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圖/文:姚東旭</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1788176</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9日,辛亥革命一百一十周年紀念日前夕,我懷揣著對歷史的敬畏與好奇,踏入了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這座坐落于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的紀念館,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見證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p><p class="ql-block"> 踏入大元帥府,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西式風格、鵝黃色調的建筑群,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莊重典雅。大元帥府的前身是清光緒三十二年興建于的廣東士敏土廠辦公樓,因孫中山先生兩次在此建立革命政權而聲名遠揚。1917年,孫中山先生為了捍衛共和,毅然南下廣州,在這片土地上組建護法軍政府,與北洋軍閥展開了頑強的斗爭。盡管此次護法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它卻如同一顆火種,點燃了人們心中對民主自由的渴望。1923年,孫中山先生再次回到廣州,重建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在這里改組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為國民革命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大元帥府的展廳,看著那些珍貴的文物、歷史照片和文獻資料,我仿佛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了孫中山先生為了實現革命理想,四處奔波、殫精竭慮的身影。他在這里與各方志士仁人共商國是,謀劃著國家的未來;他在這里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講,激勵著無數人為了民族的解放而奮斗。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訴說著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讓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的堅定信念和無私奉獻精神。</p><p class="ql-block"> 除了豐富的歷史內涵,大元帥府的建筑風格也別具特色。它由澳大利亞建筑師亞瑟·威廉·帕內設計,融合了西方正統的古典元素和中國傳統建筑風格。連續的拱券、四面環廊展現出歐式建筑的優雅大氣,而竹節形狀的排水管、飾有竹葉裝飾的細節以及嶺南氣息濃郁的百葉門窗,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這種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不僅是當時時代背景的生動寫照,也展現了廣州這座城市開放包容的文化特質。</p><p class="ql-block"> 走出大元帥府,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次參觀,讓我對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人格和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中國近代歷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大元帥府就像一部生動的史書,它見證了歷史的滄桑巨變,也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繼續傳承和弘揚革命先輩們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p> <p class="ql-block">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內設有《帥府百年》復原陳列、《捍衛共和復興中華——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基本陳列、《帥府名人》展。</p><p class="ql-block"> 紀念館定期舉辦各種專題性的交流展覽,開展各類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有館藏文物一萬余件(套)。</p> <p class="ql-block"> 當天是辛亥革命一百一十周年紀念日,昨天下午到廣州大元帥府拍攝的照片,我到服務中心領取明信片的時候,柜臺已經沒有孫中山的明信片,他們為了滿足我的要求,從唯一的一套紀念宋慶齡的明信片中讓我挑選,衷心感謝他們!</p> <p class="ql-block"> 孫中山大元帥府原址原為廣東士敏土(即水泥,是英文“cement”的粵語音譯)廠,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興建,是中國當時第二大水泥廠。</p><p class="ql-block"> 民國六年(1917年)7月,段祺瑞在張勛復辟后計劃“再造共和”,廢除在民國二年(1913年)所選出的國會,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率領部分海軍南下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征用此地作大元帥府。</p><p class="ql-block"> 民國七年(1918年)5月,因被盤踞于廣州的桂系軍閥破壞及干擾,護法運動失敗,孫中山被架空職權,辭去海陸軍大元帥后離開廣州。</p><p class="ql-block"> 民國九年(1920年),粵系軍事將領陳炯明擊敗盤踞在廣州的桂系、滇系軍閥后,孫中山重回廣州,取消軍政府,并于民國十二年(1923年)3月在此地建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大本營建立后不久,先后平定沈鴻英叛亂和東江叛亂,并改組中國國民黨。</p><p class="ql-block"> 民國十四年(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同年7月,國民政府于廣州正式成立,而大本營也完成其歷史使命。后曾被改建為國父文化教育館兩廣分館、國父紀念館等。</p><p class="ql-block"> 1949年解放軍解放廣州后,該處先后成為部隊及廣東省相關部門的辦公用房。</p><p class="ql-block"> 1964年—1998年,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被廣東省農業機械供應公司作為辦公、住宿用房,并在保護范圍內興建三棟居民宿舍樓。</p><p class="ql-block"> 1981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首次出現提案,要求盡早維修座落廣州市河南的孫中山先生大元帥府舊址案。</p><p class="ql-block"> 1984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第六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中再次提出類似提案。</p><p class="ql-block"> 1992年,廣東省農業機械供應公司完成為恢復孫中山大元帥府而搬遷申請的立項報告,同年廣州市人民政府給予批復。</p><p class="ql-block"> 1998年10月19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接收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搬遷保護范圍內首期60戶居民,并開始籌建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p><p class="ql-block"> 1999年—2000年,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開始北樓及南樓的整修。</p><p class="ql-block"> 2001年7月,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南樓整修完畢,并舉行“百年帥府”復原陳列展覽,紀念館首次向外開放。</p><p class="ql-block"> 2001年12月,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北樓整修完畢,并舉行“孫中山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史料陳列展覽,實現第二期開放。</p><p class="ql-block"> 2002年,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完成舊址大門樓復原工程,并搬遷第二期保護范圍內70戶居民。</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1日,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廣州市人民政府為迎接亞運會,拆除了元帥府周圍的危樓,新建了大元帥府廣場,并對元帥府紀念館進行了修整和維護。同年10月20日,大元帥府重新開放。</p> <p class="ql-block"> 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由門樓、北樓、南樓三部分組成,總建筑面積4238平方米。門樓高二層,大門額頂左右有相互對稱的“五蝠拱壽”圖案,左右圖案之間是上刻“光緒丁未冬月廣東士敏土廠豐潤張人駿題”的花崗巖石碑,碑上外加一塊“大元帥府”木匾。此門樓曾于20世紀80年代被拆,改建宿舍樓。開館后根據歷史圖片原樣,按原基礎原大復建,2003年落成。北樓和南樓均有百年歷史,為三層磚木石鋼混凝土結構,每層四面都有回廊,是典型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磚砌連繼券拱、裝飾線腳、陶土寶瓶欄桿、自上而下的竹節形排水管等充分體現了它融合西方建筑和嶺南建筑特色的建筑風格。北樓三樓南面護欄鑲嵌一塊“求是”碑,為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廣東士敏土廠總辦劉麟瑞題寫。2010年亞運會前,1萬多平方米的大元帥府廣場建成,使大元帥府恢復了開門見江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 《帥府百年》復原陳列本著“修舊如舊,忠于歷史”的原則,根據有關的歷史照片、文獻資料、老人口述回憶等相關資料。</p><p class="ql-block"> 恢復了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時期各個房間的布置,力圖使觀眾參觀時身臨其境。其中南樓三樓為孫、宋伉儷當時主要的活動區域,包括有孫中山先生的辦公室、大元帥府會議室、孫宋臥室、餐廳、盥洗室、無線電報室和宋美齡曾經住過的小客房。</p><p class="ql-block"> 除了按照歷史原貌恢復各個房間的布置以外,為了增強展覽的生動性,我們特意在孫、宋臥室展廳制作了“孫中山口述文件、宋慶齡記錄”的小場景,場景中孫中山、宋慶齡二人的塑像用高分子硅膠材料制成,皮膚質感細膩,頭發、眉毛、胡須等毛發均用真人的毛發制成,形態逼真,孫宋二人的音容笑貌猶如當年一樣再現在觀眾的面前。南樓二樓的四個房間分別為參謀處(蔣介石辦公室)、秘書處(廖仲愷辦公室)、大本營公報編輯室、總參議室(胡漢民辦公室)。一樓則包括有值星副官室、通謁室收發室、醫館室、參軍處、會計司.庶務科、衛士隊宿舍、武器庫、衛隊長室等。</p> <p class="ql-block"> 孫中山辦公室是孫中山處理大元帥府日常事務的地方。想象不到吧,多少影響了中國近代史進程的重大決策,都是在這個辦公室里制定下來的。</p> <p class="ql-block"> 這是孫中山與李大釗交談。</p> <p class="ql-block"> 孫中山臥室是孫中山、宋慶齡夫婦休息的地方,同時也是宋慶齡辦公的地方。雖然是女性,但宋慶齡也為我們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看著埋頭工作的宋慶齡模型,竟然還有些感動。</p> <p class="ql-block"> 參謀處負責輔助大元帥制訂作戰計劃、研究作戰形勢、部署軍事行動等。蔣介石、張開儒等先后擔任過參謀長。</p> <p class="ql-block"> 這是蔣介石,墻上掛著軍事地圖。</p> <p class="ql-block"> 總參議室,又稱為胡漢民辦公室,皆因當時國民黨的元老胡漢民擔任大元帥府總參議一職。墻上掛著的是孫中山先生的《大同篇》,房間布置得古色古香,書卷氣濃重。 當大元帥孫中山長時間外出時,胡漢民就代理他的職權,因此當時胡漢民有“代帥”之稱。</p> <p class="ql-block"> 秘書處是大元帥府三大職能處室之一。它負責所有文件、命令起草,行政會議召開與記錄,以及印信掌管,公報發行等。</p> <p class="ql-block"> 這是廖仲愷。</p> <p class="ql-block"> 小客房,這是孫中山、宋慶齡夫婦接待家眷的地方。宋美齡來大元帥府作客時就住在這里。大紅的沙發,很有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 1924年孫中山在陸海軍大本營大元帥府手書《建國大綱》時的照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溪县|
潜江市|
额济纳旗|
晴隆县|
建瓯市|
筠连县|
定州市|
申扎县|
古蔺县|
怀宁县|
苏尼特右旗|
二手房|
景德镇市|
镇赉县|
柳州市|
白沙|
文昌市|
涞水县|
秦皇岛市|
鹤壁市|
台江县|
永德县|
罗城|
鞍山市|
靖安县|
博罗县|
绥阳县|
礼泉县|
河东区|
伊春市|
驻马店市|
盐边县|
镇雄县|
元谋县|
永川市|
安达市|
安新县|
洛川县|
从化市|
平武县|
绥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