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泱泱華夏五千年,古都很多,唯有洛陽被稱為神都;茫茫花海千萬種,國色天香,只冠在洛陽的牡丹頭上,這不是沒有道理的。本以為這兩方面會成為我洛陽之行的焦點,然而頗為意外的是,武則天這個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毀譽參半的故事,成為洛陽留給我揮之不去的深刻記憶,無怪乎毛澤東主席會對她有這么一個評價:“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p> <p class="ql-block">洛陽龍門石窟的那尊眼簾低垂、鼻梁高挑、嘴角微翹的盧舍那大佛,據說就是以武則天相貌為藍本進行雕塑的。史書形容武則天“方額廣頤” (寬額頭 、圓下巴),與佛像的圓潤面相完全契合;佛像名稱為盧舍那,意為光明普照,而武則天自創的字“曌”即日月當空之意;大佛的完工時間正是武則天逐步掌握朝政的關鍵時期,用一尊和自己容貌相仿的佛像樹立權威,與這位女政治家的風格頗為一致。</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廣元市皇澤寺發現的武則天真容像,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皇澤寺自北魏晚期開始興建,武則天稱帝后,為紀念自己的龍興之地(武則天出生于廣元),賜名“皇澤”,寓其“皇恩浩蕩,澤及故里”之義。寺里深藏武則天的真容像合情合理,其發現和修復的過程有數個版本,但不影響它存在的事實。</p> <p class="ql-block">用洪福齊天來形容武則天的命運絕不為過,“貞觀之治顯圣明,國泰民安享太平”,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主導下,是當時世界上是最富有的國度,以致于“萬國來朝”。用現在的流行語來說,就是她生活在一個好的國家,生長于好的時代和顯赫的家庭。更有甚者,她還有幸成為李世民后宮“三千佳麗”中的一員。雖說經歷了一個劫難(李世民去世后,被迫在感業寺修行),卻在唐高宗李治的呵護下,返回皇宮。</p><p class="ql-block">唐高宗時期的首都是西安,洛陽是陪都,但武則天的輝煌時刻卻在洛陽。她的一生走了五大步:廢王立武當皇后、二圣臨朝、晉升天后、廢黜兒皇、登基稱帝。據史料記載,武則天在洛陽生活的時間長達48年,在她稱帝的15年間(公元690年至705年),有13 年是在洛陽。</p><p class="ql-block">洛陽的神都之名就拜她所賜,公元684年武則天臨朝稱制后,將洛陽從“東都”升格為“神都”。公元690年正式建立武周政權,定都神都洛陽,使其成為當時東方世界的政治中心。有詩為證:“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宛尤紛弩”。</p> <p class="ql-block">我們這次游覽龍門石窟,故意選在下午6時許,這樣的好處是既可以拍到清晰的佛像、佛龕形像,又可以看到燈光裝飾后的石窟景色。</p><p class="ql-block">為了深入了解龍門石窟,我們參加了臨時組團,有導游給我們講解。講起武則天,他下的定義是:“心狠手辣:為了鞏固政權,屠殺了許多反對他的宗室和官員,包括他的親生兒子和侄子;野心勃勃:不惜采取殺子嫁禍的手段樹立自己的權威,進而奪取李氏天下,改唐為周;荒淫無度:她在全國范圍內網羅“男寵”,設立了“酒池肉林”。</p><p class="ql-block">導游簡要介紹了一個個石龕中的佛像,讓我們對龍門石窟有了一個初步認識。他用手電筒照著一個有蓮花石雕的石窟,說是當年周恩來總理在仔細觀察了這個石窟后,確定用該石窟穹頂的蓮花石雕為藍本,設計北京人民大會堂的穹頂圖案。我在1983年進過人民大會堂,其主會場穹頂蓮花浮雕的確與這個石窟穹頂蓮花的樣式相似。</p> <p class="ql-block">對于武則天的功過,我曾從電影、電視劇和書籍里有所認識,評心而論,可以說功大于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叮囑李顯:自己的墓碑上不許有對她評價的內容,這就是“無字碑”的概念,說明武則天是有自知之明的。</p><p class="ql-block">武則天當政期間取得了哪些載入歷史的成就?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表述:治國有方,重視人才選拔,重用了一批能臣,最著名的人物是狄仁杰,使大唐的官僚體系更加充滿活力;經濟發展,推行了一系列促進農業發展的政策,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軍事強大,加強邊疆防御,保障大唐的領土完整;影響深遠,為大唐其后兩百年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堅實基礎。總之,她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在男尊女卑的時代,書寫了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近年來,在洛陽應天門遺址上,仿建了新的應天門。應天門北門廣場北側,新建了明堂天堂景區。原來的明堂建成于公元688年,號稱萬象神宮,是武則天接見外國使節、商客的地方;原來的天堂始建于公元689年,外觀為兩層方形臺基上聳立的圓形閣樓式建筑,作為武則天的禮佛堂,是女皇感應四時、與天溝通的御用禮佛佛塔。現在所見到的雖然是仿古建筑,但依然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美學魅力:“明堂天堂映朝霞,古韻悠悠繞云霄”。</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是洛陽的必去之地,她被譽為“中國佛祖教庭”,始建于東漢年間,見證了千百年的風風雨雨。進入寺內,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氛迎面而來,沿著青石板路前行,古樸的殿堂映入眼簾,那些歷經歲月滄桑的佛像,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往事。</p><p class="ql-block">寺內人頭攢動,香火繚繞,朝圣之情自在人們心中。不知怎的,我又想起了武則天以及她的面首薛懷義。當年薛懷義相貌俊美,才華橫溢,得到武則天的欣賞,為了掩人耳目,武則天將薛懷義安排到白馬寺當主持,此后薛懷義常常以到宮中做法事為由與武則天私通,長達10年之久。</p><p class="ql-block">隨著時間的推移,薛懷義因寵愛而變得驕傲,甚至開始干涉朝政,導致武則天對他的信任逐漸減弱。薛懷義心懷怨恨,火燒明堂,最終被殺。他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命運的起伏,更是武周時代政治、宗教和社會交織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有些意外的是,白馬寺還開辟了一個國際園區。有金碧輝煌的緬甸佛塔園,塔內那一尊尊佛像莊嚴肅穆;有泰國佛殿園,那精致的舍利塔、四面佛都令我們印象深刻;還有一個印度教園區,那個巨大的穹頂圓形建筑內,供奉者印度教的神像,外側的圍墻上有一幅幅展示印度教神話的油畫,我們一一觀賞,收獲頗豐。</p> <p class="ql-block">寺里的清涼臺有元代書法家趙孟書寫的《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石碑,記載著白馬寺的由來。我感嘆的是,《西游記》里白馬駝經的故事,婦孺皆知,然千載之下,真能解經中三味者,幾何?佛自西來,而人心依舊。寺前的那匹石雕白馬,眼珠突出,似是看盡了這寺中的熱鬧和寂寥。</p> <p class="ql-block">來到洛陽的第二天我們就去國際牡丹園看牡丹了,妻子特意穿了一件白底紅花的連衣裙,似乎要在國色天香的牡丹面前,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p><p class="ql-block">牡丹園門前廣場上有幾處賣傘的攤位,我看到一把與妻子身穿花色裙子相似的傘,立馬給她買上。走進園區,一股幽香撲面而來,抬眼望去,有一片花開正艷的粉紅色牡丹,想必就是那幽香的來源吧!這片花面積不大,長不過五、六十米,寬也就十多米,花的盡頭立著一塊石碑,刻著“國色天香”四個大字,來自劉禹錫“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詩句。</p> <p class="ql-block">一般來說,牡丹分為九大色系,羞澀的“趙粉”和華貴的“魏紫”分布最廣,雍容的“姚黃”、清雅的“豆綠”皆是稀有品種,要耐心尋覓方可一見。好在還有花色多樣的芍藥花在盛情開放,米黃色的海棠花也不時地現出身姿,讓眼前的這片花海更是姹紫嫣紅,五彩斑斕。</p> <p class="ql-block">觀賞著眼前的牡丹花,我又想起她與武則天的故事來。最動人的還是那個傳說:寒冬臘月,女皇醉書詔令催百花齊放,唯牡丹抗旨不發,遂被逐出長安。洛陽人悄悄說,其實那株被火燒過的牡丹,次年春在邙山腳下開得格外艷麗。則天皇帝聞訊后沉默良久,最終將數十萬株牡丹移植神都洛陽。如今我們看到的魏紫姚黃,或許都是當年那株傲骨牡丹的子孫。由此看來,牡丹不只是外表華麗,更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內核,贏得了世人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從網上查找不少資料。今天上午我正在謀篇布局,網上就給我推送了一篇一千多年前外國人為洛陽留下的影像資料,我下載幾張,以饗讀者。</p><p class="ql-block">1907年法國人愛德華. 沙畹和日本人桑原騭藏,先后來到洛陽,對這座古城進行了拍攝,我們今天可以透過這些泛黃的影像,觸摸百年前的洛陽。</p><p class="ql-block">幾張照片分別是百年前龍門石窟、洛陽的東門(建春門)、洛陽東大街牌坊、白馬寺塔和周公廟。</p> <p class="ql-block">近年來有外國人關注到龍門石窟里的那尊盧舍那佛像,把盧舍那佛像的面容稱作“東方的蒙娜麗莎”。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站在10米開外看佛面莊嚴神圣,湊近細看卻能發現嘴角若有似無的笑意。這種“遠看威儀、近看慈悲”的雕刻手法,恰似武則天留給歷史的雙重面孔一一即是鐵腕政治家,也是虔誠信佛的老婦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宾市|
河津市|
章丘市|
麦盖提县|
峨眉山市|
永春县|
凤庆县|
安阳市|
大同县|
邵阳市|
隆子县|
石城县|
石渠县|
民丰县|
平遥县|
大同市|
托克托县|
兖州市|
谢通门县|
峨边|
化隆|
彭泽县|
宜城市|
新宁县|
阜宁县|
临海市|
松江区|
大同县|
筠连县|
什邡市|
公安县|
鹤峰县|
长汀县|
滁州市|
鞍山市|
深州市|
刚察县|
武宣县|
安泽县|
同德县|
井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