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古埃及文明的搖籃,更是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的母親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游歷埃及之后寫道:埃及得福于尼羅河的泛濫,洪水給河岸鋪上一層肥沃的泥沙,農民只需要撒下種子,然后趕著豬群去踩踏,把種子踩入泥里,接著就坐等秋天糧食豐收,“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尼羅河的源頭在東非高原,如果把上游的一些支流也算上,差不多有7000公里,妥妥的世界第一長河。不過真正流過埃及的只有1350公里,尼羅河的中游在鄰國蘇丹,從蘇丹首都喀土穆開始,尼羅河走下高原臺階,飛流直下,經過納賽爾湖,再由阿斯旺大壩進入下游,貫穿整個埃及。 <p class="ql-block">尼羅河兩岸形成的綠色走廊;埃及人的“綠色黃金”椰棗林,綿延數公里。</p> 繼續乘尼羅河游輪,從阿斯旺到盧克索。 凌晨游輪停靠在埃德芙鎮附近,我們起早即去參觀了埃德芙鷹神荷魯斯神廟<div>古埃及宗教中心?:埃德夫神廟作為古埃及宗教的重要中心之一,是荷魯斯信仰的圣地。在這里,古埃及人舉行各種宗教儀式和祭祀活動,以祈求荷魯斯的保佑和庇護。<br></div> <p class="ql-block">古埃及各神衹的手繪圖鑒</p> 供奉鷹頭人身的天空之神荷魯斯,是古埃及王權與復仇的象征。神廟墻壁的浮雕和象形文字詳細記錄了荷魯斯與邪神賽特的戰爭神話,以及法老加冕等宗教儀式。 埃德芙鷹神荷魯斯神廟塔門兩側的鷹神雕像 兩尊由黑色花崗巖雕成荷魯斯的雕像,其中一只老鷹腳下的小人是托勒密三世,古埃及的歷代法老都把自己視內鷹神荷魯斯的化身,荷魯斯后來也演變成為法老的保護神,王權的象征。 進入塔門之后是面積很大的柱廊庭院,塔門和柱廊共同圍合的巨大室外空間增加了進入圣殿的儀式感。<div>這是法老與民眾的“紐帶?”:在古埃及,法老被認為是荷魯斯的化身,代表著王權和神權的結合。因此,埃德夫神廟不僅是古埃及人崇拜荷魯斯的地方,也是他們與法老建立聯系和紐帶的重要場所。通過在這里舉行祭祀和儀式,古埃及人表達了對法老的忠誠和支持。</div> 經過室內的兩個多柱廳,最終到達建筑最后部的荷魯斯圣殿部分,圣殿內放置著花崗巖拋光后的圣壇,而圣壇前擺放著像轎子一樣的圣船復制品。圣殿的室內外墻面繪制了大量記錄荷魯斯神話傳說的浮雕,除了荷魯斯之外,奧利西斯、伊西斯、哈托爾等其家人形象也頻繁出現,展現了荷魯斯家族的完整故事線。 荷魯斯(Horus),是古埃及神話中法老的守護神,王權的象征,同時也是復仇之神。他是冥王奧西里斯和伊西斯的兒子,其形象通常呈現為一位鷹(隼)頭人身的神祇,頭戴埃及王冠,腰圍亞麻短裙,手持沃斯(能量)手杖與安卡(生命)符號。在古埃及神話中,荷魯斯代表著天空、王權和保護,他的形象經常與鷹或隼相結合,因為鷹在古埃及文化中是力量、速度和視野的象征。 在埃德夫神廟西部內墻的壁刻描繪了兩位神祇之間的大戰——根據埃及神話,賽特殺死了為埃及人帶來文明的歐西里斯,歐西里斯的兒子荷魯斯為報父仇,在伊德富與賽特決戰,最后荷魯斯成功殺死賽特,于是埃德夫就成了供奉荷魯斯的地方;而埃及人亦每年都會在這里慶祝荷魯斯戰勝了賽特。 尼羅河西岸有個小鎮叫伊斯納 伊斯納這里建有一個水壩,旁邊建有水力發電廠。船只行駛在這里要翻越水壩,就只有通過水閘實現。輪船經過水閘翻壩。 由于伊斯納船閘容量小,每次只能通行一艘船,所以要慢慢排隊。好在通過船閘的時間不長。就半個小時,我們就從尼羅河上游到了下游。 盧克索素有“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館”之稱。這個奇妙的地方很難用語言來描述。就規模和宏偉程度來講,古都底比斯遺址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 這里的景致美得令人震撼,尼羅河流淌在東岸現代城市和西岸大墓地之間,背靠神秘的底比斯懸崖。豐富的古跡散落在四處,從東岸的卡納克和盧克索神廟,到西岸的眾多墓地和神廟,數不勝數。 盧克索因埃及古都底比斯遺址在此而著稱。位于南部尼羅河東岸 盧克索神廟就在盧克索古城中心<br><br> 盧克索神廟:古埃及的神秘圣地<br>盧克索神廟,作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遺跡之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與古埃及其他廟宇不同,這座神廟并非供奉特定人物,如法老,而是象征著“王權復興”的圣地。<div>盧克索神廟,建造于公元前1400年,盧克索神廟被認為是一年一度加冕儀式的重要場所,眾多偉大的埃及法老都來維修、擴建。<br></div> <div>拉美西斯二世像以及方尖塔<br></div><div>當地人深信,神廟的泥磚墻象征著地球與埃及諸神的神秘聯系,使其宏偉的入口顯得尤為神圣。<br></div>大門兩邊有兩條很厚、很高的墻。墻的外部有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作戰的浮雕。右墻上的浮雕是拉美西斯二世正在大本營中開戰前會議,與此同時赫梯正在進攻埃及的營地;左墻上的浮雕是拉美西斯二世向加低斯追擊逃跑的赫梯人。 拉美西斯二世像以及方尖塔,壯觀的神廟入口。<div>在古代這里有拉美西斯二世的兩尊坐像、四尊立像和兩根方尖塔。這些像中只剩下了兩尊坐像、一尊立像和一根方尖塔。1836年總督穆罕默德·阿里將一根方尖塔送給了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這根盧克索方尖塔位于巴黎協和廣場。</div> 盧克索神廟建于新王國時期,由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和拉美西斯二世建造,專門為太陽神阿蒙及其妻子穆特和兒子月亮神孔蘇而建。 阿蒙與他的妻子穆特 柱廊和神龕 柱廊和神龕 柱廊和神龕 柱廊和神龕 盧克索神廟內的一部分也被后來的羅馬人改造,在原有的基礎上覆蓋上了羅馬的壁畫,也將埃及的蓮花立柱改造成了羅馬風格,融入了羅馬基督教的建造風格。 雖然盧克索神廟內的壁畫顏色經歷了漫長的時光,但直到現在也能看清壁畫的顏色。據說是古埃及人用蛋黃涂抹在壁畫上來保護顏色的完整性。 這里還有一座清真寺。 這座清真寺位于一座教堂的遺址上。這座清真寺位于神廟地基以上五米高的地方,原因是清真寺被建造時神廟已經被埋在五米深的塵土下了。 盧克索神廟:古埃及的壯麗遺跡 盧克索神廟前,通往卡納克神廟的2.5千米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圣道 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之間種有椰棗樹和各種花草。 太陽船是神廟中的圖騰,象征著太陽神的榮耀。<div>古埃及的新年,阿蒙的神像會被太陽船,從2.5千米遠的卡納克神廟抬到盧克索神廟圣殿。<br></div> 獅身人面獸大道<br>在古代這條大道連接盧克索神廟與2.5千米外的卡納克神廟。<div>現代這條大道還要穿過盧克索市區的繁華街道。</div> 卡納克神廟:是地球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div>卡納克神廟始建于中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960年),歷經新王國至托勒密王朝約1600年的持續擴建,由50多位法老參與建設,最終成為古埃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被譽為“萬廟之宗”。它是底比斯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太陽神阿蒙·拉神的崇拜中心,兼具政治與宗教雙重意義。</div> <div>巨大的塔門前排列整齊的獅身公羊頭像,那是阿蒙-瑞神的化身之一。每只獅身公羊頭像下都站立著一個小小的法老,接受著神的庇佑。</div> 第一塔門后面墻角下,還留有當時第一塔門尚未完工的建筑材料。 南側柱廊前,有一排未完工的獅身羊頭像 第二塔門 第二塔門 兩側都有拉美西斯二世立像,里面是巨柱廳 在眾多柱廳中,最大的一座由第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三代法老鼎力修造,共有134根圓形巨柱,中央12根最大,高23米,直徑5米,柱頂呈蓮花狀,是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石柱。在門樓和柱廳圓柱上有豐富的浮雕和彩畫,既表現宗教內容,又歌頌國王業績,并附有銘文的柱身和墻壁滿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銘文,紀錄著田園生活、戰爭、神靈與法老的互動,非常壯觀! 埃及卡納克神廟柱廳 神圣的神廟柱廳和女王哈特謝普蘇特方尖碑<br><br> 神廟柱廳 <div>石柱 上刻滿了象形文字,全是一個個具體的物象,鳥、蟲、魚、人,十分寫實,但把這些清晰可辨的的圖案連在一起,卻誰也不知意義。這是一種把世間萬物召喚在一起進行神秘吟唱的話語系統,古埃及人將它們刻在石柱上,希望與上天溝通。<br></div> 神廟柱廳 <div>《尼羅河的慘案》中,巨石從天而降的情景,還歷歷在目。</div><div>但實際上,神柱經歷3000多年竟無一傾倒。</div> 神廟柱廳 神廟柱廳 供奉阿蒙之子孔蘇神和阿蒙之妻穆特神。 拉美西斯二世立像廳 這座方尖碑是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哈特謝普蘇特女王所立,碑身全高29米,重323噸,是當時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現在埃及境內最高的方尖碑。<div>感謝古埃及文字的破譯者使得我們在3400多年以后,還能夠讀得到方尖碑上的銘文:“她為她的父親阿蒙——兩片土地王座之主,建造她的紀念物,為他用南方的堅硬花崗石建造了兩個大方尖碑,它們的表面鍍上了全世界最好的金子。當太陽在它們之間升起時,從尼羅河的兩岸看去,它們的光芒照耀著大地。”<br></div><div>“阿蒙,兩片土地王座之主:他讓我統治黑土地和紅土地,作為一種獎賞,在整個土地上沒有人反對我。所有異國他族都是我的臣民,他將天的邊際作為我的疆界,太陽環繞的一切都為我勞作。他將這一切給予他親生的人,他知道我將為他統治這一切。我確實是他的女兒,我服侍他,知道他所有的意旨。我從我父親那里得到的賞賜就是生命、永恒和統治,在萬物的荷魯斯王座上,象拉神一樣長久。”<br></div>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女王是新王國時期法老圖特摩斯一世的女兒,從小志向遠大熱衷朝政。老法老去世后,女王先讓自己的9歲庶子即位,但隨著年齡增長,女王見他本事見長不甘心趕緊把他廢了,趕去盧克索神廟當一個普通祭祀。隨后女王為了順利“登基”,修建了方尖碑立在最大的卡納克神廟里,刻上自己的銘文稱自己是太陽神阿蒙的女兒和兒子,以證明自己統治的合法性。但后來她的庶子攜祭祀集團舉兵造反,并當上了法老,全國消滅女王的勢力,并建高墻圍住方尖塔。 圣湖西邊一個巨型花崗巖基石,上面擺放圣甲蟲-代表太陽神之一阿圖姆-凱普瑞神 列柱大廳南墻,上面的文字極具歷史價值——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第21年時埃及與赫梯國王Hatusilis III簽訂的和平條約。<br>其中一條聲明是:偉大的赫梯統治者永遠都不會侵犯埃及領土,不會從埃及土地拿走任何東西,偉大的埃及統治者(拉美西斯二世)也永遠都不會侵犯赫梯領土,不會從赫梯土地拿走任何東西。<br>條約最后還極古樸地聲明:條約是在千萬神靈、人們、山河、天地、海洋、風云等的見證下簽訂的。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是送給阿蒙的方尖碑 右手是圖特摩斯一世方尖碑 22米 卡納克神廟 慶典大廳遺址 卡納克神廟東南角(圖中上),穿過慶典大廳,是拉美西斯二世建的“傾聽的耳朵”(Temple of the Hearing Ear)。古埃及只有法老和祭司才可進入神圣的神廟,這座傾聽的耳朵神廟是給百姓的出入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后面第八座塔門外,是通往盧克索神廟的</span>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大道。</p><p class="ql-block">很遺憾,卡納克神廟的第一座塔門是托勒密時期修建的,由于國力日漸衰微,這座塔門最終也沒能夠完工,眼前看到的石頭切割粗燥、裝飾貧乏,爛尾樓狀態的第一塔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游县|
平江县|
隆化县|
金塔县|
宜良县|
饶平县|
新宁县|
伊宁县|
吴江市|
梅州市|
三原县|
长白|
扬中市|
绩溪县|
肥乡县|
浙江省|
永靖县|
玉田县|
鲁甸县|
泾川县|
陆河县|
新昌县|
永安市|
竹北市|
福海县|
霍城县|
石阡县|
长寿区|
揭东县|
舒兰市|
武强县|
汽车|
昌吉市|
绥德县|
萨迦县|
泽库县|
资阳市|
林甸县|
紫云|
张家界市|
扶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