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姚姓與姬姓等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至今近5000年,是中國歷史最長的姓之一。姚姓出自虞舜,舜(有虞氏,名:重華)生于姚墟,他的后裔子孫便以地為氏,稱為姚氏。姚姓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廣東、江蘇四省,在宋版《百家姓》中名義上排第101位,在2007年中國百家姓氏名義上排行第51位。</p><p class="ql-block"> “姚”字出現的比較晚,故無甲骨文、金文及大篆,只有小篆。姚,金文=(像種滿花草的田疇)+(女),造字本義:善于栽花種草、美化家園的女人。相傳為虞舜之后。篆文將(田疇)與(花草)寫成"兆"。 文言版《説文解字》:姚,虞舜居姚虛,因以爲姓。從女,兆聲。或爲姚,嬈也。《史篇》以爲:姚,易也。 白話版《說文解字》:姚,虞舜居住在姚山,于是用山名作為自己的姓。字形采用"女"作邊旁,采用"兆"作聲旁。也有的人認為,"姚"是"嬈"的意思。而《史篇》則認為,"姚"是"易"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得姓始祖:虞舜,傳說中的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盟首領,被列入“五帝”之中,奉為華夏至圣。源流一源于舜帝姚重華,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姚氏正宗。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記載:“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為姓” ,舜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孫即以地為氏,稱為姚氏。</p><p class="ql-block"> 源流二源于“癸”(舜之妻名),女+癸=姚。遠古部落聯盟時期,炎黃先祖,登泰山祈禱,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據天意,兩兩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鑄十鼎,永銘天德。其中,帝標記“癸戊”。帝(癸戊)。皇族的兒子戊即帝族,皇族任氏首領----壬娶丁,生下兒子戊和女兒己。皇子戊娶癸,產生了帝族,帝(羲、舜)字即戊癸合文。癸+戊=帝(或“羲”、“舜”字)。戊手持斧鉞,武威四方。癸,規也,癸手持張開的圓規。戊部落十分有趣,自稱“我”(戊變體)、“吾”(戊同音)。他們首領自稱“羲”“舜”或者“帝”,羲、舜字也是癸+戊的合文。癸的后代,祭祀癸女,念念不忘,誕生了一個重要的姓——姜。姜=癸+女。癸女的后代自稱姜姓。因為舜娶了一對姐妹(二姚),所以他娶了兩個癸(娥皇、皇英),其中一支癸女的后代,將母親“癸”下加“女”,形成姜姓,另一支癸女的后代,將“癸”左邊加“女”字,形成姚姓。所以,姜姓、姚姓,是同父異母的兩支帝的后代,他們都是帝的后代,因為母親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姓。姚、姜皆因母得姓,皆為癸女之后。姚實為舜與癸女之后。姚發音與癸女之父“堯”音同。</p><p class="ql-block"> 源流三史記載︰春秋早期有姚國,虞舜后代,子孫以國為氏,稱為姚氏 。源流四出自少數民族改姓⑴.源于羌族,出自后漢西羌燒當羌部首領弋仲。據史籍《晉書》記載,西平郡羌族首領弋仲,本是西漢時期西羌燒當氏的后人,后改姓姚,稱姚弋仲。在姚弋仲的后裔子孫中,皆以首領所改為姓氏,稱姚氏 。⑵.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時期蒙古族禹爾部。據《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明朝時期,有蒙古族人饒五十,因有功于朝廷,受賜漢姓姚氏而姓姚,稱“姚名智” 。⑶.源于滿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岳佳部。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耀佳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岳佳部,滿語為Yao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后融入鮮卑族,后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后多冠漢姓為姚姓 。⑷.源于德昂族,出自明朝時期德昂族拉耐氏族。在明朝萬歷年間中央政府大力推行改土歸流運動時,被歸入為云南副總兵鄧子龍所轄姚營兵,駐扎在姚安,因此取漢姓為姚氏 。⑸.源于其他少數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苗族、水族、羌族、拉祜族、彝族、土家族、壯族、白族、俄羅斯 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姚氏族人分布。多為明、清時期,中央王朝在中南、西南、西北地區實行改土歸流運動中,被地方漢族最高行政長官賜予的漢姓,亦有漢族兵員駐守邊疆時與各民族聯姻后帶入的漢姓。</p><p class="ql-block"> 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62位,屬于大姓系列,人口約504萬,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3%左右。 宋至今千年中姚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廣東、江蘇四省,大約占姚姓總人口的26%,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山東這六省又集中了33%的姚姓人口。安徽為當代姚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姚姓總人口的8.7%。全國形成了以皖浙蘇、粵湘為中心的兩個姚姓高聚集區。從明朝至今600年期間,姚姓人口流動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西部的回遷十分強勁,大于由北向南的遷移。</p><p class="ql-block"> 姚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姚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在皖蘇浙大部、上海、江西北部、湖北東部和西北、湖南西部和東北、廣東大部、桂貴、云南東部、四川西南、重慶南部、福建南部、陜西中部、河南西部、寧夏南部、甘肅東部、山西南端、黑龍江東部和西部,姚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4%以上,其中中心地區可達0.8%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9.4%,居住了50%的姚姓人群。在青海湖和云南橫斷山脈以東的其他地區,姚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22%一0.44%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45.3%,居住了49%的姚姓人群。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布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根據報告,姚姓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河南。</p><p class="ql-block"> 圖騰文化桃木為日晷天竿 。“兆”者為“桃”,相傳夸父以桃木為權杖,以陽平為桃都(即姚墟,今河南省范縣南),以大桃木為日晷(rì guǐ)(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天竿,在桃林塞(今河南西部靈寶)追趕太陽,這就是“夸父逐日”的故事。古時,日晷的日影運行作“S”形,即“兆”的“兒”,四季各有天地交午,記作“X”符,與“兒”合文作“兆”,“女”旁則表示源自夸父氏女系祖先。“兆”與“女”合而為“姚”。因此,漢語言文字“姚”拆開來講,“兆”應為其本意,女旁則是母系氏族社會遺留下來的痕跡。古時占卜時以火灼龜甲,觀察龜甲產生裂痕的形態以占吉兇,成為卜兆或占兆,引申為預兆,有未卜先知之意。因為虞舜的居住地姚墟盛產桃,因而桃樹成為姚人的神樹和社樹。姚人在門戶上插桃樹枝、舉桃樹枝掃帚引路,以辟鬼驅邪。后來,用桃樹木制作的物品演變成為巫師、道士等職業的工具。由于姚人將桃樹視為神靈,久而久之,桃樹就成為了姚部落的原始圖騰。姚姓的姓氏圖騰“”,即是由桃樹形狀演變而來。可見,姚姓的姓氏圖騰源自桃樹,與預測 占卜有關。在古代,預測占卜之術是一種神秘的知識和特殊的智慧。這似乎預示著,姚人將成為一個睿智聰明的族群。</p><p class="ql-block"> 姚崇家訓《辭金戒》姚氏家族家風的特點是“忠義與孝義”。姚氏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其代表人物皆遵循儒家道德規范,重視忠與孝:以忠事國,以孝持家。姚崇一生秉持忠孝之心,在《答張九齡書》中說“自少及長,從微至著,惟以直道為業”,“但知信心向前”。在《請致仕歸侍表》中說“孝于親者,然后可以忠于君;理于家者,然后可以移于國”。正是恪守這種盡忠盡孝的理念,姚崇才始終忠于國家,忠貞不渝,信念不移。家族傳承的最高境界,不是家族財富的傳承,也不是家族產業的傳承,而是家族精神,家族理念和整個家族價值觀的傳承,有賴于家族文化的延續!文脈興盛,則子孫緝緝,瓜瓞綿綿。</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晴隆县|
武乡县|
潜江市|
克什克腾旗|
将乐县|
澄江县|
海丰县|
青川县|
科尔|
开平市|
南部县|
镇巴县|
木里|
滁州市|
武宁县|
濮阳市|
周口市|
民权县|
香河县|
宁城县|
视频|
清水县|
伊宁县|
墨脱县|
营山县|
明溪县|
玉龙|
泾阳县|
万州区|
文登市|
庆元县|
滦平县|
镇康县|
湖北省|
西乌珠穆沁旗|
金秀|
工布江达县|
隆昌县|
牙克石市|
温宿县|
平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