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 2024年4月26日,“人文山西深春自駕游”一行六人,在完成了預定的旅游項目以后,今天在太原有一天的休整時間,聽說太原雙塔寺,正在舉辦牡丹賞花節,大家欣然前往,一睹為快! 太原雙塔寺(又名永祚寺),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是太原現存古建筑中最高的磚砌樓閣式雙塔群,被譽為“晉陽奇觀”和太原城市標志。雙塔由文峰塔(西塔)與舍利塔(東塔)組成,均為八角十三層,高約54.7米,以青磚仿木結構雕琢斗拱、飛檐,塔內設螺旋階梯可登頂遠眺太原全景。兩塔一高一低,一素一彩,歷經四百年風雨仍巍然屹立,展現了明代磚構建筑的高超技藝。 <p class="ql-block"><br></p> 寺內最負盛名的是明代牡丹“紫霞仙”,植根于大雄寶殿前,為全國現存唯一單瓣型寺院牡丹品種。其花徑如缽,初開粉紅,盛放淡紫,晚期轉深紫,花期長達20天,兼具歷史與觀賞價值。 如今寺內已形成以“紫霞仙”為核心、30余種牡丹競放的“九色花海”,春日花開時滿園錦繡,成為太原獨特的文化景觀。 牡丹被譽為"花中之王",盛開時富麗堂皇,香氣襲人,盛花期在4-5月,盛開時滿樹繁花,盡顯雍容華貴之態。 牡丹是芍藥屬的一種多年生落葉灌木,花朵碩花瓣寬大而厚實 ,色彩絢麗多彩,有紅、白、粉、紫等多種顏色。 牡丹在中國古代文學里地位崇高,是重要審美意象與文化符號。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在詩詞領域,眾多名家為其傾墨。劉禹錫“唯有牡丹真國色”贊其絕美。 李白以“云想衣裳花想容”將其與美人相映襯。它象征富貴、繁榮,是太平盛世寫照,常出現在宮廷、貴族文學中。在小說、戲曲里,牡丹也頻繁現身。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牡丹亭》借牡丹營造浪漫氛圍,增添故事感染力。它承載著古人審美理想與情感寄托,反映了當時社會文化風貌和價值觀念。</p> 牡丹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其文化內涵豐富。 自唐代起,牡丹就備受推崇,被視為富貴、繁榮、吉祥的象征。眾多文人墨客為其留下了大量詩詞歌賦,如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些作品不僅提升了牡丹的文化地位,也使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牡丹的觀賞價值極高:牡丹花朵碩大,花徑可達20 - 30厘米,花瓣寬大厚實。 牡丹的色彩絢麗多彩,有紅、白、粉、紫等多種顏色。 牡丹的花型豐富,有單瓣、重瓣等多種形態。 牡丹盛開時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深受人們喜愛。 牡丹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適應性較強。 無論是北方的山東菏澤、河南洛陽,還是南方的安徽銅陵等地,都有大面積的牡丹種植基地。 廣泛的分布使得不同地區的民眾都能接觸和了解牡丹文化,有利于牡丹文化的傳播和認同。 牡丹的富貴、繁榮寓意與中華民族追求吉祥、幸福、繁榮昌盛的美好愿望相契合。 牡丹能夠代表中國人民對國家繁榮富強、人民生活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具有凝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的象征意義。 牡丹一般在4 - 5月盛開,花期相對集中且較短。 以下介紹一些古代描寫牡丹的詩句。 李白《清平調·其一》<br><h1><font color="#ed230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br></font><font color="#ed2308">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font></h1> 詩人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通過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楊貴妃的美麗姿容,同時也側面烘托出牡丹的嬌艷,將牡丹與美人相映襯,盡顯其高貴華麗。 劉禹錫《賞牡丹》<br><h1><font color="#ed2308">庭前芍藥妖無格, 池上芙蕖凈少情。<br> </font><font color="#ed2308">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font></h1> 詩人運用對比的手法,貶低芍藥和芙蕖,突出牡丹的“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生動地描繪出當時人們傾城而出觀賞牡丹的熱鬧情景,強調了牡丹在人們心中的崇高地位。 徐凝《牡丹》<br><h1><font color="#ed2308">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br></font><font color="#ed2308">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font></h1> 首句以反問的形式表達人們對牡丹的喜愛,次句點明牡丹占據了城中美好的景致。“疑是洛川神女作”將牡丹比作洛川神女所化,最后一句描繪出牡丹千嬌百媚的姿態如朝霞般絢爛,贊美了牡丹的超凡脫俗。 皮日休《牡丹》<br><h1><font color="#ed2308">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br></font><font color="#ed2308">競夸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font></h1> 前兩句寫牡丹在其他花凋謝后才開放,被稱為“百花王”,突出了它的獨特和尊貴。后兩句則直接贊美牡丹的艷麗無雙和香氣第一,進一步強調了其在花卉中的頂尖地位。 殷文圭《趙侍郎看紅白牡丹因寄楊狀頭贊圖》<br><h1><font color="#ed2308">遲開都為讓群芳,貴地栽成對玉堂。<br></font><font color="#ed2308">紅艷裊煙疑欲語,素華映月只聞香。<br></font><font color="#ed2308">剪裁偏得東風意,淡薄似矜西子妝。<br></font><font color="#ed2308">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font></h1> 詩中描繪了牡丹遲開是為了讓其他花先綻放,凸顯其謙遜又不失高貴的品質。“紅艷裊煙疑欲語”將紅牡丹的嬌艷欲滴和靈動展現出來,“素華映月只聞香”則寫出了白牡丹的高雅圣潔。最后點明牡丹是花中之首,獨占春光。 王建《賞牡丹》<br><h1><font color="#ed2308">此花名價別,開艷益皇都。<br></font><font color="#ed2308">香遍苓菱死,紅燒躑躅枯。<br></font><font color="#ed2308">軟光籠細脈,妖色暖鮮膚。<br></font><font color="#ed2308">滿蕊攢金粉,含棱縷絳蘇。<br></font><font color="#ed2308">好和薰御服,堪畫入宮圖。<br></font><font color="#ed2308">晚態愁新婦,殘妝望病夫。<br></font><font color="#ed2308">教人知個數,留客賞斯須。<br></font><font color="#ed2308">一夜輕風起,千金買亦無。</font></h1> 這首詩對牡丹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寫,從香氣、色澤、形態等方面展現了牡丹的美麗和珍貴。“香遍苓菱死,紅燒躑躅枯”以夸張的手法突出了牡丹香氣的濃郁和顏色的艷麗。后面又描寫了牡丹的晚態和殘妝,增添了幾分惋惜之情。 陳與義《牡丹》<br><h1><font color="#ed2308">一自胡塵入漢關,十載伊洛路漫漫。<br></font><font color="#ed2308">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font></h1> 此詩借景抒情,詩人身處離亂之中,在青墩溪畔看到牡丹,觸景生情。牡丹在這里不僅是美麗的象征,更引發了詩人對故土的思念和對往昔繁華的懷念。 唐寅《題牡丹畫》<br><h1><font color="#ed2308">谷雨花枝號鼠姑,戲拈彤管畫成圖。<br></font><font color="#ed2308">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顏色無。</font></h1> 首句點明牡丹在谷雨時節開放,別稱鼠姑。詩人戲拈畫筆繪成牡丹圖,然后發出疑問,世間女子的脂粉顏色可有與牡丹相同的,贊美了牡丹顏色的獨特和艷麗。 薛蕙《牡丹》<br><h1><font color="#ed2308">錦園處處鎖名花,步障層層簇絳紗。<br></font><font color="#ed2308">斟酌君恩似春色,牡丹枝上獨繁華。</font></h1>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園林中名花盛開、被步障簇擁的華麗景象。“斟酌君恩似春色,牡丹枝上獨繁華”將君恩比作春色,牡丹在枝頭獨自繁華,暗示了牡丹的尊貴和受寵。 賞完牡丹,回到賓館,龍團意猶未盡,和詩一首:《太原雙塔寺賞牡丹》<div><br><h1><font color="#ed2308">雙塔巍峨入碧空,<br>牡丹傾國游客眾,<br>天香裊裊襲人濃,<br>半在春熙半夢中!</font></h1></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州市|
荣成市|
平潭县|
剑阁县|
黄石市|
右玉县|
磐石市|
余干县|
巴东县|
洪洞县|
仪征市|
镇赉县|
长沙市|
嘉荫县|
光山县|
拉孜县|
门源|
西和县|
锡林浩特市|
宁夏|
锡林郭勒盟|
苍梧县|
中卫市|
石城县|
沙坪坝区|
黄陵县|
台南市|
彩票|
兴和县|
洪泽县|
大安市|
辽阳县|
临洮县|
滕州市|
定州市|
玉田县|
昔阳县|
桓仁|
碌曲县|
宝兴县|
嘉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