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風最大的日子里,晾曬最寬大的床單。</p><p class="ql-block"> ——題記</p><p class="ql-block"> 今天晴。趁著假期的閑暇,我看了一本叫《日常生活》的書。日常生活看似只是人們日復一日經歷的生活,但正如黑格爾所言,“熟知非真知”,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實則蘊含深意。雖然日常生活自古有之,但前現代社會與現社會中的日常生活有著完全不同的內涵。而日常生活作為哲學概念被提出正是現代性的反映。書中對現代社會的日常生活進行了深刻的哲學思考,并尋求人道主義生活的可能性。盧卡奇在《審美特性》中首先賦予了日常生活本體論地位。他將日常生活比作一條長河,在這條長河中,逐漸分流出了科學和藝術等更高級的活動,科學和藝術通過作用于人們而又“重新注入日常生活的長河”。日常生活和日常態度既是每個人活動的起點,也是每個人活動的終點。作為盧卡奇的弟子,赫勒繼承了盧卡奇的日常生活本體論思想。赫勒從個人再生產的角度看待日常生活。她認為,任何社會的再生產都離不開個人的再生產。個人只有通過再生產自身,才能再生產社會。因此,她將日常生活界定為“那些同時使社會再生產成為可能的個體再生產要素的集合。”赫勒在本體論意義上區分了“自在的”類本質對象化和“自為的”類本質對象化。作為“自在的”類本質對象化的日常生活在本體論上是第一性的,是人的自我再生產得以可能的基礎性領域,由語言、習慣、對象等社會規范和規則所維系的,其中重復性實踐和重復性思維形式占主導地位。“自為的”類本質對象化在本體論上是第二性的,主要包含哲學、藝術、科學和宗教等范疇,是創造性實踐和創造性思維作用的領域。“‘自為的’對象化體現了人的自由,并表達了人性在給定時代所達到的自由的程度。”總之,赫勒認為,日常生活作為個體再生產的領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作為“自在的”類本質對象化的日常生活具有自在性、重復性,阻礙著個體的個性發展、侵蝕著創造性實踐和創造性思維領域。</p><p class="ql-block"> 日常生活作為給定的世界,使得每一個人自出生時即被拋入一個預先存在的“自在的”類本質對象化的結構之中,個體必須通過重復性實踐和重復性思維來內化這些結構,這是生存的必要條件。“人總是以特定的、把自身作為起始的觀點來理解他生于其中的世界;并根據這同一觀點來尋求操縱這一世界。他借以發現世界的過程是以他的自我為中心的。”這種基于特性而活動的個人是“排他主義個人”。而“自為的”個性代表著什么?它體現著個人的一生中對人的能力的自由確證和發展所能達到的可能性。個性代表著類本質的發展,反映了個人同類本質建立起自覺關系,并且以這一自覺關系為基礎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的存在狀態。因此,這是一種已經提升到“自為存在”層次上的自由自覺的個體。由此,赫勒提出了日常生活人道化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日常生活革命的任務不在于拋棄迄今為止的日常生活結構和圖式,而在于使之人到化,即揚棄日常生活的自在性質。而日常生活的人道化的關鍵就在于個體“自為存在”個性的生成,在于日常生活主體由“自在存在”變為“自為存在”,通過這一主體自身的改變而改造現存的日常生活的自在性質,從而讓日常生活從“為我的存在”變成“為我們存在”。赫勒提出了兩種類型的日常生活的“為我們存在”,一種是幸福,另一種是有意義的生活。在赫勒看來,有意義的生活要高于幸福的生活。幸福是日常生活中“有限的成就”意義上的“為我們存在”。日常生活中的幸福具有“瞬間性”,表現為短暫而強烈的體驗,如戀愛、審美體驗、藝術創作等,這些瞬間能夠喚醒人內在的“為我們存在”的強烈情感,但因其轉瞬即逝,并非終極意義上的生活狀態。“生活并未消解于這些瞬間之中,它并未隨它們而終結。這些是日常生活的偉大時刻,但是它們不會窮盡日常生活的持續的‘為我們存在’,也不會成為它的替代物。”相反,有意義的生活是開放的和面向未來的,是在不斷的新挑戰和斗爭中發展的日常生活的“為我們存在”。過有意義生活的個體不是封閉的,而是不斷迎接新挑戰,在迎接挑戰中不斷發展自己的個性。“這一個體不壓抑自己的個性,不給自己的個性強加極限,而是‘同宇宙較量’。在對他開放的可能性中,他選擇他自己的價值和他自己的世界——他與之較量的宇宙。”真正有意義的生活的最終任務是創造一個超越異化的社會,使人人都有機會發展自身潛能、能夠過上有意義生活的社會。“真正的歷史充滿著沖突和對自己給定狀態的不斷超越。正是歷史一人們自覺選擇的和按人們的設計鑄造的歷史—可以使所有人都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變成‘為他們自己的存在’,并且把地球變成所有人的真正家園。”</p><p class="ql-block"> 所以,作者終其一生都在積極尋求人道主義生活的可能性。而基于現代社會充滿各種誘惑和沖突的現實,人道主義生活必須具有斗爭性和反抗性,即以現代性批判的態度來爭取人道主義生活的實現。在這個意義上,人道主義生活是最高的理想生活。一方面,人道主義作為理想,不應該須臾被忘卻。另一方面,人道主義生活是一個過程,是不斷與現代性弊端相抗爭的過程。人道主義生活展開的過程也正是一種新的存在方式建構的過程,其展開的場域是日常生活。基于此,日常生活在赫勒的哲學中被賦予了本體論意義。反正我們希望讓日常生活成為“真正有意義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微信日歷上說:“在風最大的日子里,晾曬最寬大的床單。”這是我今天在故鄉的心情。清晨坐六點半的高鐵,九點出頭點就到家了,先在酒店吃個夢環魂繞的靈魂早餐,然后去看父母,吃完午飯回到酒店房間度過一個充滿陽光和清風的午后,等我喝好午茶,開始認真地午休,窗外陽光明媚。醒來已是黃昏,然后又去把父母接來晚餐,飯后一起在風中走走。也許,每個人心中總有一塊土地,是他終生溯洄以求的。稱它是故鄉也好,是夢土也罷,這條歸鄉路不是長夜漫漫、更行更遠,就是在地圖上根本找不到名字,只是腦海里一處花卉爭艷的安靜小鎮。人的尊貴與悲哀,都在尋求的過程里一再疊唱。即使是太平盛世,生命一旦進入萌芽階段,年輕孩子動不動就要揮別鄉土。人向往富裕與文明,也需要不斷地有新血帶給它活力,另一種鄉,卻是無親可探的,甚至不曾見過。它只是一處魂牽夢系之地,連地名都還沒有取,連自己也不知道。情在物在,情盡物滅;物之所以珍貴,乃因人心相印足以生輝,既然新生別意,再美的物都是落花流水。宗教與文學不斷營造夢土吸引人的靈魂,可是現實社會又不斷以柴米油鹽拉扯人的肉身。現世鄉梓已經很難回得去了,心中的夢土又風雨飄搖。無怪乎人愈老,嘆息的時候愈多,也只有愈老,才知道不能解的情結比唾手可得的快樂還長。回不去的原鄉當然不是美事,美的是把曾去過的異鄉當成故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州市|
桂东县|
上饶县|
东宁县|
延川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万载县|
虎林市|
石楼县|
隆化县|
明水县|
汝州市|
龙井市|
屏东县|
马鞍山市|
达日县|
乐业县|
赣州市|
呼伦贝尔市|
香格里拉县|
江孜县|
岢岚县|
长兴县|
三亚市|
鄯善县|
肃宁县|
武夷山市|
高安市|
遂溪县|
甘肃省|
界首市|
突泉县|
修水县|
汾西县|
辰溪县|
梅州市|
桐城市|
济宁市|
普宁市|
海淀区|
蕲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