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爸媽,以鋼今天來看您了!"5月2日清晨,古山鎮(zhèn)晏塘村大坑公墓的山道上,一位拄著拐杖的老者顫聲呼喚。晨光中,82歲的退休教師胡以鋼在妹妹攙扶下,向著朱崇魚、王香蓮夫婦的墓碑深深鞠躬,淚水順著皺紋蜿蜒而下。</p> <p class="ql-block"> 這場跨越56年的重逢,始于1969年那個特殊的秋天。當(dāng)時在金川中心小學(xué)任教的胡以鋼被調(diào)到晏塘小學(xué),簡陋的校舍、艱苦的生活條件讓這位外地青年教師舉步維艱。"崇魯居"主人朱崇魚夫婦得知后,毅然將這個"異鄉(xiāng)孩子"接進家門。這一住,就是十三個寒暑。</p> <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我的第二個家啊!"撫摸著"崇魯居"重修過的門柱,胡以鋼的指尖微微發(fā)顫。在朱崇魚銅像前,他鄭重地三鞠躬。那些泛黃的照片里,藏著物資匱乏年代最溫暖的記憶:夫婦倆省吃儉用為他加餐,八個子女待他如兄長,連冬日漿洗的棉被都帶著陽光的芬芳。</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胡以鋼老師于1981年調(diào)回浦江后,這份親情雖被時光沖淡,卻從未消散。今年4月,朱家姐妹的突然造訪,重新連起了這段中斷多年的緣分。消息傳開,當(dāng)年的同事、學(xué)生從四面八方趕來。木匠手藝館大廳里,年屆八旬的朱金城老師攜妻女驅(qū)車赴約,朱春生、朱朝敦、朱云波等學(xué)生也聞訊前來看望,老鄰居們爭相握著他布滿老年斑的手。</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母親九十壽辰時,我寫過這樣一首詩??"朱家四女兒朱愛春翻開相冊。誦念聲里,胡以鋼看見那個在風(fēng)燈下批改作業(yè)的年輕自己,抬頭總能迎上"父母"關(guān)切的目光。"他們教會我的十六字家風(fēng)——"老人聲音哽咽,"勤勞誠實、自立圖強、知足感恩、尚學(xué)從善,夠我用一輩子。"</p> <p class="ql-block"> 午宴時,在大家鼓勵下,胡以鋼老師拿起麥克風(fēng),起身高歌《唱支山歌給黨聽》。沙啞的嗓音里,仿佛又見那個被愛治愈的異鄉(xiāng)青年,正穿過半個世紀的光陰,與今天的自己緊緊相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水县|
绥宁县|
祁阳县|
枞阳县|
轮台县|
西宁市|
乐安县|
论坛|
绥宁县|
奉化市|
宿松县|
嘉鱼县|
隆德县|
孝义市|
交城县|
海盐县|
宣汉县|
潼关县|
视频|
分宜县|
水富县|
股票|
朝阳市|
缙云县|
淮滨县|
英德市|
井研县|
县级市|
汉川市|
文昌市|
东阿县|
濮阳市|
乐昌市|
于都县|
金山区|
陆丰市|
神农架林区|
紫金县|
沭阳县|
苏州市|
沧州市|