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3日早餐后,6點20分從淅川縣馬蹬鎮出發,7點10分抵達丹江大觀苑。</p> <p class="ql-block"> 淅川縣的馬蹬鎮,是丹江古河道的一個碼頭,相傳王莽攆劉秀時追到這里,劉秀眼看就要被追上,就急中生智,將馬蹬子扔在這里,而自己向相反的方向逃跑,這個馬蹬子果然起了作用,使劉秀躲過了追兵,后來劉秀做了皇帝,老百姓就稱這個地方為馬蹬。這是流傳久遠的地名。</p> <p class="ql-block"> 丹江,古時也稱黑水、粉清江,后因堯帝長子丹朱治水有功,死后葬于此地而改名為丹江。它發源于陜西秦嶺的鳳凰山,經商南縣的月亮灣進入淅川境內,經丹江小三峽后再由這里向南流向湖北,注入漢江,是漢江最大的支流。丹江全長378.6公里,古時也有“八百里丹江”之稱。</p> <p class="ql-block"> 河南丹江大觀苑景區位于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 丹江大觀苑風景區建設總投資8億元,按照國家AAAAA景區標準興建。</p><p class="ql-block"> 河南丹江大觀苑景區立足亞洲第一庫的天然資源,借助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巨大的影響力,景點突出“藥文化、水文化、楚文化、佛文化、商文化”五大文化特色,實現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努力打造成為集生態觀光、文化旅游、水上娛樂、休閑度假為一體的中國第一旅游名勝。因勢利導,自然天成,吸引著海內外大批游客慕名而來,現已成為中原旅游業躍起的一顆璀璨明珠,被譽為“河南省旅游業的一張珍貴名片”。</p> <p class="ql-block"> 李時珍</p> <p class="ql-block">藥王殿展示了中國古代杰出中醫藥學家和從丹江水庫周邊采摘的數百種中藥材,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中醫藥文化,體驗制作中醫藥產品的樂趣。</p> <p class="ql-block">奇石好漢林系搜集本地窟窿石建造而成,所用窟隆石孔洞纏連、千姿百態,或靈芳飄逸、渾穆古樸、或凝重深沉、或超凡脫俗、奇形怪狀、自然天成。克分體現了“瘦、皺、漏、透”的特點。石林中溪水爆漏、小路蜿蜒,山頂點綴八角石亭,亭下潭中石龜臥波戲水,動靜相宜,賞心悅目。根據奇石特點,結合《水滸傳》中梁<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好漢人物性格特點、體貌特征等在相應石頭上雕刻定位。形象展示梁山好漢雄心壯志、俠肝義膽的豪邁氣概,置身其中,一步一景,移步移景,從奇石形、質、色、紋,由實到虛,由形到神,由意到韻展開想象,連步升華。不啻為一種妙語人生、怡情養性的高雅享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思源亭,仿天壇造型。思源,顧名思義就是飲水思源,出自南北朝有名的文學家庾信。他在《徵調曲》中寫到:“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這句話表達了他對故土的思念之情,后來演變成了“飲水思源”這個成語。</p><p class="ql-block">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經于2014年12月12日14時32分全線貫通,丹江清霖北上直達京津,惠濟沿線億萬民眾。“千里水緣一線牽,舉杯共飲丹江水”。在此修建思源亭,是為大家提供一個觀瞻水源地、飲水思源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太乙真人又稱青玄大帝、十方救苦天尊,是元始天尊弟子、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居青華長樂果、東極妙<span style="font-size:18px;">嚴宮。</span>統領青玄左府一切真仙,掌握三界救苦之事。能接引積德行善、曉道明玄之人,登天成仙。</p> <p class="ql-block"> 世紀龍是一座巨型龍形雕塑,長度約為99米至200米,高度在18米至30米之間,具體尺寸因不同描述略有差異。龍身由9999塊青石拼接而成,寓意中華民族的團結與繁榮。其造型蜿蜒起伏,龍頭朝向丹江水庫,龍尾延伸至山林,形成了一道壯麗的風景線。</p><p class="ql-block">世紀龍不僅是一個雕塑,更是一個文化載體。龍身上雕刻了各種浮雕和圖案,展示了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此外,世紀龍內部設計巧妙,結合了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通過聲光電技術展示了生物、地質的演變過程,以及神話傳說中的海底龍宮世界。</p><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在世紀龍內部探索,感受從遠古生物到現代科技的演變歷程。特別是對于中小學生,這里是一個生動的實踐教育基地,能夠親身體驗侏羅紀、白堊紀時期的恐龍生活,以及現代海洋科技的發展成就。</p><p class="ql-block">世紀龍不僅是丹江大觀苑的地標,更象征著吉祥與繁榮。其設計理念融合了中華文化的精髓,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團結精神和對未來的美好愿景。</p> <p class="ql-block">丹陽樓,又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紀念館。紀念館共5層高46.6米,以先秦時期楚國臺制的“層臺累榭”特征為主,展示內容有調水路線、淅川移民風采、治水名人雕塑、千秋大禹及丹江觀景。</p> <p class="ql-block"> 鴻雁</p> <p class="ql-block">報喜鳥林,有十八種珍稀鳥類的雕像,有金雕、大天鵝、大紫胸鸚鵡、大白鷺、鴕鳥、丹頂鶴、孔雀、朱鹮、紅嘴巨鷗、黑頸鶴、鴛鴦、鳳頭麥雞、中杓鶡、紅腹錦雞、東方白鸛、鴻雁、雉雞、黑嘴松雞等。水是生命之源,隨著水源地的持續蓄水,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持續推進,庫區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在景區之內就時常可見紅腹錦雞等珍稀鳥類的出沒。</p> <p class="ql-block">楚風樓是丹江大觀苑的標志性景點之一,主體三層,重檐迭起、飛檐翹角,集中展示丹浙鐘鼎和鳴,博大精深的楚文化特色。一樓按照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宮廷樂舞表演場景設置,感受“楚女善舞翹袖折腰丹鳳楚韻,楚樂動人五音繁會博大精深”的楚國風情。二樓集中展示楚始都丹陽城昔日的輝煌和震撼的楚國文物。三樓楚國官廷再現,讓您穿越時空,親身領略一番帝王的風范。</p> <p class="ql-block">丹江第一帆,上面是風帆的造型,下邊堆滿了從江里淘出來的鵝卵石,置身于此,仿佛來到了漫漫河灘之中。鵝卵石有按摩腳底、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俗話說:“樹老根先枯,人老腳先衰,要想人不老,按摩先按腳”。今天我們來到這里,可以做一下足療。馬蹬鎮是古時重要的水旱碼頭,在這里可以讓大家重溫先輩們在沒有機械化的時代揚帆遠航的場景,同時也有祝福大家生活、工作都可一帆風順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范蠡西施雕像,范蠡,春秋末戰國初楚宛三戶人,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大商人。西施,原名夷光,又名西子,浙江諸暨苧蘿村人。范蠡在越國兵敗后和文種一起制定“滅吳七計”,其中一計便是“美人計”。為實施美人計,范蠡在越國遍尋美女,尋訪到了德才貌兼備的浣紗女西施。為讓西施出色的完成任務,范蠡花費三年之功,按照吳王夫差的喜好培養西施,教西施歌舞、步履、禮儀等等,由于朝夕相處,兩人日久生情,但為了國家利益,西施以身許國,由勾踐獻與吳王夫差。等到吳國滅亡之后,范蠡激流勇退,帶著西施泛舟而去。</p><p class="ql-block">范蠡在棄官從商后,19年間三成巨富,又三擲千金,把財產分給當地的貧民百姓,受到世人愛戴,被供為“商圣”,被封為“財神”。范蠡經商主張經商要先富,先富帶后富,而后富行其德。</p> <p class="ql-block">范蠡閣,整體建筑風格為楚國的建筑風格。一樓是商界奇才館,首先看到正中供奉的是商家始祖范蠡的坐像,來到范蠡的故鄉,可以拜一拜財神爺。左右兩邊看到的是歷史上八位有名的經商能者。二樓為我們大家展示范蠡的從政生涯,再現吳越爭霸中的檇李之戰和姑蘇之戰的戰爭場景。三樓展示的是范蠡的經商生涯。同時房間墻壁上的竹簡上展示的則是范蠡留給后人的經商秘籍。四樓展示的是美女西施的3組塑像,向我們介紹范蠡與四大美女之首西施之間的一段傳奇愛情故事。</p><p class="ql-block">范蠡的一生有四大美事是讓人非常羨慕的:在政治方面,“居官則至卿相”,在從商方面,經商做到億萬大富翁,又與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相伴,不管經歷多少坎坷曲折,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而且范蠡活到了88歲,88歲別說是古代就算是現代也是非常長壽的。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范蠡其人,可以這樣說:他治國有略、治軍有方、治家有術、治財有道,可謂是“千古奇人”。</p> <p class="ql-block">懷舊林體現了浙川人民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識大體、明大義、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專門收集移民日常的生產生活用具,如石磙、石磨、石臼、石槽等,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絕無僅有。走進懷舊林,一種睹物思鄉、飲水思源的留戀心情便會油然而生,也可以親身體驗原始生產、生活工具的使用方法,可謂是一本立體的歷史教科書。</p> <p class="ql-block">竹廊,竹子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是高雅情操的象征。古人蘇東坡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讓人瘦,無竹使人俗。竹子是節節長高的,在這里祝福大家能夠像竹子一樣節節高升。</p> <p class="ql-block">鳳凰橋,鳳凰橋是連通鳳凰島和龜壽島的一架懸索橋,中間采用透明玻璃。走在橋上,我們可以看到腳下就是碧波蕩漾的丹江水庫,給人別樣的視覺感受。</p> <p class="ql-block"> 帝師一一劉伯溫</p> <p class="ql-block">劉伯溫,名基,字伯溫,是現在浙江省麗水市文成縣人。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是幫助朱元璋奪得天下、建立大明王朝的第一謀士。</p> <p class="ql-block">九龍壁,龍是中國人信奉的圖騰,龍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中國自古就有“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傳說。龍生九子的傳說由來已久,但它們怎么會留在人間各司一職,就要從劉伯溫說起了。相傳,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饑荒遍地。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并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但龍王事務繁多,因此派出了九個龍子相助。九龍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他們跟隨劉伯溫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p><p class="ql-block">當它們功德圓滿準備返回天庭復命時,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號令九子。但九子乃是神獸,頓時呼風喚雨,大發雷霆。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老大赑屃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們走。”赑屃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原來,神功圣德碑是記載“真龍天子”生前所做功德的,因為功德是無量的,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四方神鬼,所以老大背不起來。八子眼看大哥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不現真身。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劉伯溫得知此事后,也棄朱棣而去,脫離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轍,便讓九子各司一職,流傳千古。</p><p class="ql-block">九龍子,他們的名字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少見。這位就是老大赑屃,讓赑屃承載千秋,托舉后人;讓狻猊給人們帶來吉祥和好運;讓蒲牢為人間常敲警鐘,共創和諧社會;讓饕餮保佑人們吃喝不愁,健康長壽;讓椒圖保佑人間平平安安,和諧相處;讓鴟吻適時降雨,防治天災;讓狴犴仗義執言,秉公執法;讓睚眥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讓跋狎常撒甘露圣水,惠濟眾生。</p><p class="ql-block">在中間是老大赑屃,據說摸摸它的頭,一生不用愁,摸摸它的頸,一生不生病,摸摸它的背,健康又長壽。</p><p class="ql-block">在這修建九龍壁也是希望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工程能夠永遠實施,造福子孫后代,造福龍的傳人。</p> <p class="ql-block">云窟簡介,“登萬年古樹,尋人生巔峰”。<span style="font-size:18px;">云窟,</span>即“通往云端的入口”,賞丹江美景,品古楚文化。古樹本有靈,許愿不落空,今登得古樹,心想事終成。</p><p class="ql-block"> 萬年古樹,飽經滄桑,參天雄偉,高高地盤立在丹江大觀苑中心的一個小島上,直徑12米,高26米。樹根盤根錯節,縱橫交錯。樹冠枝繁葉茂,昂首云天。樹干虬曲蒼勁,古老滄桑內部中空,可攀梯而上,登高望遠,一覽無余,他覽四周美景品味古楚文化。真可謂:“百年古樹憾靈魂,幾度風霜幾度春。 年年歲歲逢雨醉,頂天立地笑乾坤”。</p><p class="ql-block"> 丹江大觀苑景區是丹江庫區周邊自然景觀最好,植被最為茂盛的區域,而萬年古樹矗立的位置被人們稱為“龜壽島”,前面一個龜壽瀑,寓意長壽,康健。云窟西側正逐漸長大的小樹,百年樹人,老樹結胎,與古樹相互輝映,一大一小,寓意生命與精神的繁衍與傳承。</p> <p class="ql-block">佛緣度橋,取佛度有緣人的含義。</p> <p class="ql-block"> 祈福亭</p> <p class="ql-block">觀音禪院總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兩進院落,依地勢而建,逐層升起,所有主體建筑沿中軸線自南向北排列,依次是天王殿、大佛殿、觀音殿等幾個部分。整座禪院精致、典雅又不失佛家莊嚴。</p><p class="ql-block">第一個殿是天王殿,迎門而坐的就是家喻戶曉的大肚彌勒佛,他告誡世人:心量要大,笑口常開,笑面迎人。把他放在正中,就是教大家生平常心,常帶喜悅的像,無論走到哪里都一團歡喜。元末明初時,很多農民起義都打著彌勒的旗號,據說朱元璋曾做過和尚,最終坐了天下,他認為是得助于彌勒而做了皇帝,便下旨請彌勒迎門而坐。這就是“初入山門、先參彌勒”的原由。</p><p class="ql-block">殿內兩側是四大天王,即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代表智慧;北方多聞天王,手持一把傘,代表要多聽;西方廣目天王,手持一條蛇,代表要多看;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代表要講中道。佛教認為四大天王是護法神、守護神,他們擔負著護佛、護法、護僧、護國、護眾生的職責。老百姓則認為他們代表“風、調、雨、順”,保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眾生平安。墻面彩繪是二十諸天的形象,是佛教的護法金剛。</p><p class="ql-block">彌勒佛背后是佛教寺院的守護神韋馱,手持金剛杵,穿甲戴盔,佛祖賦予它保護寺院和佛、法、僧三寶安全的任務。</p> <p class="ql-block">龜壽瀑,龜與龍、鳳、麒麟并稱為四大瑞獸,是健康長壽的象征,石壁上三個大紅色的“壽”字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合家歡樂”。這道瀑布高16米,寬38米,引丹江水循環流動,寓意丹江水源源不斷、永不衰竭。在龜壽瀑前水潭內我們看到的是壽龜一家,正齊聚一堂,共同祝愿來到這里的游客朋友們健康長壽、平安吉祥。(我們可以向壽龜投幣許心愿:投中壽龜的頭,多福又多壽;投中壽龜的背,長命又百歲;投中壽龜的尾,好運追到尾。)</p> <p class="ql-block">四海龍王宮,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王是統領水族的王者,能生風雨,興雷電,職司一方水早豐歉。四海龍王宮建筑整體為圓形,取古人“天圓地方之思想,寓意四海龍王能上通天意,下達地靈。建筑頂部以皇冠裝飾,彰顯四海龍王宮之高貴。步入宮內,言語聲自地下甕出,似有與水中神靈交流之意,頗為神秘。宮內墻壁四海龍王塑像分別位列東、南、西北四方,蝦兵蟹將侍立其左右,四海龍王各司其職,尊管各方風雨。頂部飾以王母蟠桃或宴場景,空中飛仙翩翩起舞,海底龍神司雨,呈現了一幅“天地合一”的或世祥和之景。</p><p class="ql-block"> 威鎮華夏,問逆類妖族,誰敢興風作浪;身臨丹水 ,望遙天闊海,吾當掣劍騎鯨。海邦萬里慶安瀾,五湖四海降甘霖。在丹江水庫岸邊興建四海龍王宮,希冀借以四海龍王司云雨之神力,護佑丹江水庫碧水長清、永濟京津,佑保中華民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丹江雷峰塔簡介,據清雍正十三年碑載;“香嚴寺有二,俗稱上下寺”。以“上寺房子、下寺塔林”聞名于世。相傳,當年法海禪師曾在此出家,丹江香峰塔就位于下寺塔林之中,古有“南有西湖雷峰塔,北有丹江雷鋒塔”之說。今上寺猶存,下寺及丹江雷峰塔已于1967年淹沒<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丹江水庫之下。</span>現復建“丹江雷峰塔”,重現南北兩塔、遙相呼應之勢。</p><p class="ql-block"> “丹江雷峰塔”聳立于丹江岸邊,四面環水,總高48米,由臺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塔上層層設觀景環廊,可飽覽丹江湖及景區全景。塔內以“愛情”為主題,一層“姻緣忠貞館”,匯集了“白蛇傳、梁祝化蝶、孟姜女、柳毅傳書、天仙配、牛郎織女”等中國古代愛情經典,通過惟紗惟肖的雕塑群和彩繪壁畫,全方位、立體化進行詳盡展示;二至五層分別為“風雨廳”、“花語廳”、“雪影廳”、“月圓廳”,分層展示白蛇與許仙“天作之合”、“同舟共濟”“忠貞不渝”的愛情畫卷和書畫作品,頂層“鴻福廳”將“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位清代帝王的御筆“福”字匯集一堂,可謂“龍福匯聚,福至萬家”。</p><p class="ql-block"> 塔外斷橋綿延,碧波如鏡,水天一色,浪漫多姿,萬千感慨:“昔日斷橋今猶在,不見白蛇與許仙。勸君珍愛今生緣,雷峰塔內題警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世界精英館頂部是象征著和平、友誼、團結、圣潔的和平鴿,主體為地球儀造型,館內主要以超級寫實塑像的表現形式,制作了世界政治軍事、科技經濟、文化藝術三方面共計100位栩栩如生的人物硅膠塑像,原汁原味地再現精英們當年的風采,可以說是“攬五洲勝景、藏世界精英”。</p> <p class="ql-block"> 愛迪生</p> <p class="ql-block"> 諾貝爾</p> <p class="ql-block"> 倫琴</p> <p class="ql-block"> 卓別林</p> <p class="ql-block"> 畢加索</p> <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亞</p> <p class="ql-block"> 培根</p> <p class="ql-block"> 李白</p> <p class="ql-block"> 司馬遷</p> <p class="ql-block"> 馬克思</p> <p class="ql-block"> 孟子</p> <p class="ql-block"> 孔丘</p> <p class="ql-block"> 老子</p> <p class="ql-block"> 成吉思汗</p> <p class="ql-block"> 楊堅</p> <p class="ql-block"> 劉徹</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p> <p class="ql-block"> 亞歷山大</p> <p class="ql-block"> 毛澤東</p> <p class="ql-block"> 斯大林</p> <p class="ql-block"> 戴高樂</p> <p class="ql-block"> 丘吉爾</p> <p class="ql-block"> 列寧</p> <p class="ql-block"> 拿破侖</p> <p class="ql-block"> 華盛頓</p> <p class="ql-block"> 彼得大帝</p> <p class="ql-block"> 伊麗莎白一世</p> <p class="ql-block">“天外飛石”巨石懸空,搖搖欲墜,卻又緊緊相依,凝聚成一支在風中自由舞動的天然奧運火炬,宛若天外飛來,堪稱鬼斧神工,令人驚嘆不已!從不同角度遠遠望去;每塊石頭上雕刻著一個風格迥異的“福”字,皆由不同時代書法家書寫,共同組成五福,代表“五福臨門”,“天外飛石”象征著一種神奇的自然力量,寓意富貴吉祥、自然和諧、人類進步、世界和平。</p> <p class="ql-block">中華歷史長河,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三皇五帝始文明,幾度盛衰到如今。中華歷史長河整體為漢代風格建筑,館內以中華朝代傳承更迭為主線,自北向南,通過呈現各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帝王及相關人物、場景壁畫、傳承脈絡圖等集中展示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可帶您穿越中華上下五千年,瞻仰古今中華偉人,感受華夏歷史的波瀾壯闊。</p><p class="ql-block">進入中華歷史長河內部,首先看到的是中國兩位大圣賢老子和孔子的相關故事壁畫。進入后可以清晰看到展館分布:首先是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左右兩邊共18個展廳,依次展示十七個朝代代表性帝王和中華民國領袖,最后為“江山多嬌”展廳,展廳按照北京毛主席紀念館設置。館內中央為階梯式長河,河水自三皇五帝館盤古開天池涌出,層層遞落,匯至江山多嬌展廳,代表時間緩緩流淌和歷史傳承更迭。水池內放養各種魚、烏龜等不同種類的水生動物,預示上善若水、水生萬物。接下來我們進入三皇五帝館,看到的是伏羲、女媧、神農三位人文始祖和黃帝、少昊、顓頊、堯、舜五位部落首領。其實中國朝代變遷可以用一首朝代歌概括:“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接下來我們就從右手邊的夏朝展廳開始參觀,之后自水系中間的黑色踏石到達對面的商朝展廳參觀,然后到周朝展廳,之后再通過踏石到秦朝展廳,沿Z字形路線逐一參觀至最后的中華民國展廳。參觀過18個展廳后,我們在后方墻壁上看到的就是中國的歷史傳承脈絡圖,讓我們能夠更為直觀的了解中華文明歷史。接下來我們就到江山多嬌廳內參觀,它是根據北京毛主席紀念堂設置,正中看到的就是毛主席的漢白玉雕像,左右兩邊油畫上展示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他們都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過突出貢獻。旁邊還有毛主席語錄,在毛主席坐像兩側的后方是毛主席的兩首詩詞——《沁園春.雪》和《重上井岡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江市|
岳普湖县|
柳河县|
黄石市|
舞阳县|
楚雄市|
溧水县|
遂宁市|
阜康市|
油尖旺区|
河间市|
辰溪县|
徐闻县|
安阳市|
新沂市|
济宁市|
嘉祥县|
娱乐|
廊坊市|
石楼县|
鄂托克前旗|
浪卡子县|
宿松县|
乐昌市|
阜新|
木兰县|
永嘉县|
忻州市|
大兴区|
梁河县|
江永县|
黑水县|
南江县|
雷山县|
缙云县|
阜宁县|
应用必备|
衡阳市|
蓬溪县|
齐齐哈尔市|
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