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多 多</p><p class="ql-block">美篇號:36365324</p><p class="ql-block">圖 片:致謝網絡</p> <p class="ql-block">你是否還記得初中課本里那篇古文《捕蛇者說》:<b>“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b>寥寥數語,一種劇毒之蛇便躍然眼前。這蛇雖毒,卻成為蔣氏一家維持生計、躲避重稅的“救命稻草”。為了逃避那猶如猛虎般的苛政賦稅,蔣氏不得不冒險捕蛇。<b>“苛政猛于虎”</b>,喊出了多少底層百姓的心酸。寫下這振聾發聵之語的,便是唐代的大文豪柳宗元。</p> 一 <p class="ql-block">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東郡(今山西省永濟縣),世稱“柳河東”。柳宗元出生時,唐朝雖已過鼎盛,但文化底蘊依舊深厚。他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聰慧過人,四歲便能誦讀古賦,簡直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793 年,年僅 21 歲的柳宗元就高中進士,可謂少年得志,仿佛一條康莊大道在他眼前鋪展開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命運總愛捉弄人。805 年,柳宗元參與了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試圖對當時的政治、經濟等諸多弊端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但這次革新觸動了保守派的利益,僅僅維持了 146 天便宣告失敗。柳宗元也因此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刺史,后又貶為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馬,從此開始了漫長的貶謫生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州十年,是柳宗元人生的至暗時刻。母親病故,居所失火,一系列打擊接踵而至。但他沒有被打倒,而是將一腔憤懣與對生活的感悟傾注于筆端。815 年,他短暫被召回長安,可又很快被貶至更為偏遠的柳州任刺史。即便身處逆境,他也盡力為百姓做實事,最終于公元 819 年,在柳州任上去世,年僅 47 歲。</p> 二 <p class="ql-block">柳宗元在文學上的造詣堪稱頂流,他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p><p class="ql-block">在散文創作領域,柳宗元的作品題材廣泛,風格獨特。《捕蛇者說》是代表作之一。文中<b>“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b>這段描寫,生動刻畫了悍吏來鄉催逼賦稅時的囂張跋扈,與蔣氏一家小心翼翼護蛇以避稅的戰戰兢兢形成鮮明對比。悍吏的“叫囂”“隳突”,將其兇蠻之態展現得淋漓盡致,百姓在這種壓迫下連雞狗都不得安寧。而蔣氏“恂恂而起”“弛然而臥”,從提心吊膽到暫時安心,只因捕到的蛇還在,便可暫時躲過沉重賦稅,深刻揭示出賦稅之苛給百姓帶來的恐懼與苦難,展現出柳宗元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與對百姓的深切同情。</p> 三 <p class="ql-block">除了散文造詣,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同樣堪稱一絕,“永州八記”是其代表作。而《小石潭記》尤為經典,文中有這么一段描寫:<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b>意思就是作者站在小石潭邊,朝著潭水的西南方向看去,發現那條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樣彎彎曲曲,又像蛇爬行那樣蜿蜒,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讓人捉摸不透。小溪岸邊的形狀就跟狗的牙齒一樣,交錯不齊,根本沒辦法找到溪水的源頭在哪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柳宗元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其實是被貶官了,心里特別不得志。他表面上是在寫小石潭周圍的美景,像用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這些生動的比喻把溪流和岸的樣子寫得活靈活現。但實際上,他是借著 “寂寥無人,凄神寒骨” 這些描述,把自己被貶后心里的孤單、對未來感到迷茫的情緒都藏在景色里了。這種把感情和景色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手法,簡直太妙了,讓人忍不住叫好。</p> 四 <p class="ql-block">詩歌方面,柳宗元也有著獨特的風格。《江雪》是其經典中的經典。<b>“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b>開篇“千山”“萬徑”描繪出廣闊無垠的空間,卻“鳥飛絕”“人蹤滅”,營造出極度寂靜、荒寒的氛圍,天地間仿佛一切生機都已消逝。在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唯有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在寒江上垂釣。“孤”“獨”二字,不僅刻畫了漁翁形單影只的外在形象,更凸顯出其內心的孤獨。而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堅持垂釣,又體現出漁翁超脫世俗、傲然獨立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首《江雪》以極為簡潔凝練的語言,寥寥數筆便勾勒出一幅意境幽僻清冷的畫面。冰天雪地間,孤舟之上獨坐著身披蓑笠的漁翁。這一形象,實則是柳宗元自身的寫照。借漁翁,他表明即便身處困境,也會堅守自我,如寒江獨釣者般,絕不隨波逐流,始終秉持高尚品格。</p> 五 <p class="ql-block">被貶永州、柳州期間,柳宗元始終心系百姓。在《捕蛇者說》里,他以犀利的筆觸批判苛政,希望統治者能減輕百姓負擔,施行仁政,體現出他對民生的深切關懷。在柳州任刺史時,他推進改革,興辦教育,改善民生,將政治理想付諸實踐。他主張“文以明道”,認為文學不應只是辭藻堆砌,而應承載道德教化與社會現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些政治主張透過文字體現得淋漓盡致。以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驢》為例,文中<b>“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b>此段通過細膩描寫老虎初見驢時的驚恐,到逐漸試探的過程,生動有趣。驢徒有其表,僅靠叫聲虛張聲勢,而老虎經過觀察認清其本質。柳宗元借這則寓言,以小見大,諷刺了那些外強中干、徒有虛名之人,借故事傳達對社會現象的批判,體現了他“文以明道”的文學理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柳宗元,這位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人物,以其坎坷的人生經歷、卓越的文學成就以及深刻的思想,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文字跨越千年,至今仍能觸動我們的心靈,激勵著我們關注現實,推進社會進步。</p><p class="ql-block"><b>柳宗元與誰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的?</b></p> 謝謝雅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锦市|
扎鲁特旗|
册亨县|
科技|
汉阴县|
灵山县|
开化县|
航空|
尼木县|
汶川县|
张家港市|
上虞市|
库尔勒市|
阳东县|
峨边|
稷山县|
比如县|
保山市|
教育|
东阿县|
古蔺县|
镇宁|
凤山市|
吉林省|
兴国县|
德阳市|
衡阳县|
永善县|
资兴市|
筠连县|
靖西县|
镇坪县|
青铜峡市|
邯郸市|
平遥县|
伊春市|
如东县|
蒙阴县|
泰和县|
广平县|
文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