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稱:寒清</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767812</p> <p class="ql-block">宋仁宗趙禎非常寵愛張貴妃(張氏),但對其行為要求嚴格。據《邵氏聞見前錄》記載:</p><p class="ql-block">某日,宋仁宗到張貴妃的居所,發現一件 定州紅瓷器(定窯燒制的紅釉瓷器),立即追問來源。張貴妃坦白是大臣 王拱辰 所贈。</p><p class="ql-block">宋仁宗大怒,斥責張貴妃違背了“不得接受臣僚饋贈”的禁令,并當場用 柱斧(水晶制小斧頭)將瓷器砸碎。張貴妃謝罪良久,仁宗才平息怒火。</p> <p class="ql-block">元代人劉祁在《歸潛志》中首次提出紅定一詞(紅釉定窯瓷器的簡稱),稱紅定價高于白定。只是后人在定窯遺址從未發現紅色瓷片,故認為紅定系誤傳。</p><p class="ql-block">我估計上述典故都與本文介紹的瓷器有關,圖中這件磁州窯紅釉罐就是古傳的“紅定”。一是磁州窯與定窯距離不遠,很多工藝相近,二是本罐壁厚很薄,里面又涂布一層白漿,給人感覺是定窯白瓷施以紅釉而成的錯覺。</p><p class="ql-block">有人說紅定實際上是紫定(醬釉)。我認為這話才是誤傳,醬釉已有紫定的美稱,怎會紅紫不分?</p> <p class="ql-block">這個罐子高17厘米,直徑13.5厘米,壁薄。通體施以鐵紅釉,釉上用金粉繪制了一只飛行的鳳凰,對稱的位置畫了一朵牡丹。罐身上下有兩圈泥塑的旋紋。旋紋的結構很有科技感,不知道現代人能不能做出來。</p> <p class="ql-block">底足足墻不施釉,胎質比定窯略顯疏松。圈內平面大部分施釉,但總是要露出來一塊胎,這種涂釉方式似乎成為金代北方窯口的傳統定式。</p> <p class="ql-block">罐內底面留有明顯的旋痕,內壁涂有白色化妝土,給人以潔凈之感。這種化妝土到了元代常涂在底足外部,可以防止火石紅出現。</p> <p class="ql-block">這是釉下的微觀圖。可以發現這種鐵紅釉與清代的礬紅釉不同。這個有很多氣泡,由于年代久遠,還有許多破泡。有傳聞說這種大紅釉是個別工匠用朱砂配置的,只是后來失傳了。從元代開始發明的銅紅釉,顏色總體是暗紅,直到民國也沒有燒出這么鮮艷的紅色。到2012年,國內某公司宣稱燒出了正宗的中國紅釉瓷器,我買了一對瓶子,回來研究發現和金代的這種釉質地相似。說明從明清至今失傳了六百年(元代還有這種釉的瓷器,我有藏品可證)。</p> <p class="ql-block">這是描金部分的微觀圖。可以看出描金材料是研磨金粉調和做成的。這種金粉附著力很好,在紅釉上至今八百年沒有脫落。遠非過去傳說元代描金器附著力那么差。</p> <p class="ql-block">這是紅釉表面的微觀圖。可以看出紅釉釉層較厚,表面凹凸不平,有很多氣泡埋藏于釉中。微觀表現微透明。質感很好。</p><p class="ql-block">這種紅釉瓷器,在金代是高科技產品,只作為高端瓷器為少數人燒制。這點從做工的精細程度就可以證明。流傳至今極為稀有,恐遠少于汝官窯瓷器,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價值。故宮博物院楊靜榮老師說:明代初期永樂的礬紅釉梅瓶都被定為一級甲等文物。由此可見這種早200年的金代朱砂紅釉的價值。</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淖尔市|
垦利县|
漠河县|
桐庐县|
大宁县|
滦平县|
康定县|
句容市|
泾源县|
图木舒克市|
邯郸市|
昌宁县|
永城市|
新乐市|
赤壁市|
龙胜|
南陵县|
三明市|
浦县|
晋江市|
青神县|
山东省|
福海县|
桐庐县|
南丰县|
白沙|
通州区|
龙江县|
卓资县|
双流县|
天水市|
辽阳市|
永安市|
阿鲁科尔沁旗|
江津市|
内黄县|
兴山县|
罗山县|
会昌县|
巨野县|
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