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4-20號新天辰國旅一行21人,凌晨兩點乘坐商務車前往沈陽桃仙機場,搭乘廈門航空:沈陽-福州(MF8845 0655-0955)次航班,開啟了環游大福建之旅。</p> <p class="ql-block">82號登機口開始登機。</p> <p class="ql-block">飛機上也要美美的秀一下????????</p> <p class="ql-block">我在云端之上,真????</p> <p class="ql-block">地接導游陳聰。??????</p> <p class="ql-block">雨中打卡福州博物館。福建省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常設展覽包括《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等,涵蓋歷史、藝術、自然等多個領域。館藏文物豐富,如商周青銅器、宋代瓷器、明清書畫等。</p> <p class="ql-block">福州福道3號入口。</p> <p class="ql-block">福道3號入口就是梅峰山地公園入口。</p> <p class="ql-block">福州福道(Fuzhou Fudao)是福州市的一條著名城市森林步道,全稱為“福州城市森林步道”,也被稱為“福道”。福道全長19公里,連接了多個公園,設計獨特,蜿蜒于群山森林之中?。我們從3號口梅峰山地公園進入,經過一段山路后到達5號口金牛山體育公園,全程6公里, 一路拍照打卡,用時兩個多小時。</p> <p class="ql-block">福道偶遇討要食物的小可愛,開????</p> <p class="ql-block">打卡福州青年廣場。福州青年廣場是福州新晉網紅打卡地,位于閩江之畔,擁有開闊綠地和智能停車庫,適合觀景拍照,充滿歷史文化氣息。</p> <p class="ql-block">解放大橋舊稱萬壽橋。福州“萬壽橋”,是閩江最早的跨江大石橋,據明代王應山《閩都記》載:“萬壽橋,橫跨臺江,舊為浮橋,屢修屢壞。宋元佑間,郡守王祖道置田一十一頃七十二畝備修橋費。元時田入頭陀萬歲寺。大德七年(1303年),頭陀王法助奉旨募造石橋,釃水為二十九道,上翼以石欄,長一百七十丈有奇,南北構亭二。至治二年(1322年)落成。學士馬祖常為記,刻‘萬壽橋’三字于右”。1995年至1996年拆除重建為現代化大橋。</p> <p class="ql-block">煙臺山是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梅塢路14號的山脈,海拔高41.6米,南望五虎,北眺三山,具有“蒼山煙霞、高丘低江”的景色。煙臺山是整個福州老城(鼓樓、臺江、倉山)傳統中軸線序列組織的結尾。</p> <p class="ql-block">轉角遇到愛??((?????))??</p> <p class="ql-block">福州美國領事館舊址位于福州市倉山區愛國路2號,是一幢典型的19世紀殖民地券廊風建筑,始建于1860年代,磚木結構,共有三層。該建筑曾為J. Forster洋行等所有,后于1891至1928年租借給美國作為領事館。2016-2017年,該建筑得到了妥善的修復,現用作煙臺山歷史文化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福州美國領事館舊址是19世紀殖民地券廊風建筑,融合西方古典主義和巴洛克元素,外立面有外廊和白色門窗,室內裝修考究。</p> <p class="ql-block">服務區小歇也要美美的秀一下,開????</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又名虎夷山。廣義的武夷山,或稱武夷山脈,指中國閩贛間縱貫南北的山系,屬于新華夏地質構造單元南嶺山系的東北延伸支脈。狹義的武夷山僅指其北段武夷山市所轄主峰地帶的山地,是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p> <p class="ql-block">武夷精舍又稱紫陽書院、武夷書院、朱文公祠,位于隱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為其著書立說、倡道講學之所。有仁智堂、隱求室、止宿寮、石門塢、觀善齋、寒棲館、晚對亭、鐵笛亭等建筑,時人稱之為“武夷之巨觀”。朱熹在此完成了《四書章句集注》等一批理學著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游峰,位于景區中心,東接仙游巖,南續清隱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于群峰之上。徐霞客評之為:“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峰頂有胡麻澗,澗水從峰頭直瀉而下,如白練千尋,名為雪花泉,為山中一大奇觀,北行可至天心等山北景區。</p> <p class="ql-block">隱屏峰,因峰巒方正如屏,故名。峰西有一尖銳直上且半腰有橫裂三痕的奇石即為接筍峰。隱屏蹬道極為險峻,號為“雞胸”、“龍脊”,原為明代道士汪三寶、劉端陽所開鑿。峰頂有玄元道院、清微道院遺址,還有仙凡界、仙奕亭、南溟靖諸勝,古代號為“隱屏真境”。</p> <p class="ql-block">云窩位于接筍峰西壁巖下,周圍環繞著響聲巖、丹爐巖、仙跡巖、天柱峰、更衣臺、蒼屏峰。這里巨石倚立,背巖臨水,地處武夷山風景區精華地帶,為武夷首勝之區。</p> <p class="ql-block">仙浴潭位于武夷山市天游峰。茶洞較北面這個潭,稱“仙浴潭”,從天游峰奇峰跌落下來的雪花泉就匯集在這里。相傳該潭曾有仙女在此沐浴,故名。</p> <p class="ql-block">成功登頂天游峰!??????</p> <p class="ql-block">新天辰國旅成功登頂的5勇士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你1??萬年</p> <p class="ql-block">天游峰后山摩巖石刻。????</p> <p class="ql-block">九曲溪是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西南麓的溪流,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峰巖幽谷之中。因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巖。峰巖交錯,溪流縱橫,九曲溪貫穿其中,蜿蜒十五華里。又因它有三彎九曲之勝,故名為九曲溪。它全長約10公里,面積8.5平方公里。山挾水轉,水繞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畫意。“溪流九曲瀉云液,山光倒浸清漣漪。”形象地勾畫出了九曲溪的秀麗輪廊。</p> <p class="ql-block">宛若仙境!送你????</p> <p class="ql-block">崇陽溪九曲泛舟觀景臺。</p> <p class="ql-block">打卡印象大紅袍演出劇場。</p> <p class="ql-block">傳說大紅袍是仙鶴從蓬萊島叼出來的種子遺落在武夷山上的這處懸崖上長成的。另有一種傳說,從前天心寺和尚曾用這幾株茶樹上產的茶葉治好了一位皇帝的病,皇帝將狀元穿的紅袍披在茶樹上以表感謝之情,于是紅袍將茶樹染紅了。該處山壁有“大紅袍”三個朱紅大字。大紅袍枝葉密集,葉梢向上斜著伸展開去,葉子是寬橢圓形的,尖端向下垂,邊緣則往里翻卷,葉子顏色深綠有光澤,若是新芽則帶紫紅色。每年早春茶樹發芽的時候,從遠處望去,整棵樹艷紅似火,仿佛披著紅色的袍子。</p> <p class="ql-block">一線天,存在在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個幽邃的峽谷中。里面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長數百丈,高千仞,名“靈巖”。巖端傾斜而出,覆蓋著三個毗鄰的巖洞:左為靈巖洞,中為風洞,右為伏羲洞。從伏羲洞而入巖內,到了深處,抬頭仰望,但見巖頂裂開一罅,就像是利斧劈開一樣,相去不滿一尺,長約一百多米,從中漏進天光一線,宛如跨空碧虹,這就是令人嘆為觀止的一線天。</p> <p class="ql-block">一線天的由來,民間傳說頗多。有的說這是桃花女用繡花針劃開的;有的說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但據科學分析認為,武夷山的紅色巖層,是由砂巖、礫巖和頁巖交間成層的,巖性比較松脆。在地殼抬升的過程中,巖層受到不均勻的應壓力的影響,就產生輕微的斷裂,形成所謂的“節理”。這種垂直的節理,也就是微小的裂隙,在流水的長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蝕下,就逐漸地擴大,延長。而巖層底部質地松軟的頁巖,也就逐漸侵蝕而去,成為扁淺的巖洞。于是,三洞并列,一線見天的自然奇觀就出現了。</p> <p class="ql-block">景區偶遇赤鏈蛇??</p> <p class="ql-block">神仙樓閣。</p> <p class="ql-block">一線天南面,與之相對立的,是樓閣巖。這是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巖,半壁上有幾處洞穴,相傳這就是所謂的神仙樓閣。在它左邊,又有一巖,名蘭巖。巖壁石刻縱橫。巖下一石,倚于崖壁,石徑伸入其間,如同一道關隘,號稱天門。巖前的亂石堆中還有一個妙趣橫生的螺螄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玉女峰,在二曲,奇峰亭亭玉立,插花臨水,有姝麗之態。在溪流中仰視,宛然是一位秀美絕佳的少女。“插花臨水一奇峰,玉骨冰肌處女容”,峰巖奇秀,儼然是武夷山水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大王峰,位萬年宮西側,雄跨九曲溪口,是進入武夷山的第一峰。海拔530米,上豐下斂,氣勢磅礴,遠遠望去,宛如擎天巨柱,在武夷三十六峰中,向有“仙壑王”之稱。</p><p class="ql-block">大王峰又稱紗帽巖、天柱峰,因山形如宦者紗帽,獨具王者威儀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團餐。</p> <p class="ql-block">武夷文公宴,開炫??????</p> <p class="ql-block">沙縣小吃源遠流長,歷史悠久,起源于夏商周、晉、宋中原黃河流域中華飲食文化,在民間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基礎,尤以品種繁多風味獨特著稱。沙縣小吃是1000多年前客家移民的面食文化,是與福建三明閩越族的稻作文化相融合的產物。8</p><p class="ql-block">中原的飲食文化隨著中原人民的多次南遷傳播到沙縣。使沙縣成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匯集地,這是沙縣小吃聞名全國的主要原因之一。沙縣小吃繼承了來自中原黃河流域的飲食文化傳統,蒸、煮、炸、烤、腌等各類技藝手法流傳至今,被稱為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同時,它又兼具閩南一帶的獨特飲食基因和客家的飲食文化風格,口味豐富而多變,清鮮淡甜與咸辣酸爽并存。絕絕子????</p> <p class="ql-block">永定土樓,即永定客家土樓,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龍巖市永定區,中國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樓的設施布局既有蘇州園林的印跡,也有古希臘建筑的特點,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p><p class="ql-block">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2萬多座土樓,其中有三層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圓樓360多座,其中清代以前的約占1/3,具有代表性的土樓近3000座。</p> <p class="ql-block">承啟樓,被譽為“土樓王”,是福建土樓中規模最大的圓形土樓,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土樓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4月入選上海吉尼斯世界紀錄。始建于明崇禎元年(1628年)—崇禎十五年(1642年),而后依次建造第二、三、四環,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全面落成。在夯筑外墻時天氣一直很好,工程進展順利,因此又稱為“天助樓”。承啟樓共有402開間,最多時居住了800多人。</p><p class="ql-block">承啟樓還有流傳比較廣的順口溜:“高四層,內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套圓,圈套圈,歷盡滄桑數百年;樓中樓,天外天,住上人口近一千;陰陽八卦布其間,天地人樓合為先”。</p> <p class="ql-block">圓樓是土樓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以一個圓心出發,依不同的半徑,一層層向外展開,如同湖中的水波,環環相套。其最中心處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為祖堂,圍廊,最外一環住人。整個土樓房間大小一致,面積約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樓梯,各家幾乎無秘密可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曾厝垵是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下轄區域,是廈門島內的一個社區,被稱為“中國最文藝漁村”。曾厝垵歷史古跡豐富,有曾氏宗祠、福海宮、啟明寺、曾厝按飛機場及國民政府海軍航海處等景點,也有九架厝、期盤樓等古建筑,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曾厝垵現存的古民居里有6座被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p><p class="ql-block">來這里的小吃街搞大肚子,吃????</p> <p class="ql-block">去鼓浪嶼登船排隊中????????</p> <p class="ql-block">侯船大廳拍照打卡,絕絕子????</p> <p class="ql-block">鼓浪嶼,我來了!????</p> <p class="ql-block">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是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街道境內的旅游景區,鼓浪嶼面積1.88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鼓浪嶼景區的日光巖、菽莊花園、晧月園以及八卦樓、國際刻字藝術館是島上國有核心景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外婆的澎湖灣!????????????</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毗鄰廈門大學,面臨碧澄海港,該寺占地面積25.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1270萬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p><p class="ql-block">寺內明萬歷年間血書《妙法蓮華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p><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中軸線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兩旁有鐘鼓樓、禪堂、客堂、庫房,另有閩南佛學院,佛教養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虛大師紀念塔”。整座寺院氣勢宏偉,錯落有序。</p> <p class="ql-block">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南路422號(主校區),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高校,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國家“2011計劃”牽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胡里山炮臺,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曾厝垵2號,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竣工,占地面積13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胡里山炮臺依山臨海,由南向北分為戰坪區、兵營區和后山區,有東西兩門主炮、兩門護炮,附屬設施有作戰室、供彈室、暗道、彈藥庫、壕溝、官廳、營房、瞭望臺、軍火庫、城墻、觀察所、射擊垛口。胡里山炮臺是保存較完整的海岸炮臺,也是研究中國海防軍事史、洋務運動史和兵工構筑技術的重要史跡。??????</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榕樹下??((?????))??</p> <p class="ql-block">胡里山炮臺的兩尊克虜伯大炮,現僅存東炮,由德國克虜伯兵工廠1893年生產,每尊炮價約白銀八萬兩,口徑為28生(即280毫米),全炮重量為87噸,膛線84條,炮長13.13米,最大射程19.76千米,射角為360度。????</p> <p class="ql-block">紅夷火炮清兵操演項目以炮臺后山區為表演場地,以胡里山炮臺清兵操演紅夷大炮作為切入點,反映了明清時期廈門港炮臺當年的軍事盛況。紅夷大炮清兵的歷史原型為清朝八旗軍中正紅旗、正黃旗儀仗隊列和操炮演示。其內容和形式運用背景音樂、八旗服裝、盔甲、佩刀、戰鼓和青龍大旗等,通過情景表演再現清代紅夷大炮炮兵操演及火炮發射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一國兩制景點在廈門黃厝海邊環島路的中段,面對著金門島的位置,廣播山下的環島路北側路邊,豎立著有“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大標語牌。</p> <p class="ql-block">對岸的金門島豎立巨幅,內容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p> <p class="ql-block">一國兩制沙灘上航拍。??????加速</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Kaiyuan Temple)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176號,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跡,也是福建省內規模較大的佛教寺院。占地面積7.8萬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開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蓮花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名為開元寺。</p><p class="ql-block">乾寧四年(公元897年),開元寺發生火災,公元858年-904年,重修開元寺。到了元代,開元寺內集合了佛教眾多宗派,形成了“千人共住”的盛況。</p><p class="ql-block">元末時期(約1357年),由于戰亂,開元寺再次被損毀。</p><p class="ql-block">自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至1981年后,陸續翻修了大殿、后殿、東西塔等建筑。5</p><p class="ql-block">現存大殿為崇禎年間(1628-1644年)鄭芝龍重修。中軸線由紫云屏、天王殿、拜庭、大雄寶殿(又名百柱)、甘露戒壇、藏經閣組成。副軸線包括東廊、檀越祠、小開元寺(準提禪林)、西廊、功德堂、尊勝院(弘一法師紀念館)、水陸寺。兩軸線及鎮國、仁壽二石塔組成福建最大的佛教建筑群。</p><p class="ql-block">2000年后,增建安養院,并將準提禪寺改建為泉州佛教博物館和弘一大師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洛陽橋位于福建省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側,洛江區北側,北起蔡襄路、昭陽路、江城路交匯口,上跨洛陽江出海口,南至橋南街、堤岸路交匯口,是中國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橋。</p> <p class="ql-block">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陽橋建橋工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洛陽橋墩端部呈船又形,兩側有扶欄,均有石雕,用于保護行人;橋的兩側建置石塔,用以鎮風,橋旁扶欄外,尚存幢幡等形式的石塔,塔身浮雕佛像、圖案;橋上筑石亭,供率騎休息,橋身及其附屬建筑物,有許多藝術石碉,造型美觀,有昂首挺拔的石獅,有口含石球的球獅子;橋中央碑亭刻有明萬歷年間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間石刻“天下第一橋”橫額,“中亭”周邊有所代碑刻12方,中亭傍有崖刻“萬安橋”、“萬古安瀾”和12方碑刻;亭東側有“萬安橋”及“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崖石刻。一為“西甘露”碑亭,在中亭右側為古時祈雨所在。</p> <p class="ql-block">海壇古城位于中國·福建·平潭縣·壇南灣。</p> <p class="ql-block">龍鳳頭海濱浴場,又名龍王頭海濱浴場,現也稱為龍王頭海洋公園,因傳說中龍公子和鳳仙子的愛情故事而得名(故也名龍鳳頭),是平潭國際旅游島核心景點資源之一。位于福建平潭島東部海壇灣,距城關1.5公里。海灘寬500米,連綿9.5公里長,坡度僅2.2度,是全國最大的海濱浴場之一,砂粒晶瑩潔白,星羅棋布的島礁,后有茂密的森林。??((?????))??</p> <p class="ql-block">好大的海風8?????Q了</p> <p class="ql-block">福州市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Tourist Area,Fuzhou),又稱福州市三坊七巷景區,是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境內的歷史文化街區及旅游景區,地處營房里10號,總占地面積約40公頃。</p><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其中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和吉庇巷。</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發軔于晉朝,成形于唐、五代,完善于兩宋,鼎盛于明清,被譽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館”。三坊七巷以南后街為中軸,西側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東側七條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合稱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最具代表性也是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且保存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街區基本保留了唐宋時期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時期的建筑,其中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9家。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270座,其中159處被列為保護建筑。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冰心故居、嚴復故居等15處典型建筑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月,福建省人大批準《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明文保護“三坊七巷”和朱紫坊的傳統坊巷格局和典型明清民居。</p> <p class="ql-block">福州南后街北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達澳門橋,全長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它的東側有七巷,西側有三坊,是從福州三坊七巷興起至民國期間主要的商業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賈云集。</p> <p class="ql-block">有福之人自在福州!??????</p> <p class="ql-block">讓一切美好定格在這一刻!??????????????</p> <p class="ql-block">福州三坊七巷街區內,其中一棵大榕樹植于南后街的南側,經過十余年時間生長,它蓬勃生長的樹冠宛如一顆愛心,被游客親切地稱為“愛心樹”,已成為三坊七巷拍照打卡C位樹。“愛心樹”高近30米,冠幅約25米。</p> <p class="ql-block">愛心樹下比個心??開????</p> <p class="ql-block">航班延誤中。??????</p> <p class="ql-block">終于在2025-4-27號晚上20:20分登上:福州-沈陽 (MF8846 )次航班,踏上回家之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柏县|
青浦区|
香河县|
维西|
竹北市|
望城县|
文化|
昭苏县|
明溪县|
泉州市|
白银市|
肇源县|
涟水县|
克什克腾旗|
香河县|
延长县|
修文县|
武隆县|
平顶山市|
新乐市|
甘谷县|
临清市|
建湖县|
收藏|
呼图壁县|
秦安县|
象山县|
宾川县|
民县|
特克斯县|
安陆市|
嘉善县|
什邡市|
海宁市|
贺州市|
青田县|
喜德县|
嘉善县|
仁化县|
东辽县|
雅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