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圖/文:姚東旭</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1788176</p><p class="ql-block"> 在廣州,文明路的騎樓老街,藏著一段不能忘卻的紅色歷史。一座四棟相連的三層騎樓,靜靜矗立在喧囂的都市中,看似平凡,卻承載著厚重的革命記憶。它便是中共廣東區委舊址,中國共產黨紀檢監察體制的發源地。</p><p class="ql-block"> 1924年,中共廣東區委遷至此處,一年后,中共歷史上首個地方紀律檢查機構——廣東區委監察委員會在此誕生。這一創舉,猶如一顆火種,點燃了黨內紀律監督工作的熊熊烈火,開啟了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從外觀上看,這棟位于文明路194 - 200號的建筑,與其他騎樓并無不同,樓下商鋪林立,樓上住人,充滿了生活氣息。然而,當你走進木門,卻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風云激蕩的革命年代。</p><p class="ql-block"> 1921年3月,陳獨秀、譚平山等人在這里組建了廣州共產主義小組,同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廣州共產主義小組擴大為中國共產黨廣東支部,隨后發展成為中國共產黨最大的地方區委。由于當時中共機關尚未公開,廣東區委只能以化名“管東渠”(粵語諧音為廣東區)向警察局登記租用小樓。一樓的鋪面租給了中藥鋪、雜貨鋪、鞋店和小吃店等,作為掩護,而二樓和三樓則是共產黨人秘密辦公的地方。這里環境狹小悶熱,但從這里走出的共產黨人,卻肩負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p><p class="ql-block"> 周恩來、鄧穎超、譚平山、林偉民、陳延年、葉挺……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與這棟小樓緊密相連。他們在這里日夜忙碌,商討革命策略,組織工農運動,傳播馬克思主義。他們的身影雖已遠去,但他們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廣東區委監察委員會的成立,是中國共產黨紀檢監察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的誕生,源于中國共產黨對自身建設的高度重視,源于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在那個復雜多變的歷史時期,監察委員會嚴格執行黨的紀律,清除投機分子,純潔黨員隊伍,為黨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保障。</p><p class="ql-block">如今,當我們再次走進中共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看著那些陳列的文物、照片和資料,仿佛能看到當年共產黨人的堅定眼神和不屈身影。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在困境中前行,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文明路上的騎樓,見證了歷史的滄桑巨變,也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成長與壯大。在新時代的征程中,這段紅色歷史將激勵著我們<font class="meipian-red">不忘初心、牢記使命</font>,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p> <p class="ql-block"> 再回首,廣東區委監察委員會的成立,如同一塊基石,開始了黨內紀律監督工作的有益探索,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紀檢監察體制的創新與發展。</p> <p class="ql-block"> 從外觀上看,位于文明路194-200號的中共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和其他下鋪上居的騎樓沒什么不同,走進木門,才發現這里別有洞天。</p><p class="ql-block"> 1921年3月,陳獨秀、譚平山等人正式組建廣州共產主義小組。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在廣州成立中國共產黨廣東支部,這個組織隨后擴大為中國共產黨最大的地方區委,而中共廣東區委的秘密辦公場所就在這棟樓。</p><p class="ql-block"> 當時,由于中共機關還沒公開,中共廣東區委只能用化名“管東渠”(粵語諧音為廣東區)向警察局登記租用小樓,辦公環境狹小悶熱,一樓的鋪面還租給了中藥鋪、雜貨鋪、鞋店和小吃店等作為掩護。</p><p class="ql-block"> 然而,從這里走出的共產黨人前仆后繼、薪火相傳,周恩來、鄧穎超、譚平山、林偉民、陳延年、葉挺……他們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p> <p class="ql-block"> 1962年7月,中共廣東區委舊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南粵旗幟 星火相傳——大革命時期的中共廣東區委”陳列展覽對外開放。如今,這棟小樓向公眾免費開放,紀念館既是廣州市黨員教育基地,也是廣州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在通過紅色資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不能僅僅停留在參觀遺址、圖片和實物等表面,要把這些紅色資源,尤其是中共廣東區委(監委)舊址紀念館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黨內紀律監督機構誕生地這個寶貴資源,放在整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紀檢監察工作近現代歷史的大背景下進行闡釋,深刻挖掘紅色資源的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并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黨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容。</p> <p class="ql-block"> 沿著狹窄的木質樓梯走上二樓,“公忠不可忘!”五個鮮紅大字映入眼簾,顯得格外醒目,這是中共理論先驅、中共早期黨員楊匏安的人生信仰,也述說了黨的初創時期,共產黨人所表明的政治紀律不容褻瀆的鮮明態度。</p><p class="ql-block"> 1925年春,中共廣東區委監察委員會正式成立,這是我們黨內的第一個地方紀律監督專門機構。兩年后,在1927年武漢召開的中共五大上,廣東區委監察委委員楊匏安介紹了廣東成立區監委的重要經驗,由此產生了中央監察委員會。我們黨在幼年時期就充分認識到紀律監督的極端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在“中國紀檢從這里出發”展區,以廣州為起點,勾勒出從1925年至今,中國共產黨紀檢監察體制不斷發展,反腐倡廉工作從未停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新時代,我們黨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始終堅持從嚴治黨,警鐘長鳴,紀律建設永遠在路上。</span></p> <p class="ql-block"> 1925年上半年,廣東區委成立監察委員會,成為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地方紀律檢查機構,開啟了中共紀檢監察工作的先河,林偉民任書記,委員有楊殷、楊匏安、梁桂華。監委會成立以后,幫助廣東各地建立黨的秘密組織,不斷壯大黨的隊伍;積極收集秘密情報,確保黨組織正確決策;組織工人糾察隊,維持省港大罷工秩序;監督省港大罷工490萬元經費的使用等,在維護黨組織的清正廉潔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那個風云際會的年代,尚在幼年的中國共產黨,已經面臨維護黨的紀律的嚴峻考驗。這些工作,都為廣東區委更好地維護黨的紀律、保持黨員對黨忠誠、維護黨組織的清正廉潔作出了積極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林偉民在外輪當海員,結識孫中山,受其革命思想影響,與蘇兆征一起,積極參加民主革命活動。為革命黨人傳遞信息,籌集經費,運送軍火,支援武裝起義。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林偉民意識到工人階級自身的力量,遂與蘇兆征一起從事香港海員工會的組織籌建工作。1921年3月香港海員工會(全稱“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宣告成立,林偉民被選為干事,負責交際事務。1922年1月,與蘇兆征等領導了香港海員大罷工,并參加與港英當局復工談判,維護海員權益,迫使港英當局接受工人要求,承認海員工會,使罷工取得勝利,從而揭開了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的帷幕。1922年5月,林偉民參加在廣州召開的全國第一次勞動大會。會后,受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委托,幫助籌建上海海員工會,并當選為該會主任,留在上海領導工人運動。1924年春,林偉民代表香港海員工會去蘇聯參加國際運輸工人代表大會,在蘇期間,經羅亦農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回國后任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廣州辦事處主任,12月領導廣州鹽船工人進行罷工斗爭。1925年5月在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上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成為早期中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p><p class="ql-block"> 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后,林偉民在廣州發動沙面洋務工人和香港工人聯合舉行反帝政治大罷工,聲援和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6月主持中華全國總工會省港罷工委員會臨時辦事處的工作,從事接待香港罷工工人,籌措罷工款項等活動以保證罷工的順利進行。1925年6月19日省港大罷工爆發后,他代表中華全國總工會參加了省港罷工委員會的領導工作。</p><p class="ql-block"> 林偉民與蘇兆征等同志組織領導了這場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罷工運動。罷工開始前,由蘇兆征、鄧中夏、楊殷等人到香港組織發動工人罷工;林偉民、李森等以中華全國總工會名義在廣州成立了省港罷工委員會臨時辦事處,作為接待罷工工人及籌措罷工經費的辦事機構。林偉民不辭勞苦,日以繼夜的工作,在廖仲愷等國民黨左派的支持下,征用市內的一批煙館、賭館及其它空房,作為安置罷工工人的宿舍,并迅速籌集一批經費,購置大批糧食及其它生活用品,保證罷工順利實現和勝利進行。罷工開始后,針對著當時出現的錯綜復雜的形勢,7月1日,林偉民主持罷工工人代表大會,會上討論及選舉罷工糾察隊的工作人員問題,通過對香港實行糧食封鎖、設置糧食販賣委員會以打擊走私等重大問題。</p><p class="ql-block"> 由于長期緊張繁忙的斗爭和艱苦貧困的生活,使林偉民腿部的骨結核病在省港大罷工期間惡性發作,1925年8月不得不住院治療。林偉民身臥醫院,仍關心和支持著省港罷工委員會的各項工作。1926年1月全國海員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林偉民因病未能出席大會,但仍被選為執行委員會委員。5月在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上,被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二屆執委會的執行委員。1927年春,林偉民病情惡化,同年9月1日病逝于廣州醫院,時年40歲。廣州鹽船工人冒著極大的危險,集資收葬了他的遺體。全國解放后,他的遺骨移葬于廣州銀河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楊殷,1892年8月生,廣東中山人。1910年考入廣州圣心書院讀書。1911年肄業,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7年起在廣州任孫中山軍政府衛隊副官,兼大元帥府參軍處參謀。1922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被派往蘇聯參觀、學習。</p><p class="ql-block"> 1923年回國后,在廣東從事工人運動,并根據國共合作的需要任國民黨廣州市第四區分部執委兼秘書。1924年春,受中共廣東區委派遣,到粵漢、廣九、廣三鐵路從事工人運動。他深入鐵路工人中,相繼在這幾條鐵路工人中建立了總工會和黨的基層組織,使廣東鐵路工人逐漸成為一支堅強的革命力量。同年冬,他到香港開展工人運動。1925年1月,在上海出席黨的四大,并在大會上介紹廣東工人運動的情況。同年3月起任全國鐵路總工會廣州辦事處顧問。</p><p class="ql-block"> 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后,同年6月,以周恩來、譚平山、羅亦農、陳延年等人組成的中共廣東臨時委員會指派鄧中夏、楊殷、楊匏安、蘇兆征等組成“黨團”,組織領導廣州、香港兩地工人的大罷工,聲援上海。楊殷利用在廣州、香港的社會關系,深入工會和工人群眾中做組織發動工作。省港大罷工爆發后,楊殷作為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帶領部分罷工工人從香港回到廣州,為省港大罷工堅持斗爭達一年零四個月,最終取得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p><p class="ql-block"> 1926年起,任中共兩廣區委委員、區委監察委員會書記。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后,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兼省革命軍事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同年12月參與領導廣州起義,負責總指揮部參謀團的工作,并在一線指揮戰斗,曾率領敢死隊攻下了當時敵人重要據點廣州市公安局。廣州起義成立了廣州蘇維埃政府,張太雷任政府代主席,楊殷任政府肅反人民委員。張太雷犧牲后,楊殷被任命為廣州蘇維埃政府代主席。起義失敗后,他積極組織退卻,做了大量的善后工作。</p><p class="ql-block"> 1928年7月,楊殷在中共六大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候補常委,任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會后,他從蘇聯回國到上海。同年11月起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1929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中央軍委主任兼中共江蘇省委軍事部長。在上海工作期間,他與周恩來、蔡和森、蘇兆征、李立三等領導人一起,經常研究部署各地的武裝斗爭和紅軍的領導工作。他曾親自到山東、安徽、江蘇等地,指導武裝斗爭,建立和發展革命武裝,嚴懲出賣革命的叛徒和內奸,回擊國民黨特務的暗殺和破壞。</p><p class="ql-block"> 1929年8月24日,由于叛徒告密,楊殷與彭湃等一批共產黨人在上海被捕。國民黨軍警察特務對他們軟硬兼施,企圖迫使他們屈服,從他們口中得到黨的核心機密。他與彭湃等經受住了敵人的百般拷打與折磨,保持了共產黨員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他們知道敵人不會放過他們,在給黨中央的信中說:“我們已共同決定臨死時的宣說詞了。我們未死的那一秒以前,我們努力做黨的工作,向士兵宣傳,向警士宣傳,向獄內群眾宣傳。”表現了共產黨員至死不渝的理想信念。8月30日,楊殷與彭湃等被反動當局秘密殺害于上海龍華。</p><p class="ql-block"> 1933年10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步兵學校命名為中國工農紅軍彭(湃)楊(殷)步兵學校。</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楊殷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p> <p class="ql-block"> 楊匏安是一位不能被遺忘的中國共產黨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先驅。他與北方的李大釗并稱為“北李南楊”,還是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的組織者與領導者之一。大革命失敗后,他面對敵人的屠刀從容就義,表現出革命者無私無畏的崇高氣節。他對黨“公忠不可忘”而愛黨愛國、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值得共產黨人永遠學習。</p><p class="ql-block"> 篤定追求、深研和宣傳馬克思主義</p><p class="ql-block"> 楊匏安,1896年11月6日出生于廣東香山南屏鎮北山村(今屬珠海市)。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楊匏安深受鼓舞,不僅身體力行參與其中,而且在對各種學說認真分析鑒別和對社會現實冷靜思考的基礎上,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認定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此后十幾年間又以自己的可貴實踐為之奮斗直至獻身。他稱馬克思主義為唯一的“科學社會主義”。他認為“自馬克斯氏出,從來之社會主義,于理論及實際上,皆頓失其光輝,所著《資本論》一書,勞動者奉為經典。”</p><p class="ql-block"> 楊匏安潛心翻譯了日本早期共產主義者的著述,并于同年寫成了以《世界學說》為總標題的41篇專文,相繼在《廣東中華新報》上發表,系統介紹了西方各派哲學和社會主義學說,包括古代近代的唯心論、唯物論和各種流派的社會主義。其中,最長最重要的一篇是《馬克思主義》(亦稱科學社會主義),連載19天,差不多與李大釗的著名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下半篇同時問世。文中詳盡地闡述了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階級斗爭論和剩余價值學說,表明“社會主義必將取代資本主義,乃世界經濟矛盾演進自然發生的結果”。</p><p class="ql-block"> 楊匏安的文章與李大釗的文章不同的是,李大釗主要以日本學者河上肇的著述為藍本,楊匏安的則主要采自日共第一任委員長利彥的觀點。這樣,1919年下半年,在李大釗于北方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同時,楊匏安在南方大力傳播馬克思主義。</p><p class="ql-block"> 五四運動時期,我國理論界開展了一場關于“問題與主義”的爭論。胡適宣揚美國哲學家杜威的“實用主義”,以抵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919年11月至12月,楊匏安發表《馬克思主義》一文,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作了比較全面而簡要的闡述。這是中國人所寫的又一篇比較系統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文中,他詳盡地介紹了馬克思的階級斗爭學說。他在文中揭發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各種手段,進而闡明:資本家剝削愈重,工人反抗愈烈。他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工人階級“一旦群起而取得國家之權力,改一切生產工具為國有,脫去資本之羈絆,恢復各人之經濟自由,此為解決社會經濟的矛盾之唯一方法。”楊匏安在上述幾十篇文章中,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生產關系與生產力、階級斗爭、剩余價值等學說。他歡呼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歌頌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的杰出貢獻,高度評價了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運動中的偉大歷史作用。</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見,在五四運動及其后那樣一個政治、思想上大混亂的年代,楊匏安以超人的前瞻性,預測到中國將來的社會必將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美好社會,為此他熱情澎湃地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已成為我國南方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楊匏安還在學校、鐵路教職工中宣傳馬克思主義,對促進馬克思主義和華南工人運動的結合,對促進廣東黨組織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p><p class="ql-block"> 盡心竭力推進國共合作</p><p class="ql-block"> 1920年10月間,楊匏安結識了在《廣東群報》上介紹馬克思主義的譚平山。由于志趣相同,他們過從甚密,經常探討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問題。</p><p class="ql-block"> 1921年春夏間,陳獨秀來廣州任廣東省教育委員會委員長后,楊匏安由譚平山介紹加入了廣東的共產黨早期組織,開始從事青年和工人運動,歷任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代書記,中共廣九、粵漢鐵路支部書記。1923年6月中共三大以后,他又受中共中央委派參加了由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的改組,此后3年間在國民黨中央當過第二屆中央委員、中央組織部秘書和代部長等職,以此身份大力發展共產黨的組織和工農運動。他是國民黨改組后兼職最多、工作最忙的人。他的工作范圍,涉及到全國各省、市及各機關、軍隊、華僑、工商團體等部門國民黨的改組工作,主要任務是向“正在墮落中死亡”的國民黨注入新鮮血液,將被官僚、政府把持的華僑、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國民黨改造成為以工農為主體、四個階級(即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聯合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的政黨。在楊匏安等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的積極合作下,國民黨的黨員迅速發展到30余萬人。正是在國共合作的旗幟下,各地革命運動蓬勃興起,國民革命政府統一了兩廣,鞏固了革命根據地,取得了北伐進軍的勝利。</p><p class="ql-block"> 蔣介石逃臺后所寫的《蘇俄在中國》一書,還攻擊楊匏安“控制”組織部,“用這一關鍵地位來執行其滲透工作”。1926年春,蔣介石壓迫共產黨和左派時自任中央組織部長,楊匏安被迫辭職,后仍在廣州做統戰工作。1927年春,他到武漢參加中共五大,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8月參加“八七”會議后南下廣東,利用老關系以策應南昌起義軍。同年11月,因與譚平山的關系,楊匏安被黨的領導機構列為“第三黨”成員,被撤銷了中央監察委員職務,并給留黨察看處分。</p><p class="ql-block"> 其實,楊匏安本人當時是反對譚平山組織“第三黨”的,此處分屬于冤屈。盡管如此,楊匏安仍表示“公忠不可忘”,對黨的事業矢志不渝,服從黨的安排,遠赴南洋工作。</p><p class="ql-block"> 不僅如此,國共合作期間他將每月300多大洋的高薪絕大部分交給黨作活動經費,僅留下極少部分作家用。</p><p class="ql-block"> “死可以,變節不行”</p><p class="ql-block"> 1929年初,楊匏安從南洋回到上海,參與黨中央的報刊出版工作,家人也從廣州遷到上海。他參考蘇聯東方勞動大學和中山大學的歷史講義,編譯出20余萬字的《西洋史要》,署名王純一,交由杜國庠主持編務的上海南強書店出版。這是我國最早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編寫成的西方史著作。此書以鮮明的觀點,流利的筆鋒,扼要地闡述了西歐各國革命史特別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這是當時國內學習西方史十分難得的參考書,曾再版5次。</p><p class="ql-block"> 1931年,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人羅綺園因生活腐化被人向敵特告密,中央機關受到破壞,羅綺園本人及楊匏安等16人遭到國民黨特務的逮捕,連同中共宣傳機關的《紅旗日報》美生印刷廠也遭破壞,黨組織受到嚴重損失。</p><p class="ql-block"> 被捕后,楊匏安曾設法從獄中傳出一張鉛筆寫的字條。他在字條中告誡家人,千萬不能接受南京“舊識”的錢和物,如果不能生活下去,就立即南返。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紙條上還特別提到:“雖窮縫紉機不可以賣去”,為什么強調這句話?因為縫紉機是當時楊家唯一的謀生工具。</p><p class="ql-block"> 在獄中,蔣介石多次派人勸降楊匏安,均遭嚴詞拒絕。國民黨元老吳稚暉要楊匏安寫自首書,楊斬釘截鐵地回答:“我從參加革命之日起,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死可以,變節不行。”同獄難友無不為之感動,連看守的獄卒也敬佩地稱他為“鐵人”。</p><p class="ql-block"> 當時,中共中央一面請宋慶齡、何香凝出面營救,一面安排特科準備在他被押往南京或蘇州途中武裝襲劫囚車。</p><p class="ql-block"> 然而,就在這一劫車計劃行將付諸實施之際,形勢急轉直下——在8月間的一個深夜里,勸降進行到最后一幕時,蔣介石親自把電話打到獄中要楊匏安接聽,楊匏安面對種種威逼利誘輕蔑處之,將話筒憤然摔到墻上。蔣介石惱羞成怒,下令就地處決,連已經變節的羅綺園也未保住性命。就這樣,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革命者楊匏安倒在了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的草地上,壯烈犧牲,時年35歲。</p><p class="ql-block"> (作者為山西省委黨史研究院黨史七室主任)</p> <p class="ql-block"> 梁桂華1923年間,貧農出身的吳勤在佛山大橋頭設“鴻勝館”,組織一班青年,獨樹一幟。大地主大買辦陳恭受妄圖把吳勤這班人納入其管轄的佛山民團局,以便排擠共產黨在南海縣的力量。資本家還準備利用吳勤,在大橋頭制造中秋月餅,以破壞制餅工人的罷工。為此,黨組織便派梁桂華去做說服吳勤的工作。經過梁桂華的耐心啟發教育,吳勤表示接受共產黨的領導,組成了南海縣第一個農團軍,成為南海縣的農運旗幟。</p><p class="ql-block"> 1924年7月,梁桂華被選派到第一屆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同時參加了黃埔軍校舉辦的農民運動軍事訓練班。10月,佛山大地主陳恭受配合大買辦陳廉伯,指揮佛山民團與廣州商團軍呼應叛亂,妄圖推翻孫中山的革命政府。梁桂華帶領南海縣第一農團軍支援平定商團叛亂的戰斗,并回師與佛山工聯會工人糾察隊聯合,掃平陳恭受的民團局,為保衛革命政府作出了貢獻。年底,他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的身份,到南海、番禺、中山以及他的家鄉云浮開展農運。</p><p class="ql-block"> 中山縣是國民黨右派勢力比較雄厚的地方,姓氏宗派矛盾比較尖銳復雜。梁桂華知難勇進,來到中山縣九區上下柵,以理發為掩護,訪貧問苦,深入發動群眾,逐步組織起階級隊伍。地主豪紳派出狗腿子和反動武裝進行破壞。梁桂華則對他們進行有理有節的斗爭,保護了農民的利益,終于成立了中山縣九區農民協會和上下柵農民協會,為進一步開展農運打下基礎。</p><p class="ql-block"> 1925年5月,全國第二次勞動大會和廣東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同時在廣州召開。梁桂華以省農民代表和佛山工會聯合會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兩個大會,被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執委。同期,他又被選為中共廣東區委員會監委副書記,成為楊殷的得力助手。</p><p class="ql-block">同年,上海爆發了“五卅”事件后,中共廣東區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同時發出了反對英帝國主義的宣言,號召香港和廣州沙面租界工人、學生、市民參加反帝大罷工,并派鄧中夏、楊殷、楊匏安和梁桂華等到香港,協助蘇兆征等進行發動罷工。粱桂華一方面作鄧中夏的得力助手和保衛人員,一方面述負責發動理發等基層工會的群眾參加罷工。6月19日,大罷工實現后,黨又派梁桂華任罷工委員會深圳接待站主任,以接待安置罷工歸來的工人。他依靠深圳地區的蔡屋圍、上陟等農會,借來了大量建筑材料,搭草棚,設床鋪,熱情接待歸來的群眾。以后,他回到廣州,參加了省港罷工的黨團工作,奉命在嘉南堂地方舉辦黨課訓練班。他親自講黨課,為黨吸收新鮮血液,發展黨的組織作出貢獻。他還撰寫《工農商學聯合委員會意義》等文章,為鞏固革命統一戰線、支持省港罷工而努力。</p><p class="ql-block"> 1925年12月,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前夕,國民黨右派妄圖以恐怖暗殺手段來破壞代表大會的召開。中共為了確保我出席大會代表和國民黨左派代表的安全,特命楊殷組織特別保護大隊,梁桂華是該大隊的小隊長。</p><p class="ql-block"> 1927年初,國民黨右派陰謀發動反革命政變的前夕,為了保護黨的組織,應付突然事變的發生,中共廣東區委委派梁桂華擔任香港地委書記。他到香港后,建立了一系列的秘密機關,為黨轉入地下作好準備。不久,國民黨公開叛變,在廣州制造了“四·一五”反革命政變事件,還派出特務暗探與香港當局勾結,跟蹤和搜捕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由于叛徒的出賣,梁桂華駐的機關被破獲,他被捕入獄。在獄中,敵人嚴刑拷打,強迫他招供。但他守口如瓶,甚至被打斷了幾根肋骨,也不吭聲,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氣節。黨了解到梁桂華在獄中的表現,派楊殷前往營救,他籌款延聘律師,為他辯護,后來以證據不足,被判遞解出境。途中,黨把梁桂華轉移到澳門因而脫險。可是,梁桂華的身體已被折磨致殘了。</p><p class="ql-block"> 黨的“八七”會議后,廣州正醞釀著武裝起義,梁桂華回到廣州,投入新的戰斗。他配合周文雍組織和改編工人赤衛隊,任赤衛隊副總指揮。他還擔負籌款、建立武器運輸站和秘密機關的任務。</p> <p class="ql-block"> 廣東紅色“物”語</p><p class="ql-block"> 1925年春,在廣州文明路的一座騎樓建筑內,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地方監察委員會誕生了,為中國共產黨的紀檢監察制度奠定了基石。1924-1927年,廣州是大革命的中心地,這座建筑就是當時中共廣東區委所在地,見證了廣東區委為大革命時期黨的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p> <p class="ql-block"> 一件紅色文物</p><p class="ql-block"> 中共廣東區委監察委員會成立地照片</p><p class="ql-block"> 廣東風起云涌的革命運動催生出我黨最早的地方紀檢機構</p><p class="ql-block"> “這張老照片展示的就是中共廣東區委監察委員會成立地點,位于區委舊址三樓西面第二間。”中共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講解員黃詩媛指著墻上的歷史照片介紹道。</p><p class="ql-block"> 1925年春,為加強黨內監督和組織建設,在中共廣東區委書記陳延年的領導下,廣東區委專門在這里設立了監察委員會,由林偉民任書記,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地方紀律監察機構,開啟了中國共產黨地方黨組織通過建立專門的紀律監察機構進行自我監督、自我凈化的探索。</p><p class="ql-block">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原館長黎顯衡指出,黨的第一個地方監察委員會之所以誕生在廣東,與當時廣東黨組織的蓬勃發展密切相關。1922年中共廣東支部剛剛成立時,黨員人數是32人。1924年,從歐洲奉調歸國的周恩來、陳延年相繼被派到廣州。在他們領導下,廣東區委吸納了許多新的黨員,到1925年,黨員人數增加到928人。黨員人數的激增難免會混進一些思想不堅定分子,成立一個專門的紀律監察機構勢在必行。</p> <p class="ql-block"> 廣東區委監察委員會從成立起,在從嚴管黨治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廣東區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領導的省港大罷工于1925年6月爆發,罷工歷時16個月,參加人數多達25萬余人,這期間,募集到的經費高達490萬元。為確保經費使用公開透明,廣東區委監委建立了多重監督機制,指導罷工工人代表大會成立了審計局、財務委員會、工人糾察隊、會審處等機構,通過撤職、查辦和懲戒舞弊的決議共46項,整頓紀律的決議共80項,這些行之有效的監督舉措有力保障了罷工順利進行。廣東區委監委還幫助各地建立黨的組織,促進黨員隊伍發展壯大、加強黨組織戰斗力。到1927年,廣東區委黨員人數已經超過9000人,占全國黨員人數的六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1927年,黨的五大在武漢召開。楊匏安向大會報告了廣東區委成立監察委員會的情況。在王荷波、楊匏安等人的提議下,五大選舉產生了中央監察委員會。五大黨章首次設立“監察委員會”專章,對監察委員會的基本職責、人員產生、權限等作出規定。可以說,黨的紀律監察就是從廣東出發的。</p> <p class="ql-block"> 楊殷,出生于1892年8月,名典樂、夔禮,字孟揆,化名呂云峰,廣東香山縣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曾任國民黨廣州市第四區分部執委兼秘書、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全國鐵路總工會廣州辦事處顧問等。楊殷早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擔任孫中山衛隊副官兼大元帥府參軍處參謀;1922年加入中共,并組織工人運動、粵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張太雷陣亡后,擔任廣州蘇維埃政府代理主席;1928年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賣,與彭湃等人一同被捕,同年8月30日,被蔣介石下令槍決。2009年9月14日,楊殷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p> <p class="ql-block"> 楊殷,1892年8月生,廣東中山人。1910年考入廣州圣心書院讀書。1911年肄業,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7年起在廣州任孫中山軍政府衛隊副官,兼大元帥府參軍處參謀。1922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被派往蘇聯參觀、學習。</p><p class="ql-block"> 1923年回國后,在廣東從事工人運動,并根據國共合作的需要任國民黨廣州市第四區分部執委兼秘書。1924年春,受中共廣東區委派遣,到粵漢、廣九、廣三鐵路從事工人運動。1925年1月,在上海出席黨的四大,并在大會上介紹廣東工人運動的情況。同年3月起任全國鐵路總工會廣州辦事處顧問。</p><p class="ql-block"> 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后,同年6月,以周恩來、譚平山、羅亦農、陳延年等人組成的中共廣東臨時委員會指派鄧中夏、楊殷、楊匏安、蘇兆征等組成“黨團”,組織領導廣州、香港兩地工人的大罷工,聲援上海。楊殷利用在廣州、香港的社會關系,深入工會和工人群眾中做組織發動工作。</p><p class="ql-block"> 1926年起,任中共兩廣區委委員、區委監察委員會書記。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后,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兼省革命軍事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同年12月參與領導廣州起義,負責總指揮部參謀團的工作,并在一線指揮戰斗,曾率領敢死隊攻下了當時敵人重要據點廣州市公安局。廣州起義成立了廣州蘇維埃政府,張太雷任政府代主席,楊殷任政府肅反人民委員。</p><p class="ql-block"> 1928年7月,楊殷在中共六大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候補常委,任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會后,他從蘇聯回國到上海。同年11月起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1929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中央軍委主任兼中共江蘇省委軍事部長。在上海工作期間,他與周恩來、蔡和森、蘇兆征、李立三等領導人一起,經常研究部署各地的武裝斗爭和紅軍的領導工作。</p><p class="ql-block"> 1929年8月24日,由于叛徒告密,楊殷與彭湃等一批共產黨人在上海被捕。8月30日,楊殷與彭湃等被反動當局秘密殺害于上海龍華。</p><p class="ql-block"> 1933年10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步兵學校命名為中國工農紅軍彭(湃)楊(殷)步兵學校。</p> <p class="ql-block"> 生平經歷</p><p class="ql-block"> 出身貧困</p><p class="ql-block"> 梁桂華,原名貴華,1894年出生在廣東省云浮縣思勞鄉三坑村的一個貧農家庭。父梁積是個搭棚工人,長年在外謀生。母親嚴五,在家佃耕一兩畝瘦地,兼打短工和割草去賣以養活一家。梁桂華十二歲那年,父親在國外搭棚摔死了,資本家連—個錢的撫恤金也不給,遺體還是由工友們捐款埋葬的。父親的慘死和資本家的冷酷無情,給梁桂華幼小的心靈上刻下了創傷和仇恨。</p><p class="ql-block"> 佛山學武</p><p class="ql-block"> 思勞是個窮鄉僻壤,連年戰禍災荒,人民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梁桂華從小跟母親勞動,替地主牧牛,父親慘死后家境更加困難。為了尋找活路,十四歲的梁桂華就離開家鄉,到廣州學理發。他在理發店里挨過了三年牛馬不如的學徒生活和一年傍師生活,后來到佛山永漢理發店當工人。為了自衛,他拜佛山名館鐘師傅為師,學習武功。鐘師傅愛他為人老實忠厚,又勤學苦練,遂把自己的生平絕技全部傳給他,幾年內,梁桂華居然練就一身好武藝,成了佛山市有名的國術師。</p><p class="ql-block"> 早期入黨</p><p class="ql-block">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廣東黨組織派梁復然回佛山宣傳馬克思主義,發展組織,開展工人運動。梁復然知道梁桂華是個老實可靠的工人,便向他宣傳馬列主義,討論時政,彼此談得十分投契,遂成了莫逆之交。此后,梁復然便把馬列主義書刊送給他閱讀。梁桂華只讀過兩年私塾,識字不多,但在梁復然的熱情幫助下,認識到只有實現共產主義,無產階級才能徹底解放的真理。1922年春夏間,粱桂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p><p class="ql-block"> 積極戰斗</p><p class="ql-block"> 梁桂華參黨后,即從事工人運動。他團結了佛山六百多名理發工人,在孔圣會成立了佛山市理發工會,被選為會長,并領導工人向資方提出合理分配收入的罷工斗爭,結果工人工資由占收入百分之四十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七。他還聯合了土術建筑、裱聯、皮革和制餅等工會,成立了佛山市工人俱樂部。罷工的勝利,引起了資本家和反動當局的驚恐與仇視,他們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梁桂華,判處徒刑一年。后經譚植榮、楊殷等多方營救才出獄。半年的監獄生活,把梁桂華鍛煉得更堅強了,他出獄后立即投入新的戰斗。</p><p class="ql-block"> 為起義籌款</p><p class="ql-block"> 為了籌款,他還特意回到家鄉云浮思勞鄉三坑村。他在家鄉除了將祖屋一間以白銀四百元典出作起義的費用外,還向農民宣傳革命道理,動員大家參加革命斗爭。他在離別妻女時,把“農民部特派員委任狀”和“黃埔軍校軍事訓練畢業”等證書交給妻子保存,并囑咐她說:“這兩個證書比生命還要寶貴,切勿在人前暴露,除非是共產黨建立了人民的天下。”他已作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p><p class="ql-block"> 他回廣州后,在小北直街開了一問“大安”米店為掩護,作為存放起義的武器倉庫,后來又想方設法將武器運送到工人赤衛隊去。粱桂華身負重任,日夜不停地工作,眼睛都熬紅了。同志們都勸他多休息,‘他總是笑著說:“將來總有時間休息的。”</p><p class="ql-block"> 廣州起義前兩天,由于搬運工人不小心,子彈從米包露了出來,被叛徒發現告密。敵人包圍了大安米店。粱桂華于倉促中逃脫,立即把情況報告起義總指揮部。中共廣東省委根據各方面情況的急劇變化,決定提前于1927年12月11日起義。</p><p class="ql-block"> 10日下午,粱桂華參加了在禺山市場由葉挺、楊殷召開的緊急戰斗部署會議。11日,在廣州起義槍聲打響后,他身先士卒,帶領敢死隊,配合教導團,包圍市公安局,浴血奮戰,爬越鐵門,攻占了公安局。早上,他參加了擴大的蘇維埃政府成立會議后,奉命趕赴長堤一帶負責警戒工作。從11日上午起,他指揮這一地區的工人赤衛隊,配合教導團和警衛團戰士,向沿堤偷襲的國民黨匪軍、廣東機器工會體育隊的敗類,以及游弋珠江河上的英、美、日、法等帝國主義軍艦展開激烈戰斗,擊退了敵人的進攻。 12日傍晚,反動的機器工會體育隊戴著紅領帶冒充工人赤衛隊在帝國主義軍艦的掩護下,從河南過渡至長堤登陸。當船靠岸時始識別是反動工會的御用工具,遂與之進行肉搏戰,梁桂華身負重傷,把敵人打退,被進入附近的韜美醫院(即現工人醫院門前)救治。</p><p class="ql-block"> 英勇就義</p><p class="ql-block"> 13日,國民黨反動派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大舉反撲,廣州起義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而失敗。在此嚴重時刻,梁桂華不幸被捕,在韜美醫院門前壯烈犧牲,時年三十四歲。</p> <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p><p class="ql-block">清風正氣長</p><p class="ql-block">愿為清風滌蕩</p><p class="ql-block">掃盡角落微塵</p><p class="ql-block">愿為正氣昂揚</p><p class="ql-block">護航偉大征程</p><p class="ql-block">夢有星辰大海</p><p class="ql-block">家國之任在懷</p><p class="ql-block">我是戰士衛士</p><p class="ql-block">紀法情理大愛</p><p class="ql-block">初心如磐</p><p class="ql-block">忠誠如鋼</p><p class="ql-block">純潔如雪</p><p class="ql-block">擔當如山</p><p class="ql-block">民之所盼在心</p><p class="ql-block">國之大者力行</p><p class="ql-block">無我成就自我</p><p class="ql-block">守望九州同興</p><p class="ql-block">新的時代</p><p class="ql-block">自信不改</p><p class="ql-block">新的理念</p><p class="ql-block">宗旨不變</p><p class="ql-block">點滴播種希望</p><p class="ql-block">清流滋養大地</p><p class="ql-block">奮進接力輝煌</p><p class="ql-block">綠水青山萬里</p><p class="ql-block">愿為清風滌蕩</p><p class="ql-block">掃盡角落微塵</p><p class="ql-block">愿為正氣昂揚</p><p class="ql-block">護航偉大征程</p><p class="ql-block">夢有星辰大海</p><p class="ql-block">家國之任在懷</p><p class="ql-block">我是戰士衛士</p><p class="ql-block">紀法情理大愛</p><p class="ql-block">初心如磐</p><p class="ql-block">忠誠如鋼</p><p class="ql-block">純潔如雪</p><p class="ql-block">擔當如山</p><p class="ql-block">民之所盼在心</p><p class="ql-block">國之大者力行</p><p class="ql-block">無我成就自我</p><p class="ql-block">守望九州同興</p><p class="ql-block">新的時代</p><p class="ql-block">自信不改</p><p class="ql-block">新的理念</p><p class="ql-block">宗旨不變</p><p class="ql-block">點滴播種希望</p><p class="ql-block">清流滋養大地</p><p class="ql-block">奮進接力輝煌</p><p class="ql-block">綠水青山萬里</p><p class="ql-block">奮進接力輝煌</p><p class="ql-block">綠水青山萬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州市|
团风县|
金阳县|
冷水江市|
浪卡子县|
甘德县|
崇义县|
高陵县|
嘉善县|
九龙城区|
玉龙|
分宜县|
康保县|
黄梅县|
三穗县|
漳州市|
武定县|
岳普湖县|
崇文区|
宽甸|
个旧市|
陆丰市|
青岛市|
九寨沟县|
姚安县|
镇原县|
仪征市|
灵宝市|
柞水县|
丰都县|
郧西县|
黔东|
石台县|
南部县|
昭觉县|
娄底市|
彭山县|
横峰县|
蕉岭县|
水富县|
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