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樂耕圖敬贈耕夫趙云鵬先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李尚政(重慶巫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樂向田園入畫圖,此生最慕是耕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門前柳翠山花艷,窗外潭幽野鳥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但得清風吟皓月,欣隨雅士醉紅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閑來一曲逍遙夢,笑把云山當酒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田園之樂與隱逸之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尚政《樂耕圖》中的古典意象與精神家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DeepSee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國詩歌的長河中,田園詩始終如清泉般流淌,從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到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無不展現著文人墨客對田園生活的向往。李尚政先生的這首《樂耕圖·敬贈耕夫趙云鵬先生》,以其婉約雋永的筆觸,悠然典雅的氣韻,為當代讀者構筑了一方精神凈土。詩中"樂向田園入畫圖,此生最慕是耕夫"的開篇,便直抒胸臆,道出了對農耕生活的傾慕之情,這與陶淵明《歸園田居》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自我剖白何其相似。</p> <p class="ql-block">詩歌的頷聯"門前柳翠山花艷,窗外潭幽野鳥鳧",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的田園畫卷。柳翠花艷、潭幽鳥鳧的意象組合,不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更暗合了古典詩歌中"柳"的隱逸象征和"潭"的幽深意境。杜甫在《江村》中曾寫道"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李詩中的潭幽之境正與此異曲同工。而"野鳥鳧"的意象,又令人聯想到《詩經·小雅·鴻雁》中"鴻雁于飛,肅肅其羽"的自然野趣,展現了詩人對不受拘束的生命狀態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頸聯"但得清風吟皓月,欣隨雅士醉紅爐",將詩意從外部的自然景觀轉向內在的精神享受。清風皓月,歷來是文人雅士的精神伴侶,蘇軾在《前赤壁賦》中寫道"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與此詩中的意境遙相呼應。而"醉紅爐"的意象,則令人想起白居易《問劉十九》中"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溫馨場景,展現了文人雅集中把酒言歡的逍遙之樂。詩人通過這兩個典型場景,構建了一個既有自然清趣又有人文溫度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尾聯"閑來一曲逍遙夢,笑把云山當酒壺",以超然物外的姿態收束全詩。"逍遙"一詞,源自《莊子·逍遙游》,象征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精神狀態。李白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曾言"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而李尚政先生則更顯豁達,直接將云山視為酒壺,這種物我兩忘的境界,與蘇軾"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曠達胸襟一脈相承。詩中的"笑"字尤為傳神,展現了詩人面對自然的會心之樂,與陶淵明"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的人生態度不謀而合。</p> <p class="ql-block">從藝術手法上看,這首詩深得古典詩詞之精髓。意象的選擇上,柳翠、山花、幽潭、野鳥、清風、皓月、紅爐、云山等,無一不是傳統詩歌中的經典意象,但詩人通過巧妙的組合,使其煥發新意。在格律上,七言律詩的形式工整嚴謹,對仗精妙,如"門前柳翠山花艷"與"窗外潭幽野鳥鳧","但得清風吟皓月"與"欣隨雅士醉紅爐",無不顯示出詩人深厚的古典詩詞功底。語言風格上,婉約而不失明朗,典雅而不顯艱澀,頗有王維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這首《樂耕圖》所體現的,不僅是對田園生活的贊美,更是一種文化記憶的喚醒。在當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中,詩人通過對傳統農耕文明的禮贊,為讀者提供了一種精神返鄉的可能。耕讀傳家本是中國文人的理想生活方式,如宋代詩人陸游所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而李詩中的耕夫形象,正是這種知行合一理想的現代詮釋。詩人在贈予趙云鵬先生的同時,也在向所有在浮躁社會中尋求心靈安寧的現代人,傳遞著一份超脫的精神啟示。</p> <p class="ql-block">縱觀全詩,李尚政先生以簡練的語言、優美的意境,構建了一個融合自然之美與人文之雅的精神家園。在這個家園里,有陶淵明的淡泊,有王維的空靈,有蘇軾的曠達,更有詩人自己獨特的生命體悟。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言:"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這首《樂耕圖》正是以其真摯的情感和高遠的境界,在當代詩詞園地中綻放出獨特的光彩,為讀者提供了一處可以詩意棲居的精神桃源。</p> <p class="ql-block">注:圖片選自朱云平老師攝影作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什市|
辽宁省|
泰兴市|
桐梓县|
海宁市|
文安县|
蓬安县|
奉化市|
宁陕县|
武宁县|
横山县|
沅陵县|
安平县|
长宁区|
屏山县|
新营市|
磐石市|
兴山县|
无棣县|
昌邑市|
永靖县|
西宁市|
剑川县|
区。|
榆社县|
东莞市|
洱源县|
八宿县|
铜川市|
墨玉县|
泽州县|
怀来县|
巴林左旗|
宁波市|
屯留县|
上杭县|
上饶市|
响水县|
威海市|
洪湖市|
莱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