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本篇編號:2025017</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本篇配曲《櫻花的約定(鋼琴曲)》</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西安,名揚中外,我們曾到訪過多次了。西安城內城外的著名景區景點,我們幾乎都遍訪過了。所以,我們此次旅行西北(甘肅寧夏),途經陜西西安,我們沒有進入西安中心城區,而是專心在西安南邊的終南山一線探廟訪古,我們獲益良多。我軍校同學老董是本地人,對傳統文化頗有見地,為我們的參訪提供了極大助力,許多地方我從前是聞所未聞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安,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承載著千年的歷史與文化,西安是見證了中華文明歷史許多重要古城,許多歷史典故與故事都曾在此發生。而寺廟作為這座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也承載著無數信徒的祈愿與希望。西安作為千年古都,匯聚了漢傳佛教八大流派六大祖庭,現存佛教寺院與道教廟宇共137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安的寺廟之所以吸引人,不僅因為它們承載著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更因為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魅力和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在西安南部終南山地域走訪了多處廟宇與古跡遺址,處處都精彩紛呈。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獨特魅力,也可以領略到西安這座古都的歷史與文化底蘊。這些寺廟不僅是信仰的中心,也是周末放松心情的好去處。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或許需要偶爾放慢腳步,走進這些古老的寺廟,感受那份寧靜與莊嚴,讓心靈得到片刻的休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擬用兩個篇幅介紹我們在西安終南山下探廟訪古的情況,本篇是其中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水陸庵</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水陸庵,為六朝名剎,庵內有古代彩塑,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寶庫,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個敦煌”。水陸庵彩色泥塑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至今保存有3700余尊泥塑,因此素有“天下第一彩色連環壁塑”之稱,故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個敦煌”,被喻為“壁塑瑰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水陸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普化鎮河灣口村 ,其原是唐朝時期悟真寺的水陸殿,后毀于戰火。宋元明清以及民國各代均曾維修。建國后,多次維修并設立專門管理機構。明朝時期,秦藩王朱懷埢用了五年多的時間,修為家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建筑群是唐代悟真寺建筑群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三面環水,形似孤島,南有青山(秦嶺)聳立,周有河水環流,故稱水陸庵。水陸庵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前有5間山門,南北兩邊各有廂房13間,院中有3間中殿,西有5間大殿,是一座完整的佛家寺院,整個院落顯得清幽古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水陸庵壁塑群,是陜西省最完整的明代壁塑群,由明代喬仲超等雕塑,分布在諸圣水陸殿內。大殿內的明代壁塑保存尚好。殿內以壁相隔分為三個區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中隔正壁間,塑釋迦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像,三佛均趺坐須彌座上。釋佛迦左右侍立迦葉、阿難,另二佛左右各立一脅侍。正壁背面塑觀音、文殊、普賢三菩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中隔北壁間,正面是地藏菩薩,背墻上是地藏變。北壁間背面是十六臂觀音菩薩像,像后壁上則是妙善公主剜眼割手為父治病的經變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中隔南壁間,正面臺座上塑藥王菩薩,其兩側小殿分別供奉藥王孫思邈和神醫華佗,正面壁上塑中國歷代十大名醫。南壁間背面臺座上塑孔雀靈王,像后壁上塑孔雀靈王的經變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殿內南、北山墻上的塑像故事對稱相連:最低層為二十四諸天,與人等高。中層為五百羅漢渡海故事,實際兩墻各塑二十五位。第三層為佛傳故事,北墻塑“降生”、“出家”、“逾城”、“成道”等前四相,南墻塑“降魔”、“轉法輪”、“涅榘”、“分舍利”等后四相。大殿內東檐墻正中塑廬舍那佛,佛后壁塑佛、道、儒三教教主像,中為釋迦,左為老子,右為孔子;西檐墻塑“兜率天”,即千人聽經圖,可能時代最早,有人認為約是五代時制作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水陸庵內共有三千七百多尊泥塑,壁塑總長86米,當地常用“三石六斗菜籽”這一難以估量的數字來形容壁塑形象之多。壁塑中的佛本生和各種經變故事都采用連環連接的形式,通過山石的回環、林木的交錯、廟宇的掩映和云水的銜接,把許多不同的畫面連成彼此相通的藝術整體。這些壁塑是陜西省保存最多最完整的泥塑群,對研究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史和美術史等均有很高的價值。</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悟真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藍田悟真寺是聞名中外的凈土宗祖庭;寺依終南山北麓,巖崖峻峭,曲水回環,茂林幽篁,流云飛瀑,自古即有“圣坊仙居”之稱。名僧慧超、凈土宗二祖善導曾住錫悟真寺,講經授法,使悟真寺信徒云集,梵音四起,香火極盛,成為勝冠秦雍古長安著名的佛寺道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悟真寺始建于隋開皇初年(公元594年),是一座中外馳名的千年古剎。 悟真寺始建前,佛教剛經歷了兩次劫難,即魏大武帝和周武帝二武滅佛事件,經過兩次劫難后,浮屠湮滅,元氣大傷,佛教進入了衰落時期。隋文帝楊堅代周登上皇帝寶座,因幼時他曾寄養于尼庵之中達13年,登基后一心向佛,他鼓吹“君權神授”,自詡以佛行事,借助佛教收取人心。于是隋初就成為佛教復興與寺院的重建時期,名僧凈業成為悟真寺重興的首位建設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悟真寺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普化鎮,門口懸掛一個大鐘。隋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由高僧凈業奉詔興建,悟真寺修建于環境優雅的藍谷之中,取“頓悟真說”之意取名悟真寺。寺院依山傍水,規模宏大,廟垣回廊,樓閣臺殿,綿延十數里。其建筑物有:藏經閣、千佛殿、觀音堂、三寶堂、彌勒閣、石龕和進香閣,并有竹林,山北和禪坡從寺。當時容僧逾千,有廟房四千余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悟真寺的文化底蘊十分深厚,題詠悟真寺的唐宋詩歌多達40余首,著名詩人白居易、王維、王縉、韋應物、錢起、盧綸、張籍、張九齡、儲光羲、孟郊、鮑溶、賈島、張喬、魏野、王安石、蘇舜欽等都有作品傳世。特別是白居易的《游悟真寺》130韻長詩,堪稱中國古代描寫寺院長詩之最。遺跡有晚唐至清末的9座靈塔和數種碑石,六朝至隋唐的4處像龕,神僧清虛熏香求祈的甘泉,唐明皇與高僧對弈的棋盤石,佛爺腰的北朝摩崖佛龕,碥梁的北宋蘇舜欽刻石題名龕,以及靈龜石、定心石、車龍潭、黃龍潭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藍田猿人遺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日,我們到藍田猿人遺址參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藍田地處關中盆地東南部,秦嶺北麓,灞河穿境而過,依山傍水。依托藍田猿人遺址發掘現場而建立的藍田猿人遺址博物館位于藍田縣九間房鎮公王嶺,是集遺址保護管理、文物陳列展示、社會教育、旅游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藍田猿人化石的發現震驚中外考古界,被譽為20世紀60年代國際考古界的重大發現。為人類進化的理論學說提供了有力質證,因而具有特殊的考古價值!頭蓋骨化石的發現、也讓藍田成為跨進百萬年級別的古人類化石地,為探索亞洲早期人類活動留下十分珍貴的例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3年,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玉萍等6位專家組成的一支考察隊來到藍田一帶進行科學考察,7月中旬在藍田陳家窩村西北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直立人下頜骨化石!該化石的發現是古人類在藍田這片地域內活動的重要實物證據!經測定其年代距今約65萬年,和北京猿人年代相當,為探索西北及西南古人類化石發揮了重要的前引鋪墊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4年,包括中國科學院、地質部、北京大學、西北大學等十余所科研及高校組成聯合考察隊,由賈蘭坡先生率隊再次進入藍田地區進行較大規模的調查,同時進行了系統的發掘工作。在藍田以東約20公里處的九間房鄉公王嶺發掘點,獲取一顆猿人牙齒化石。公王嶺頭蓋骨化石據科學測定距今約110~115萬年(有科學工作者最新測定距今163萬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本篇配曲《櫻花的約定(鋼琴曲)》,配圖為我們在西安探廟訪古時,參觀水陸庵和藍田猿人遺址的拍片,配文為相關介紹。希望大家喜歡,謝謝關注分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謝謝關注分享!</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颍县|
台东县|
福鼎市|
饶阳县|
思茅市|
贵南县|
禄丰县|
上高县|
遵化市|
定南县|
哈巴河县|
龙山县|
德清县|
伊宁县|
吴江市|
富宁县|
澳门|
德令哈市|
鸡西市|
莱芜市|
平远县|
巴塘县|
兴安盟|
无锡市|
习水县|
镇坪县|
喀喇|
邯郸市|
磴口县|
文成县|
临沭县|
江西省|
工布江达县|
弥勒县|
衡阳县|
阳春市|
安陆市|
泸溪县|
滨海县|
安泽县|
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