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安徽的國保古塔大全,也有省保、縣保古塔(古塔系列4)

隴南人余松敏

古塔是中國古代建筑的瑰寶,古代文明史的載體之一。中國古塔分為佛塔、風水塔、景觀塔三類。結構形式有樓閣式塔、密檐式塔、亭閣式塔、花塔、覆缽式塔、金剛寶座式塔、過街塔等多種。<div>安徽現存的國保古塔,主要為宋代、明代、清代建筑,結構形式都是樓閣式塔。最古老的是宣城廣教寺雙塔,最高的是安慶振風塔。<br></div><div>2021年9月和2023年9月二次探尋安徽的古塔,收獲頗豐。</div> 宣城廣教寺雙塔(敬亭雙塔),位于敬亭山南麓,高17米,宋代(1096年)建筑,仿唐代方形樓閣式磚塔,七層,國保編號3-3-93。國保編號首位表示國保批次,3即第三批,俗稱國三,1即第一批,俗稱國一;第二位是分類號,3基本上都表示為古建筑,其他數字每批次有不同表述;第三位是順序號。<div>宣城以敬亭山著名,唐代詩人李白有《獨坐敬亭山》詩: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div> 涇縣水西雙塔,位于涇縣城西2公里水西寶勝寺左右兩側的兩座山坡上,這里地處涇水以西,故稱水西。水西雙塔為大觀塔和小方塔,兩座風格各異的古塔并不在一起,其中的大觀塔高45米,宋代(1108年)建筑,樓閣式八面磚塔,七層。據塔內碑刻記載,古塔原計劃建造13層,由于當年戰爭頻繁,財力有限,造到第七層時,再無錢財繼續建造,就此留下了上下一樣粗細的半截寶塔,塔剎也與塔身不成比例。 涇縣水西雙塔之小方塔,高21.3米,宋代(1146年)建筑,樓閣式四面磚塔,7層。因建于南宋紹興年間,故又稱為紹興塔。大觀塔與小方塔,一座厚重魁偉,一座纖細秀氣,完全不是同一種風格,是國內雙塔的特例。水西雙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保編號5-3-120。 蒙城萬佛塔(網絡圖片),因塔體內外鑲嵌佛像八千余尊而得名萬佛塔,又名插花塔、興化寺塔、慈氏寺塔,俗稱蒙城磚塔,位于蒙城縣城關鎮寶塔中路,高42.6米,宋代(1102年)建筑,樓閣式八面磚塔,十三層,國保編號6-3-270。<div>1938年,侵華日軍盜挖塔體部分佛像,十年動亂中又有許多佛像被砸毀。從1977年開始,文物部門對萬佛塔進行全面維修,使萬佛塔重新恢復昔日的風采。</div> 安慶振風塔,位于安慶沿江東路北側迎江寺內,瀕臨長江。原名萬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塔凈高60.86米,連地基高72.74米,明代(1570年)建筑,樓閣式八面磚石結構,七層,國保編號6-3-275。<div>2021年5月10下午的一場暴風雨,使振風塔的塔剎掉落,我們去時正在修繕。</div> 振風塔是內外雙重承重墻構造的古建筑(網絡圖片),1949年安慶解放時,解放軍為了消滅塔上的國軍,一炮轟向振風塔,只轟塌小半承重墻體,古塔安然聳立。振風塔除具有佛塔的功能外,還具有導航的功能,享有“萬里長江第一塔”和“過了安慶不看塔”的盛譽。 無為黃金塔(網絡圖片),位于無為城北門外大街西河之畔,塔高37米,宋代(998年)建筑,樓閣式六面磚木塔,9層,國保編號7-3-338。<div>十年動亂初期,一群紅衛兵小將,用大卡車運來200多公斤炸藥,以破四舊為名,意欲炸毀黃金塔。四周百姓聞訊,自發組織護塔,上百村民與紅衛兵舌戰,村民以炸塔危及群眾安全,據理力爭,最后紅衛兵敗北,古塔得以幸存。</div> 潛山太平塔,位于潛山市城北古塔路潛山市博物館院內,高43米,始建于晉代(326—334年),現存古塔為宋代(1104年)重建,樓閣式八面磚塔,七層,國保編號7-3-339。<div>安慶振風塔與潛山太平塔為同一建造風格,據說潛山太平塔是安慶振風塔的模板,但安慶振風塔的名氣比潛山太平塔大很多。<div>太平塔所在的潛山市博物館院內,有“張恨水紀念館”,值得一看,民國小說大家張恨水是安徽潛山人。<br></div></div> 廣德天壽寺塔(大圣塔),位于廣德迎春街北側近萬桂山中路的天壽寺塔院內,高42.8米,現存古塔為宋代(1105年)建筑,樓閣式六面磚塔,七層,國保編號7-3-340。<div>天壽寺塔始建于979年,初建時為五層,1099年毀于大火,1105年重修,增建成七級浮屠,是廣德的地標性建筑。</div> 歙縣長慶寺塔(十寺塔),位于歙縣徽城鎮練江南岸的西干披云峰麓,高23.1米,始建于宋代(1119年),歷代有修葺,樓閣式四面方塔,磚石結構,七層,國保編號7-3-341。 歙縣長慶寺塔雖建于宋代,但建筑風格卻是唐代的韻味,四角塔檐飛揚,掛滿風鈴,風吹鈴響,既有美觀作用,又能驅趕鳥類來塔上棲息,損害塔體,一舉二得。 寧國仙人塔,又名當陽寶塔,位于寧國仙霞鎮龍亭村一山體峭壁上,高26米,現塔為宋代(1143年)建筑,樓閣式六面磚木塔,七層,塔剎為宋代用生鐵鑄造,高達五米,上有銘文,保存完好。古塔歷代有修葺,國保編號7-3-342。<div><br></div> 寧國仙人塔充滿神秘色彩,說是佛塔,卻孤獨地聳立在一座低矮的山峰上,周邊并無空地可供建造寺廟。據傳古塔建造時有仙人相助,因此得名。 岳西縣法云寺塔,位于岳西縣響腸鎮千佛塔村,高28米,始建于東晉(326—334年),現存古塔為明代重建,樓閣式四面磚塔,七層,國保編號7-3-345。 法云寺塔的塔身,每層各面均設有十二個佛龕,每龕內供有一佛二弟子三尊佛像,體態豐腴,栩栩如生。塔內、外壁佛龕中有磚造佛像千余尊,故亦稱“千佛塔”。 蕪湖廣濟寺塔(赭塔),位于蕪湖鏡湖區九華中路213號,高20.8米,宋代(1065年)建筑,樓閣式六面磚塔,五層,國保編號8-3-100。<div>赭塔晴嵐是古蕪湖八景之一,赭塔依山擁寺,氣勢雄偉,古塔附近不遠處是抗日名將戴安瀾墓。</div> 池州百牙塔,位于池州貴池區城東北百牙山上,高34.3米,明代(1538年)建筑,樓閣式六面磚塔,七層,國保編號8-3-101。<div>抗日戰時期,百牙塔曾遭受日軍大炮轟擊,第一層東北角被擊壞。百牙塔為風水塔,系當年商家集資修建,祈求生意興隆、貨船平安。</div> 池州妙因塔,又名清溪塔,位于池州貴池區流坡村清溪組清溪河故道與長江入口處,高55.7米,明代(1601年)建筑,樓閣式八面磚塔,七層,國保編號8-3-102。<div>抗日戰時期,清溪塔曾遭受日軍大炮轟擊,塔北部迎江面小面積坍塌。清溪塔是當年池州府主持督造的大型公共建筑,塔磚按池州府定制的規格由各窯署名燒制而成,兼備佛塔、風水塔雙重屬性,又具有長江舟船航行標志的實用功能,是池州標志性建筑。</div> 巢湖姥山塔(網絡圖片),又稱文峰塔、望湖塔,位于巢湖中廟鎮境內,高51米,始建于明代(1631年),7層建成4層,清代(1878年)李鴻章倡議續建完工,樓閣式八面磚塔,七層,國保編號8-3-112。<br>姥山塔內有20余通淮軍將領題刻,802尊磚雕佛像,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同時為研究淮軍歷史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 亳州薛閣塔,位于亳州薛閣路觀音山遺址公園附近,高34.15米,清代(1772年)建筑,樓閣式八面磚塔,七層,國保編號8-3-117。<div>相傳,薛閣塔的塔剎,原安放一顆碩大寶珠,星月日光之下,塔頂流光溢彩,熠熠生輝。日軍占領亳州期間,雇人偷去寶珠,又用炮火轟擊塔身,遂使塔頂失去光輝,塔身彈痕累累,第3層東南側留下炮擊痕跡,如今塔身彈痕已修復。</div> 黃山巖寺文峰塔,又稱水口塔或巖寺塔,位于黃山徽州區巖寺鎮北郊的原入村口,高67米,始建于明代(1544年),樓閣式八面磚塔,七層,國保編號7-5-137,屬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div>巖寺文峰塔右側是鳳山臺,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次年4月,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等同志率領7000官兵在巖寺集中整編,鳳山臺就曾用作閱兵點將之用。巖寺曾是新四軍的搖籃,也是新四軍鐵軍精神的發軔地,東進抗日的出征地。<br></div> 蕪湖中江塔,位于濱江路青弋江與長江交匯處的江堤上,高43.7米,始建于明代(1618年),僅建好二層,清代(1669年)續建落成,樓閣式八面磚木結構風水塔,五層,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div>中江塔在清代曾被大火燒毀木構,僅剩磚石塔體,1988年按原樣修復。1954年長江洪水,中江塔底層被淹。1955年在長江、青弋江邊建起了土質防水墻,中江塔的底層成為防洪江堤的一部分,中江塔的五層塔檐變成了如今的四層。<br></div> 當涂縣金柱塔,位于當涂姑孰鎮寶塔行政村,姑溪河入長江口的南岸,高37米,明代(1589年)建筑,樓閣式八面七層磚石結構風水塔,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div>當涂是千年古城,唐代詩仙李白終老在當涂,青山西麓有李白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r></div> 當涂縣黃山塔,位于當涂城北黃山山巔,高26米,始建于南朝,宋代重建,樓閣式八面五層磚石塔,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div>唐代詩仙李白曾登臨此山,呤出了“送君登黃山,長嘯依天梯”的詩句,天梯即黃山塔。南宋詩人陸游也有“可憐黃山塔,突兀暮煙里,依然十年前,看我行萬里”的詩句,可惜黃山塔的名聲始終沒能傳出當涂。<br></div> 祁門東皋塔,位于祁門縣鳧峰鎮赤橋村東,又名方氏古塔,高42米,明代(1522~1566年)建筑,樓閣式六面磚塔,初建成五層,后增建至七層,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div>東皋塔雖位于荒郊野外,但保護得很好,是目前少有的可登塔觀賞的古塔。<br></div> 黃山徽州區下尖塔,又名巽峰塔,位于徽州區潛口村南,高37米,明代(1544年)建筑,樓閣式八面磚塔,七層,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div>下尖塔如同大多數新修復后的古塔一樣,原有的古塔韻味不足。唯有塔磚上陰刻的“大明嘉靖甲辰年造”、“竹溪建立塔”字樣,留存了古塔的歷史痕跡。</div> 潛山縣覺寂塔,又名三祖禪寺塔,位于潛山縣天柱山三祖寺內,高30米,唐代塔基,宋代相輪,明代塔身,樓閣式八面五層佛塔,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div>覺寂塔山腳下的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r></div> 宣城龍首塔,位于宣城鰲峰東路鰲峰公園內,高25米,明代(1567年-1572年)建筑,樓閣式六面七層磚塔,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div>龍首塔的建造,據說與朱元璋有關。龍首塔的塔頂為六角攢尖式,檐下巧妙地裝飾著斗拱,每條脊上均飾以一條黃色琉璃龍,龍首朝向各異,與塔名相呼應。</div> 宣城景德寺塔,位于宣城中山東路法治公園內,高34米,始建于西晉(302年),現塔為宋代建筑,樓閣式六面九層佛塔,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div>景德寺塔初名為永安寺塔,后塔名隨寺名更改而改,唐代稱開元寺塔,宋代稱景德寺塔,亦稱多寶塔,清代稱永寧塔。歷代文壇巨匠李白、杜牧、白居易、文天祥、梅堯臣、湯顯祖以及佛門高僧黃蘗、鑒真等曾經先后登臨,并留有大量詩文。<br></div> 旌德縣表靈塔,位于旌德縣興隆鄉大禮村東頭,高45米,清代(1748年)建筑,樓閣式八面七層磚塔,宣城市文物保護單位。<div>表靈塔是禮村朱、劉、戴、呂四姓捐銀共建的風水塔,占風水、旺村莊,人杰地靈。<br></div> 休寧縣萬壽山古城塔(萬壽塔),位于休寧縣萬安鎮古城巖景區內的萬壽山頂,高29.6米,明代建筑,樓閣式六面七層磚塔,安徽省重點文物單位。<div>休寧縣位于徽州(今黃山市),原名休陽,三國時改為海陽,西晉時又改名海寧,隋代改名休寧,至今未變。休寧縣境內有古塔六座,即古城塔、辛峰塔和休寧縣城所在地海陽鎮的海陽四塔。<br></div> 休寧縣辛峰塔,位于休寧縣榆村鄉富溪村西山頭,高36米,明代(1598年)建筑,樓閣式六面七層磚塔,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div>辛峰塔,是休寧縣現存六座古塔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div> 海陽四塔之一的休寧縣巽峰塔,位于休寧縣海陽鎮下汶溪村旁的玉幾山東,高35米,明代(1567年)建筑,樓閣式八面七層磚塔,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div>繞巽峰塔一周,因上山路都已堵,無法近前,只能遠觀古塔雄姿。<br></div> 海陽四塔之一的休寧縣丁峰塔,又名停鳳塔,位于海陽鎮汶溪南岸下汶溪村,高30米,明代(1544年)建筑,樓閣式八面五層實心磚塔,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div>丁峰塔的塔剎已毀,塔四周為單位及民居,無路可通往塔前。</div> 海陽四塔之一的休寧縣富瑯塔,位于海陽鎮南面富瑯村,殘高17米,明代(1594年)建筑,樓閣式八面七層磚塔,現存四層,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div>我們2021年9月去時,正在修繕。</div> 修復后的富瑯塔(網絡圖片),又重新煥發古塔光彩,但也喪失了古塔原有的古韻。 海陽四塔之一的休寧縣萬峰塔,位于海陽鎮汪金橋村太陽塢山頭,高29.6米,明代(1596年)建筑,樓閣式六面五層磚塔,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div>萬峰塔,地處荒山野嶺,無山路可近前,為安全起見,只能遠觀。至此,休寧六塔都已到訪。</div> 黟縣云門塔,俗稱三都寶塔,位于黟縣碧陽鎮碧山村,因塔旁有云門書屋而得名,高36.4米,清代(1782年)建筑,樓閣式六面五層磚木塔,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云門塔挺拔俊秀,集江南古塔之神韻。<div>唐代詩仙李白好友汪倫,是黟縣碧山村人,汪倫以美酒待客,接待李白。李白曾到訪碧山村,有詩為證“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后在涇縣桃花潭作別,李白作《贈汪倫》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div><div>云門塔對面有中國最美的鄉村書店-碧山書局,曾被CNN評為中國最美書店。<br></div> 歙縣小溪塔,又名多寶塔,位于歙縣紹王村鎮小溪村西水口處,殘高20米,明代建筑,樓閣式六面七層磚塔,后遭雷擊,殘留四層,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div>歙縣小溪村以項姓為主,據說是項羽后代,原財政部部長項懷誠的祖屋也在歙縣小溪村。<br></div> 繁昌板子磯鎮風塔,又稱古明塔,位于荻港鎮板子磯景區內,殘高9.6米,明代(1602年)建筑,樓閣式六面七層磚塔,現僅存二層,繁昌縣文物保護單位。<div>板子磯有“長江第一磯”之美譽,是百萬雄師“渡江第一船”登陸紀念地,也是電影《渡江偵察記》外景拍攝地。</div> 宿松縣小孤山送子塔,又名半邊塔,位于宿松縣城東南六十公里的長江中小孤山啟秀寺附近,高十幾米,本人根據資料猜測是宋代建筑,利用天然石壁,建造樓閣式六面五層磚塔,似乎半邊嵌入山石內,半邊露出山體外,上有圓頂,樓閣式門窗清晰可見,故名半邊塔。<div>宿松縣小孤山被譽為長江的中流砥柱,有“東望一枝筆,西看似懸鐘,南望太師椅,北看嘯天龍”之喻。<br></div> 在安徽境內,探尋古塔,了卻年青時對古塔的喜好愿望。今后如有機會,將繼續古塔探尋之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昌县| 泗洪县| 离岛区| 元阳县| 肥西县| 南城县| 澄迈县| 深水埗区| 怀安县| 福清市| 西乌珠穆沁旗| 大冶市| 博罗县| 莱州市| 成都市| 临江市| 庆城县| 临颍县| 呼图壁县| 大理市| 海门市| 长宁区| 崇左市| 宁强县| 文登市| 颍上县| 兴国县| 延庆县| 和静县| 雷波县| 同德县| 海兴县| 新乐市| 古交市| 远安县| 镇巴县| 青铜峡市| 绥芬河市| 兴海县| 偏关县| 临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