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站在重慶解放碑下,有些眩暈,27.5高的解放碑,在四周幾百米的高樓相襯下有些矮小,在玻璃磚墻反射光中,有些簡陋寒酸。但我知道,這里是中華民族不屈之地。</p><p class="ql-block">我在解放碑四周踱步,沒有理會濃妝艷抹的商廈。尋找著東西南北路的名字,碑的北面(可能不太準確)是民族路,也是1949年劉鄧大軍進城方向,南面是民權路,而東西兩條路,我只找到一個門牌,跟治安管理打聽,知道叫“上鄒容,下鄒容”路,我一一拍照。鄒容是當地渝中人,寫了著名文章《革命軍》反抗腐朽清朝,推進中國社會變革。雖然年僅二十歲就在監獄里絕食而死,但其著作和精神傳承至今。看著路牌和解放碑,可以清晰看到歷史脈絡,知道高樓輝煌的背板,是我們這個民族苦難和不屈精神。</p><p class="ql-block">解放碑初建于1940年,重建于1947年,是鼓舞全國人民抗戰精神。是啊,“陪都”是一個傷心的名字,也是中國民族誓死不屈的名字, 不同于南宋時期的陪都。每個中國人來到這里都應脫帽致敬的。</p><p class="ql-block">我們今天早晨天沒亮就下了火車,隨后是風馳電掣般游覽,動漫畫街、火車穿樓,白公館、洪崖洞、磁器口,感受重慶魔城的魅力,因為晚上就要上船去三峽了。</p><p class="ql-block">來到解放碑,我其實還有另一種尋找。1988年12月,我坐了15小時長途汽車,由樂山來到這里,途中的大霧和泥濘山路讓路途漫長,我當時沒覺的艱苦,沿途自然風光和人間冷暖開闊了我的眼界,也使我對如今國家的變化,有了身臨其境的話語權。</p><p class="ql-block">來到這里還有另外一種尋找,當時在解放碑附近小巷子里吃一種“干拌面”。香辣可口,二兩一碗,我可以一頓吃四碗,但只敢吃兩碗,因為出差只敢花每天補助,其余的錢要養活妻兒老小啊。如今吃飯的小巷飯館早無蹤影,尋找到“干拌面”也吃不出當年的味道了。也不在算計囊中銀兩了,可是“花生有了,牙口又不行了。”只能咧嘴苦笑一下,可依然感覺到幸福和幸運。為國家富強感到驕傲,為自己享受到當下幸福而幸福。正如有時吃飯時與妻子念叨,如果你爸爸當年能吃到該多高興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子王旗|
绍兴县|
平湖市|
阳高县|
邹平县|
乌审旗|
手游|
肥乡县|
景宁|
武定县|
娄烦县|
河池市|
封开县|
烟台市|
江阴市|
海城市|
乌审旗|
新龙县|
公安县|
平昌县|
双桥区|
宁阳县|
顺平县|
永昌县|
潜江市|
抚松县|
铅山县|
华亭县|
钦州市|
绍兴市|
玉山县|
上高县|
三明市|
崇左市|
洮南市|
黔西|
高要市|
筠连县|
漯河市|
桓台县|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