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攜手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共同呈現了法布里斯·伊貝爾的個人展覽“從山谷中來(… de la vallée)”。作為2022年巴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首展的延續,展覽匯集藝術家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的70余件代表作,其中包括為上海特別創作的20余件新作。這一次,法布里斯·伊貝爾走進中國瓷都景德鎮,沉浸于瓷板繪畫的世界,創作了一批瓷板畫,在展覽中首次亮相,展現了伊貝爾對播種、生長、協作的深刻思考。</p> <p class="ql-block">法國藝術家法布里斯·伊貝爾在PSA展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覽將樹木、陽光和自然元素融入展覽空間,40余幅畫作及創作于景德鎮的瓷板繪畫置于帶輪支架上,宛如學校黑板。伊貝爾邀我們落座,閱讀、學習,探問他構筑的智趣世界:自然、宇宙、數學、建筑與詩歌。你可以穿行在一間間“課堂”中,或駐足長椅與課桌前凝視畫作。展覽猶如一所新形態學校,觀者成為學子,面對敞開的無限可能。</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工作中的法布里斯·伊貝爾</p> <p class="ql-block">法布里斯·伊貝爾在景德鎮為上海地鐵陸家嘴站創作瓷板繪畫,2024年</p> <p class="ql-block">法布里斯·伊貝爾在上海陸家嘴地鐵站的瓷板畫作品《城市·森林》</p> <p class="ql-block">法布里斯·伊貝爾在上海陸家嘴地鐵站留下作品《友誼》</p> <p class="ql-block">一踏入PSA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人”的存在感便撲面而來,兩層樓的高綠色充氣的巨型“伊貝爾泰迪”,作為藝術家的自畫像,屹立于展廳中央。藝術家巧妙地將地面的裂縫轉化為繪畫的脈絡,從巨像向四周延展。綠色的伊貝爾泰迪站在美術館中央,涌動著知識、思想與構想,滋潤著整個空間。其余的造像名叫“伊貝爾英雄”,它們環繞于林間空地,各有站姿和使命。</p> <p class="ql-block">初浴</p> <p class="ql-block">牽線偶</p> <p class="ql-block">伊貝爾泰迪</p> <p class="ql-block">丑角</p> <p class="ql-block">圣誕快樂</p> <p class="ql-block">新綠</p> <p class="ql-block">海綿人</p> <p class="ql-block">不倒翁</p> <p class="ql-block">伊貝爾英雄圖騰</p> <p class="ql-block">觀眾在展覽中,可以感受到一棵樹、一片葉子甚至是輕風中蘊含的生命哲學,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每個細節都如同一顆種子,埋藏在觀眾的心中,等待著探索與生長。伊貝爾的“山谷”包容萬物:水流、動物、植物、藝術家與思想者。這場是伊貝爾與中國的跨文化對話,展現了藝術與哲學、科學之間的無限可能。策展人費大為表示,這座森林象征著孕育、庇護與生命的深邃循環,暗合中國道家文化中的“谷”意象。展覽不僅是對過去的延續,更是對未來無限可能性的美好展望。通過這場展覽,伊貝爾在隱喻與實體間,將他生活與創作的法國西部故土以隱喻與實體的方式移至上海。在這片連接南法與上海的文化土壤中,伊貝爾帶來關于生命、藝術與生態和自然的深刻思考。</p> <p class="ql-block">無題</p> <p class="ql-block">整個展覽的核心,是一座位于法國旺代省的山谷。在70年代,這片土地是彼時典型的工業化農業區域,被單一作物種植和機械化生產主導,生態系統因過度開發而面臨土壤貧瘠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危機。少年時期的伊貝爾在此成長,目睹父母所經營的牧羊場周邊環境中自然與農業的矛盾,日益荒蕪的自然景觀早已在他心中播下了反思與改變的種子。</p> <p class="ql-block">《森林再造》,2022年,炭筆、色粉筆、油畫顏料、畫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30年前,山谷非常貧瘠,只有一條河流向大海,有些地方甚至處于干旱狀態,當然也有小部分潮濕的地方,有動植物生長。慢慢地,我產生了想法,我想讓山谷有更豐富的動植物,有更多水分,于是,我想在山谷中去播種一個森林。”伊貝爾分享道。年幼的他深刻感受到自然與農業的矛盾,這促使他在90年代初期買下并改造這片土地,展開了一場“種樹”實驗。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伊貝爾在他父母曾經營牧羊場的法國旺代鄉村周圍播種造林,孕育出一片自成天地的森林。</p><p class="ql-block">自從伊貝爾心中第一次有了“播撒種子、孕育一片森林”的念頭開始,他便不斷思索如何改造這片土地。這片林地激發了他后續藝術創作的靈感。他精心錘煉播種技藝,在這片農地上撒下約30萬顆種子,涵蓋數百種樹木。在他的努力下,山谷變成了數十公頃的茂密森林,昔日田野漸變為數十公頃的茂林,風景由此化作一件藝術品。</p> <p class="ql-block">《“山谷”景色》靜幀,拍攝于2024年9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山谷,已成為百種品種百態的森林,生態系統充滿活力,伴隨著溪水潺潺、鳥鳴聲聲,成為動植物的棲息地。植物遵循著自然的節奏蓬勃生長,物質與能量在這片土地上持續循環、轉化。而它的地下世界同樣精彩,豐富的可食用菌類隱藏其中,各類山珍匯聚,彰顯出這片土地非凡的物產資源。伊貝爾期望這種成功的改造模式不局限于此地,還能推廣到其他地方。在不同區域,人們可以依據當地的土壤條件、周邊獨特的自然景觀,靈活運用不同方法,改造自己的生活環境。</p> <p class="ql-block">《根》,2024年,瓷板、釉下彩及釉,121.5×200厘米</p> <p class="ql-block">法布里斯·伊貝爾,《樹是蘑菇的根》,2023年,油畫顏料、炭筆、畫布</p> <p class="ql-block">《人居森林》,2024年,布上油畫及炭筆,120×300厘米</p> <p class="ql-block">《寶藏》,2012—2022年,布上油畫及炭筆,210×300厘米</p> <p class="ql-block">《拉塞里,我父母的傳記景觀》,2022年,布上油畫、炭筆、粉彩、膠合紙及大頭針,240×米0顏厘米</p> <p class="ql-block">重獲新生</p> <p class="ql-block">禮物</p> <p class="ql-block">沙礫</p> <p class="ql-block">哞哞磨</p> <p class="ql-block">森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腾冲县|
梓潼县|
祁连县|
盐源县|
大丰市|
舞钢市|
寿光市|
深泽县|
平潭县|
冷水江市|
静海县|
达孜县|
姜堰市|
新田县|
潞西市|
阳曲县|
萝北县|
庐江县|
邹平县|
溆浦县|
辰溪县|
广宁县|
石门县|
邢台县|
明星|
黄骅市|
抚松县|
郑州市|
丹阳市|
遵化市|
黄陵县|
浪卡子县|
克山县|
高邑县|
楚雄市|
乐山市|
祁阳县|
大石桥市|
伊金霍洛旗|
台湾省|
炉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