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底從四川旅游回來后,馬上就是五一假期,對于我們這些退休的老年人來說,這時千萬別外出去湊熱鬧。因為凡是有名氣的景區哪個不是人擠人,挨號排隊,人滿為患!不過眼看年輕人報團自駕,全家出行,還是有些心動眼紅。遠的地方不能去,就在近的地方走走轉轉!</p><p class="ql-block">郯城的沭河、馬陵山抬腿就到,相鄰的江蘇省東海縣山左口鄉,與我們縣一山之隔。于是,想去就去,說走就走,離立夏還有一天,夏初時節,春花開完,花不太多了。但山左口鄉公園里的紫洋槐花應當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小麥大概正抽穗揚花。</p><p class="ql-block">騎上電車,出城過沭河大橋,上了馬陵山,路很好走,原來的黃沙土路已變成又寬又平的柏油大道,并且是連通棗莊和連云港的國道了。</p><p class="ql-block">十幾分鐘我就過了馬陵山,半小時后到了江蘇東海縣的山左口公園。這段路對我來說,是老熟人了。六十年前,我在生產隊下鄉當農民,幾次推著小膠車,買大米換地瓜干。以細換粗,吃飽肚子。那時,山上的路特別難走,上山時,要先吃上兩個地瓜干煎餅,再鼓足勁向前推,不然肚里缺食,推不上去。下了山,黃土沙路,風吹塵揚,鼻子眼里特難受。</p><p class="ql-block">那時,人們的生活比較苦,出現了一些讓人難以相信的事。我有一次推車去東海縣買大米換地瓜干,返回時己傍晚了,住在東海縣城外一個叫馬圩子的路邊小店中。旅舍是三間屋,無床大席通鋪,每人兩角錢住宿費。吃飯各自吃,有兩個小鍋灶,柴火是豆楷桿,隨便取不要錢。住宿的人大多用鍋灶做大米稀飯喝,吃自帶的煎餅。</p><p class="ql-block">這時,我發現了一件從未見過奇事:一個拉車販大蔥的中年人,正在一碗又一碗地喝大米稀飯,幾個人圍坐在地上邊看邊數,此人不吃干的,自已燒了一鍋稀飯。最后,一共喝了十五碗,碗是那種大黑碗。</p><p class="ql-block">我想他的胃怎么能受的了啊!哪得多大的一個胃啊!</p><p class="ql-block">隨后,我們一塊同行的也試著使勁喝,記得當時二十多歲我自己少吃了點煎餅,喝了五碗,我們一塊的飯量最大的喝了八碗,當然也吃了一點煎餅。</p><p class="ql-block">但是十五碗,我們是打不破這紀錄的,估計此人是大飯量,長期舍不得吃干的,只喝稀的,形成了一個奇特的大胃!</p><p class="ql-block">往事如煙,卻又如在眼前,現在吃穿不愁,還能四處亂轉,人,應該知足了。</p><p class="ql-block">當然,用自已的努力、自己的知識和本領去追求更美好的生話,也是正常的,也是應該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4日山水客寫于郯</p> <p class="ql-block">這是沭河大橋</p> <p class="ql-block">沭河己成小湖了</p> <p class="ql-block">走到江蘇山東分界處了,面朝南右邊是山東郯城,左邊是江蘇東海縣</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小麥長勢不錯</p> <p class="ql-block">馬陵山一派蔥綠,一改往日紅土丘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山上新修不幾年的窯上攔河大壩</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五八年修的山上灌溉引水渠,早已廢了,但也成了古跡,見證了那大搞水利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下山到了南古寨村</p> <p class="ql-block">到了、東海縣山左口鄉</p> <p class="ql-block">山左口鄉的公園</p> <p class="ql-block">紫洋槐己快敗了</p> <p class="ql-block">虞美人花很艷,有人誤認是大煙花,錯!</p> <p class="ql-block">園內小亭隱于桃樹之中,清明節前來,那就是桃花盛開的地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城县|
洛阳市|
黔东|
牙克石市|
盐边县|
鄂尔多斯市|
墨竹工卡县|
龙川县|
海伦市|
若尔盖县|
房产|
嫩江县|
句容市|
济阳县|
云浮市|
石渠县|
辉县市|
谷城县|
永兴县|
南宁市|
崇义县|
南康市|
龙江县|
凤台县|
昌图县|
黄浦区|
浦东新区|
张北县|
星座|
特克斯县|
武定县|
营山县|
江陵县|
青州市|
凌源市|
米林县|
东明县|
房山区|
凭祥市|
丽水市|
津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