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香山公園地處西山東坡之腹心,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早在元、明、清時,皇家就在香山營建離宮別院,每逢夏秋時節皇帝都要到此狩獵納涼。</p><p class="ql-block">公園原有古代建筑大都被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焚毀,令人痛惜、遺憾和忿恨</p><p class="ql-block">4月28日星期一,我們來到香山公園,該公園內革命舊址和香山寺景區等由于實行星期一閉館制度,無法入內參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東宮門</b></p><p class="ql-block">為香山公園之正門,坐西朝東,兩側有銅獅。乾隆所題“靜宜園”赤金大字匾額懸在門檐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香山靜宜園</b></p><p class="ql-block">清代時著名的“三山五園”之中的一山一園,但后來被英法聯軍燒毀,解放后參考清代宮廷畫家張若澄的《靜宜園二十八景圖》進行修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勤政殿</b></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是清代皇帝在香山靜宜園駐蹕期間,處理朝政和接見王宮大臣的場所,是靜宜園二十八景的首景。勤政殿于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僅存殿基。2002年在原址上進行復建,是香山公園最具皇家特色的標志性建筑,殿外牌匾為乾隆皇帝御筆題寫</p> <p class="ql-block">中國特有樹種——白皮松</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瓔珞巖</b></p><p class="ql-block">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為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由清音亭、綠筠深處、橫云館及疊石、山泉組成。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984年于原址修復清音、綠筠深處兩組建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雙清別墅</b></p><p class="ql-block">原為清代靜宜園內松塢云莊,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毀,后由香山慈幼院創辦人熊希齡辟為私人宅邸。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從西柏坡進駐香山后,雙清別墅為毛澤東同志的辦公和居住地。9月21日,毛澤東同志由香山雙清別墅移居中南海菊香書屋。</p><p class="ql-block">這里是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過渡時期的指揮部,是籌備新政協、籌建新中國的歷史見證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小白樓</b></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圖書館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香山寺</b></p><p class="ql-block">曾是北京西山規模最大的寺廟,1860年和1900年,先后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燒毀,僅有知樂濠、聽法松、娑羅樹御制碑、石屏等少量遺物保存下來。2017年,經過5年的修繕,香山寺風采再現</p> <p class="ql-block">由于許多場館閉館,索道也正停運改造,我們在香山公園轉了不到兩個小時,就到位于香山腳下的國家植物園。</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國家植物園</b></p><p class="ql-block">包括南園(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北園(北京市植物園)兩個園區。</p><p class="ql-block">我們首先來到南園,國家植物園我來了好多次,但都是去了北園,南園還是第一次來。南園建有15個特色專類園,擁有展覽溫室、康熙御碑等人文景觀和菩提樹等國禮植物,有亞洲最大的植物標本館、中國古植物館等</p> <p class="ql-block">高香白桐(非洲巨木)</p> <p class="ql-block">流蘇猬實大道</p><p class="ql-block">每年的“五一”前后,馬路兩旁的流蘇樹便會率先用漫天的白花引得游人紛至沓來。流蘇樹的花期尚未過去,路邊的猬實就把開花的接力傳了下來,同樣是滿樹繁花,這次會換作粉色的花朵。在近半個月的時間里,這條幽靜的小路會變身成為北京的網紅打卡地,漂亮的女孩兒們紛紛來此拍照留念,在美好的春日里留下自己最美的影像。</p> <p class="ql-block">菩提室</p><p class="ql-block">菩提室因栽有一株珍貴的菩提樹而得名。此間溫室內栽神的這株菩提樹乃從當年佛祖釋迦牟尼坐禪得道的那株菩提樹上取枝條繁殖而成,所以倍顯珍貴。</p> <p class="ql-block">隨后來到北園,之前這里稱北京植物園。本來想去在植物園里的臥佛寺和曹雪芹紀念館,同樣星期一閉館,所以我們進了大門轉一小圈就岀來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4月29日),我們再次去香山。首先去了碧云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碧云寺</b></p><p class="ql-block">位于香山公園內,始建于元至順二年(1331年)</p> <p class="ql-block">碧云寺坐西朝東,占地面積40000平方米,建筑呈南北對稱軸線式布局,分為中路主要建筑、水泉院建筑和羅漢堂建筑三大部分。中路主要建筑有山門、山門殿、彌勒殿、大雄寶殿、菩薩殿、孫中山紀念堂、金剛寶座塔;羅漢堂建筑有禪堂、羅漢堂、藏經閣;水泉院建筑為乾隆帝行宮,有涵碧齋、含青齋、洗心亭、清凈心、試泉悅性山房、龍王廟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山門殿</b></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p><p class="ql-block">殿內兩尊金剛力士塑像是佛教守護寺門的神將,俗稱哼哈二將,此像于1992年重塑,高4.8米,姿態猛勇,頭戴寶冠,手執金剛杵。</p><p class="ql-block">左像怒顏張口為“哈”,右像忿顏閉口為</p><p class="ql-block">"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彌勒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大雄寶殿</b></p><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位于彌勒殿后,面闊三間,廡殿頂,筒瓦屋面,帶回廊,額枋繪旋子彩畫,后檐明間出抱廈一間,額繪旋子彩畫,殿內主佛供奉釋迦牟尼坐像,左有迦葉尊者和文殊菩薩,右有阿難尊者和普賢菩薩。殿前月臺上南北經幢各一座。南北配殿各三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乾隆御制重修碧云寺碑亭</b></p><p class="ql-block">建于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為重檐八角攢尖、黃琉璃瓦頂碑亭,亭上下澹飾斗拱,紅墻紅柱,二龍戲珠彩畫,碑亭內設乾隆御制重修碧云寺碑文,碑身兩側雕纏枝蓮紋飾,下有龜跌海墁。中國古代建筑中,只有皇帝使用的宮殿或奉旨興建的廟宇等才允許使用黃色琉璃瓦,是權力的象征。碑亭所用黃琉璃瓦,充分體現出碧云寺為皇家御制寺院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制重修碧云寺碑文</p><p class="ql-block">西山佛寺累百,惟碧云以宏麗著稱,而境亦殊勝。巖壑高下,臺殿因依,竹樹參差,泉流經絡。學人瀟酒安禪,殆無有逾于此也。自元那律楚將之裔名問勒彌者,金宅開山,凈業始構。明正德中,稅監于經為電窮計,將以大作功德,而寺逐廓鮭煥然。至魏忠賢踵而行之,奢僭轉甚。夫奉佛者不廢莊嚴。要以清凈為本。如梵夾所載人天供養窮極珍開,皆本清凈為莊嚴也。否則污法序而站山天,何福因不益之有?雖山體常新,如如不動,初充什毫增損,而自人事觀之,有三慨者當明政不綱,椓人專恣,鬼神為之怨痛,猶欲佞佛以求庇于地下。而為其上者方且</p><p class="ql-block">假以寵靈,錫之題額,發惟恐其香火之不延,宅兆之不國。厥后罪惡貫盈,刑誅踵接,而穢跡之標揭于林莽間者,追易世迺克鏟除。追維末造,誰實尸之?斯只為車鑒也已。朕駐蹕靜宜園,時過此寺,樂觀林壑之羨,而念古剎之有待于護持也。愛命重加整葺。喜其滌瑕蕩穢而復為凈域,因筆之于石,用垂戒焉。</p><p class="ql-block">乾隆十四年已已冬十月吉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菩薩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孫中山紀念堂</b></p><p class="ql-block">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曾在此停放。南北配殿各三間,現此院辟為孫中山先生生平展室</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羅漢堂</b></p><p class="ql-block">羅漢堂仿杭州凈慈寺羅漢堂而建,位于碧云寺南路,明間檐下金字臥贏書“羅漢堂”正門內供奉四大天王,室內有羅漢像508尊羅漢。殿中心為三世佛像,四面通道上各立一尊佛,東面為護法金剛韋馱,北面為瘋僧,西面是地藏菩薩,南面為接引佛。另外,北面房梁上有濟公活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水泉院</b></p><p class="ql-block">水泉院位于碧云寺北跨院,是一座融園林景觀和居住殿堂于一體的皇家行宮建筑。整個院落坐西朝東,前三進院為含青齋建筑群,后兩進院為水泉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石牌樓</b></p><p class="ql-block">牌坊兩側各有八字形石雕照壁,照壁正面刻八個歷史人物浮雕,并有題名,左有藺相如為節,李密為孝,諸葛孔明為忠,陶淵明為廉;右有狄仁杰為孝,文天祥為忠,趙壁為廉,謝玄為節,照壁小額枋刻有八個大字,左為“精誠貫日”,右為“節義凌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乾隆御制金剛寶座塔碑亭</b></p><p class="ql-block">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南北各建一座重檐八角攢尖碑亭,檐下裝飾石雕斗拱,是極具特色的建筑。亭內為穹窿頂,頂部有龍頭藻井,置有乾隆御制金剛寶座塔碑文石碑,左亭碑文為滿蒙文字,右亭碑文為漢藏文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金剛寶座塔</b></p><p class="ql-block">金剛寶座塔位于中路建筑最后,塔全部用華麗的漢白玉砌成,分上下兩部分,下為金剛寶座,正面正中開券洞,孫中山先生的衣冠即封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碧云寺雖屬香山公園一個景點,但與香山公園分別售票,我們從碧云寺回來后,進了香山公園北門,看了一些昨天沒看的景點</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宗鏡大昭之廟</b></p><p class="ql-block">又稱昭廟,意為:尊者神殿。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為西藏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貝丹益希(1738-1780)進京向乾隆祝七十壽誕而建,昭廟為班禪夏季駐錫地,故又稱班禪行宮。昭廟占地9100平方米,形制為漢藏混合喇嘛廟式樣,由琉璃牌樓、清凈法智殿(眾妙之門)、自臺、八方重檐御碑亭、紅臺、都罡殿(宗鏡大昭之廟)、萬壽七層八面琉璃塔等建筑組成。清乾隆皇帝對六世班禪進京覲見極為重視,分別于香山、北京西黃寺、承德為其營造了三處行宮,贈予大量的佛像、珍寶飾品,并與其朝夕相處。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十九日,六世班禪為昭廟落成開光,御題《昭廟六韻》詩。咸豐十年(1860年)昭廟遭到英、法聯軍的焚掠,僅存琉璃牌樓、幡桿石座、白臺、石碑、紅臺、琉璃塔等遺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琉璃萬壽塔</b></p><p class="ql-block">又稱琉璃塔,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宗鏡大昭之廟最后一組建筑,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木建筑及石佛像均遭破壞。1965年修繕,2010年修復為琉璃瓦頂,再現盛世佳境?,F為香山公園標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香山公園周邊有多個停車場,我們來時不是節假日,停車還是很方便。收費每15分鐘2至3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池县|
嘉定区|
东丰县|
左云县|
张掖市|
富顺县|
冕宁县|
合山市|
吴堡县|
莱芜市|
定州市|
寿宁县|
南平市|
门头沟区|
平湖市|
赤水市|
景东|
师宗县|
绥阳县|
四川省|
武陟县|
洞头县|
宜兰市|
古丈县|
漳州市|
乌审旗|
宁国市|
镇安县|
云南省|
乌审旗|
永胜县|
饶平县|
西林县|
盐边县|
绥棱县|
广宗县|
易门县|
蒙山县|
龙门县|
宜昌市|
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