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微信朋友圈,看見一個朋友“摩旅”西藏,已經在G318國道上了,而且在風雪交加的天氣下,已經安全通過了川藏第一關“東達山”,而我卻莫名其妙的想起來那一年滇藏線上的“金沙江大拐彎”觀景平臺上,欣賞金沙江大拐彎的勝景。 <p class="ql-block"> 這一天是2018年10月2日,已經過去七年時間了,這也是第一次自駕滇藏線,后來又自駕進藏時,去過兩次金沙江大拐彎觀景平臺。</p><p class="ql-block">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內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千米的區域,位于中國云南省,跨越了云南省麗江市、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9個自然保護區和10個風景名勝區。</p><p class="ql-block"> 而梅里雪山在滇藏線G214國道上的“飛來寺觀景平臺”,就可以看得到,問題運氣要足夠好,因為梅里雪山總被云霧繚繞···。</p> <p class="ql-block"> 金沙江第一彎(如雅魯藏布江大拐彎也是稱彎),有的人稱金沙江第一灣:彎里的山體位于川滇藏三省區結合部的四川省得榮縣子庚鄉境內,而大拐彎本身,河東屬四川子庚鄉,河西屬云南奔子欄鎮。由北向南縱貫全境的定曲河,在先后接納了瑪伊河和碩曲河之后,攜三江之水投入了金沙江的懷抱,在江水匯合處,形成“三壁夾兩江”的奇景。</p><p class="ql-block"> 真相:金沙江上彎道很多,奔子欄鎮峽谷段的所謂金沙江第一彎其實不是第一彎,而是第一峻彎,特征在峻。</p> <p class="ql-block"> 完全拍攝金沙江大拐彎全景,在不借助無人機拍攝的情況,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相機的超廣角鏡頭,二是利用觀景平臺上的這個高梯子。</p><p class="ql-block"> 我當時用的鏡頭是佳能16~35超廣角鏡頭,而且還用了16端,方能清晰拍攝到“大拐彎”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 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有“萬里長江第一彎”之稱。起初,金沙江也是由北向南流的,可是當流到云南省境內的石鼓動村北時,江流突然折轉向東,而后又轉而向北,在只有幾千米路的距離內,差不多來了一個180度的大拐彎。</p> <p class="ql-block"> 如果不借助觀景平臺上的高梯子,就會將安全防護欄桿收入鏡頭,打亂了畫面的“純凈感。</p> <p class="ql-block"> 我很慶幸自己帶全了攝影裝備,各類鏡頭都帶著:有備無患;也才能完整的拍下來“金沙江大拐彎”。</p> <p class="ql-block"> 否則,最大可能會拍攝成(下圖)這樣···。</p> 站在觀景平臺邊上的制高點,拍攝觀景平臺~~。 <p class="ql-block"> 所拍攝的“金沙江大拐彎”上游景象~~。</p> <p class="ql-block"> 光影下的“金沙江大拐彎”,金沙江的江水褐黃色,那是因為上游發生了泥石流;這一年路過巴塘竹巴籠G318川藏線金沙江大橋是,水質就非常渾濁(褐黃色)。</p><p class="ql-block"> 經后期新聞報道,是在金沙江上游的泥石流、形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堰塞湖,為了避免給金沙江下游人民群眾造成威脅,所以疏散了下游近1000公里的兩岸群眾,后來采取爆破的手段,炸開了堰塞湖···。</p><p class="ql-block"> 這一年的川藏線金沙江大橋,也隨之被毀,后來又在原地不遠處,修建了新的金沙江大橋,這一年,我拍攝的老的金沙江大橋和“西藏界”藍色路牌,都成了絕版···。</p> <p class="ql-block"> 關于金沙江大拐彎的傳說:</p><p class="ql-block"> 從前金沙江并沒有今天的大拐彎,而是和怒江、瀾滄江等并肩南流。就在金沙江與它的伙伴們一起南流的時候,在它東面不遠的地方,還有一條河流由西向東不停地流淌著的“古長江”湍急的古長江水不斷地侵蝕著腳下的巖石,也不斷地向西伸展著。時間一長,終于有那么一天,古長江與古金沙江相遇了。它們相遇的地點就在石鼓村附近。</p><p class="ql-block">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古長江地勢比起古金沙江要低得多,滔滔的金沙江水受到古長江谷地的吸引,自然掉頭向東。于是,金沙江就成了長江的一部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梅县|
平邑县|
顺平县|
公主岭市|
封开县|
宣化县|
蓬安县|
阳山县|
嘉禾县|
柳州市|
措勤县|
西安市|
双柏县|
凤冈县|
和硕县|
张家口市|
铜鼓县|
进贤县|
丰城市|
育儿|
拉萨市|
巴塘县|
乐昌市|
繁昌县|
榆社县|
博湖县|
新乡市|
如东县|
石家庄市|
大方县|
宝应县|
鸡泽县|
西安市|
南平市|
恭城|
安龙县|
磴口县|
曲松县|
根河市|
许昌市|
石河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