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創:謝金良</p><p class="ql-block">楓下書院在線</p> <h3>(一)文學研究和創作的作品繁富,尤以各時期個人詩集為多</h3></br>1942年前完成的作品有:閩東浙南旅行日記(1928年)、《霞浦縣志·文苑傳補》十多篇、《福寧人士記》一冊、《霞山詩草》一冊(200余首)、《北學集》1卷(原名《六庵吟稿》)、《六庵文稿》(古文數十篇)、《閩東風俗記》一冊、《南苑受訓雜錄》一冊、《阿比西尼亞王國記》(稿成一半,已佚)、《六庵讀書札記》100余冊。1942年后三年間:《先秦文學史》1卷、《世說新語注引書考》1卷、《六庵別錄》1卷、《水南讀書札記》1卷、《南旋集》1卷、詩文雜著《海疆集》1卷。建國初期十七年間:《六庵讀書札記》《六庵日錄》、主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選》和《福建文學史稿》及《清詩選注》、舊體詩《朝陽集》(270余首)、《漫談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問題》《漫談如何研究中學古典文學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試論杜甫絕句》。十年浩劫期間:《勞動日記》《山居集》(270余首)、參與注釋明代李贄《焚書》《續焚書》(擔任總纂)、札記《注李賸墨》。1979年以后:《漫談中國古典文學的自學問題》《學習<毛主席給陳毅同志談詩的一封信>的幾點體會》《作家應該向我國的古典文學優秀傳統學習》《六庵詩話》《清詩選注釋》(與陳祥耀教授合作)、《楚辭全譯》(與梅桐生合作)、《華香園集》(詩)、《蕉窗詞稿》《漫話福州》《六庵詩選》(近六十年舊體詩作品選編)、《善于選擇運用好的選本》《學生古今詩詞鑒賞辭典》(領銜撰寫人之一,并撰書序)、《秦豫行——黃壽祺、趙玉林唱和集》《福建詩詞》(主編第一、二集,并收錄其作品多首)、《從蘇頌詩文看北宋朝廷與道教的關系》(與詹石窗合撰)、《福建歷代名人傳略序》《梁容若詩存稿序》《回憶“一二·九”運動》《風塵囈語跋》《窾啟吟草跋》《訓詁學概論序》《隴右方言發微序》《李贄年譜考略序》《空海研究序》《論文寫作指南序》。與張善文合作的有:《<九歌·河伯>鑒賞》《<迢迢牽牛星>賞析》《朱熹詩文理論述要》。去世以后,黃高憲編《黃壽祺論中國古典文學》,又收錄了一些遺作。從以上所述不難發現,黃老的作品大致可分四類:一是詩歌吟詠與鑒賞。他是個極富感情的人,以詩言志,寄情吟詠,常年不輟,寫下了大量詩詞,前后達千余首之多。同時,也很注重研究古詩的鑒賞和評析。二是生活日記與隨筆。尤其是建國后三十年間的日記,將有助于后人更真實地了解這段塵封的歷史。三是讀書札記與體會。這方面雖然相對零散,但數量驚人,作為讀書心得,凝聚了先生的學術精髓和真知灼見,不是專書但價值應該不亞于專書,值得后學者重視。四是學術論文與著作。為數不多,且多通俗平易之作,主要是配合古典文學教學,但不乏經驗之談。 <h3>(黃壽祺先生受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1963年)</h3></br> (黃壽祺先生與兒子黃高憲先生合影) (黃壽祺先生與友人、學生合影)(二)文學研究注重明道濟世,詩文創作體現雅正率真黃老治學很有特點,與現在的學者迥然不同。他堅持實事求是的學風,強調治學與做人的統一,不會刻意追求大篇大論,更不喜歡嘩眾取寵、無病呻吟。在他看來,學者應該德才兼備,“他經常對學生說,要當一名教授、學者,就不光要有博大精深的科學文化知識,更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質,不然寫的文章再好,別人也不服氣。”①教師應起到表率作用,“他常說:為經師易,為人師難;教師要重視自己的學習,自己先學好,然后才能教好別人。”②此外,對于治學他也提倡學以致用,“實事求是,是他的一貫學風。他的主要學術觀點是:一、文學所以言志、抒情、詠物、寫景、記人、紀事,而最終目的在乎明道濟世;二、溫故知新、承先啟后,有所革亦有所因,故一切學術均應虛心研究,繼承優良傳統并加以發展變化,以適應新情況、新要求;三、文附質,質待文,故文學作品要求內容形式并美。評價古今人物及著作,應在精研深思的基礎上,不虛美,不隱惡,舍短取長,實事求是。黃老在課堂講授、研究著述和答問解惑中,無不遵循這些觀點。他教育學生:做學問要腳踏實地,要善于聯系實際。”③在日常生活中,他始終做個大好人——待人誠懇,誨人不倦,處事認真,操守清正,晚年雖身兼多種社會職務,但凡有專業會議他都準時參加,單位和個人來訪、來信,必親自接待和答復,從不敷衍了事;平時生活儉樸,非義之財不取,幫助別人解決困難,也從不圖報。我想,這些也就是黃老不僅學問精深廣博而且為人口碑極好的根本原因。“詩入精微與道通”。黃老的詩,有真情,有善思,有哲理,有意蘊,感悟人生,雅正純真,回味無窮,令人叫絕。“題材十分廣泛,感受獨特,不論言志、抒情、感時,還是寫景、記人、記事,都能迸發出詩的真、善、美的熠熠光彩。”④“黃老為友人詩集作序,往往自謙不善為詩。就我看來,他能為嗣宗的憂憤,少陵的沉郁,太白的飄逸;又能為牧之的清麗,石湖的平易。他的詩,接武前賢,義歸雅正,才兼眾體。”⑤《六庵詩選》是他晚年親自選編的,1986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收詩600首,即自1926—1983年間的代表性詩詞作品,以編年為序,分為《北學集》《南旋集》《海疆集》《朝陽集》《山居集》《華香園集》《華廬集》7卷,又附《蕉窗詞》22首。出版以后,受到學界同仁的高度評價。陳祥耀《六庵詩選序》《當代詩詞點評》《黃壽祺教授遺事紀略》都有所論及,還特別夸他“詩才甚捷”。1986年11月6日《泉州晚報》登載嚴如鉞先生讀《六庵詩選》的評論《哲理詩情共短長》。逝世后,王景禔先生有專論《六庵之詩及其詩學主張初探》一文,以“真”“愛”“美”三字概括其詩藝特色,總結他的詩學主張是“妙契文心與道心”“春梅秋菊競芬芳”“文運推移隨世變”“道義擔當賴鐵肩”“祝君綺思美如詩”,并進一步窺探他詩藝與詩學主張淵源于多方面:家學鄉學影響、名師益友熏陶、深得《文心》奧旨、發揚閩派流風、博采眾家之長。⑥在紀念黃老的文集中,還有不少談及他愛好詩歌創作的文章,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詩人,才華橫溢,情感真摯,詩藝精純,雅俗共賞,而且還是一位一字之師,經常指導友人進行創作與鑒賞。黃老的文,也是很有特色的。他文宗桐城派,率意存真,有《六庵文錄》等作品。“先生解放前多用文言文寫作,解放后才多寫白話文,寫文言文,守桐城派的義法,力求有物有則,歸于雅潔;又兼學殖深廣,落筆時自有詞藻涌赴,故出以自然,毫無費力做作之感,而淵懿閑雅可喜。晚年的文言文、白話文,能率意存真,故我挽他的詩,有‘文守方姚到率真’之句。”⑦此番評論,頗能見出黃老為文的率真特色。 (黃壽祺先生與友人、學生合影)(三)楚辭研究有特色,清詩選注開新河,應酬書法傳美感黃老在文藝創作與研究方面,還有一些成果與特色,不得不提。主要有幾方面:一是楚辭研究。黃老在初任教師時,就開講過楚辭。在日后的古典文學教學中,每逢講到《離騷》時都很精彩,引人入勝,往往為學生所稱道。在晚年招收先秦兩漢方向的古典文學碩士生后,便與高足梅桐生合撰《楚辭全譯》。該書注譯了王逸《楚辭章句》的全部作品,還增補了賈誼《鵩鳥賦》和《吊屈原賦》兩篇辭作。為了力求通俗準確,采用簡體和直譯的方式,體現了學術性和通俗性相結合的原則,對初學者接觸和研讀楚辭有很大的幫助。全書25萬字,貴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1991年重版,1992年獲貴州人民出版社優秀圖書獎。二是選注清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前后,他組織本系中國古典文學教研室的力量,與陳祥耀教授一起主編《清詩選》。該書1984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對此,中國韻文學會會長鐘振振先生認為,在清詩為數不多的當代選注本中,該書是出版較早,質量較高,影響也較大的一種。書中很多篇目此前從未有人注釋或解說過,頗具原創價值。⑧三是書法創作。黃老自幼喜歡寫字,經常臨摹名帖,早在13歲時,“在紀念20周年校慶時舉辦的成績展覽會上,我的作文和書法都以全校第一名獲獎”。⑨正如蔡起迪《深蘊易理,大道物象——黃壽祺教授書法淺議》所說:“他無心成為書法家,但他的書法作品卻給人一種深蘊易理,大道物象的藝術美感……他的書法作品已逐漸被人們所推崇。”⑩平日里,黃老經常把所作的詩詞、聯對等用毛筆書寫后,加蓋圖章,贈給親友,不少作品受到人們的珍藏。他的書風清麗雅健,舒卷自如,善于變化,頗具功力,富有美感。 (黃壽祺先生書法)以上是對黃老畢生學術成就的簡單總結,唯恐不夠周全和恰當,還有望深知者批評指正。筆者作為黃老易學的再傳弟子,可惜無緣以見師祖。自從1992年求學福建師大以來,黃老的精神便一直成為我治學與做人的榜樣,催我奮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文完稿前的連續三個夜里,都夢晤黃老,奇哉!首夢最奇,先是一自稱力大三千五百斤的勇士向我訴說,他與黃老PK,竟然慘敗。我不信,便去問黃老。黃老說他乃區區文弱書生,實斗不過大力士,之所以PK得勝,乃在于以智取勝也。以智取勝,以文勝武,我在迷糊的夢中似乎明白了黃老的思想真諦!于是,夢醒后我完成了一副長達一月而琢磨不定的對聯以追挽黃老:壽不比南山而學高行正名垂千古;祺未若東海而慈善德謙澤披萬世。愿黃老學術不斷弘揚光大!? ? ? ? ? ? ? ? ? ? ? ? ? ? ? ? ? 完稿于2011年9月5日 復旦光華樓 <h3>(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與福建師范學院同事合影)</h3></br> <h3>(黃壽祺先生故居)</h3></br><br></br> ? ? ? ? ?(2021年夏天詹石窗教授拜謁黃壽祺故居)<h3>文章來源:</h3></br><h3>謝金良:《俯仰千古學術 ?堪稱一代宗師——略論黃壽祺先生的學術成就》,福建師范大學建校105周年紀念特稿,發表于《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h3></br><h3>注 釋:</h3></br>①李悅照:《留取丹心照后人——憶六庵老人》,《易學宗師黃壽祺》,第139頁。<br></br>②張均:《略述黃壽祺教授對語言文學教育的貢獻》,《易學宗師黃壽祺》,第148頁。③俞元桂:《老樹當風葉有聲——記黃壽祺教授》,《易學宗師黃壽祺》,第157頁。④李鄉瀏::《老讀遺詩倍眼明——<六庵詩選>的藝術特色》,《中國易學·紀念文集合編》,第338頁。<br></br>⑤俞元桂《老樹當風葉有聲——記黃壽祺教授》,《易學宗師黃壽祺》,第162頁。⑥詳見《易學宗師黃壽祺》,第171至185頁。<h3>⑦陳祥耀:《黃壽祺教授遺事紀略》,《易學宗師黃壽祺》,第31頁。</h3></br><h3>⑧鐘振振:《<清詩選>吳偉業<過吳江有感>等七首注釋辨正》,《中國韻文學刊》,2004年第4期。</h3></br><h3>⑨《黃壽祺自傳》,載《易學宗師黃壽祺》,第196頁。</h3></br><h3>⑩引見《中國易學·紀念文集合編》,第445頁。</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XQHJ4klsb3fKwcxVxXI1Pw"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沧源|
宁远县|
将乐县|
张家界市|
明光市|
寿阳县|
深泽县|
高邑县|
科技|
萝北县|
东莞市|
特克斯县|
巢湖市|
仁化县|
无棣县|
浦县|
定日县|
棋牌|
杭锦旗|
桐乡市|
建阳市|
丰镇市|
岚皋县|
盐池县|
元朗区|
彰化市|
开远市|
鄱阳县|
东阳市|
搜索|
芦山县|
万宁市|
浦江县|
秦安县|
拉萨市|
安龙县|
鹤山市|
泽州县|
兴海县|
什邡市|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