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正月,我從余榕梅主任電話獲悉,她父親余養逞生前留下了一百多萬字的回憶錄。她正忙于整理,將其編撰成書,花了很多時間,初稿已成,可以寄給我看看。這讓我很高興,可以先睹為快。但又心生幾分好奇,一個普通人,生活中更多的也就是芝麻綠豆般的瑣事,編撰成回憶錄,會是啥樣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余我前幾年見過一面,沒有深談,印象中是很樸實、很溫和的那種人。他竟然能夠堅持寫回憶錄,這讓我有點敬佩。前些年,我翻閱過曾國藩日記(《曾國藩全集》16、17、18集),翻閱過魯迅日記(《魯迅全集》14、15集),感覺到能夠堅持寫日記的都是些狠角色、有大成就者。自己也曾想有樣學樣,寫寫日記,但沒堅持多久,就敗下陣來,未能持之以恒。一半是懶散怠惰,一半也覺得沒東西可寫。特別是在負責福建日報社辦公室工作那幾年,覺得日常事務繁雜,過后極易忘記,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寫日記,但也只能做到隔三差五地寫。一周下來,往往要回看手機通話記錄、微信和電腦上處理文件的流程等,借以補充日記內容,仿佛人間最難事之一,就是堅持寫日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余榕梅主任將書稿寄給我。我放下雜事,讀將起來,幾乎一氣呵成。越讀越起興,越讀越肅然起敬,佩服作者余養逞一生中寫回憶錄的勁頭會持續那么久,早年的事會記得那么清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令我聯想到《福建日報》曾一度大力宣傳非常紅火的“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平靜之中的滿腔熱血,平常之中的強烈責任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3年底中共福建省委提出“三平精神”,2004年初又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戰略(海西戰略)并開始實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來,海西戰略從地方層面提升到中央層面,從區域戰略提升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海西建設也氣勢如虹地展開,“三平精神”升華為新時代的海西精神,滲透到海西建設者的血液里,融入海西建設的實踐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實,在特定時期被倡導的“三平精神”也好,海西精神也罷,都是早已融入民族血脈中的一種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血脈傳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正如毛澤東主席所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干革命、搞建設,都要有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和拼命精神。受到老余生前那么一股鍥而不舍狠勁的感染,我拜讀他的回憶錄初稿,有幾點突出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老余身上始終洋溢著豪情、正能量,始終保持著一股積極樂觀、奮發向上的可貴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余出生貧寒,身世特殊,一個生父、一個繼父、兩個養父。由于生父被欺挨打致殘,失去勞動力,無法養家糊口,只能把妻子“租嫁”出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租嫁之后,母子生活依然貧困,為了活命,4歲的他被生母過繼給嬸媽(嬸婆)當孫子,只圖讓他有飯吃。這對生母是殘忍的決定,也是無奈的決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嬸婆便成了老余的奶奶,也是后來唯一能給他母愛的女人。他實際上成了孤兒。在奶奶的呵護下,他在極其貧困的家庭中成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即便這樣,他整個苦難的童年從不悲觀絕望,而是如巖石縫中的一株小草,倔強地成長,不斷進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看到同伴有玩具手槍,心里癢癢的,小小年紀便能用木頭自制玩具手槍,用鍋灰著色,蠻有成就感,因此得到奶奶的贊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與同伴玩耍皂莢樹的籽,懂得多收集些藏著,緊缺時賣給同伴換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學齡時參加夜校掃盲班,他學得又快又好,后來入村辦小學,也成為成績最優秀的學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時候,他的吃喝拉撒都要自己打理,放學后還要到大山中砍柴,周末到大山中砍木棍賣,賺取學費和零用錢。以致讀完四年級因饑餓和沒錢交學費而輟學,校長還親自出面挽留他繼續讀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輟學后先到閩北建甌縣的深山老林中當柴夫,很快就學會了剝松樹皮、蛻杉木皮的活,能夠賺到錢、吃飽飯,感到非常幸福。再后來到將樂縣的大山中挑梭木棒,挑著80斤的擔子走幾里山路,很快就適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為能吃飽飯,不知累是什么,能賺到錢就無比快樂。生活步步艱辛,但他從不沮喪,總是滿懷激情,處處尋找機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章是回憶錄中篇幅最長的部分,回憶從軍經歷和軍營生活,特別是參加援越抗美戰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一路高歌,入伍第一年就入團、入黨,當上黨小組長,認真做好黨務工作,認真做好戰友們的思想工作,獲得大家肯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連續3年獲評“五好戰士”,所在炮五班也獲評“三好班”。入伍當兵,戰友們個個都想進步,只有各方面表現最為突出者,才可獲得公認,才能有更多機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以超勤快征服了戰友,如天天搶著為炊事班挑水、經常為戰友們洗衣服,還做好事不留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軍事技術上,他更是從嚴要求自己,掌握了過硬的本領,從五炮手調整為二炮手,在實戰中精準點擊高射炮的擊發器,取得優異戰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章回憶退伍后當鐵路公安民警,再轉到地方當公安民警的生活。在來舟火車站公安班當內勤,在福州火車站當乘警,都贏得很好的口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當福州到南昌列車乘務組乘警時,智抓小偷全力維護車上安全秩序,讓小偷聞風喪膽,聲震一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調到莪洋火車站派出所當民警,抓臺灣手表和銀圓走私者,煉就好身手、好眼力,一抓一個準,事跡還登上了《福建日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調到古田縣公安局當民警,破獲莪洋一起居民戶口遷移證造假案,破獲一起屏南老華僑狀告“被打”致傷案等,都展現出出色的警務能力和才干,受到領導肯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幾十年風雨兼程,一路摸索,努力打拼,他無論學什么、干什么,總是能愛什么、通什么,深研細思、銳意精進,備受關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別是后來他在縣公安局負責特種行業管理,清正從警,廉潔自律,領導和業界都給予充分肯定,這是難能可貴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是老余傳承了良好的家風家教,感人至深。近年來,傳承良好家風家訓的呼聲一直很高。開展家風家訓教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內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7年福建師范大學李彬源、郭丹教授等編著《八閩家訓讀本》,省紀委高度重視,一把手親自為該書撰寫前言,紀委辦公廳正式發文推薦,要求抓好學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郭教授等又編著出版《家風家訓》一書,被列入中組部《領導干部文化知識叢書》。郭教授是我的博導,出的書我先睹為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兩本書所涉及內容,多來源于名門望族,是高大上的東西。看過老余的書稿,強烈地感覺到,正家風嚴家教,也是中國普通群眾的自覺追求,早已融入整個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余出身之際,家庭極度貧困,但生父、生母只求己不求人,斷然采取“租嫁”方式,讓生母和尚在她肚子里的他及8歲的二哥余養乾有條活路,只求能夠活下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窮志不窮。他被抱養后,奶奶對其嚴格要求,自食其力,不偷不搶。有一次連續多日下雨,他拔兔草時,貪圖方便,摘取了別人家發黃的芥菜葉。可是,奶奶發現后當即扔掉,并嚴厲叱罵痛打了他一頓。奶奶說不是自己的東西,一點也要不得,做人要清清白白,手頭要干干凈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一頓打罵,給他極其深刻的教育。以至多年后到閩北當柴夫,發現地上有5塊錢,猜想可能是同屋屏南大哥掉的,便撿了還給屏南大哥,他不起一點貪心,這事在柴夫中備受夸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來,他與兩位兄長一起到南平樟湖坂公社武步大隊一個磚廠做工,賒賬買了光餅店老人的光餅,約定等發工錢時還清。不料賺了300元工錢,一分也要不到,還不了老人的光餅錢。但他不是一走了之,而是特地到店說明,并押上唯一值錢的行李——篷布包后才回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奶奶一生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她的言傳身教,讓他臨財不茍得,不存非分之想,使得后來幾十年工作、生活中,始終是胸襟坦蕩、光明磊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別是當公安民警,管理特種行業,身處高風險崗位,依然能夠做到兩袖清風,寧可空閑時間鋤地種菜,也不利用職務之便沾點油水,這種良好家教家風熏陶的結果,也隔斷了廉政風險,確保了一生平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是翔實的社會生活實錄,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時代記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色彩,一個行業有一個行業的特點,人們伸出手、邁開腿,在舉手投足之間,往往留下一定時代生活的印記,往往反映出特定時代生活的內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余把許多自己的親身經歷、親眼所見忠實地記錄下來。這些原汁原味的日常生活記錄,具有很強的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當年這些不起眼的芝麻綠豆大的事,幾十年后往往最容易打開讀者許多塵封的記憶,勾引出濃重的鄉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余的筆下有許多精準的流水記錄。如寫11歲上一年級,要交3元錢,2元是學雜費,1元是書本費;12歲奶奶去世后“我每月到生產隊領12斤大米、16.8斤番薯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年級時供銷社收購雜木棍,星期天上山砍木棍,每次砍10根,每根1角8分,每次能賺1元8角,這些錢用于注冊讀書,還可以做件新衣服,買些咸魚配飯;養了一只小母雞,放養不用喂食,每個月下25個蛋,每個可賣1角錢,舍不得吃,可以賣錢補貼家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如記一次右手拇指被針刺后,發炎腫痛要做手術,沒錢,只好回家稱幾斤番薯米到街上賣了3元錢,藥費手術費2元3角。這些看似無厘頭的流水賬,細得不能再細,但它勾勒出了孤兒生活的側影,也是底層貧困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樣的流水賬回憶錄中很多,乍讀起來似有幾分碎碎念、干巴巴之嫌;細品之又忽覺有余味、不嫌多。因為透過它們,我們能更好地讀懂什么叫物質匱乏時代,什么是赤貧生活。它們最生動、最真實地保存了那個年代生活的獨特風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是記錄民風民俗并使用方言詞語,珍藏了地方文化的印記。如寫早年與奶奶一起逃難中暫住荒厝,點燃艾草束驅趕蚊子,差點燒了房子;后到越南參加援越抗美戰斗,陣地上蚊子多得不得了,也是用故鄉的老辦法,點艾草驅蚊,解決了一大難題。又如寫做番薯米飯,米先下鍋撈到半熟后,番薯米再下鍋煮到半熟,然后混合著放入飯甑蒸;煮白鍋菜,用一塊“肥座”(古田方言,肥豬肉)在鍋里擦過后,即把菜下到鍋中煮,讓菜有點油星——每次如此,直到“肥座”變黑變干,再也擦不出油脂;咸魚配飯,番薯米飯難以下咽,用腌制得咸得不能再咸的咸魚,最下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些記錄從另一角度展現物質匱乏年代貧困家庭的生活場景,今天已漸行漸遠,但又那么真實可信,仿佛就發生在我們身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外,老余的筆下還使用一些方言詞語,顯示出古田方言的獨特魅力。如“嬸媽”(“媽”字在這里,古田話中讀去聲,是古田方言對嬸婆的稱謂)、“楤擔”(“楤”古田話中與工廠的廠同音,為兩頭尖的木棍或竹棍,用于挑起捆成束的柴草等)、“鋼鍬”(一頭尖的螺紋鋼,比鋼鏨長,用于打較深的洞,或撬動石頭等)、“大人揭著一個大土箕”——“揭”(肩膀上用扁擔等單頭挑東西的狀態,即扁擔后端掛著東西,扁擔前端用手壓著以保持平衡)、“放溪”(是指柴夫砍伐林木后的一種運輸方式,即柴夫做完清山,把原木歸集到溪流邊的高坡上,按一定方式壘成堆,等到下大雨發洪水時,把堆場底座撬動,讓成堆的原木滾入洪水中,順流漂至下游某處)。這些方言詞語,在古田話中鮮活而又有獨特的表現力,也使回憶錄煥發出鮮明的古田人的生活色彩。</p> <p class="ql-block">(作者系主任記者、文學博士,曾先后任福建日報辦公室主任、人事處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勤县|
琼中|
盐亭县|
高平市|
德令哈市|
瑞丽市|
东安县|
阜宁县|
托里县|
水城县|
江西省|
塔城市|
深圳市|
浑源县|
蓝山县|
古交市|
轮台县|
鲁山县|
青海省|
潢川县|
个旧市|
西青区|
敦化市|
隆昌县|
舟曲县|
句容市|
潮安县|
吉安县|
崇州市|
凤山市|
洮南市|
昌平区|
唐海县|
安乡县|
陆丰市|
博白县|
平潭县|
务川|
肥城市|
图片|
涿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