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的岷江上,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都江堰以無壩引水為特征,利用天然的地形和水文特性實現了灌溉、排沙、防洪和控流等功能,至今仍發揮著巨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都江堰主要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組成。</p><p class="ql-block"><br></p> 南橋 <p class="ql-block">都江堰的南橋,原名“普濟橋”,是一座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古老廊式古橋。全長約45米,寬約10米,為五孔設計。橋身為木梁鋼筋水泥柱,混凝土橋面,結構堅固且經久耐用。</p> <p class="ql-block">臥鐵;是埋在內江"鳳棲窩"處的淘灘標準。相傳李冰建堰時在內江河床下埋有石馬,作為每年淘灘深度的標準,后來演變為臥鐵。現有四根臥鐵分別是明朝萬歷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國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p> 水利展覽館 <p class="ql-block">都江堰不僅僅是一項水利工程,更是一座歷史的豐碑。通過導游的講解,了解到飛沙堰的作用是泄洪排沙,而魚嘴分水堤則將岷江一分為二,使得內江和外江各司其職。這些設計不僅體現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也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p> 飛沙堰溢洪道 <p class="ql-block">飛沙堰溢洪道:位于魚嘴與人字堤之間,用于控制洪水時多余的水量和排沙。</p> 魚嘴分水堤 <p class="ql-block">魚嘴分水堤:位于江心,將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流入成都平原,外江排洪。</p> 寶瓶口、 <p class="ql-block">寶瓶口:在2200多年前,由李冰率眾用火燒水澆的方法鑿開的一個進水口,它是內江進水咽喉,能控制內江進水流量,起到灌溉和防洪的作用,故稱之為"寶瓶口"。其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 "灌陽十景"之一。在民間,寶瓶又有保佑平安,吉祥進財之意。</p> 安瀾索橋 <p class="ql-block">安瀾索橋全長500米,最初是用竹篾扭成的纜繩橫架江面,上鋪木板,兩旁牽竹纜為橋欄。1974年,由于興建外江水閘,這座橋被下移了100多米,并改為鋼索結構。現在的橋身造型保持了原有風貌,更富民族氣派。</p> 二王廟 <p class="ql-block">“二王廟”是為了紀念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百姓而建造。</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景區主要有二王廟、安瀾索橋、寶瓶口、魚嘴分水堤、水利展覽館、玉壘閣等景點。這里不僅可以看到世界上僅存的古代水利建筑工程,還可以看到岷江畔的秀麗風光。</p> <p class="ql-block">悠悠乎千載,忽忽然而逝。如今,乘坐著掩映在玉壘山如畫的山景中的步云廊扶梯,僅需幾分鐘就能到達新建于山頂的地標建筑玉壘閣。</p> 玉壘閣 <p class="ql-block">玉壘閣的地勢開闊,位置絕佳,可一覽都江堰市的魅力風光。向東可望見屬于東岷諸山的龍門山脈,及西蜀名山靈巖山。向西可望見西岷諸山、都江堰水利工程、趙公山。</p> <p class="ql-block">攝影/制作:happy</p><p class="ql-block">器械:華為手機</p><p class="ql-block">地點:四川都江堰</p><p class="ql-block">時間:2025.4.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东市|
射洪县|
肃宁县|
临洮县|
图们市|
公主岭市|
化州市|
平昌县|
阿拉善左旗|
甘肃省|
伊川县|
镇沅|
光泽县|
河曲县|
上林县|
长阳|
新昌县|
门源|
句容市|
天全县|
龙游县|
平和县|
汶川县|
綦江县|
东光县|
靖安县|
乐昌市|
来宾市|
曲麻莱县|
乌拉特前旗|
吉水县|
莱州市|
都昌县|
响水县|
南召县|
文昌市|
神农架林区|
新乐市|
廊坊市|
阿合奇县|
广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