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高家大院始建于明末崇禎年間,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歷史,是西安市現存最完整的民居院落之一,被譽為“西安明珠”。其建筑風格融合了中國傳統民居的精妙設計,涵蓋明清建筑藝術、磚雕藝術、傳統民居楹聯等,具有極高的歷史與美學價值。</p><p class="ql-block">它是清代榜眼高岳崧的故居。高岳崧祖籍江蘇鎮江,清同治十年參加科舉考試,被皇帝欽點榜眼。明崇禎十四年至清同治十年,高家本族七代為官。</p><p class="ql-block">此院為磚木結構,總占地面積8.9畝,是西安古城內在原址上恢復、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歷時時間最長的一座官宅大院。整個院落為三院四進式四合院,完整保存客房、廳房、廂房、正房、書房、花園、祠堂、私塾、戲樓等不同功能的房間,是一幅跨越時空的歷史畫卷,更是一首家文化生活真實寫照的史詩。院內方正對稱的格局,尊卑有序的空間,渾厚敦實的風格,鬧中取靜的院落,隔絕塵囂,自成一方天地,是中國古代精美建筑藝術的直觀展現。</p> <p class="ql-block">迎紫廳,此廳為高家的廳房,因其坐西朝東,為迎紫氣東來,故廳名為“迎紫廳”。廳房是主人接待賓客之處,門客也多在此地與主人議事。此外,廳房還為家中的舉行禮儀活動之地,如家中舉行婚禮,則在廳房舉行禮儀,拜天地、拜高堂。</p> <p class="ql-block">凝瑞廳,主人在接待賓客之時,女眷退至此廳,故此廳也名“退廳”。“退廳”也作為女主人接待女賓客之所,因而比主過廳較小一些。因中國古代有“天圓地方”之說,古人認為“男為天,女為地”,故此廳中承重柱為方形。</p> <p class="ql-block">這個展廳介紹了高岳崧的情況,他是清代同治十年(1871年)的榜眼。</p><p class="ql-block">陜西長安(今屬西安市)人,生于1845年,死于1876年,31歲英年早逝。高岳崧年僅31歲便英年早逝,士林之中無不為之惋惜。</p><p class="ql-block">他的父親高景清,字春潭,由太學生議敘道員,賞戴花翎,是當地出名的義舍財、保鄉梓的鄉紳。</p><p class="ql-block">高岳崧科舉經歷,同治八年(1869年)參加鄉試,考中舉人。同治十年(1871年)應禮部會試,考中進士,殿試御賜一甲二名,即榜眼,授翰林院編修。</p><p class="ql-block">為官經歷,丁憂守制。不久因父親去世,回鄉丁憂。期間雖悲哀憂郁,但并未喪失禮數,地方上有事依然責無旁貸。但因旅途勞頓染病逝世。曾出任知府,光緒元年(1875年)以前,曾出任長安州知府。</p><p class="ql-block">在官任上積極為陜西爭取名額。在陜西、甘肅鄉試名額分配問題上,高岳崧盡力向當時的巡撫譚鐘麟申訴,最終為陜西爭取到了十個額外的舉人名額。</p><p class="ql-block">他為官期間,謹慎小心,廉儉節約。高岳崧平時謹慎小心,為官廉儉節約,恪盡職守。</p><p class="ql-block">和睦待人,贍養長老:他和睦待人,始終如一地贍養族中長老,從無過份舉止。</p><p class="ql-block">教子有方,在他的教誨下,兒子高彝在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拔為貢生,得中舉人,官至甘肅寧朔知縣。</p><p class="ql-block">他積極推動教育,為陜西爭取舉人名額的舉動,對當地教育產生了積極影響。</p><p class="ql-block">他的故居高家大院成為西安市重要的旅游景點和民間文化遺址,見證了西安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傳承。</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城县|
邵阳县|
靖边县|
丽江市|
潮州市|
葵青区|
东乡县|
高雄市|
安图县|
阳谷县|
神木县|
蓬安县|
轮台县|
黎城县|
大连市|
日照市|
会同县|
马山县|
荣昌县|
兴义市|
晋宁县|
剑川县|
元谋县|
蒙自县|
瑞金市|
明溪县|
永安市|
尉犁县|
广水市|
章丘市|
芜湖市|
稷山县|
且末县|
登封市|
麻栗坡县|
巩义市|
和平区|
五峰|
达拉特旗|
互助|
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