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讓鄉村學校軟件硬起來</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日分享第2069天)</p><p class="ql-block"> 滑縣是河南的一個農業大縣,也是黃河故道邊上的小麥產量大縣。有一所鄉村學校——大寨鄉小田小學,曾因師資短缺導致課程單一,語文數學外難見音體美課程。而如今,通過“雙師課堂”彌補師資不足的問題,開足開齊了國家課程。同時還探索把國家課程和勞動教育相融合,還開發了田園數學校本課程,。這所學校正悄然發生蛻變,也折射出鄉村教育“軟件升級”的關鍵路徑——以師資為根基,以課程為載體,以管理為紐帶,以資源為助力,構建起鄉村教育的“軟實力矩陣”。</p><p class="ql-block">一、讓“人”成為鄉村教育的源頭活水</p><p class="ql-block"> 鄉村教育的薄弱,核心是“人”的薄弱。由于學生少,根據師生比教師只有8人,但是班級有6個,根據班師比教師是嚴重不足的。別說開足開齊國家課程,就是語文數學也只是勉強開起來。所以利用公益,對接了“雙師課堂”,同時也對接了一些愛心人士,例如我們的傳統體育項目抖空竹就是利用空竹協會來教授;木工坊課程是由“造藝”藝術的老師來上課的。這些舉措迅速填補了學科空白,更帶來了先進教學理念——如二十一世紀研究院將“項目式學習”引入農耕園、養殖園,帶領學生用竹竿、木棍和鐵絲網搭建養殖園,讓抽象知識落地為鄉村孩子可觸摸的實踐。</p><p class="ql-block"> 網絡培訓則打破了地理阻隔。和兄弟學校推行“周末云教研”制度,每周三晚上組織鄉村教師通過直播平臺參與教研活動,有鄉村學校、縣城學校、也有省城的學校,還有省外的一些優質學校,學習優秀的教學經驗和先進的管理理念。</p><p class="ql-block">二、讓鄉土資源成為教育“活教材”</p><p class="ql-block"> 大寨鄉小田小學將非遺傳統體育運動項目抖空竹轉化為校本課程。學生不僅在大課間中抖空竹操健身,更在重大節假日中表演抖空竹,在春節當天抖空竹與村民同樂,同時和音樂課相結合,通過音樂節奏學習分數節拍,根據節拍抖扭著舞步抖空竹。這種“從鄉土中來,到學科中去”的設計,讓課程既具文化厚度,又貼合學生認知。</p><p class="ql-block"> 素質教育的“云端補給”同樣關鍵。小田小學2024年成為滑縣國家智慧平臺示范校,以此我契機,利用國家智慧平臺,接入“雙師課堂”和“備課資源”;利用馬云鄉村少年宮VR課程讓學生“云游”敦煌莫高窟,感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還可以讓孩子戴上3D眼鏡觀看立體電影,感受3D電影的魅力和震撼。老師家長非常感慨:“一根網線,讓鄉村里的孩子觸摸到了未來。”</p><p class="ql-block"> 三、用數字化重構教育生態</p><p class="ql-block"> 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將鄉村學校的教學計劃、教案、課件共享。小田小學教師通過平臺可以查看班級學情報告,據此調整教學重點;家長則通過小程序實時接收學生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家校溝通效率大大提升。</p><p class="ql-block"> 和優質學校結對,推行“同步備課、同步教研、同步評價”機制:教師們通過視頻會議共同打磨教案,期末采用同一套評價標準,享受優質學校的先進理念和做法。這種“輸血+造血”的管理創新,讓鄉村學校逐步形成自我提升的內生動力。</p><p class="ql-block"> 四、構建鄉村教育的“社會支持網絡”</p><p class="ql-block"> 公益組織的深度參與正在改寫資源分配邏輯。學校在“擔當者行動”公益組織支持下建立“班班有個圖書角”,并通過“閱讀點亮鄉村”線上打卡活動,吸引城市家庭與鄉村孩子共讀。</p><p class="ql-block"> 讓“軟件”硬起來,關鍵在“用心”。鄉村教育的“軟件升級”,不是對城市模式的簡單復制,而是扎根鄉土、面向未來的創造性轉化。當教育者真正以學生成長為中心,以鄉村實際為基點,就能找到激活“軟件”的密鑰。未來,更需建立長效機制,讓“軟件硬起來”成為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持續動能。畢竟,每一所鄉村學校的蛻變,都承載著無數孩子走出鄉村、建設家鄉的雙重夢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兰县|
楚雄市|
尼勒克县|
水城县|
泸溪县|
泰和县|
宣化县|
河源市|
栾城县|
商城县|
霍城县|
金湖县|
新田县|
樟树市|
留坝县|
芜湖市|
蒙阴县|
巴塘县|
香港
|
灵宝市|
蒲城县|
武乡县|
古田县|
仙桃市|
威远县|
宜黄县|
许昌市|
桃源县|
大关县|
赫章县|
周至县|
桓仁|
西藏|
清原|
南充市|
阜阳市|
三门县|
拜泉县|
黑龙江省|
凤城市|
新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