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祝賀全國第10期本會團體心理研修班在常州成功舉辦!5月1-3日

心理學工作者朱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江蘇常州,2024年5月3日全國第十屆本會團體心理咨詢研修班于5月1日至3日在常州西太湖會議中心成功舉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來自全國20余省市的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學校心理教師等百余名學員齊聚一堂,在三天兩晚的沉浸式學習中,圍繞團體心理咨詢的核心技術與實踐應用展開深度研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次活動由廣州市一葦渡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辦,至誠文化發展(常州)有限公司承辦,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城鄉社區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本會團體心理咨詢創始人韋志中先生全程帶領,旨在培養本土化心理服務專業人才,為新時代心理健康事業注入新動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燈塔指引 共聚星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交流促進 引領成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以教之道悟己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與志同道合的大家一起學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遇見越來越優秀的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Day 1 收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課程亮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體驗·技術·成長三位一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次研修課程以“理論+體驗+督導”為核心,內容涵蓋本會團體心理咨詢師個人成長、技術設計與應用、文化內核解析、項目開發與實踐四大模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韋志中老師通過“講解、體驗、分享”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帶領學員在“上山—轉山—下山”的隱喻中,深度感受團體心理咨詢如何構建安全溫暖的場域,喚醒個體自我覺察與情感療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時代意義:線下深耕人心的“反算法”選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人工智能急速發展、信息碎片化的當下,韋志中老師堅持“回歸線下,深耕人性”的理念引發熱議。他在結課時強調:“技術越喧囂,越需要直面人心的溫度。團體心理咨詢的本質,是通過人與人的真實聯結,喚醒個體對生命意義的主動選擇。”這一觀點獲得學員廣泛認同。內蒙古社工機構負責人李先生表示:“線下團體的感染力無法被虛擬替代,這正是心理工作者不可替代的價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簽名版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情感的拉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學習的見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辛勤耕耘 收獲璀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攜手同行 共繪成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團隊齊心 齊研方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知不足而奮進 望遠山而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學路漫漫,“研”途皆風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Day 2 福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深夜里,每個小組任然討論團體方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不僅是一條專業技能提升的學習之路,更是一場心靈成長和精神升華的生命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步履不停 向光而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乘風破浪 迎難而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山高水長 完美謝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群人??,一條路??,一起成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心懷感恩,所遇皆美好??&gt;??&gt;&g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Day 3 不負時光,一路向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早立鴻鵠志,穩走腳下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專業賦能:本土化實踐回應時代需求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為2025年全國12場地面研修計劃的</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第四站(下一站成都6月20-22),</b><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第五站(山東萊陽8月1-3日)</b><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次活動凸顯了本會團體心理咨詢的本土化、實用性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課程結束后,學員參加了“本會團體心理咨詢專業技能”現場考核,通過者將獲頒國家級專業技能證書,為職業發展增添權威資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國第十屆本會團體心理咨詢研修班不僅是一次專業技能的提升之旅,更是一場關于“人與社會關系重構”的思想碰撞。隨著本土心理服務人才隊伍的壯大,本會團體模式將持續為個體成長、家庭和諧、社會幸福提供“心”方案,彰顯心理學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層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8月1-3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全國第十二期本會團體心理咨詢理論與實踐研修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山東萊陽開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歡迎新老學員暑假游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詳情了解:朱老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8653580601(同微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服務人心,溫暖人心,凝聚人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聽一聽他們的心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心理培訓心得體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從自我覺醒到助人成長的蛻變之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天5月4日是我的生日,一大早起來就想著復盤,把為期三天兩晚的本會團體心理培訓心得體會寫下來,我經歷了一場從認知重塑到實踐突破的深刻蛻變。這場培訓不僅讓我對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讓我在角色轉換、團隊協作、教育使命等維度上獲得了多維度的成長。以下結合培訓中的關鍵事件與感悟,從個人反思到職業展望,總結這段旅程的收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從“被批評”到自我覺醒:角色的轉換與成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 第一次被韋老師批評:打破舒適區的契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培訓初期,我曾因對助教角色的理解停留在“輔助者”層面而受到韋老師的當眾批評。當時我誤以為助教只需完成基礎任務,卻忽視了主動觀察、深度參與和團隊引領的責任。當學員田X X分享時,要求我和昱同給他鼓掌,我們剛鼓完掌,就被韋老師批評了,說這是走心的時候,你都是助教了,怎么還鼓掌?旁邊小組的分享者在哭呢。第一次被韋老師“修理”,韋老師指出:“助教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和推動者。”這句話讓我意識到,角色的轉換需要跳出“學生思維”,從被動執行轉向主動創造。這次批評成為我轉變的起點,我開始主動觀察課堂細節、分析學員需求,“跟著導師的感覺走。”這一過程讓我明白:真正的成長始于直面不足的勇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 助教角色的三重修煉:專業、共情與領導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心理培訓中,助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情感的聯結者。我通過實踐總結出助教的三個核心能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專業敏銳度:快速識別學員的心理狀態,例如通過微表情和語言模式判斷其參與度;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共情式引導:避免直接否定學員的觀點,而是用提問引導其自我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團隊領導力:在“大型現場生日派對現場”,我主動擁抱并“跟隨”加按摩學員肩部的方式,唱著《生日快樂》??????歌,最終在韋老師的帶領下,掀起現場的小高潮。我理解了:助教的價值,在于用專業與溫度搭建成長的橋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跨文化、跨職業的碰撞:多元視角下的心理學實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 差異中的融合:綠皮火車與高鐵的啟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韋老師用“綠皮火車與高鐵動車的區別”比喻團隊發展模式:綠皮火車代表傳統線性發展(僅靠車頭帶動),而高鐵象征分布式動力(每節車廂自帶引擎)。從沈陽撫順的雷鋒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精神到山東臨沂儒家思想、熱情好客再到江蘇常州婉約溫柔、和聲細語,南北文化差異和人文素養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跨職業小組中,我遇到醫生、教師、企業管理者等不同背景的學員。起初,職業差異導致溝通效率低下,但當我們借鑒“高鐵思維”——讓每個成員基于自身經驗提出解決方案時,團隊效率顯著提升。例如,企業家團體方案設計的高屋建翎,教師學員則貢獻了學生拒學返校技巧等,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團隊進步不是“向前”,而是“向上”,即通過優勢互補實現質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 瞬時記憶與長時記憶:應試技巧背后的心理學邏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看到有的初訓學員一邊聽課,一邊拿著手里的資料在“做題”,韋老師則在現場講述了他在“如何應試考證”中的體會與經驗,韋老師提出:“瞬時記憶是沖刺的燃料,但短時記憶才是抵達終點的引擎。”結合認知心理學理論,為學員總結了一套方法,這一方法可以在考試中提高答題準確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3. 團體心理培訓中背景音樂的選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背景音樂不僅是氛圍的催化劑,更是跨越文化交流的情感紐帶。中國南北文化差異顯著,例如南方學員可能更適應婉轉抒情的《送別》,而北方學員則對高亢激昂的《學習雷鋒好榜樣》。這讓我意識到,背景音樂的選擇需兼顧“文化適配”與“情感共通性”。 更需挖掘人類情感共鳴的普適性,讓旋律真正服務于心靈的聯結與療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教育者的使命:從“校長”到“教育家”的升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 遇見貴人:教育情懷的點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韋老師在培訓中對吳志偉校長提到:“中國不缺校長,缺的是真正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家。”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讓我看到教育者的核心使命不是管理,而是喚醒。受其啟發,我在培訓中嘗試將“助人”目標從“解決問題”轉向“激發潛能”。例如:在做九宮格技術時,我畫著畫著在最后一個格里突然畫到了韋老師,我也覺得很神奇,做了這么多次,我從來沒有畫過韋老師,也許這就是九宮格繪畫的神奇之處,他讓你尊重自己當下的感受,一開始我也是沒有想表達,因為我覺得我是復訓學員,應該把機會留給更多的初訓新的學員,可是后來我轉念一下,下一次,也許我不一定能參加,那么這種心情的表達,我不知道會在哪一次才能說出來了,如果回去以后進行完善,可能會更生動、更感人。但是那不是我的當下,我尊重自己也尊重韋老師,雖然只言片語不能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但是我說了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告白。現在我終于懂得:每個即時反饋的瞬間,都是命運星軌的校準時刻;每次平視的眼神交換,都在重塑兩個靈魂的地心引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 10000小時定律的再思考:團體成長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韋老師曾提出:團體心靈導師的成長需要經歷四個身份的轉變,每個至少要做兩回, 第一身份是體驗者,第二身份是學習者,第三身份是觀察者,第四身份是見習者。只有長期浸泡在里面,才能最終獲得成長。因為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職業幸福感:助人者的精神豐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 “助人快樂”的本質:雙向治愈的能量流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當命運的引力將素昧平生的我們牽引至同一片星空下,我認識了鄧小春、沈艷、譚亞玲,李光等等。于是我在臨時組建的八人群里發了一張照片,并有感而發寫了一句“有緣千里來相會,”這源于我跟沈艷的故事,在助人/求助這一環節中,他對于人際交往的困惑發出求助,我便將我的一些經驗介紹給他,并鼓勵他敢于交出自己,同時陳雪菊還溫暖的在我的后面放了一把椅子,當《我和你一樣》這首歌曲唱起的時候,我禁不住流下了激動的眼淚。是啊,我就是在助人的過程中療愈自己,我忽然間有了一種職業幸福感與成就感,我感覺我能夠幫助到別人特別開心,所以當韋老師的話筒遞過來的時候,我說:我驕傲我是心理人。以前我曾誤將“助人”等同于單向付出,直到在這幾次培訓中,學員握著我的手說:“你的傾聽讓我感到被真正理解。”謝謝那一刻,我感受到強烈的價值感。心理學中的“helper’s high”(助人者愉悅感)理論在此具象化:助人不僅是輸出技能,更是通過見證他人成長獲得自我療愈。這種雙向的能量流動,構成了職業幸福感的基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 野心的另一面:以使命驅動的可持續成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韋老師曾說:“人要有野心,但野心不是名利,而是對專業極致的追求。”我將此解讀為“以匠人精神深耕心理學領域”。例如,我開始每天善于思考,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分析每次團體活動成功與不妥之處,這種“野心”不是焦慮的追趕,而是扎根于使命的從容生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結語:成為播種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次心理培訓對我而言,不僅是一次技能升級,更是一次精神的覺醒。我逐漸理解:真正的心理學實踐者,需要兼具科學家的嚴謹、藝術家的敏感與哲學家的洞見。未來的路上,我愿以韋老師為榜樣,在持續精進專業的同時,守護對他人的善意與對教育的初心——因為教育的本質,不是塑造完美的工具,而是喚醒自由而豐盈的靈魂。“ 何以解憂,唯有成長!”“我們不是點燃火把的人,而是播撒火種的人。”這或許是對這段旅程最好的注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姚洪敏寫于2025年5月4日清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后,祝我生日快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參加第十期本會團體心理咨詢研修班心理體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緣起:一場“心”的相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初報名第十期本會團體心理咨詢研修班,是帶著對專業成長的渴望和對團體動力的好奇而來。然而,當真正走進課堂時,我逐漸發現,這不僅僅是一次技能提升的學習,更是一場關于“心”的深度對話。在這里,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個體與團體的碰撞、自我與他人的聯結,讓我對心理咨詢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體驗:從“技術”到“心術”的轉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課程中設計的團體活動讓我真切感受到“技術”背后的溫度。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非語言互動等練習,原本陌生的成員在短短幾次活動中迅速建立起信任與默契。印象最深的是“生命線敘事”環節:當每個人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描繪自己的成長故事時,那些看似隨意的筆觸卻承載著深層的情緒與記憶。這種“去語言化”的表達方式,讓我意識到心理咨詢不僅是語言的交流,更是心靈的共鳴。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師在活動中始終強調“從心出發”的理念——放下預設的框架,用真誠的態度去看見、接納、共情。當我在團體中嘗試用這樣的視角觀察他人時,發現許多“問題行為”背后,其實隱藏著未被傾聽的渴望與未被療愈的創傷。這種視角的轉變,讓我對“助人”二字有了新的敬畏:真正的幫助,或許始于放下評判,歸于用心陪伴。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成長:方案設計與專業反思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次研修班最寶貴的收獲之一,是系統學習了團體心理咨詢方案的設計邏輯。從目標設定、活動銜接,到危機預案的制定,每一步都需要兼顧科學性與人文性。在模擬方案設計中,我曾因過于追求“流程完美”而忽略了成員的實際需求,老師的點評一針見血:“好的方案不是教科書式的模板,而是能回應當下真實生命的容器。”這句話讓我深刻反思:技術是工具,而“人”才是核心。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時,老師對個案督導的精準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通過“現場演示+即時反饋”的模式,我逐漸學會在復雜團體動力中捕捉關鍵信息:某個成員的沉默、一次無意識的座位調整、團體中突然爆發的笑聲……這些細節都可能成為理解團體潛意識的窗口。這種“見微知著”的能力,正是專業成長的重要階梯。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感悟:在關系中照見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為心理咨詢師,我們常說要“助人自助”,但這次研修班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助人的過程,亦是自我療愈的旅程。在團體中,當聽到他人講述相似的困惑與掙扎時,我既感受到人性的共通性,也照見了自己未曾覺察的盲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前行:帶著敬畏與希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結業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這次學習讓我更堅定了一個信念:心理咨詢工作既要腳踏實地掌握技術,更要永葆對生命的敬畏與謙卑。未來,我希望能將所學融入實踐,在團體中創造更多“被看見”的瞬間,讓每一次真誠的聯結都成為改變的契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后,衷心感謝韋志中老師的智慧引領和同伴們的全心投入。這段共學的時光,不僅豐盈了我的專業儲備,更讓我體驗到“以心傳心”的力量——這或許就是本會團體最動人的饋贈。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學員:劉秋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期:2025.年5月4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初識本會團體-給心靈泡個溫泉</b></p><p class="ql-block">本會團體心理咨詢理論與實踐研修班的心路歷程這一次為期三天兩晚的本會團體研修班,是我第一次參加,以前參加的心理相關的培訓都是教育式的,都是學習一些心理學理論知識,第一次參加這種體驗式培訓。</p><p class="ql-block">這次來我的首要目的就是來親身體驗心理學的療愈,讓自己心靈得到成長。第二個目標就是借助自己的成長,形成我的成長故事,去影響和帶領我身邊的親人和我的學生成長,助力我的工作。</p><p class="ql-block">通過了這三天兩晚的學習體驗,結合在體驗中感觸最深的事件與心靈感悟及個人的反思,總結這段心靈旅程的收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天的學習開始韋老師告訴我們在本會團體學習中的四種身份:體驗者、學習者、觀察者、見習者。首先我們要把自己交出來,要全身心的去體驗,感受自己的心靈體驗。這正好和我的目標不謀而合,所以我在這三天兩晚的學習體驗中都很投入,我也收獲頗豐。</p><p class="ql-block">(1)從貴人身上看到曾經的自己在點贊技術環節,老師讓我們在場內找自己喜歡的人或者看著順眼的人互相點贊,當老師喊停時,讓我們保持不動,此時和你點贊的人就是自己的貴人,讓我們彼此對視,感受自己的內心感受,當我注視對方大概1分鐘左右,我的眼淚奪眶而出,當老師說對面的人也許是曾經的你,也許她身上有你過去的影子,也許有你未來想成為的樣子,我的情緒突然徹底崩潰了,泣不成聲。韋老師問我想到什么時,我說不出來,我當時心里很模糊,但就是想哭。直到后來老師給我們兩分鐘交流中,我情緒穩定我才明白我在李榮榮(我的貴人)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和她交流中才發現我們兩個人性格,處事原則和思維是如此的相似,第一次深切 親身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能量相吸法則的神奇。</p><p class="ql-block">(2)看到內心的小孩,接納擁抱它,與自己和解在石頭的故事環節,每一塊石頭都是吸收天地靈氣孕育而成,在石頭的身上會留下過往的經歷,歲月的痕跡,每個孩子皆是寶貝石,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內心也會有成長的痕跡,曾經的那個小孩,讓我們選擇一塊代表自己心中小孩的石頭。我選擇的石頭是一個橢圓型的,外表沒有棱角,但身上有許多線條,那是歲月留下的傷痕。我注視著這塊石頭,腦海里出現了一個被幾個大人圍攻指責的小女孩,小女孩的眼中充滿了恐懼,無助和想被保護的渴望。看到那個小小的她我泣不成聲。那是我小時候和同學吵架被同學的家長和外婆指責批評的場景,那個小小的我委屈,無助。小時候在外婆家長大,和小伙伴在玩耍時有了矛盾他們都會跑去找家長告狀,他們的家長都會對我說“你是哪個村的,來我們這撒野”,在他們大人眼里可能覺的就是一句玩笑話,可是在小小的我的世界里,就是寄人籬下的不被接受,沒有歸屬感,這些經歷也就使我后來形成了討好型性格,膽小怕事,凡事都要求做到最好,渴求得到別人的認可。</p><p class="ql-block">這些事情雖然過去了很多年,但它一直影響著我的生活。通過這個石頭的故事讓我理解了為什么當老公不理解我,不認可我,不相信我的時候我會發飆,會非常的痛苦,都是那段不好的體驗在作祟。老師讓我們給石頭寫一封信,并對著石頭念出來,用這種儀式感和心中的小孩和解。</p><p class="ql-block">在這個環節讓我明白我們今天所有的一切行為背后都是我們過去體驗的投射,我們要學會接納它,允許它,擁抱它,與它和解。創造一種儀式和過去不好的體驗告別。帶著健康的心靈去體驗當下美好。</p><p class="ql-block">(三)我變了,世界就變了 </p><p class="ql-block"> 在求人助人環節中,我是扮演求人的角色,李亞媛姐姐和羅一老師在幫助我的時候,讓我感受到了從未感受到的被接納,被看見,被無條件的關愛。我在羅一老師的懷里痛哭流涕,感覺這幾十年成長中的不被理解,不被看見的,不被接納的部分產生的壓抑委屈的情緒在這一刻通過淚水從身體里奔流而出。當我拿下眼罩和羅一老師對視時,感覺她就是一個天使,她的目光中充滿慈愛,相信,接納,智慧和力量,讓我全身的放松,在她這里可以沒有任何顧慮的做自己,在她的懷里可以做一個沒有顧忌的小孩,她的眼睛似乎會說話,在告訴我,“你是什么樣,我都愛你”。離開她懷抱后全身充滿了力量,讓我感受到,我很好,我也很棒,我是值得被愛的。 當我帶著“我很棒,我是值得被愛的”這樣的想法再審視我和老公的相處時,一切都改變了。老公是一個謹慎多疑的性格,這次陪我來培訓,每次出門前都不不厭其煩的給我講許多注意點,在以前我會感覺他很嘮叨,這是他的多疑,是對我不夠信任,是不夠愛我的表現,每次老公很委屈,我也無法理解他的委屈。但這次我看到的是一個希望“女兒”出去學習成長,又擔心女兒不諳世事被傷害的“老父親”的糾結和深沉的愛,我第一次覺得他的“嘮叨”是那么的順耳,他的“不信任”是那么的溫暖,每次學習完休息的時間我都喜歡躺在他的懷里和他分享著我的感受和收獲。在這一刻,我覺得自己好幸福。 </p><p class="ql-block"> 在這次的活動中還有許多感受,比如在生命中的貴人環節中,完成了幾十年來無法完成的心愿,給改變我人生軌跡的初中校長的感謝信。在戴高樂環節中感受到被表揚,被認可的快樂,在贊美聲中培養了自己的積極情緒,發現了自己未覺察到的品質,也學會了用欣賞的眼光去欣賞身邊的每一個人,感受到贊美別人的快樂,讓自己擁有了愛的能力!在這次學習交流中讓我認識了許多新朋友,如智慧有力量的韋老師,和顏悅色,讓人如沐春風的吳校長,慈愛博學的羅一老師,開朗活潑的李亞媛,陽光大方的甜甜,曾經的自己李榮榮,優雅知性的姚洪敏等等優秀的朋友,大家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p><p class="ql-block">本會團體的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里每個人都能敞開心扉進行思想的碰撞,在相互的扶持中一路前行。我相信這份因心理學而結緣的情誼,必將在時光的長河中愈發深厚,激勵我們在心靈成長的道路上攜手前行,書寫著更多成長中溫暖而動人的篇章。在這次學習中最大的收獲是讓我明確了自己后半生的人生方向,更加堅定的走上由心理成長者走向心理成長工作者的事業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前面有韋老師的帶領,中間有這樣一群志同道合心靈成長者同行,后有老公的支持,我有信心和勇氣一路前行。</p><p class="ql-block">這是初次在本會團體的感受,期待下一次的重逢。</p><p class="ql-block">——徐州高子惠寫于5月5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河口市| 开远市| 鄂托克前旗| 兴隆县| 临武县| 望江县| 富阳市| 同心县| 贡嘎县| 延庆县| 锡林浩特市| 砚山县| 新龙县| 江源县| 德阳市| 和平县| 黄梅县| 家居| 塔城市| 乌鲁木齐市| 大洼县| 东辽县| 龙井市| 河北省| 夏河县| 五指山市| 柳江县| 漳浦县| 肃北| 开远市| 绥化市| 无极县| 岳阳市| 青阳县| 河西区| 巩义市| 翁牛特旗| 桃园市| 梧州市| 中西区| 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