔中之塔”結構,最大程度保護了雷峰塔遺址并沿襲了雷峰塔原有風格。 雷峰塔一層正門,上懸書畫家啟功先生題寫的“雷峰塔”三字金匾。地面使用玻璃鋪裝,下為雷峰塔遺址保護層頂部(即臺基層)。一層設有電梯直通塔頂。 暗層,東陽木雕《白蛇傳》,描繪白娘子與許仙的愛情故事。 <p class="ql-block"> 五層金色穹頂,運用精湛貼金藝術制成,中心是朵碩大的蓮花,象征著圣潔。</p> 五層上眺望西湖。 岳王廟,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現存建筑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分為忠烈祠、墓園、啟忠祠三大區域。 <p class="ql-block"> 忠烈祠,重檐中間“心昭天日”橫匾,葉劍英題寫。</p> 大殿正中岳飛彩色塑像,高4.5米。塑像上“還我河山”橫匾,是岳飛手跡。四周掛滿歷代文人墨客為岳飛所作的詩詞歌賦和書畫作品。 兩側配殿,供奉岳飛的兩員大將牛皋和張憲。 墓園區庭園。 分尸檜,明天順元年(1457),杭州府同知馬偉重修岳飛祠墓,取檜樹鋸成兩半植于墓前,人稱“分尸檜”,以表達對謀害忠良的奸臣秦檜的痛恨。檜樹死后,后人又植檜柏代之,一直流傳至今。 <p class="ql-block"> 精忠橋,位于墓闕前,1978年按南宋建筑風格造的。</p> 岳飛墓,墓碑上刻著“宋岳鄂王墓”;左邊是岳云墓,墓碑上刻著“宋繼忠侯岳云墓”,兩墓保持宋代的式樣。 墓前望柱上對聯:“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于今判偽真”。 墓道兩側石俑。 <p class="ql-block"> 墓闕下四個鐵鑄人像,反剪雙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飛的秦檜、王氏、張俊、萬俟卨。跪像背后墓闕上有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p> 啟忠祠,原祀岳飛父母,今改作岳飛抗金史跡陳列室。 圖片陳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鞍山市|
昌宁县|
乃东县|
周至县|
临猗县|
新邵县|
新昌县|
资中县|
阿勒泰市|
武城县|
柘城县|
吴川市|
凌云县|
八宿县|
长宁县|
清镇市|
岑巩县|
石棉县|
秭归县|
会昌县|
寻乌县|
句容市|
鄂伦春自治旗|
印江|
华宁县|
昌邑市|
沛县|
保德县|
蓬溪县|
兰考县|
陵川县|
肃北|
资中县|
鄂托克旗|
晋州市|
安顺市|
孝义市|
南江县|
行唐县|
奉新县|
临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