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26日至7月27日,“貝聿銘:人生如建筑”展覽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舉辦,這也是美籍華裔建筑師貝聿銘在中國內地的首個全面回顧展。</p><p class="ql-block">上海站的展覽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與M+聯合主辦。</p> <p class="ql-block">貝聿銘(I. M. Pei)這個名字,是一個超越時代的存在。他在全球各地留下了一系列地標性建筑——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1978)、巴黎盧浮宮金字塔(1989)、北京香山飯店(1982)、香港中銀大廈(1989)、蘇州博物館(2006)、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2008)……2019年5月16日,年逾百歲的貝聿銘逝世,但建筑師之名,因為這些建筑而永恒。</p><p class="ql-block">4月26日是貝聿銘誕辰108周年,“貝聿銘:人生如建筑”上海站展覽將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該展覽由香港M+主辦,這也是這位美籍華裔建筑師在中國內地的首個全面回顧展。</p> <p class="ql-block">此次展覽將重訪貝聿銘建筑生涯的起點。1927年,10歲的貝聿銘隨家人從香港來到上海,接觸了新的建筑、藝術與生活方式。他常去大光明電影院看電影,徜徉在外灘的“萬國建筑博覽群”,見證了“遠東第一高樓”國際飯店的冉冉升起,也因此立下了成為建筑師的志向。</p><p class="ql-block">他在美國求學時,恰逢歐洲一批倡導現代主義的建筑大師紛紛聚集到美國。在哈佛,貝聿銘被格羅皮烏斯的新觀念吸引,也對其倡導的“國際風格”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國際風格”不該消弭世界各地的不同風格和特色,并以“上海中華藝術博物館”的設計來證明自己的理念。</p><p class="ql-block">這個設計當時發表在不同的建筑雜志上,貝聿銘借鑒早年在家鄉蘇州徜徉于江南園林的體驗,引入了曲徑、竹亭、小橋流水、奇石假山等景觀,強調了自然在中式審美中的重要意義。格羅皮烏斯對其贊賞有加,認為貝聿銘藉由“獨立的小型天井花園”和“素凈的中式圍墻”,在凸顯“中國建筑的特色”之余“無損進步的設計概念”,進而指出,“傳統在設計中的意義,在于保留那些人們長期生活習慣中形成的根本特質。”M+設計及建筑策展人王蕾認為,這個設計可以視作現代性的一個轉折點,也是格羅皮烏斯的轉折點。</p> <p class="ql-block">作為一個華裔設計師,貝聿銘突破了那個時代的玻璃天花板,獲得了很多重要的建筑項目。1964年,他被肯尼迪總統的遺孀杰奎琳選為肯尼迪圖書館的設計者,此后二人成為至交。1978年,他完成了美國最重要的公共文化建筑之一——國家美術館東館的建設。兩年后,他獲得法國總統密特朗的青睞,受邀進行盧浮宮擴建工程的設計——盡管過程中遭遇了重重爭議,但這個終于在1989年完成的玻璃金字塔成為了巴黎最新的紀念碑。</p><p class="ql-block">中美建交之后,貝聿銘多次受邀回到中國設計標志性建筑。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過程中,他的理念對于正在尋求現代化的中國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1978年,他拒絕在故宮周邊建立高層建筑的提議,選擇在北京西北郊的山間建起低層飯店。他沒有選擇“國際風格”,也沒有采用當時普遍運用的中西結合方式“大屋頂”——事實上,貝聿銘在其事業生涯的不同階段都在反復叩問:如何在建筑中保持地域特色,又不需要模仿昔日的建筑形態。最終,他使用了第三種方式——因地制宜,以保護場地內的古樹為基礎,植入了移步換景的傳統園林體驗。2006年完成的蘇州博物館融合了他對故鄉、中國文化的熱愛,也展現了他獨特的建筑語言,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他以建筑語言完成的一部人生“自傳”。</p><p class="ql-block">本次展覽將通過逾400件展品來講述貝聿銘的故事,包含繪圖手稿、建筑模型、攝影、影像及文獻資料等。展覽分為“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地產和城市再開發”“藝術與公共建筑”“權力、政治與贊助者”“材料與結構創新”“以設計重釋歷史”六個主題,充分展示貝聿銘獨特的建筑手法,也將其作品與社會、文化及其人生軌跡交相對照,顯示建筑與生活之密不可分。</p> <p class="ql-block">貝氏家族于上海福開森路(現武康路)貝祖詒住宅(屬中國銀行所有)的花園中合照,后排:貝聿銘(左三)、貝祖詒(左六),坐者:貝聿銘祖父貝理泰(左五),1935年。</p> <p class="ql-block">貝聿銘在獅子林湖心亭的一座橋上,約1930年代</p> <p class="ql-block">貝聿銘及趙無極于巴黎杜樂麗花園,約1990年。</p> <p class="ql-block">貝聿銘初中在上海青年會中學就讀,高中則就讀于上海圣約翰大學附屬中學。少年時期的貝聿銘在上海接觸了全新的建筑、藝術和生活方式,在周末他常和朋友們乘車去鬧市區游玩,去大光明電影院看電影,或是去桌球房打桌球。而真正讓他萌生成為建筑師夢想的,是1930年代那座在上海拔地而起的國際飯店。在當時,這幢建筑有“遠東第一高樓”之稱,非常豪華,僅僅高級客房就有足足200多間。這讓當時的貝聿銘感到無比震撼,他每個周末都會到現場,迷戀地看著大樓漸漸升高的建造過程。貝聿銘內心真正萌生成為一名建筑師的念頭,正是始于那時。</p> <p class="ql-block">展陳設計手稿</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覽堪稱對貝聿銘建筑生涯的一次全面回溯,展覽的展陳設計更為觀者打開了全新的視角。貝聿銘尤其熱愛巴赫的音樂,他曾在采訪中說:“巴赫重復同一主題,但又包含無盡變化的可能,在形體、結構、顏色和空間上,音樂和建筑是融通的。”在本次展覽的展陳設計上,展陳設計師柯衛借鑒了巴赫的“復調”結構,展覽也以高低錯落、曲折有致的方式被“譜寫”出來,穿梭于展廳,觀眾可以從不同視角感受作品的韻律變化,遠觀而近取,如同在一場“建筑交響曲”中漫游。</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陳還特別創新性地使用了“27度角”幾何元素,這種設計正巧呼應了貝聿銘建筑中常用的三角形幾何設計。展品在展廳中不拘一格、錯落有致,它們彼此交錯的展示形式也寓意著貝聿銘建筑人生中不同階段的碰撞和交融。</p> <p class="ql-block">此外,展陳設計還以蘇州園林“借景”的手法,將光影巧妙貫穿在整場展覽的體驗之中。展廳內設置了形態各異的“取景框”,觀者站在框外可以看到層疊交錯的展品組合,宛如穿行于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扇扇門。高低有致、曲折有法和移步異景的設計巧思,也為觀眾提供了如同在園林中漫游的多重視角。</p> <p class="ql-block">貝聿銘的眼鏡</p> <p class="ql-block">貝聿銘,《中國戰爭時期與和平時期的標準化宣傳站:No. 3立面圖》,1940年,墨水紙本</p> <p class="ql-block">貝聿銘的哈佛時光</p> <p class="ql-block">貝聿銘,《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建筑碩士論文中“上海中華藝術博物館”設計的剖面繪圖》</p> <p class="ql-block">羅斯福廣場購物中心</p> <p class="ql-block">低收入住房(紐約)</p> <p class="ql-block">基普灣廣場(1957–1962)公寓的客廳室內景觀,紐約,2021年</p> <p class="ql-block">斯蒂文森超級街區(紐約)</p> <p class="ql-block">貝聿銘的護照</p> <p class="ql-block">凱普賽德開發項目</p> <p class="ql-block">拉德芳斯之首(巴黎)</p> <p class="ql-block">來福士國際中心</p> <p class="ql-block">中銀大廈模型</p> <p class="ql-block">從中銀大廈(1982–1989)眺望舊中國銀行大廈和遮打花園,香港2021年</p> <p class="ql-block">中銀大廈(1982–1989)外墻一景,香港,2021年</p> <p class="ql-block">華僑銀行大廈</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學院藝術與科技媒體中心</p> <p class="ql-block">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1968–1978)中的視覺藝術高級研究中心刀刃般的尖角, 2022 年</p> <p class="ql-block">國家美術館東館(華盛頓)</p> <p class="ql-block">貝聿銘走上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的樓梯</p> <p class="ql-block">羅杰斯紀念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文弗遜藝術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約翰遜藝術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伊斯蘭藝術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貝聿銘與法國總統密特朗在盧浮宮金字塔的開幕儀式上</p> <p class="ql-block">貝聿銘與密特朗總統在檢測用于建造金字塔的玻璃</p> <p class="ql-block">肯尼迪總統暨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國家大氣研究中心</p> <p class="ql-block">百變混凝土</p> <p class="ql-block">達拉斯市政廳</p> <p class="ql-block">寶麗萊大廈</p> <p class="ql-block">大盧浮宮計劃</p> <p class="ql-block">一位新娘在大盧浮宮計劃黎塞留通道留影</p> <p class="ql-block">美秀美美術館</p> <p class="ql-block">從美秀美術館(1991–1997)大堂看出去的景色,可見最左邊的是“天使之喜”鐘塔頂部,滋賀縣信樂町,2021年</p> <p class="ql-block">讓大公藝術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香山飯店</p> <p class="ql-block">蘇州博物館(2000–2006)大廳框起了花園中的石景等主要景觀,蘇州,2021年</p> <p class="ql-block">蘇州博物館俯瞰</p> <p class="ql-block">伊斯蘭藝術博物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德县|
杨浦区|
栖霞市|
思茅市|
孝感市|
武强县|
太保市|
遂川县|
海林市|
永丰县|
新丰县|
乌审旗|
阳曲县|
阜新|
永吉县|
张家口市|
隆德县|
尚义县|
曲沃县|
西乌珠穆沁旗|
朝阳市|
同江市|
大关县|
濮阳市|
土默特右旗|
廉江市|
五常市|
富源县|
昌邑市|
彰武县|
公安县|
台南县|
平阳县|
米易县|
霸州市|
祁连县|
浙江省|
和田市|
仙居县|
大悟县|
桃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