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筆者走了一趟山西偏關縣的長城一號旅游公路,拍攝了一些殘長城和相關軍事設施的照片,覺得還有些觀賞價值。于是編成此篇,與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 偏關縣的長城一號旅游公路,起點在黃河岸邊的老牛灣。</p> <p class="ql-block"> 老牛灣被稱為長城和黃河握手的地方,長城從黃河邊起步一路向西,翻山越嶺,橫穿整個偏關縣。</p> <p class="ql-block">黃河與長城交匯處。</p> <p class="ql-block"> 這段長城以土夯城墻為主,當年就地取材,建造容易。但經過數(shù)百年的風雨侵蝕,損毀也比較嚴重。</p> <p class="ql-block"> 個別段落也有石徹和磚包的,但現(xiàn)存不多,且大部分遭到過當?shù)鼐用竦牟饸А?lt;/p> <p class="ql-block"> 山西省偏關縣的長城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舊時稱偏頭關,與雁門關、寧武關并稱“外三關”。明時筑長城主要是阻擋蒙古騎兵南下,因此在長城沿線長期駐有軍隊,達114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 沿途殘存的駐軍關堡據說有36處,滑石澗堡是其中規(guī)模比較大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 紅石口兵營規(guī)模更大,游擊(明代官名)署衙門設置于此。</p> <p class="ql-block"> 紅石口兵營不僅地上有長城,還建有地下長城,這在其它地方絕無僅有。</p> <p class="ql-block"> 有軍隊,必然有一套后勤和供給設施,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于是就得設立驛站。</p> <p class="ql-block"> 而沿途最讓我矚目的是烽火臺,它們有的緊緊伴隨長城,有的距長城比較遠,而且設在最高最醒目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有人統(tǒng)計,沿途烽火臺共有247座、敵臺100座,形成“三里一墩,五里一臺”的縱深防御體系。</p> <p class="ql-block"> 有的地方視野開闊,但烽堠墩臺卻距離很近。為何分布如此密集,專家也說不清,還是一個謎。</p> <p class="ql-block"> 偏關明長城經過一百多公里的山梁奔走,在一個名叫老營堡的地方下了山。</p> <p class="ql-block"> 這里在明代也是一座兵營,數(shù)百年間六次擴建,成為一座集兵營、官署、驛站為一體的大型城堡,號稱“中華長城第一堡”,現(xiàn)在是一個鄉(xiāng)的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這里也是偏關一號長城公路的終點,我的長城之旅也就此止步。但明長城并沒有在這里終止,向北直達殺虎口,向西連接北京的八達嶺。</p> <p class="ql-block">謝謝瀏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龙县|
郸城县|
萍乡市|
基隆市|
博乐市|
潞西市|
白城市|
马山县|
麦盖提县|
前郭尔|
克山县|
巴楚县|
上高县|
禹州市|
政和县|
富顺县|
南川市|
察雅县|
乌什县|
云林县|
乡宁县|
女性|
满城县|
浑源县|
高阳县|
勐海县|
九龙县|
文昌市|
荥阳市|
盱眙县|
定州市|
彩票|
沅陵县|
沂南县|
肇源县|
成安县|
军事|
永善县|
黄梅县|
颍上县|
遵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