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秦腔舞臺上,有許多關于抱養、收養、替換孩子的倫理故事。而那些因抱養、收養、替換導致身份錯位的孩子又常常成為推動情節發展的核心矛盾。其中所反映的是非曲直、人情冷暖,往往讓人唏噓不已。</p><p class="ql-block"> 說起養子,最扣人心弦者莫過于秦腔傳統劇《清風亭》。該劇講述花甲老人張元秀夫婦膝下無兒,以磨豆腐苦度時日。一年元宵之夜,張元秀于清風亭下拾得一棄嬰。面對從天而降的大喜,老兩口只好一個勁的感謝上蒼,為棄嬰取名繼保,并含辛茹苦將其撫養長大,送南學讀書。繼保十二歲時,受同窗學友譏諷,便回家向二老要親生父母。張元秀夫婦只說了他幾句,繼保則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二老急追至清風亭,恰遇繼保的生身母親周秀英。經一番詢問,秀英方知繼保乃是自己當年拋下的孩子,而繼保也得知親生父親在京為官,于是,毅然決然的離開了窮困潦倒的養父母,跟著親生父母享福去了。在這種情形下,張元秀縱有萬般不舍也無濟于事,只能忍痛割愛,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撫養數十年的繼保離他而去。而此時的周秀英內心也有一些愧疚和感激,遂囑繼保長大要報張元秀夫婦的養育之恩。張元秀自此貧困交加,沿門乞討。周氏領子赴京與丈夫團聚,供繼保上京應考得中狀元,衣錦還鄉,至清風亭下馬,偶遇已成乞丐的張元秀夫婦。繼保口出惡言,拒不相認,二老激憤之極,痛心的碰死亭前。此事感動天庭,玉帝降旨,派雷公下界劈死了張繼保,忘恩負義之人得到了懲罰。此劇又名《?雷打張繼保》或《天雷報》,展現了古代人民對惡人的強烈譴責和對善良美德的崇尚。</p> <p class="ql-block"> 相近的故事在《慈母淚》和《屠夫狀元》中也曾上演,只不過人物的關系倒過來了。《慈母淚》的故事發生在明朝萬歷年間,講述戰亂中進士張聞達在逃難途中被官府抓走,妻子孫淑琳和兩個兒子朱砂冠、孔鳳纓均不幸失散。十八年后,朱砂冠和孔鳳纓均在養父的撫育下成人,并同榜得中進士,分別官居洛陽知府和通判。孫淑琳尋夫找子,風雨飄泊來到洛陽,適逢知府常天保(大子朱砂冠)為慶壽雇用作“八珍湯”之人,買其母為奴。通判周子卿(二子孔鳳纓)知兄買母為奴,氣憤之極過府索母。常天保因利祿所惑,拒不認母,反誣胞弟認奴為母。弟兄爭吵不休,扭見巡按,巡按張聞達已認出堂下皆為親人,乃勸常天保認母悔過,但常固執己見,不認生身。張聞達伸張正義,嚴懲了常天保。孫淑琳和丈夫張聞達、次子周子卿相認團圓,常天保悔之晚矣。 《慈母淚》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傳統秦腔戲曲,又名《三進士》《尋兒記》《八珍湯》,劇中的朱砂冠和孔鳳纓也曾被人收養,均為養子,卻在面對自己的親生母親時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現。所以,該劇不僅展現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也揭示了人性的復雜與多面。</p><p class="ql-block"> 《屠夫狀元》是有名的眉戶戲,講述奸臣楊獵欲篡王位,皇上將國寶夜明珠交黨秉忠保存,以為扶佐太子登基的憑證。楊獵設計害死黨秉忠,黨秉忠之妻攜兒黨金龍、女黨鳳英帶珠逃走。后黨金龍化名朱文進,進京趕考,母親囑他得中后為父報仇。黨金龍在赴京應試途中凍餓交困,被善良的屠夫胡三搭救,得以進京趕考。可是黨金龍高中狀元后竟把國恨家仇扔于腦后,認楊獵為義父,且殘害其母。胡山連救黨母與鳳英,認黨母作干娘,認鳳英作兄妹。在黨母的幫助下,胡山因進獻夜明珠寶有功而被御封“西臺御史”,在夸官亮寶之日,將趕來搶寶,執劍要殺母、妹的黨金龍推落河中。黨金龍忘卻殺父之仇和救命之恩,反而認賊作父,加害生母,侮辱恩人,真實天良喪盡,令人氣不打一處來。</p> <p class="ql-block"> 同樣是養子,有些是很爭氣的,也是很懂得報恩的。比如秦腔劇目《春江月》講述了繡花女柳明月在新婚前夜,在自家門口遇見了官兵四處搜查,意圖斬草除根的忠良之后——一個被遺棄的嬰兒。危急關頭,柳明月挺身而出,冒死認自己私生子的名義救下了孩子。不知緣由的未婚夫憤然退婚,不明真相的老父氣絕身亡。從此,柳明月受盡屈辱,歷經磨難,與養子相依為命。十八年后,養子高中狀元,其生父的冤案也得到了平反。柳明月憑借自己所繡的“春江托孤圖”使養子與其親生父母團聚。而面對榮華富貴,柳明月婉然拒絕,不受報酬,孑然一身返回了山鄉。最感人至深的是,養子也沒有追逐富貴榮華,而是選擇與養母柳明月團聚,以報養育之恩。《春江月》通過講述柳明月救孤撫孤的感人故事,展現了人性的光輝和母愛的偉大。同時,也塑造了一位知恩圖報的養子形象,讓人油然而生敬意。</p><p class="ql-block"> 再比如秦腔中廣為傳唱的《三娘教子》,說薛子約外出經商,誤傳死訊,其妻大娘張氏、二娘劉氏改嫁,唯三娘王春娥堅守薛家,含辛茹苦撫養二娘劉氏之子薛倚哥。薛倚哥年幼頑劣,因同窗譏諷“無娘之子”而頂撞三娘。三娘斷機教子,以織布機斷線喻學業不可廢,終使薛倚哥悔悟發奮。后薛子約衣錦還鄉,薛倚哥考中狀元,三娘獲封雙誥命,并賜“忠孝節義”牌匾。所以該劇又名《雙官誥》,歌頌了繼母養育與血緣倫理,強調教育對品性塑造的作用,也贊揚了薛倚哥秉性的善良和感恩。</p> <p class="ql-block"> 《福壽鏡》是秦腔傳統劇目,講述了潁州知府梅俊家庭因妻妾爭斗引發的離亂與團圓故事。說??梅俊的次妻徐氏因嫉妒正妻胡氏懷孕,勾結算命先生趙半仙誣陷胡氏將產“妖子”,慫恿梅俊殺妻。丫環壽春得知后,連夜助胡氏出逃。胡氏與壽春逃至破窯,產下一子,并將梅家傳家寶“福壽鏡”佩戴于嬰兒身上。壽春外出買糕點時,胡氏遭山賊金眼豹擄走逼婚,胡氏脫險后尋子不得,?失子驚瘋?,壽春始終陪伴照料。嬰兒被鎮守林鶴拾得,撫養成人,考中狀元,林鶴繪制福壽鏡圖尋親。最后,胡氏與兒子憑福壽鏡相認,瘋癥痊愈,梅俊悔恨認錯,徐氏陰謀敗露受懲。《福壽鏡》融合家庭倫理、懸疑、俠義等元素,凸顯古代妻妾制度的悲劇性。也頌揚了林鶴作為養父的仁義和養子的情義,可謂是揚善懲惡暢人心。</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都知道,在秦腔的故事里,包拯是由他的嫂子撫養成人的,所以,他管嫂子稱為“嫂娘”。但秦腔里有兩出戲卻講述包拯親手鍘死了他“嫂娘”的親生之子,自己的親侄子包勉。這兩出戲,一是《赤桑鎮》,二是《包公賠情》。講包拯大義滅親,鍘了包勉后,向嫂娘如實稟報包勉被鍘因由。嫂娘聞訊,悲憤交集,但最后還是以國家和百姓為重,原諒包拯,并為其把酒送行。其中有一些唱詞,如“我也是嫂嫂你一滴滴一點點、點點滴滴、滴滴點點心血奶漿養成的人”(包拯唱)。“多虧你不忘養育之恩,提起往事讓我更傷心。你在我身旁十八載,嫂嫂我提心吊膽十八春。想當年,身左奶我小包勉,身右奶你包大人。叔侄二人難撫養,我奶他三分你七分。餓瘦了我兒嬌養了你,今日里斷我后代根,今日里斷我后代根”(嫂娘唱)。把二人的復雜情感表現得十分突出,也十分感人。作為觀眾,我們只能感嘆好一個包大人,好一個包青天,好一個青天大老爺!好一個偉大的嫂娘!</p> <p class="ql-block"> 春秋時期,奸臣屠岸賈陷害趙盾家族,誅殺趙家三百余口。趙家兒媳莊姬公主誕下遺腹子趙武,程嬰為保護孤兒,將自己的親生兒子替換成趙武交給屠岸賈,目睹親子被殺。程嬰忍辱負重,將孤兒藏在仇人府中撫養成人,最終揭露真相,孤兒手刃屠岸賈復仇,這就是著名的《趙氏孤兒》,是犧牲、忠義與復仇的極致體現。</p><p class="ql-block"> 宋真宗時,李妃產子,劉妃與宦官郭槐合謀,以剝皮貍貓替換嬰兒,誣陷李妃產下妖孽。李妃被打入冷宮,劉妃又指使郭槐火焚冷宮,李妃逃難流落民間,被乞兒范中華所救,人為義子,二人相依為命。李妃之子被陳琳與寇珠相救,并施巧計對換,保太子還宮,后在陳琳的教養下長大成人,登上皇位。新主登基后,命包拯重審火焚冷宮一案,連帶出貍貓換太子之陰謀。劉妃、郭槐受到懲罰,李妃母子相認,義子范中華也封官受賞。這便是《貍貓換太子》,核心沖突是宮廷陰謀與沉冤昭雪,主題是權力斗爭下的倫理扭曲與正義的艱難伸張。</p> <p class="ql-block"> 秦腔中有關養子的劇目還有很多,這類故事往往通過“孩子的身份錯位”來構建情節。這其中的養子,有些是在襁褓中被人遺棄的,有些是一出生就被追殺的,有些是半路失散的,有些是中年認養的。而他們最后的行為,有些是重情重義、知恩圖報的,有些又是貪圖富貴、忘恩負義的,有些是以國家社稷為重、大義凜然的。對于養父母而言,養子就像一場豪賭,有些是被拋棄了的,有些是被報答了的,當然,有些僅是秉持忠義或心存良善而最終“物歸原主”的。而作為親生父母,有些是自私的,有些是偉大的,有些是遭人厭棄的。</p><p class="ql-block"> 總之,我們探討秦腔中的“養子”,其中的深層文化意義不言自明。無論是《趙氏孤兒》中程嬰的獻祭式選擇所揭示的倫理困境,還是《貍貓換太子》中皇室血脈的民間流轉所反映的階級、血緣、皇家秘密與遺傳污名等社會批判,亦或是《清風亭》《春江月》中所揭露的人性的扭曲和偉大,都是借助極端情境,將人性、權力與道德置于放大鏡下,引發觀眾對身份、責任與真相的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章中的臉譜都是雷老師提供的,向雷老師致敬!</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安市|
汪清县|
铜川市|
抚州市|
英吉沙县|
双牌县|
乐亭县|
建宁县|
丹寨县|
安多县|
海原县|
北京市|
深州市|
泰州市|
瑞昌市|
黄冈市|
随州市|
奉新县|
颍上县|
嵊泗县|
瑞安市|
黑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翁牛特旗|
长宁区|
红原县|
武宁县|
阿拉善左旗|
宁夏|
环江|
疏勒县|
汉源县|
卢湾区|
彰化县|
鲁甸县|
韶关市|
仪征市|
大同县|
申扎县|
西乌珠穆沁旗|
常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