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從我記事起,奶奶便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她眉目清秀,烏黑的發髻整齊地盤在腦后,身著灰色偏襟大布衫,下穿黑色寬腿褲,腳脖處用黑色長條腿帶纏繞幾圈,露出一雙三寸金蓮支撐著她瘦長的身軀。</p><p class="ql-block"> 奶奶十來歲時,母親便離世,家中只留下父親和比她小兩歲的弟弟。十四歲那年,她被接到爺爺家,成了童養媳。爺爺家境殷實,作為家中獨子備受寵愛,自然也養成頗為蠻橫的性格,而奶奶則成了他情緒的出氣筒,卻也成為他一生幸運的賢內助。</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記憶中,爺爺總愛挑剔奶奶的不是,而奶奶卻常以柔和的態度應對。奶奶一生養育了五個兒子,那個年代的吃穿用度全靠雙手操持。她不僅要照顧自己的家,還常常步行幾里路回娘家,看望父親和弟弟,為他們準備衣物、鞋子和生活用品。據說,老舅的婚事也是奶奶操心張羅的。在那個沒有計劃生育的年代,她的兒子和孫子出生僅相差兩歲。她顧不上自己的身體,一邊照顧自己的孩子,一邊照顧兒媳和孫子,還要兼顧養雞、喂豬、牛和騾子的生活吃食。我的父親排行老二,我和四個叔伯家的孩子都曾在奶奶的炕上住過。在我的印象里,奶奶始終和藹可親,從未有過一絲抱怨。只記得奶奶吃“去痛片”就像吃糖一樣,撐不住時順手拿一顆嚼著吃。以前我很好奇,奶奶的嘴和常人不一樣。現在才懂得,她身體的苦累早已超越藥的苦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街坊鄰居常有人問奶奶:“你家五個兒媳婦中,誰最孝順?”奶奶總是豎起大拇指,說她們都好,都孝順。沒有讀過書、大字不識的奶奶,用善良、包容和智慧詮釋著女性的溫柔與賢德。她心里裝著兒子、兒媳、孫子,還有重孫。每次我們回家,她都會拿出舍不得吃的零食塞給我和我們的孩子。每次過年離開時,她還會從縫了幾層的布兜里拿出20元錢,給她的重孫。</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我喜歡趴在奶奶的膝蓋上,聽她講那些遙遠的故事。奶奶的聲音輕柔,像春風拂過田野,又像溪水潺潺流過石縫。她講過自己小時候的日子,講過戰爭年代日本人來了,她們如何躲在山洞里,以及十四歲那年離開娘家,成為爺爺家的童養媳。講的時候,她的眼里沒有怨恨,只有堅定和對家人的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顧奶奶的一生,她勤勞樸實、善良熱忱、樂觀豁達、仁義至重。她是一位吃苦耐勞、善良可親的好媽媽、好女兒、好兒媳。無論多么艱辛,她都始終履行自己的義務和職責,以生性的樂觀和熱情,帶給親人、子孫無盡的溫暖和幸福。幾十年如一日,奶奶含辛茹苦,默默奉獻。直到我們長大成人,為人父母的時候,才深切地感受到,以她這樣瘦弱的身體把父親弟兄五人撫養成人付出了多少心血!真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奶奶的一生歷經坎坷、飽經風霜,勤勞儉樸,艱苦辛勞。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留芳百世的偉業,但她的一生又是不平凡的一生。奶奶身上優秀的品質,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她的音容笑貌永遠活在我們心里。</p><p class="ql-block"> 村口的那塊石頭,是奶奶等待和目送我們站立的地方。每次經過那里,我都會想起奶奶慈祥的笑容和溫暖的懷抱。春去秋來,奶奶墳頭的柏樹枝繁葉茂,就像她對我們的愛一樣,郁郁濃濃。我愛奶奶,無論何時何地,那怕隔著星辰我也能感應到這份愛。</p> <p class="ql-block"><b>作者簡介: 趙芳 山西鄉寧人,省作協會員。喜歡安靜,喜歡在文字的世界里翱翔,用心來感知生活的美好,用文字詮釋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動?,攜一縷墨香在文字中徜徉,把平凡的日子寫成美麗的詩行。</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平市|
通榆县|
武城县|
和平县|
若羌县|
辽阳市|
望都县|
田阳县|
沧州市|
上林县|
民县|
仁布县|
长丰县|
芒康县|
舒兰市|
咸阳市|
新巴尔虎右旗|
曲靖市|
丹东市|
莒南县|
贡觉县|
通江县|
德令哈市|
大丰市|
清苑县|
康平县|
石家庄市|
即墨市|
开封县|
鸡西市|
旌德县|
淅川县|
绥棱县|
弋阳县|
高州市|
南部县|
凤庆县|
广元市|
浪卡子县|
错那县|
玉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